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矢状窦旁脑膜瘤是临床上常见的肿瘤,占脑膜瘤总数的17%~20%,它分布于凸面硬脑膜,矢状窦外侧壁和大脑镰形成的矢状窦区,其基底位于矢状窦壁,瘤体突向大脑半球,肿瘤血运丰富,可压迫矢状窦使其部分或完全闭塞,亦可侵犯中央沟静脉,给手术带来一定的困难。我院从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应用显微手术方法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26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显微外科矢状窦旁脑膜瘤全切除及矢状窦修复吕中林余开颜金胜者魏方良武汉铁路中心医院神经外科(武汉430064)矢状窦旁脑膜瘤发病率约占脑膜瘤的15.5%~24.5%[1]。本科自1986年2月开始应用显微技术做上矢状窦旁脑膜瘤手术14例,效果良好,现报...  相似文献   

3.
徐伟 《中国医药导报》2008,5(12):188-188
矢状窦旁脑膜瘤占脑膜瘤总数的17%~20%,其基底位于矢状窦壁,瘤体突向大脑半球并侵及矢状窦壁、窦腔.切除时可能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手术根治颇为困难.2001~2005年我院共收治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10例.其中9例行肿瘤全切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方式。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23例(77.7%),Ⅱ级5例(16.7%),Ⅲ级2例(5.6%),无手术死亡。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并妥善处理受累的上矢状窦,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手术难度大.我们应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大脑镰旁脑膜瘤32例,取得较好效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大脑凸面脑膜瘤手术死亡原因主要是术中大出血及术后脑水肿,而单侧矢状窦旁脑膜瘤术后弥漫性脑肿胀死亡临床较为少见。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l病历报告女,59岁。头痛、头晕3个月余,CT提示:右顶枕矢状窦旁脑膜瘤,同侧侧脑室受压变窄,周围水肿明显,中线左移smm。1998年4月29日在全麻下行右枕顶开颅脑膜瘤切除术。术中见右枕顶部硬脑膜受累,颅骨尚未侵犯,分离肿瘤见内侧与矢状窦后1/3粘连紧密,电灼切断分离粘连。后颅压逐渐升高,脑组织缓慢膨出,完整切除肿瘤约4cmX3.scm,无深部大静脉损伤,术中出血不多,血压平稳。切除部…  相似文献   

