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炜 《吉林医学》2011,(7):1352-1353
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选择2001年~2005年20例黄疸患儿,其中18例门诊患儿2,例住院患儿,进行诊断性试验,停喂母乳48 h,黄疸明显减退,确诊为母乳性黄疸。对门诊患儿停止母乳喂养,口服药物治疗并随访观察,住院患儿给予综合治疗,随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20例患儿通过治疗后1,8例患儿平均治疗7 d2,例住院患儿,其中1例治疗4 d1,例治疗5 d,血清胆红素降至安全范围,无一例发生核黄疸。结论:母乳性黄疸的诊断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为停止母乳喂养(黄疸减轻后继续母乳喂养)、蓝光照射,并辅之药物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病因是多种因素作用的,但愈后良好,一般不会发生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2.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 ,母乳性黄疸有增高的趋势 ,同时也被人们逐渐认识。我科自 1998年 6月至 1999年 6月收住母乳性黄疸 6 1例 ,经思密达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母乳性黄疸患儿 6 1例中 ,男 36例 ,女 2 5例。汉族 40例 ,维吾尔族 2 1例 ,孕 38~ 40周 ,自然分娩 ,无窒息史。出生后纯母乳喂养 ,乳量充足 ,于生后 3~ 6 d皮肤出现黄疸 ,持续 2周以上不消退。出生后体重增长 ,平均为 (1.11± 0 .44 )kg。精神反应好 ,吃奶好。就诊时日龄 17~ 6 0 d,平均 (32 .96± 10 .80 ) d。入院后查血培养、母子血型、肝胆 B超 ,除外…  相似文献   

3.
目的 本文分析我院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资料,探讨茵栀黄口服液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09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母乳性黄疸患儿134例,患儿出生20~40天,病程均超过2周,所选患儿的喂养方式均为母乳,将患儿平均分为两组,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儿在出身体重、胎龄、就诊年龄、就诊血清胆红素浓度等方面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 观察组患儿经过7天的治疗后,治愈45例(67.16%)、显效18例(26.87%)、有效4例(5.97%),无效0例(0.00%),总有效率100%,与对照组相比,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讨论茵栀黄口服液能够有效抑制母乳性黄疸患儿的临床症状,有效控制患儿的胆红素含量,具有良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口服茵栀黄颗粒及复合乳酸菌素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对就诊新生儿母乳性黄疸126例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3例,治疗组给予茵栀黄颗粒及复合乳酸菌素胶囊口服,继续母乳喂养;对照组给予肝酶诱导剂(苯巴比妥)及暂停母乳喂养,比较2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每天胆红素下降速度。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日均胆红素下降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门诊治疗口服茵栀黄颗粒及复合乳酸菌素胶囊安全,与传统治疗相比,有无需暂停母乳,保证母乳喂养对患儿的营养供给及免疫获得,减轻母亲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5.
喂养方式干扰母乳性黄疸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管英伟  郝冰  刘红 《医学综述》2011,17(7):1108-1109
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家庭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选自我科2006年11月至2009年2月经门诊符合母乳黄疸的患儿65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继续喂养经过处理的母乳3 d,对照组停止母乳喂养3 d,改为人工喂养。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治疗前经皮胆红素值、治疗后每日经皮胆红素下降值、胆红素恢复到正常值的天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续喂养经过处理的母乳胆红素值下降到理想水平,又保证了患儿母乳喂养的优点,是一种简便、安全、易行、家长及小儿易接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王颖 《吉林医学》2008,29(11):939-940
目的:对母乳性黄疸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进行分析。方法:选择84例母乳性黄疸患儿,诊断标准缺乏实验室检测手段,只能将各种引起新生儿黄疸的病因进行鉴别,逐一排除后做出母乳性黄疸的临床诊断,也可以进行试验性诊断。结果:对轻度母乳性黄疸患儿停母乳3d,胆红素降至原来水平的50%,占85.7%。中重度母乳性黄疸:对于胆红素在256.5~342.0μmol/L之间的中重度患儿,停止母乳喂养改配方乳并进行光疗,配合药物治疗,血胆红素降至原来安全范围。结论:母乳性黄疸其主要特点是母乳喂养后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临床出现黄疸,病因及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临床分早发型与迟发型。确诊后无需特殊治疗,预后良好。一般不主张放弃母乳喂养。  相似文献   

7.
