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了解小儿呼吸道异物X线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 方法分析了73例小儿呼吸道异物X线临床有关资料与纤支镜检查作对照. 结果 73例呼吸道异物经纤维支气管镜100%可明确诊断并直接取出异物69例(95.9%). 结论异物误吸史是诊断的主要线索,气道异物所造成的X线间接征象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对可疑或确诊病例,应及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协助诊治.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在小儿不典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1~5岁,平均年龄3.5岁)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证实的小儿不典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患儿资料,每一患儿均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层厚2mm,间隔1~2mm,螺距1~2,电压120kV,电流200mA),重建处理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小密度投影(Min P)和CT仿真内窥镜(CTVE)技术(重建层厚1mm,间隔0.5mm)。使气管、支气管清晰显示,观察非金属异物的有无、位置及其并发症。结果气管异物3例;右侧支气管异物23例,其中右主支气管异物10例.右中间段支气管异物9例,右下叶支气管异物3例,右中叶支气管异物1例;左主支气管异物3例,左下叶支气管异物1例。4种显示方法对小儿不典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诊断的敏感性分别为86.7%(26/30)、83.3%(25/30)、70.0%(21/30)、53.3%(16/30)。结论多层螺旋CT是一种非侵入性、无痛苦、安全、易为小儿所接受的检查方法,对小儿不典型气管、支气管非金属异物的诊断、术前筛选、定位、了解手术路径及术后复查等有很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小儿呼吸道异物X线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诊断水平。方法 分析了73例小儿呼吸道异物X线临床有关资料与纤支镜检查作对照。结果 73例呼吸道异物经纤维支气管镜100%可明确诊断并直接取出异物69例(95.9%)。结论 异物误吸史是诊断的主要线索,气道异物所造成的X线间接征象是诊断的重要依据,对可疑或确诊病例,应及早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协助诊治。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60岁以上高危食管异物患者安全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5月60例60岁以上高危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分析本组病例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验。结果 40例在全麻下经食道镜取出异物,8例在表麻下经胃镜取异物(其中2例经胃镜推入胃内),4例在表麻下经食管镜取出异物,3例在全麻下经颈径路取出异物,1例开胸取出异物,1例胸腔镜取出异物,3例手术探查未发现食管异物。41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或经X线复查无异常后痊愈出院;1例手术后第3天死于肺栓塞;16例未复查自动出院,其中1例术后第7天死于纵膈感染;2例因恢复时间较长,回当地医院继续治疗。除2例死亡病例外所有患者随访1~2个月,进食良好,无特殊不适。结论 根据异物的种类、形状、大小、停留部位及周围组织损伤程度以及患者的一般情况,尽早(24 h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取出异物,术后还需根据患者的年龄和食管损伤的程度预防肺栓塞和纵膈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为评价多层螺旋CT在小儿支气管异物方面的临床诊断效果。该文回顾性分析经支气管镜检查已证实的80例支气管异物患儿,均予以常规X线与多层螺旋CT扫描检查,前者设为对照组,后者为研究组,比较两组诊断效果。80例患儿异物分别位于左下叶背段3例,右主支气管6例,右中叶外侧段30例,中间段支气管9例,左主支气管24例,气管8例;研究组临床检出率95.00%比对照组81.25%显著更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多层螺旋CT可有效地提高支气管异物检出率,且清晰地显示异物位置、形态及其与相应气管间的关系,可作为临床确诊支气管异物患儿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小儿呼吸道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危重症之一,而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患儿,其病情会更危重,手术危险性比较大,术后并发症多。1999年至2005年我科收治8例伴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呼吸道异物,均安全取出,无1例出现并发症。现就此类呼吸道异物取出术的术前和术后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8例患儿中,男6例,女2例,年龄1岁1个月~5岁,平均3.05岁,病程3h~20d,平均5.5d。先天性心脏病的类型:室间隔缺损4例,房间隔缺损2例,法洛四联征1例,动脉导管未闭1例。