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06~2006-12我科收治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36例,均在臂丛、连续硬膜外或局部麻醉下在肱动脉近分叉处及腹股沟处股动脉切开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术后配合药物治疗。结果:27例完全治愈,3例取栓效果不满意者均为腘动脉以下栓塞遗留间歇性跛行。术后发生肌病肾病代谢综合征6例,其中1例发生在截肢术后;死亡2例;截肢5例。随访至今未见复发。结论:早期诊断并及时手术切开动脉行Fogarty导管取栓是救治急性动脉栓塞的关键,肢体已经坏死者也应及时行截肢手术以保全生命。  相似文献   

2.
贠军  王岭  凌瑞  边杰芳  姚青  王廷  易军  李小军 《中国综合临床》2007,23(11):1017-1019
目的 探讨Fogarty导管取栓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89条患肢)Fogarty导管取栓的疗效。结果 治愈78例,患肢血供保持良好,治愈率87.6%;4例(4.5%)好转;5例截肢(5.6%),其中2例死亡(2.3%)。结论 Fogarty导管取栓术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有效方法;为防止误诊,对疑有肢体动脉栓塞者应施行超声多普勒检查;一经确诊,尽早手术取栓可减少肢体坏死的危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手术时机选择以及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70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45例患者行手术取栓,18例患者给予保守治疗,7例患者给予初步诊治后自动出院.在手术取栓的患者中有35例经治疗后受累动脉远端血运恢复,肢体疼痛好转,皮温恢复正常.术后2例出现骨筋膜室综合征,3例再次发生肢体急性缺血性坏死、截肢,3例缺血症状无明显好转.死亡3例患者中分别为腹主动脉栓塞2例和主动脉骑跨栓1例.结论:对于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患者,争取早期确诊,应早期手术,并配合药物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潜在的心脏疾病和重要脏器栓塞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郭蕾  任燕  甘朵  王静  谢晓清 《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5):2720-2721
摘 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肢体恶性肿瘤截肢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将34例肢体恶性肿瘤截肢患者分成干预组(17例)与对照组(1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镇痛处理及护理,干预组采用心理疏导、术前健康教育、分散患者的注意力、肌肉放松、拍打残端等方式减轻患者的术后疼痛:结果:术后72h两组患者疼痛发生率、镇痛药使用率、心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恶性肿瘤截肢患者术后疼痛,减少镇痛药的使用,提高患者舒适度,促进患者康复:[著者文摘]  相似文献   

5.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2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1999—12~2006—05收治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24例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4例26条肢体,男20例,女4例,年龄28~79(平均52.4)岁。其中单纯上肢动脉栓塞2例,单侧下肢动脉栓塞20例,双侧下肢动脉栓塞1例,1例左上肢和右下肢动脉均栓塞合并肠系膜上动脉栓塞。本组中21例系心源性栓子脱落,1例动脉粥样硬化,至下肢动脉血栓,1例为腹主动脉瘤夹层合并下肢动脉栓塞,1例为注射毒品栓塞下肢动脉。24例患者中最早就诊发病5h,最晚72h,平均28.4h。确诊方法,根据“5p”征和动脉造影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伴发血小板减少症的下肢动脉栓塞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12-2011-10期间手术取栓的5例伴发血小板减少症的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无创面渗血。1例取栓后急性肾功能不全;2例患者再次动脉栓塞后肢体坏死截肢。随访18个月(4个月~27个月),1例19个月后死于晚期胃癌,其余病例生活状态良好。结论:血小板减少不是急诊动脉取栓手术的绝对禁忌症;根据具体的情况调整治疗方案,创造条件尽早手术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延误型腘动脉损伤的诊治经验及教训。方法 9例延误型腘动脉损伤患者,采取切开探查,动脉吻合或自体血管移植修复治疗,骨筋膜室切开减压及坏死组织清除等措施。结果 9例中血管再通肢体成活5例,其中3例遗留严重的肢体感觉运动功能障碍;1例患者发生5个足趾干性坏死,但肢体感觉运动功能良好;另1例患者遗留大面积的皮肤营养不良及轻微的肢体感觉功能障碍;4例截肢。总截肢率44.4%;病残率77.8%。结论腘动脉损伤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尽量避免延误型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介入综合治疗对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疗效.方法 对38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43条患肢)采用经皮导管球囊动脉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进行介入治疗,术后除1例转外科行Fogarty导管取栓术外,其余病例均予持续导管接触性溶栓及抗凝、扩血管、祛聚、改善微循环等辅助治疗.结果 介入治疗技术成功率100%;37条(86.05%)患肢治疗有效,其中痊愈29条(67.44%),7条(16.28%)疗效良好,1条(2.33%)疗效一般;4条(9.30%)患肢截趾或低位截肢;2例患者死亡(5.26%).随访1~32个月,3例患者3个月内再发肢体动脉栓塞,再行介入治疗后痊愈出院,其余病例均未再发栓塞.结论 综合介入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有效降低再栓塞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下肢动脉缺血的诊断方法和旁路搭桥的疗效。方法对25例确诊的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切口均Ⅰ期愈合,肢体疼痛均减轻或消失,趾端溃疡术后3周痊愈,1例开放性截趾于术后6周愈合。本组25例(100%)均获随访,最长2年,随访期间截肢1例,1例术后1个月人工血管有血栓形成,再次手术取栓,1例术后1年因患胃溃疡停用华法林,出现人工血管堵塞,再次行人工血管旁路搭桥术。结论下肢缺血行动脉旁路搭桥手术,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可以使大多数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从而挽救肢体或降低截肢平面。  相似文献   