7.
秦怀洲 《医学争鸣》2008,29(23):2113-2114
脑膜瘤是颅内肿瘤发生率中仅次于胶质瘤而居第二位的良性肿瘤,由于生长缓慢,早期不易被诊断发现,患者往往出现严重的神经系统定位体症(如偏瘫、失语、癜痫等)后才前往医院诊疗,此时肿瘤已生长较大,切除困难.脑膜瘤多起源于蛛网膜细胞,好发于大脑凸面、矢状窦旁、大脑镰旁和颅底等.由于窦旁脑膜瘤常累及静脉窦,因此巨大的窦旁脑膜瘤往往是脑膜瘤中处理难度较大的病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了35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显微手术与疗效。结果 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Ⅰ级26例(74.3%),Ⅱ级8例(22.9%),Ⅲ级1例(2.9%)。死亡1例,死于颅内出血、糖尿病。结论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治疗矢状窦旁脑膜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矢状窦旁是脑膜瘤的好发部位,约占脑膜瘤的17.0%~20.0%,大脑镰旁脑膜瘤约占脑膜瘤的7.86%[1],且因瘤基底部附着在上矢状窦、大脑镰处,此处常有颈内外动脉的双重供血,手术难度及风险大.2004年5月~2006年1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镰旁脑膜瘤21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矢状窦旁脑膜瘤是指肿瘤基底附着于矢状窦并充满矢状窦角的脑膜瘤,约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此处肿瘤常有颈内外动脉的双重供血,血运丰富,容易侵犯重要的矢状窦、中央沟静脉及功能区皮质,手术难度及风险较大。我院1998年6月-2007年3月,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47例,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1980年2月-2007年2月收治上矢状窦旁脑膜瘤335例,其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51例(占15.2%)。现就老年人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和治疗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脑膜瘤好发部位主要在矢状窦旁,占颅内脑膜瘤的17%-20%^[1]。采用手术方法根治比较困难,其基底主要位于矢状窦壁,瘤体突向大脑半球,因此增加了手术的难度。我院神经外科2007年5月-2010年12月对3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患者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矢状窦旁脑膜瘤,取得了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双侧镰旁脑膜瘤是指肿瘤基底附着于大脑镰向双侧生长的脑膜瘤,由于肿瘤血供丰富,位置较深,上方为上矢状窦和汇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所阻,下方有大脑前、后动脉和下矢状窦,手术空间狭窄,并且有些位于功能区,手术操作存在一定困难,处理不当可能引起并发症。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双侧镰旁脑膜瘤22例,均经显微手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矢状窦旁脑膜瘤是指肿瘤基底附着在上矢状窦窦壁邻近的硬脑膜及大脑镰处,切除时可能引起难以控制的大出血,手术根治颇为困难,本文根据24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病理,探讨手术切除体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膜瘤的MRI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脑膜瘤病例,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48例约62%的脑膜瘤发生于矢状窦旁、大脑凸面,约38%的脑膜瘤发生于蝶骨嵴、嗅沟、小脑幕、桥小脑角区、鞍结节。约81%的脑膜瘤呈等T1等T2信号,约81%的脑膜瘤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核磁共振检查对脑膜瘤的影像学诊断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显微外科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行显微镜直视下分块切除肿瘤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中Ⅰ级切除26例(81.25%),Ⅱ级切除6例(18. 75%)。结论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和显微外科技术,可最大限度地减轻对脑组织和脑血管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5例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全切除手术的体会齐达锦自1988年5月至1992年8月,我院行全切除手术治疗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5例,随访2.5~5年均无复发,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矢状窦旁巨大脑膜瘤5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例;年龄45~64岁。...  相似文献   

18.
非颅底脑膜瘤包括大脑镰旁、矢状窦旁及大脑凸面脑膜瘤,由于肿瘤膨胀性生长,多压迫而非破坏脑组织,往往肿瘤体积巨大而症状、体征轻微。经典而常规的手术方法虽然能够全切肿瘤,但是常常遗留各种功能障碍,如意识障碍或肢体活动障碍。我们受锁孔入路手术方法的启发,在巨大非颅底脑膜瘤手术中采用硬脑膜小切口,梯度降低颅内压,暴露、切除肿瘤,取得良好效果。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13例,男6例,女7例,年龄32~55(38±6)岁。其中矢状窦旁脑膜瘤8例,凸面脑膜瘤5例。肿瘤大小:4cm×3.5cm×2.5cm~9cm×7cm×5.5cm。术前症状:颅内压增高及轻度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矢状窦旁脑膜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分析72例矢状窦旁脑膜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式和显微手术疗效。结果:按Simpson切除分级标准,本组Ⅰ级切除59例,占81.95%;Ⅱ级切除13例,占18.05%,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9.3年,无肿瘤复发。结论: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能有效地防止或减轻矢状窦,中央沟静脉及脑重要功能区的损伤,明显地提高了肿瘤的全切除率。  相似文献   

20.
<正>脑膜瘤为颅脑常见肿瘤之一,约占颅内肿瘤的10%~30%,好发于大脑矢状窦旁、大脑凸面等~([1])。侧脑室脑膜瘤约占脑膜瘤20%~30%。脑膜瘤中约70%以上为良性肿瘤,按照脑膜瘤病理分型,将脑膜瘤分为3级15个亚型。其中Ⅰ级包括纤维型、皮细胞型、砂砾型、微囊型、血管瘤型及化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