1例2岁男孩因呼吸困难较重入院即急行直达喉镜检查术,于声门下钳取出异物外,其余7例均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异物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4年7月-2018年7月收治的23例合并食管穿孔、颈胸部感染等严重并发症的食管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12例,年龄2~87岁,病程2~11 d。术前CT扫描评估异物位置、食管损伤及周围炎症情况,其中异物位于第一狭窄16例、第二狭窄4例、第三狭窄1例及第四狭窄2例,合并食管穿孔23例、食管周围炎17例、食管周围脓肿3例、颈部脓肿2例、纵隔脓肿1例。23例中,行经硬性食管镜异物取出术17例、颈侧切开探查异物取出术5例、开胸探查异物取出术1例,围手术期配合胃肠减压、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措施治疗。术后根据Stooler分级标准评价食管损伤后食管狭窄程度。结果 本组2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经手术及围手术期综合治疗,均顺利拔除鼻饲管,行颈侧切开和开胸探查的患者均顺利拔除伤口引流管,均痊愈出院。1例患者于术后1个月并发颈段食管狭窄Ⅱ级,行食管扩张治疗后恢复正常。患者出院后随访3~5个月,23例均正常进食普通饮食,标准食管狭窄程度Stooler分级均为0级。结论 伴有严重并发症的食管异物应依据异物嵌顿部位及患者临床表现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取出异物,同时给予围手术期胃肠减压、抗感染、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措施,多学科联合施救是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全麻下高频喷射通气取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0月~2005年5月期间采用全麻下高频喷射通气取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6例患儿均成功取出异物,术后予以抗感染、对症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是一种危及生命的急症,仔细询问病史、体检是诊断的主要依据,而操作与麻醉、有效通气的配合是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它大大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降低了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小儿气管内异物发生呼吸障碍,经体位不能排出异物者,行远端高频喷射通气(60~150次/分)及静脉全麻技术经气管镜取异物均能达到满意效果,对22例患儿生命指征监测处于平稳状态,效果确切,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患儿22例,年龄2~10岁,男15例、女7例,右支气管异物21例、左支气管异物1例,其中20例有呼吸障碍,2例重者伴有面部青紫、胸闷、烦躁不安,紧急面罩吸氧,小剂量镇静药物消除患儿恐惧心理。 2.方法:入室前30分钟肌注阿托品0.01~0.02mg·kg~(-1),氟哌啶0.05~0.01mg·kg~(-1),入室后先行面罩吸氧,接好监护仪,  相似文献   

10.
气管、食管异物是常见急症之一,好发于儿童,对麻醉的要求有其特殊性。本文总结10年来7例典型病例手术的麻醉处理过程,并予以讨论,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一、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本组7例,男6例,女1例。年龄3-9岁。时间跨度1991年至2001年。其中气管异物2例,食管异物5例。2.术前情况:术前患儿呼吸困难并紫绀1例,禁食水均超过4 h。术前用阿托品0.3~0.5 mg肌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小儿呼吸道异物的发病特点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分析了126例小儿呼吸道异物的发病与年龄、异物性质的关系及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1岁占29.0%,异物多为骨刺类,1~3岁占65.9%,异物多为种仁类,>3岁占11.1%;异物在体内停留<24小时发生感染及肺气肿为35.0%,>24小时者为78.0%;喉及气管异物者发生呼吸困难为77.0%,支气管异物者为8.9%.结论小儿呼吸道异物的发病与生理机能未完善、喂养看护不周、不良的饮食习惯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结直肠异物病例的临床特点和内镜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18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收治的结直肠异物病例,总结病例特点及处理经验。结果纳入结直肠异物病例14例,其中男性10例(71%),平均年龄49岁(21~80岁)。异物来源包括医源性5例,口源性3例,肛源性5例,不明原因1例;口源性异物和医源性异物分布于全结肠,而肛源性异物分布以乙状结肠-直肠为主。异物相关并发症共6例,包括黏膜损伤、嵌入肠壁、肠梗阻和肝脓肿。尝试内镜下取出异物共12例,11例成功,1例失败;使用的器械包括异物钳和圈套器;异物取出失败病例的主要原因是巨大异物嵌顿。结论结直肠异物的分布与其来源相关,其可能导致结肠黏膜损伤、肠梗阻或肠穿孔,并引发严重的腹腔感染;尝试于内镜下取出结直肠异物时,可选择异物钳或圈套器,异物取出后需警惕结肠穿孔可能。  相似文献   

13.
储进 《医学信息》2009,22(9):1934-1935
我院2000年1月~2009年1月共收治的小儿支气管异物1688例,误诊286例(包括院外误诊),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156例,女130例,年龄4月龄~15岁,平均2.26岁.  相似文献   

14.
