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报道用ELISA捕捉法及PCR技术从23例临床诊断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患儿血清中检出人微小病毒B19-IgM抗体13例,其中2例血清中检出人微小病毒B19-DNA,提示该病毒感与婴儿肝炎综合征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婴儿肝炎综合征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巨细胞病毒感染与婴儿肝炎综合征关系的探讨孙正伟李桂琴孙正芸婴儿肝炎综合征是由多种因素所致的新生儿愈后较差的疾病。为探讨CMV感染与婴儿肝炎综合征的关系,自1993年3~1995年3月间,对山东省立医院临床诊断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67例住院患儿,采用or...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肝炎血清相关标志物水平,探讨该项指标在婴幼儿肝炎综合征中的变化及诊疗价值。方法临床确诊的婴儿肝炎综合征53例,采用全自动化学法分析技术,用杜邦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53例肝炎综合征患儿及38例正常对照组婴幼儿进行血清TBA、ALP、ALT、AST、TBIL、DBIL肝功能指标测定。结果ALT、AST、ALP在该综合征时均值比正常上限升高约2—4倍;DBIL、TBIL升高3—6倍;而TBA则平均升高约8—10倍,患儿组血清TBA(80.84±48.06)μmol/L,异常率达94,3%,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TBA与垂清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IL)检测水平有良好的相关性。结论TBA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均优于常规指标,血清TBA测定在婴幼儿肝炎综合征的诊断、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中均有重要临床意义,与ALP、DBIL联合检测,曼有利于婴儿肝炎综合征的诊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6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传统西医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和67%,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比单用西医治疗效果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本文收集了年龄2-6月婴儿患婴儿肝炎综合征66例,均B超排除先天性胆道畸形,分为二组,一组为母乳喂养儿,一组为对照人工喂养儿。母乳喂养组患婴儿肝炎综合征23例,发生肝功能衰竭3例,死亡2例,病死率8.7%。而对照组儿患婴儿肝炎综合征43例,发生肝功能衰竭15例,死亡14例,病死率32.6%,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1.96<u=2.173<2.58,P<0.05)。结果提示:母乳对婴儿肝炎综合征预防和治疗有积极意义,母乳是婴儿的最佳天然营养品,因此应积极提倡、推广、支持、促进和保护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6.
已知巨细胞病毒是婴儿肝炎综合征的常见病原之一,但临床生存诊断困难,且没有确切感染率的报道。根本原因在于,过去没有一种迅速、准确的辅助诊断方法。我们利用基因数据库资料,设计了两对引物,并建立了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巨细胞病毒技术。该技术反应时间短,结果准确可靠,无交叉反应。我们检测了138例临床诊断为婴儿肝炎综合征的患儿,其中75例检出尿中带病毒,阳性率为66.96%。对照组正常婴儿34名,仅5名尿中查到病毒,阳率性为14.70%。具显著差异(P<0.01)。实验证明,聚合酶链反应法辅助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性婴儿肝炎综合征可靠、可行。数据表明,巨细胞病毒感染在婴儿肝炎综合征中占首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肝炎综合征婴儿HCMV-IgM定量检测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检测肝炎综合征婴儿血清中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IgM含量在诊断和动态监测婴儿HCMV感染中的临床意义。方法:ELISA检测了97例肝炎综合征婴儿(婴肝患儿)血清HCMV-IgM含量,并对其中48例HCMV-IgM阳性患儿在治疗过程中进行了血清HCMV-IgM定量和肝功能的动态监测。结果:97例婴肝患儿血清HCMV-IgM阳性率为49.48%(48/97),HCMV肝炎患儿治疗前后血清HCMV-IgM定量检测均值分别为(27.7±3.92)、(12.84±2.87)IU/ml,HCMV肝炎患儿治疗后血清HCMV-IgM定量检测值显著下降(t=19.35,P〈0.05),并与肝脏转氨酶及总胆红素的下降同步。结论:HCMV感染为婴肝患儿的主要病因,血清HCMV-IgM定量检测有助于婴肝患儿的诊断和婴儿巨细胞病毒性肝炎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8.
人巨细胞病毒(HCMV)是广泛感染人类的重要病原之一。胎儿、新生儿以及免疫力低下者(器官移植者、免疫缺陷者)感染HCMV可致严重疾患,甚至是死亡的直接原因。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检测病毒核糖核酸是当今最灵敏的方法。本文应用PCR法检测了20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者尿HCMV脱氧核糖核酸,结果阳性者为17例。阳性率达85%。  相似文献   

9.
定量分析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尿液CMV-DNA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定量分析巨细胞病毒肝炎婴儿尿液CMV-DNA的含量与其临床症状轻重之间的关系.方法将42例黄疸的婴儿根据临床表现及肝脏功能检查分为肝炎、畸形组;肝炎组;对照组(单纯间接胆红素升高组).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尿液CMV-DNA.结果 3组尿液CMV-DNA含量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尿液CMV-DNA水平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及ALT无相关性,r值分别为0.091,-0.002,0.057.结论尿液CMV-DNA水平与患儿病情的轻重无关,与肝功能的改变无关.更昔洛韦的治疗可以使尿液中CMV-DNA的排毒量降低.  相似文献   

10.
