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本文分析了270例有异常Q 波的心电图资料,并与同时描记的心向量图进行对照,试图对异常Q 波的临床意义及其两种检查方法在异常Q 波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作进一步的比较和探讨。分析方法与标准:心电图异常Q 波标准:(1)Q≥0.04秒,(2)Q≥1/4R(同导联)。心向量图应用Frank 导联体系,直接描记前额面、左侧面、横面的图形。诊断标准基本上参照新疆医学院制定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测老年人异常Q波心电图改变发现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148例老年人异常Q波病例(年龄均≥62岁),进行临床诊断并结合心肌酶谱、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检测。结果:经检查总体分成两组,即非梗死性Q波组和梗死性Q波组。非梗死性Q波组128例,其中又可分为异常Q波21例,位置性Q波93例,酷似急性心肌梗死14例。梗死性Q波组20例,其中又可分为T波倒置符合陈旧性心肌梗死7例,ST-T太高动态改变符合急性心肌梗死13例。结论:针对老年异常Q波患者应对其实行实验室检查、心电图动态观察等各方面分析诊断,将非梗死性Q波排除在外,其余的Q波都应让其进行紧急梗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老年人异常Q波心电图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年龄≥60岁的老年人异常Q波148例,均经心电图、心肌酶谱、超声心动图检查及结合临床明确诊断。结果非梗死性Q波组122例(82.4%),其中位置性Q波95例(77.9%),异常Q波19例(15.5%),酷似急性心肌梗死8例(6.6%)。Q波心肌梗死组26例(17.6%),其中ST—T抬高动态改变符合急性心肌梗死18例(69.2%);T波倒置符合陈旧性心肌梗死8例(30.8%)。结论老年异常Q波应进行心电图动态观察、实验室检查及结合临床病史全面综合分析,除外非梗死性Q波,应提示Q波心肌梗死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刘忠铭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1984,(4)
<正> WiIson(1935)认为异常Q波是了解心肌坏死之“窗”,直接反映心室腔内形成的负电势。以后又认为非透壁性心肌梗塞或非心肌梗塞病例亦可出现异常Q波,心肌梗塞后Q波亦可消失。为了进一步了解Q波异常和消失的意义,以提高临床诊断水平,现将我校附属医院经尸检证实为各种心脏病的333个病例并结合他们的心电图做一复习,了解 相似文献
5.
通过71例左前分支阻滞(LAFB)心电图与心向量图对比分析,对LAFB时电轴左偏分布情况,q波在I、aVL导联上的出现率,aVL导联室壁激动时间(VAT)延长及Sv5增深增宽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心电图电轴左偏在-45° ~-59° 占47.89%,-30°~-44°以及-60°~-90°分别占23.94%和28.17%,说明LAFB电轴多分布在-45°~-59°间。经统计,q波在aVL导联中为100%出现,而q波在I导联的出现率为63.38%,说明aVL导联的q波对诊断LAFB有重要价值。VATaVL延长占LAFB的84.51%,且与电轴左偏度数有一定关系,经统计学处理,p=0.038<0.05,有显著性差异,故VATaVL延长有利于LAFB的诊断,而Sv5增深增宽占77.78%,为LAFB中常见的心电图改变。 相似文献
6.
7.
通过心电轴左偏142例心电图(ECG)与心向量图(vCG)分析,结合临床资料,着重探讨电轴左偏与左前分支阻滞(LAH)的关系,有关LAH的诊断问题及病因。 1 对象和方法选常规ECG检查电轴在0~-90°之间者共142例(左室大、下壁心肌梗塞、预激综合征、心肌病等所致电轴左偏不包括在内),男性114例,女性28例,年龄16~75岁,平均52岁,采用美国ICR_(1001)型直描式心向量图机记录Frank体系向量图。胸前电极安置在第四肋间水平,平卧位,静息呼吸检查。 相似文献
8.
48例右胸导联异常Q波心电图分析(067000)承德市第二六六医院特诊科王志仁顾丙军正常人V1、V2导联无Q波,有了Q波就视为异常心电图。那么,哪些异常心电图在V1、V2导联中会出现异常Q波呢?现将我院心电图室1987年至1996年存档的15260份... 相似文献
9.
10.
人工心脏起搏治疗日益增多,但对起搏心电图及心向量图分析不多,对正常起搏图形的认识,在起搏治疗中显得甚为重要,本文对30例永久起博治疗的心电图、心向量图作一分析,旨在识别右心室心尖心内膜起搏的正常图形。 相似文献
11.
