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眶尖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蝶窦病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表现为眶尖综合征的蝶窦病变的诊断与治疗,以降低其误诊、漏诊的发生率。方法回顾2000-2004年12例以眶尖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蝶窦病变的病例,分析其临床诊疗过程及误诊原因。结果12例患者主要以眶尖综合征为表现,8例首诊于眼科,2例首诊于心内科(有高血压病史)后转入眼科,2例首诊于神经内科后转入眼科。12例均按眼部病变致眶尖综合征给以治疗,疗效均不明显,最后转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全部病例均经CT或MRI确诊。12例中蝶窦炎性病变7例(包括3例真菌性鼻窦炎)、蝶窦息肉3例、蝶窦脓囊肿2例。全部病例均行鼻内镜下蝶窦开放术,术后所有症状先后缓解甚至消失。结论以眶尖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蝶窦病变临床上少见.容易被误诊为眼部疾患,临床医师尤其是眼科医师对该病认识不足易致误诊、漏诊。CT或MRI检查是确诊的标准。鼻内镜技术改进使蝶窦疾病的治疗更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鼻源性眶尖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8-2009-02收治的6例鼻源性眶尖综合征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根据不同病因采用相应的治疗手段。结果:4例为鼻窦感染性疾病,其中2例为蝶窦真菌感染,1例为筛窦黏液囊肿,1例为筛窦鳞状细胞癌。2例痊愈,2例有效,1例死于心肌梗塞,1例仍处在随访中。结论:鼻源性眶尖综合征临床上罕见,多由鼻窦感染性疾病引起,早期病因诊断至关重要,鼻窦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眶尖综合征尽早行鼻内镜鼻窦开放术,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及糖皮质激素,效果好;鼻窦肿瘤引起的宜尽早鼻内镜下活检确诊。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以鼻出血为主要特征的鼻窦病变的早期诊断及其分布、分类与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19965年以来住院治疗的52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52例均经手术与病理切片证实,上颌窦病变最多,占94.23%(49/52),包括海绵状血管瘤29例,恶性肿瘤10例,曲菌病5例,出血性坏死性鼻肉3例,结核2例,其中9例累及筛窦。另3例中蝶窦曲菌病2例,筛窦海绵状血管瘤1例。术后随访6个月-5年,10例鼻窦恶性肿瘤者中,2例失访,2例已健康生存4年,4例生存3年,2例生存2年;其余病例均恢复良好,无复发。结论 对以鼻出血为主要特征的鼻窦病变要加以重视,鼻窦CT扫描是其早期诊断的重要手段,以手术为主的治疗可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以眶尖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免疫功能低下患者鼻-眶-颅底侵袭性曲霉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外科干预和全身抗真菌药物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以眶尖综合征为首发症状的鼻-眶-颅底侵袭性曲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经过、随访结果。结果:5例均以眶尖综合征为首发症状,无明显鼻-鼻窦症状,均首诊于神经内科。其中4例行内镜经鼻鼻窦-眶尖-颅底探查术,3例同时行视神经减压术。病理检查为侵袭性曲霉菌病变。1例术后即联合应用两性霉素B、伊曲康唑和卡泊净芬,术后第4天头疼明显缓解,术后3个月复查视力由术前1尺指数恢复至0.1,随访65个月症状得到控制。1例术后即开始应用两性霉素B,术后1个月头疼减轻,随访43个月视力无提高,病变无进行性发展。其余3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颅内真菌扩散,1例死于脑干出血,1例死于败血症。结论:眶尖综合征常是侵袭性鼻-眶-颅底曲霉菌病的早期临床表现。对免疫功能低下、以眶尖综合征为典型临床表现的患者应用类固醇激素治疗之前应考虑行内镜经鼻探查和活检,术中尽可能清除病变。早期诊断和外科干预有助于提高视力、缓解症状,该病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鼻窦与眼眶关系密切,二者之间仅为薄骨板相隔。额窦、蝶筛窦的良性病变多种,如鼻腔、鼻窦的慢性炎症、变态反应、创伤等引起窦口阻塞,黏液积聚形成囊肿;真菌感染;炎症息肉等,当鼻窦的病变侵袭眼眶时,可出现突眼、视力下降、复视等眼科症状,如合并感染严重者,病变迅速发展而导致眼眶、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告4例眶内出血所致的视力障碍,对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进行了讨论。介绍了经筛窦及上颌窦施行眶减压手术的方法。重点强调,为了恢复视力应尽早识别此病并立即行眶减压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治疗眶内及眶壁病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48例眶壁病变的临床资料。观察组23例采用经鼻内镜手术,术中未行眶壁重建。对照组25例采用传统结膜下径路并使用钛网及多孔聚乙烯板植入物(MEDPOR)进行眶壁重建,随访6个月以上,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未见明显差异;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经鼻内镜治疗眶内及眶壁病变疗效良好且具有一定的优点,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后组鼻窦是后筛窦+蝶窦的简称。此区由于解剖位置特殊,如发生占位性病变,临床多较早出现视力障碍、突眼与其他颅神经症状。患者往往先就诊于眼科,由于不能及时明确病因常可造成误诊。为引起临床重视,现将我科近10年确诊的14例后组鼻窦病变  相似文献   