郭先鸣 《广西医学》2001,23(1):128-129
近年来 ,随着母乳喂养日益普及 ,晚发性母乳性黄疸 (breast mik jaundice,BMJ)的发生率有所增加。我们自 1 999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1 0月 ,应用思密达 ,茵栀黄联合治疗婴儿 BMJ2 6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参考许氏诊断标准 ( 1) ) :(1 )母乳喂养 ,足月儿 ;(2 )黄疸在生理性黄疸期内 (2天至 2周 )发生 ,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退 ;(3)黄疸程度以轻度 (血清胆红素 <2 0 5.2μmol/L )至中度(2 0 5.2~ 342 .0μmol/L )为主 ,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4)患儿一般状况良好 ,生长发育正常 ,肝脏不大 ,…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妈咪爱、肯特令对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4l例临床诊断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15例)。治疗组用妈咪爱、肯特令口服。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的变化及黄疸消退时间。结果 两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及治疗前后血清胆红素有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 妈咪爱、肯特令对母乳性黄疸继续母乳喂养有较好的退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思密达联合思连康治疗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1年3月邯郸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母乳性黄疸患儿56例,所有患儿经皮总胆红素值>12.9mg/dL,随机分为两组。A组停止母乳喂养,改配方奶喂养,加茵栀黄口服液口服;B组停止母乳喂养,改配方奶喂养,在口服茵栀黄口服液的基础上口服思密达(1g/次,3次/d,空腹服)、思连康(双歧四联活菌片0.5片/次,3次/d,2次奶间用温开水或奶调服,每片含双歧杆菌活菌0.5亿)。经治疗48h后采用经皮测胆红素仪测量总胆红素。结果治疗后48h,两组胆红素均有下降。A组下降值低于B组,A组中20例总胆红素降至8.5mg/dL。B组患儿黄疸明显消退,26例总胆红素水平明显降低至6mg/d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口服茵栀黄口服液的基础上加用思密达、思连康口服,较单纯停止母乳喂养疗效好,未见不良反应,尤其适用于轻中度母乳性黄疸患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思密达、妈咪爱联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母乳性黄疸 (BMJ)是指与母乳喂养有关的特发性黄疸。新近研究认为 ,BMJ是由于母乳中Β -葡萄糖醛酸苷酶 (β -GD)活性过高 ,或由于肠道内正常菌群尚未建立而导致胆红素肠肝循环增加所致[1] 。我们自 1998年以来应用思密达 (博福 -益普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妈咪爱 (韩美药品工业株式会社制造 )联合治疗BMJ 4 2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选择条件为 :①全部患儿均为单纯母乳喂养儿 ;②皮肤黄染出现时间为 4~ 7d ,并逐渐加深持续不退 >2周 ;③黄疸轻、中度为多 ,重度少见 ,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④患儿一般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1.
随着爱婴医院的建立 ,实行母婴同室、母乳喂养 ,以往常见的窒息、感染等所致的高胆红素血症显著减少 ,但母乳性黄疸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因此 ,我们对 1998年 1月至1999年 12月诊治的 84例母乳性黄疸进行总结 ,现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诊断标准  84例母乳性黄疸均符合以下诊断标准〔1〕:①完全母乳喂养 ,黄疸在生理性黄疸期内 (2天至 2周 )发生 ,但不随生理性黄疸的消失而消退 ;②黄疸积蓄以轻度 (血清胆红素 <2 0 5 μmol/L)至中度 (2 0 5~ 34 2 μmol/L)为主 ,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③患儿一般情况好 ,生长发育正常…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晚期(日龄>7 d)母乳性黄疸患儿不同治疗方法的效果.方法:选择临床诊断为晚期母乳性黄疸的患儿52例.血清胆红素≥300μmol/L观组30例为住院患儿,对照组22例为门诊随访患儿.观察组予以光疗、静脉补液、停母乳48~72 h,对照组仅停母乳48~72 h.住院儿或门诊患儿均于住院或就诊第2、3日分别作经皮胆红素测定,于第4日测血清胆红素.结果:第2日经皮胆红素测定,观察组胆红素比对照组下降更明显(X23.86,P<0.05),第3日经皮胆红素测定,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性(X2=1.67,P>0.05),第4日血清胆红素测定两组比较,亦无明显差异性(X22.07,P>0.05).结论:正常足月儿晚期母乳性黄疸并非一定要作光疗才能避免核黄疸,但必须密切观察胆红素水平及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和宝乐安(化学名:酪酸梭菌活菌散)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88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和宝乐安,2组均不停止母乳喂养。观察2组患儿日均总胆红素水平及黄疸消退时间变化。结果治疗组日均胆红素下降值为(58.61±26.52)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9.12±25.41)μmol/L;黄疸消退时间治疗组为(4.25±2.68)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6.42±2.7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宝乐安治疗母乳性黄疸,可迅速降低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母乳性黄疸的病因、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 对我院2007年7月~2008年4月收治的88例母乳性黄疸的患儿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肉眼黄疸消失时间最短者3-4d,最长2w,平均11.2d.本组全部治愈,无发生核黄疸者.结论 母乳性黄疽病因是多元性的,治疗方法以停止母乳喂养为主,适当辅以蓝光疗法.主要目的 是增加胆红素的排泄,减少其肝一肠循环.母乳性黄疸的预后良好,很少发生神经系统损伤.  相似文献   

15.