非梗死型异常Q波50例心电图分析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非梗死型异常Q波的心电图特征。方法收集非梗死型异常Q波50例进行心电图分析。结果非梗死型异常Q波各具有特征性心电图表现。结论掌握非梗死型异常Q波特征,能帮助我们准确地与梗死型Q波相鉴别,以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2.
白塞氏综合征伴心电图异常Q波1例患者,男性,20岁,学生。因反复口腔、阴囊溃疡5年,心悸,气促3个月,加重伴咳血痰2天于1993年2月9日入院。查体:呈慢性病容。口腔粘膜可见散在溃疡。颈动脉搏动明显,心尖搏动于左侧第6肋间锁骨中线外约2cm,范围弥散... 相似文献
13.
患男,20岁,因左胸部刀钎刺伤3小时入院。体检:体温37.5℃,脉搏78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5/68mmHg。左胸壁锁骨上方可见一长约1cm的裂口,并有活动性出血。左胸触觉语颤减弱,叩诊呈鼓音,左肺呼吸音减弱。心界叩不清,心音低钝,心率78次/min,心律齐,未闻及杂音。胸部X线片示左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对 1996 - 0 1~ 2 0 0 0 - 0 6我院脑神经内科住院的 2 0例脑血管疾病心电图异常Q波改变的分析 ,旨在探讨脑血管疾病与其心电图异常Q波改变的关系及其对治疗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共选择具有异常Q波者 2 0例 ,在患病前均无异常Q波。脑梗塞 10例 ,男 6例 ,女 4例 ,平均年龄 6 0岁。脑血栓 7例 ,男 4例 ,女 3例 ,平均年龄 5 7岁。脑出血 3例 ,男 2例 ,女 1例 ,平均年龄 6 2岁。 2 0例患者既往心电图检查 :心电图大致正常 2例 ;低电压 ,T波低平 1例 ;ST段改变 6例 ;ST -T改变4例 ;左心室肥厚伴劳损 4例 ;室性早搏 2例 ;房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观察脑血管疾病异常Q波变化与脑血管疾病及其治疗的影响,对50例脑血管疾病异常Q波改变的心电图进行分析。对脑血管疾病患者出现心电图“病理性Q波”改变者,一定要详细询问病史,结合临床及其它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正确合理用药。辨清病理性Q波原因,切不可误诊为“心肌梗死”影响治疗,延误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非梗死型异常Q波的心电图特征。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2月~2008年1月梗死型异常Q波心电图83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非梗死型异常Q波心电图表现具有特征性。结论:掌握非梗死型异常Q波的心电图特征,可提高我们准确地与梗死性Q波的识别能力,以提高用心电图快速诊断心脏疾病的水平。 相似文献
17.
心电图是临床应用最多的检查手段,因为它能反应出心脏电生理过程一系列的电位变化,尤其在心肌梗塞的诊断方面有其独特的诊断指标,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而在我们的临床实践中往往没有那么简单,象心电图中“异常Q波”不仅在“心肌梗塞”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常见于其他多种疾病。因此在临床中一旦遇到心电图诊断有“异常Q波”,作为临床医生不要偏面地认为是“心肌梗塞”,而要结合病人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化验检查等加以分析鉴别。现在就心电图中“异常Q波”的临床鉴别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心电图(ECG)对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诊断意义愈来愈受到重视。Ryan等[1]认为ECG检出HCM的阳性率(97%)比超声心动图(UCG)(92%)要高,Gregor等[2]认为在HCM病人中ECG变化早于形态学上的改变。目前,对HCM患者的直系亲属及竞技运动员用ECG做筛选手段已达成共识。HCM特征性ECG表现为“柳叶刀”样Q波改变,而无异常Q波表现的HCM的ECG特征易被忽视,笔者总结17例无异常Q波的HCM患者ECG资料,旨在提高其认识。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7例,男1… 相似文献
19.
目前普遍认为电轴显著左偏(-30°——90°)是一种不正常心电图,大多数病例是左前分支遭到损害的结果。但是究竟电轴左偏到何等程度才能诊断为左前分支阻滞,各家说法不一。本文旨在评价电轴左偏在诊断左前分支阻滞中的意义。以提高左前分支阻滞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病例取自日常医疗工作中及冠心病普查时,在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电轴左偏的因素,如极度横位心、肥胖,胸廓畸形、左室肥厚、下壁心肌梗塞等。按电轴左偏程度分别进行心电图和心向量图之观察。 相似文献
20.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心向量图诊断已屡见报道。近年来,关于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的病因、预后均有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偏移的问题更有所争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有显著的电轴左偏或右偏,分别代表右束支传导阻滞合并左束支前分支及后分支阻滞。而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时电轴偏移的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