10.
取栓加溶栓抗凝治疗急性肢体动脉栓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是常见的血管外科急症,如诊断延误,处理不及时,往往造成截肢乃至死亡之严重后果。我院自1997年1月~1999年12月,采用Fogarty导管取栓、围手术期药物溶栓、抗凝治疗10例急性肢体动脉栓塞患者,除1例合并肠系膜上动脉栓塞肠坏死而死亡外,余均获痊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0例临床表现均有典型的突发性患肢疼痛,麻木,皮温降低,皮肤苍白或暗紫,但无水泡发黑等明显坏死现象,足背动脉及胫后动脉搏动消失,小腿及足部皮肤感觉、痛觉迟钝或消失。3例尚存足下垂。2例入院前3~4小时有再度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严重肢体创伤患者早期并发症的发生与救治的方法。方法对1987年1月~2006年12月收治的115例肢体严重创伤患者早期发生的并发症进行总结分析。结果合并休克46例,应激性溃疡伴出血8例(1例死亡),深筋膜综合征4例,肢体严重毁损并小腿缺血坏死行残端截肢3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6例(其中1例死亡),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9例(其中3例死亡),伤口感染47例。结论严重创伤不仅导致肢体形态及功能损害,严重并发症处理不当可威胁病人生命。减轻早期应激反应,加强重要器官监护,抗休克和感染,保持气道通畅,尽快纠正低氧血症,是防治创伤早期并发症、提高创伤治愈率、减少死亡率和伤残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急诊行股动脉切开Fogarty球囊导管取栓并术中尿激酶动脉内灌注,术后抗凝、溶栓,其中15例术后常规给予药物治疗(A组),17例术后加用间歇性压力梯度治疗仪治疗(B组)。结果A组10例痊愈,2例有间歇性跛行,死亡1例,截肢2例,截肢率13%,死亡率6.7%。B组13例痊愈,2例有间歇性跛行,死亡1例,截肢1例,截肢率5.9‰死亡率5.9%。结论对于急性下肢动脉缺血患者,手术后加用间歇性压力梯度治疗是目前治疗急性下肢动脉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肢体动脉栓塞的观察与护理(附29例报告)王玉梅(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200001)急性动脉栓塞起病急骤,肢体无法在短期内形成侧支循环进行代偿而迅速发生缺血坏死,危及肢体生存及患者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恢复肢体血供和术后采取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35例下肢慢性缺血性截肢患者进行病例分析,探讨下肢动脉造影评分系统对慢性下肢缺血患者截肢平面选择的指导价值。方法: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自2001-06/2004-08采用下肢动脉造影评分系统指导完成35例下肢慢性缺血性患者进行截肢。对因慢性下肢缺血需行截肢的患者术前行双下肢动脉造影检查,根据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制定的动脉造影评分系统选择截肢平面(膝上截肢分数<12分,膝下截肢12~19分,半足截肢20~25分,截趾>25分),术中均按预定平面完成截肢。术后根据截肢残端一期愈合率对下肢造影评分系统进行评价。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实验纳入35例患者,33例进入结果分析,2例脱落,1例术后4d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另1例术后出现缝线反应。①下肢慢性缺血性截肢患者残端一期愈合率:33例截肢患者中,31例患者伤口达一期愈合,2例患者伤口未达一期愈合,患者截肢残端一期愈合率为93.94%。②下肢慢性缺血性截肢患者残端未达一期愈合的原因:2例患者伤口未达一期愈合,其中1例为人工血管搭桥术后截肢患者,残端反复破溃2年以上,人工血管去除后残端愈合;另1例因残端渗出较多,皮瓣下积液引流不畅,行残端切开引流后伤口愈合。结论:本实验无因缺血造成的伤口延期愈合或再截肢患者,说明这项新的截肢平面判断标准是行之有效的,提示可利用下肢动脉造影评分系统进行截肢平面预测。  相似文献   