张嵘  王新华 《新疆医学》2004,34(3):126-127
母乳喂养可致黄疸称母乳性黄疸(BMJ),最近认为与患儿胆红素代谢肝肠循环增加有关。本文通过40例BMJ患儿治疗前后(停喂母乳,同时口服思密达3天)检测血清未结合胆红素(IBI)值、血清胆汁酸(TBA)水平,并将IBI与TBA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母乳性黄疸系与母乳有关的一种新生儿黄疸 ,因病因不明而缺乏有效的诊断方法及标准 ,现将我院 1 999年~ 2 0 0 2年收治的 78例母乳性黄疸病例临床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 1 临床资料  78例病例一般情况良好 ,年龄最小 1 5d ,最大 64d。纯母乳喂养 ,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均于生后 2~ 4d出现黄疸 ,高峰期不详。至来诊时黄疸持续不退 ,无减轻 ,未经治疗。无伴随症状 ,肝功显示总胆红素中间接胆红素高 ,直接胆红素正常 ,无肝功损害及酶异常。1 2 分组及处理 以 2 8d为界分为新生儿组及婴儿组。入院后嘱停母乳 3d ,黄疸明显减轻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思密达配合10%葡萄糖对母乳性黄疸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临床诊断母乳性黄疸的89例患儿随机分为思密达治疗组和停母乳喂养对照组,治疗组在不停止母乳喂养的同时加用思密达配合10%葡萄糖20mL,每日2~3次,口服.对照组暂停母乳喂养3天,两组患儿分别于就诊时,治疗第3、5、7天各检测1次血清胆红素.结果 治疗效果及7天治愈率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思密达配合10%葡萄糖用于治疗母乳性黄疸,能显著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且不需暂停母乳喂养,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浅谈母乳性黄疸的诊治体会。方法:我院2008年9月~2010年10月诊断母乳性黄疸新生儿75例,全部取静脉血测定血清胆红素水平(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结合黄疸持续时间、诊断和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本文75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入院时总胆红素小于220.6μmol/L(12.9 mg/L)30例,占40%,但黄疸持续时间均超过2周。全部预后良好。结论: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延迟的常见原因。血清胆红素测定值在所谓"生理性黄疸"范围内不能排除母乳性黄疸。其预后期望并不依赖于盲目的过度治疗。  相似文献   

19.
母乳性黄疸4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太原市太航医院儿科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收治的145例黄疸患儿,其中母乳性黄疸48例,占33.1%,48例中男性36例,女性12例,停母乳3d~5d结合辅助治疗1周黄疸消退:结果:48例母乳性黄疸患儿预后良好,无1例发生核黄疸,不必特殊治疗。结论:母乳性黄疸占新生儿黄疸中比例较高,在提倡纯母乳喂养的当今社会,对于母乳性黄疸最重要的诊断、治疗措施是暂停母乳,若经治疗效果不满意尽早考虑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20.
幸娟  马大卫 《四川医学》2004,25(1):59-60
目的 观察妈咪爱口服治疗母乳性黄疸的疗效。方法 对 3 0例母乳性黄疸随机分为“妈咪爱”治疗组 18例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12例 ,治疗组予妈咪爱散口服 ,0 5g/次 ,3次 /d ,继续母乳喂养 ,5天为 1疗程 ,4例患儿停母乳 3天 ;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 5天各抽 1次静脉血行胆红素 (TSB)及肝功能检查 ,临床观察黄疸消退情况。结果 经治疗后黄疸明显减退 ,5天后治疗组测血清胆红素为 95 99± 15 94μmol/L ,对照组测血清胆红素为 84.0 1± 10 .2 8μmol/L ,P <0 .0 5 ,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 妈咪爱散能有效地促进肠内结合胆红素的排泄 ,减少肠道胆红素的重吸收 ,使黄疸减退或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