9.
鼻窦合并眶内侵袭性血管脂肪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脂肪瘤常见于四肢或躯干,发生于眶内或鼻窦内者非常罕见,目前国内外未见报道[1]。作者收治1例复发的眶内累及鼻窦内侵袭性血管脂肪瘤,现报道如下。病人,男,65岁,因右侧上睑下垂伴复视,右侧鼻内镜手术后3年复视复发,伴眼内胀痛3个月于2004年4月入院。3年前,病人因右侧上睑下垂伴复视入院,专科检查发现病人水平复视,单眼视力尚可,其余各系统未见异常。CT扫描示:右额窦及眶内占位性病变。局麻下行额窦开放术,术中引流出白色黏稠液体,未做液体的涂片或培养。术后病理诊断为侵袭性血管脂肪瘤。术后病人复视消失,无手术并发症,痊愈出院。2004…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75岁,50年前因“左侧上颌窦炎”经柯陆进路行左上颌窦根治术及左侧上颌窦下鼻道造孔术。7年前因“左上双尖牙牙根囊肿”再次行左侧上颌窦根治手术,术中见左侧上颌窦下鼻道造孔已闭塞,重新开放,现因有时视物双影3年,加重3个月来诊。体检:左眼球内陷并下移,双侧眼球运动尚可,右眼视力0.8,左眼视力0.6。Hertel突眼计  相似文献   

11.
随着鼻窦内镜手术的广泛开展,手术适应证的范围不断扩大,眼部并发症、颅内并发症、血管并发症和术后粘连等也相继出现.我们从1999年起开展1000余例这类手术,至今已见38例在术中或术后出现各种并发症,其中6例为眼部并发症.为探讨出现眼部并发症的原因和防治措施,现将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鼻内镜扩大鼻窦开放术(extended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EESS)是在功能性内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改良术式,其目的是为更广泛的切除病灶和扩大窦口,提供更大的引流途径,便于有效的术后监测和局部给药,从而减少复发。EESS主要用于治疗伴哮喘、过敏、纤毛功能不良等难治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对表现出眶尖综合症的复发颅底肿瘤患者进行最后的手术挽救效果,客观地审视颅底手术的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了共10例出现眶尖综合症的颅底肿瘤复发患者,其中1例脑膜瘤和9例来源于鼻腔及副鼻窦的恶性肿瘤,均进行了手术挽救治疗,外科入路分为外眶内容剜出(9例)和颅面联合手术(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3例出现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术后疼痛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但是,只有良性的脑膜瘤患者手术切除彻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35岁,右眼眶深部疼痛,伴视力减退5个月,近1个月加重。患者自诉右眼视力下降,眼球突出,眶部疼痛,就诊于眼科,诊断为“眶尖部肿瘤,眶底综合征”,后转入神经外科,拟行经颅眶内肿物切除术。专科检查:右眼前指数,眼球外突,突出度约为2mm,眼底无明显改变,眼球运动正常。  相似文献   

15.
眶爆裂骨折与鼻窦损伤的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王景礼  宋维贤 《耳鼻咽喉》1994,1(3):144-146
本文报告应用CT扫描诊断的50例眶爆裂骨折与鼻窦损伤病人的治疗经验。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7~54岁,平均26岁,撞击伤27例(54%),车祸13例(26%),跌伤5例(10%);单纯眶下壁骨折23例,单纯眶内壁骨折5例,眶内、下壁复合骨折22例,手术复位44例,保守治疗6例,成功率92%,失败率8%。本文就该病的发生机制、临床分型、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方法进行讨论,认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此病获得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窦癌累及眶内容的患者彻底切除病变并行眶内容整复手术的疗效.方法随机将晚期鼻窦癌48例分成眶内容整复组和眶内容摘除组,比较2组的手术方法,术后修复重建的效果,生存率以及生活质量.结果眶内容整复组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3.05%、64.46%、32.22%.眶内容摘除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7.25%、65.37%、32.68%.5年生存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眶周复发率分别为11%和9%(P>0.05);生活质量调查显示,眶内容整复组患者在躯体、心理、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方面均好于眶内容摘除组(P<0.05).结论对晚期鼻窦癌患者行眶内容整复术不降低其生存率;且基本保留了面容的完整性,保存了患侧视力,提高了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43岁.主诉反复咽痛、异物感伴痰多1个月余.门诊检查见左侧中鼻道有息肉样物,诊断为"左鼻息肉"于2009年4月24日入院.体检:一般情况好,口咽后壁轻度充血,少许淋巴滤泡增生,表面有少量黄白色脓性分泌物覆盖,双侧扁桃体不肿大,隐窝口无明显不洁物.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25岁。因“右颞部疼痛,视物模糊,右侧面部麻木”1个月于2002年5月16日入院。该患者入院前1个月感冒后出现右侧颞部阵发性疼痛,为跳痛,伴右眼视物模糊,右侧面部麻木,曾在当地予以止痛剂、青霉素和灯盏花素等治疗,头痛加重,持续时间延长。脑电图示轻度异常,头颅MRI未见异常。近3个月来患者有口干、脓涕、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单侧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并发鼻息肉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5例单侧鼻腔鼻窦良恶性病变并发鼻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5例中,霉菌性鼻窦炎9例.出血坏死性息肉4例.内翻性乳头状瘤8例,血管瘤2例.鳞状细胞癌2例。15例行鼻内镜手术.4例行上颁窦根治结合鼻内镜手术.5例行鼻侧切开术.1例行上颁骨部分切除术。术前误诊4例,术后2例复发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单侧鼻腔息肉患者.要警防是否合并其它鼻腔鼻窦病变。鼻内镜、CT检查和活检有助于术前明确诊断,以彻底清除病变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42岁。因枪弹伤后右眼胀痛伴视力下降2个月,于2005年12月24日收入我院。体检:右眶周皮下少许淤血,轻压痛;右鼻前庭处有轻压痛。眼科检查: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1.5;双眼球运动自如,眼压正常。双眼角膜清、晶体透明。双视盘界清,右视盘色苍白,右黄斑中心区可见黄白色斑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