15.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介入治疗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临床经验。方法:采用介入方法治疗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患者56例(61条肢体)。髂动脉23例,其中单纯球囊扩张术(PTA)6例,内置支架术(PTA+stenting)17例;股浅动脉27例,其中PTA4例,PTA+stenting16例;胭动脉11例,其中PTA2例,PTA+stenting4例;膝下动脉PTA13例。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髂动脉23例全部获得成功,股浅动脉20例获得成功,2例致血栓形成,5例介入失败转为人工血管转流手术;腘动脉6例获得成功;膝下动脉5例获得成功。平均随访23个月(6~30个月),2例髂动脉单纯PTA患者1a后再次出现狭窄,行PTA+stenting,患者症状消失。结论: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四肢血管损伤3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四肢血管损伤的有效治疗措施。方法:37例(43条血管)四肢主要血管损伤患者,男28例,女9例;年龄8~57岁(平均32)岁,分别采用截肢、血管吻合及大隐静脉移植。结果:一期截肢4例,术后缺血性肌挛缩神经坏死功能差或严重感染行二期截肢3例,30例血管重建肢体功能优10例,良15例,差5例。结论:在四肢血管损伤的治疗中须注意要早诊断,早重建循环,积极静脉吻合及骨筋膜室切开减压。  相似文献   

17.
四肢主干动脉损伤自体静脉移植修复术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自1991~2001年共收治27例四肢主干动脉损伤患者,经过积极进行术前处理及对其29条损伤动脉自体静脉移植修复术,除1例股动脉广泛撕裂伤术后急性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3例因就诊时间超过8h,术后发生肌筋膜综合征坏死截肢,余23例病人均手术成功,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35例下肢慢性缺血性截肢患者进行病例分析,探讨下肢动脉造影评分系统对慢性下肢缺血患者截肢平面选择的指导价值。 方法: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血管外科自2001-06/2004-08采用下肢动脉造影评分系统指导完成35例下肢慢性缺血性患者进行截肢。对因慢性下肢缺血需行截肢的患者术前行双下肢动脉造影检查,根据首都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研究所制定的动脉造影评分系统选择截肢平面(膝上截肢分数〈12分,膝下截肢12~19分,半足截肢20~25分,截趾〉25分),术中均按预定平面完成截肢。术后根据截肢残端一期愈合率对下肢造影评分系统进行评价。 结果:按实际处理分析,实验纳入35例患者,33例进入结果分析,2例脱落,1例术后4d死于急性心肌梗死;另1例术后出现缝线反应。①下肢慢性缺血性截肢患者残端一期愈合率:33例截肢患者中,31例患者伤口达一期愈合,2例患者伤口未达一期愈合,患者截肢残端一期愈合率为93.94%。②下肢慢性缺血性截肢患者残端未达一期愈合的原因:2例患者伤口未达一期愈合,其中1例为人工血管搭桥术后截肢患者,残端反复破溃2年以上,人工血管去除后残端愈合;另1例因残端渗出较多,皮瓣下积液引流不畅,行残端切开引流后伤口愈合。 结论:本实验无因缺血造成的伤口延期愈合或再截肢患者,说明这项新的截肢平面判断标准是行之有效的,提示可利用下肢动脉造影评分系统进行截肢平面预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下肢动脉缺血性疾病的治疗方法及经验。方法 对我院2002年10月至2005年10月所做的下肢缺血性疾病的手术进行分析:全组30例患者,36条肢体,通过彩色多普勒检查,确定下肢动脉情况及病变范围。急性缺血行取栓术22例。慢性缺血行动静脉转流术即静脉动脉化手术8例。结果 术后第1天足背动脉恢复搏动15条肢体,血运恢复20条肢体,静息痛消失8条肢体。除1例肢体截肢外,余35条肢体随诊2月~2a,效果良好。结论 动脉取栓术治疗下肢急性动脉栓塞及动静脉转流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安全有效的。手术的关键是重建肢体远端的血供及术后的通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胫骨上端骨折后腘动脉损伤的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胫骨上端骨折合并腘动脉损伤病例51例,本院首诊入院治疗44例,肢体损伤至血液循环重建时间6小时以内者19例,6~8小时25例;外院转入7例患者患肢缺血时间均超过14小时。结果本组51例中,41例恢复良好出院;因肌肉挫伤较重,致皮肤部分坏死,经2次手术,清创、换药或植皮后出院8例(其中2例出院后因腓总神经及胫后神经严重碾挫性损伤,患肢感觉丧失、运动障碍而截肢);因患肢肌肉广泛挫伤,创面较大,血运无法恢复截肢2例。本组5例截肢患者,均为受伤后14小时以上来院就诊患者。结论确定胫骨上端骨折后,详细的临床检查是早期诊断肢体血管损伤的必要手段,及时的手术治疗是修复血管损伤,挽救肢体功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