婴儿肝炎综合征(简称婴肝征),为儿科常见病。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尤其3个月内最为多见。是指一组于婴儿期(包括新生儿)起病,伴有黄疸,病理性肝脏体征和血清丙氨酸转氨酶增高的临床征候群。这些患儿常伴有血清CG、LN、HA和IV-C的变化。本文对58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血清CG、LN、HA、IV-C进行检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一种基于ELISA和核酸定性检测技术的戊型肝炎多重诊断模式。方法对261份血清标本采用ELISA技术检测血清戊型肝炎病毒IgM抗体,采用巢式PCR技术对血清中戊型肝炎病毒核酸定性检测。结果 2份血清标本IgM抗体检测呈弱阳性和核酸检测均呈阳性,阳性率为1.0%。结论戊型肝炎病毒IgM抗体和核酸检测相结合的方法有助于戊型肝炎早期诊断和传染风险性评估。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对25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尿中HCMV-DNA,用于确诊新生儿巨细胞病毒感染,阳性率为68%。占本组病毒感染的首位。在新生儿黄疸发生率较高的广西,对原因不明的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应争取做患儿尿中HCMV-DNA,因此法具有高度特异性、敏感性,取材方便,操作简便,反应周期短等优点,是目前检测HCMV的最敏感的实验方法,适用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浙江衢州地区戊型肝炎的感染情况.方法 对2006年4月至2007年4月间衢州市中心血站的献血者进行整群抽样,检测抗HEV IgG以及IgM抗体,并对抗HEV IgM阳性的标本进行RT-PCR检测,经测序后分析其基因型及序列同源性.结果 4860例无偿献血者中,HEV IgG阳性率为40.62%,其中男性感染率显著高于女性感染率(43.09%vs.36.09%)(x2=22.6,P<0.01).感染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在抗HEV IgG抗体阳性者中,抗体滴度与年龄、性别并无显著相关性.IgM阳性率为0.43%,IgM阳性的亚临床感染者较IgM阴性的人群有较高的HEV IgG阳性率及抗体滴度(P<0.05).21例IgM阳性者中发现2例HEV PCR阳性.献血者中病毒血症总阳性率为0.4‰.2例病毒血症者均为HEV Ⅳ型.结论 衢州地区戊型肝炎感染与年龄和性别显著相关,且感染主要发生在成年之后.在献血者中,HEV病毒血症并不罕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熊去氧胆酸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初步探讨其药理机制。方法:选择76例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及熊去氧胆酸治疗组,另选择同期门诊体检健康儿童20名作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给予抗病毒、护肝等治疗,熊去氧胆酸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10 mg·kg-1·d-1),疗程为2~3周。治疗2周后,比较常规治疗组和熊去氧胆酸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汁酸(TBA)和TNF-α、IL-6的变化情况。结果:(1)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血清TNF-α和IL-6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常规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血清TBIL、DBIL、ALT、GGT、TBA及TNF-α和IL-6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熊去氧胆酸治疗组患儿治疗后血清TBIL、DBIL、ALT、GGT、TBA及TNF-α和IL-6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熊去氧胆酸能更有效减轻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全身炎症反应,减轻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对以重症肝炎为首发症状的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对6例以重症肝炎为首发症状的巨噬细胞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例以重症肝炎为首发症状的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患儿均有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病史,MAS发病时均无发热,6例患儿的肝功能ALT平均为1 927.33 U/L,TBIL平均为179.82μmol/L,6例经治疗后肝功能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重症肝炎的患儿,应综合分析,追问有无风湿性疾病的病史,尤其是幼年特发性关节炎(全身型)病史,提高对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的认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同时检测丙型病毒核心抗原C(HCV—CAg)、丙型病毒抗体(HCV—Ab),旨在分析HCV—CAg对丙型病毒肝炎(HCV)患者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17.
文献报道,血清中检出高水平血清线粒体型天门冬氨酸氨基酸转移酶同工酶(mAST)则表明心肌、肝脏严重受损,α-L-岩藻糖苷酶(AFU)水平升高对肝脏功能受损有重要意义,透明质酸(HA)水平变化对判断新生儿病情严重程度有重要参考价值。我们又发现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血清mAST、AFU和HA均有升高,对此我们通过动态测定血清mAST、AFU和HA水平变化进行了观察,来探讨对婴儿肝炎综合征病情评估、变化规律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重症肝炎患者血清中PGs代谢产物的水平,探讨COX-2与重症肝炎的关系,进一步指导临床对重症肝炎的预测及治疗。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0例重症肝炎患者和25例正常对照血清中PGs代谢产物TXB2、6ketoPGF1α的水平。结果: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重症肝炎患者血清TXB2和6-keto-PGF1α及T/K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急性、亚急性和慢性重症肝炎患者各组TXB2和6ketoPGF1α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COX-2在重症肝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检测重症肝炎患者血清TXB2、6-keto-PGF1α的水平和T/6-K比值对监测重症肝炎患者病情转归和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身抗体与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用酶免疫斑点法测定乙型肝炎患者抗心磷脂抗体(ACA)、抗平滑肌抗体(ASMA)、抗核抗体(ANA)。结果:45例乙型肝炎患者中ACA、ASMA、ANA检出阳性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实验组自身抗体的产生与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成对应关系的ACA有8例,阳性率为17.78%;AMSA7例,阳性率为15.56%;ANA10例,阳性率为22.23%;与肝酶谱ALT、AST、GGT的关系表现为ACA10例,阳性率为22.23%;AMSA3例,阳性率为6.67%;ANA12例,阳性率为26.67%;HBV-DNA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数值梯度与肝酶谱的释放成正比。结论:ACA、ASMA和ANA的产生与是否感染乙型肝炎无关,但与乙型肝炎病毒是否活跃和肝功能的损伤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20.
婴儿乙型肝炎病毒(HBV)和EB病毒(EBV)混合感染比较少见。我科近年收治婴儿肝炎综合征中HBV和EBV混合感染7例,报道如下。 1诊断标准对收治的婴儿肝炎综合征患儿,入院后采用北京海淀四环生物工程制品厂生产的乙型肝炎诊断试剂,做HBV血清学(两对半)检测(酶标法);同时周围血象中找异形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