刘虹雯 《医学信息》2007,20(3):447-449
目的食管内异物为消化内科常见病,多见于儿童,尤其是年少儿童。本文总结了部分年少儿童食管异物诊断及处理经验。方法回顾在我院1996~2004年确诊的年少儿童上消化道异物病例共52例,其中食管异物均行电子胃镜下异物取出术。结果食管内异物共33例,约占63%。其中硬币共25例,约占76%。26例镜下见异物停滞于食管入口处,3例停滞于食管中段,4例停滞于食管下段,1例尖锐物体合并咽喉部脓肿(1.92%),成功取出食管异物23例,推入胃内6例,4例自动排出体外。结论内镜下食管异物取出为安全有效方法,尖锐异物应尽早取出以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探讨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CEA、CYFRA21—1水平对肺癌的诊断价值。 资料和方法 一、临床资料:肺癌组32例(男26,女6),年龄43~86岁,平均63岁。均经胸片、胸部CT、纤支镜检查确诊并有病理检查证实。其中鳞癌7例,腺癌6例,肺泡细胞癌1例,鳞腺癌2例,不定型16例。对照组30例(男18,女12),年龄43~71岁,平均58岁,为同期住院病人,亦经胸片、胸部CT、纤支镜检查确诊。其中支气管扩张伴咯血12例,肺炎6例,间质性肺炎2例,支气管炎6例,肺结核1例,慢支咯血3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经血管介入手术在治疗复杂医源性血管腔内异物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3例复杂医源性血管腔内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导丝碎裂、刺破血管及穿透周围脏器、局部血栓机化包裹导丝并血管闭塞1例,植入性导管周围血栓形成、粘连血管及心脏瓣膜1例,导丝脱入血管并发静脉血栓形成伴血管狭窄、局部血栓机化包裹导丝1例。经静脉采用钳夹、圈套、绞缠、拖拽、套取等血管腔内介入技术治疗,观察异物取出率及手术相关并发症。结果 3例患者的异物取出率为100%,其中完全取出2例,部分取出1例(残留约5%)。出现血管损伤1例,其余2例无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 介入术创伤小,并发症少,异物取出率高,效果显著,可作为复杂医源性血管腔内异物取出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放射影像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方法选取88例患有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临床治疗的资料,对放射性影像技术在诊断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经过对88例患儿使用放射影像技术的诊断治疗,100%的患儿经过一次手术将异物全部取出体内,并完全康复出院。结论放射影像技术的使用,为小儿气管、支气管的诊断与治疗提供宝贵的财富,并且提高了医疗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在小儿难治性肺炎中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进修学习收集的经常规抗感染治疗2周后仍无效的小儿难治性肺炎50例(观察组),该组患儿均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后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并将其与同期收治的30例不愿接受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难治性肺炎患儿(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经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多数为支气管内膜炎,占86.0%(43/50).观察组显效47例,有效2例,总有效为98.0%(49/5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22/30),P<0.05.结论 纤维支气管镜有利于小儿难治性肺炎的诊断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热性惊厥是儿科急症之一 ,发病率很高 ,在婴儿期有过一次热性惊厥者占全部小儿的 4 %~ 5 % [1] .对1997年 1月~ 1999年 12月热性惊厥患儿血钠、血钙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观察组热性惊厥 4 2例 ,均符合 1983年全国小儿神经病专题讨论会议诊断标准[2 ] ,其中男2 3例 ,女 19例 ;年龄 <1岁 8例 ,1~ 3岁 2 3例 ,>3岁11例 (最大为 6岁 ) ;上呼吸道感染 30例 ,支气管炎 5例 ,肺炎 2例 ,扁桃体炎 3例 ,急性喉炎 2例 ;一次热程中惊厥发作 1次 34例 ,2次 5例 ,≥ 3次 3例 ;惊厥时的体温 ,38~ 38.9℃ 16例 ,≥ 39℃ 2 8例 .对照…  相似文献   

20.
小儿肺炎误诊为支气管异物原因初探由于儿科病史收集困难,临床上将支气管异物误诊为肺炎的报道屡见不鲜,而将肺炎误诊为支气管异物者却无系统报道。现结合6例典型患者对这一误诊原因作一初步分析。1临床资料6例中,男2女4,年龄11/12~18/12岁.均否认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