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肺癌是世界上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明确其病因、发病机制及药物防治方法是目前研究热点。小鼠是肺癌临床前研究中最常用的实验动物,根据不同的研究策略和目的选择合适的小鼠模型。目前常用的小鼠肺癌模型包括诱发性模型、移植物模型及基因工程模型等,根据研究目的选择不同的小鼠模型。回顾国内外肺癌小鼠模型相关文献报道,归纳总结常用肺癌小鼠模型的研究进展,为肺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由于人类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急剧上升,动物肺肿瘤的实验研究,业已被人们高度重视并把它作为探讨肺癌病因学和发病学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人类肺癌的可疑致癌因素、作用机理,恶变理论、试验治疗等问题,不可能直接对病人进行实验,而利用动物实验,可开创多种研究途径,以达到防治目的。  相似文献   

3.
肺癌实验性研究的目的在于建立肺癌动物模型、用以探索肺癌的病因、发病机制、寻求肺癌诊断、治疗和预防的方法。自19世纪以来,人们最初发现小鼠的自发性肺肿瘤,至今已能采用多种动物、多种致癌物质建立各种肺癌。目前在追究致癌过程中形态学发生机理的同时,正在向诊断与治疗的应用方面努力。本文综述日本肺癌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肺癌组织发生的实验性研究,目前实验性肺癌研究的局限性和今后方向。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裸鼠肺癌胸腔移植模型,观察西维来司钠(Sivelestat Sodium或ONO-5046.Na)对裸鼠肺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将H460大细胞肺癌接种于裸鼠左侧胸腔,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ONO-5046.Na和等体积PBS皮下注射,共28d。测量瘤重、肺癌转移率,测定动物血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裸鼠肺癌胸腔内接种成瘤率100%,并出现远处转移。对照组瘤重均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裸鼠死亡时间均较实验组早;实验组动物血液中MMP-2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外转移小鼠MMP-2的表达高于没有肺外转移小鼠。结论:ONO-5046.Na可抑制肺肿瘤生长和转移,其作用机制之一与抑制MMP-2的表达活性有关。裸鼠肺癌胸腔移植模型更容易形成肺癌转移模型,为研究ONO-5046.Na抑制肺癌生长和转移提供可靠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5.
采用抗体库技术筛选抑制肺癌的功能性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制抑制肺癌细胞功能性单抗,为治疗肺癌提供靶向治疗剂,并为分离获得肺癌相关的分子靶标打下基础。方法 从新鲜人肺癌组织分离肿瘤细胞免疫Balb/c小鼠,免疫小鼠脾细胞与SP2/0细胞融合后接种于甲基纤维素,制备大容量功能性抗体库。采用活细胞荧光、ELISA、免疫组化、肿瘤增殖、侵袭、黏附、动物体内治疗实验等方法筛选鉴定抑制肿瘤细胞的功能性单抗。结果 本次融合共获得了1573株杂交瘤克隆,在能与肺癌细胞膜反应的314株克隆中,154株与正常肺组织不反应或低反应。功能性筛选发现41株单抗显著地抑制肺癌细胞增殖,24株能抑制肺癌细胞对Matrigel的侵袭,15株能抑制肺癌细胞与CollagenI的黏附,进一步实验验证了2株单抗能在体内抑制肺癌移植瘤的生长。结论 采用大容量功能性抗体库技术成功获得了多株具有抑制肺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功能性单抗,其中2株可能具有靶向治疗肺癌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肺癌基因疫苗抑制肿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肺癌基因疫苗对小鼠免疫原性及对荷瘤动物的治疗作用。方法:利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LXSN将r-IFN基因导入人肺癌 A549细胞中,36只小鼠分6组,每只小鼠给予皮下注射0.5×104/0.2ml S180细胞分为实验各组和对照组。结果:基因疫苗组抑瘤率为83.3%,对照组抑瘤率为16.6%。结论:初步研究提示肺癌疫苗对肿瘤有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实验均已表明煤烟可诱发肺癌。但煤烟作为一个致癌因素单独起作用时引起的肺癌其癌基因的表达情况如何,至今末见报道。本实验用生物素化探针进行了煤烟诱发小鼠肺癌的原位杂交检测,以发现其 C—myc mRNA的表达情况。材料和方法一、实验动物与分组处理全部采用近交系昆明小鼠(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雌雄各半,体重13—14克,用龄40天。动物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按燃烧煤克数又分三组;160克组、105克组、60克组。每组动物60只(雌雄各半),共240  相似文献   

8.
肺癌抑制性抗体及其抗原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鉴定抑制肺癌细胞生长的功能性单克隆抗体1E2及其抗原,为治疗肺癌提供有潜力的靶向抗体治疗剂和分子靶位。方法:采用活细胞荧光、MTT细胞增殖实验、ELISA、动物体内治疗实验等方法检测鼠单克隆抗体1E2对人肺癌细胞增殖的抑制、单抗与癌细胞的结合部位、单抗的亚类和单抗对肺癌移植瘤的抑制,以Western blotting和MALDITOF质谱方法鉴定该功能性单抗的抗原。结果:单抗1E2能够与肺癌细胞GLC82和NCI-H520的细胞膜结合,在体外能够明显抑制肺癌细胞的增殖。动物实验表明单抗1E2能够抑制肺癌移植瘤的生长,抑制率达49%。Western blotting显示其抗原相对分子质量约110000,质谱鉴定该抗原为氨甲酰磷酸合成酶(carbamoyl-phosphate synthetase1,CPS1)。结论:单抗1E2能够在体内外抑制肺癌的生长,具有成为肺癌靶向治疗剂的潜力。该抗体识别的抗原CPS1可表达于肺癌细胞的细胞膜,可能是一个肺癌靶向治疗的新靶位。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裸鼠肺癌胸腔移植模型,观察西维来司钠(Sivelestat Sodium或ONO-5046.Na)对裸鼠肺癌生长和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将H460大细胞肺癌接种于裸鼠左侧胸腔,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ONO-5046.Na和等体积PBS皮下注射,共28d.测量瘤重、肺癌转移率,测定动物血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裸鼠肺癌胸腔内接种成瘤率100%,并出现远处转移.对照组瘤重均高于实验组(P<0.05);对照组裸鼠死亡时间均较实验组早;实验组动物血液中MMP-2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肺外转移小鼠MMP-2的表达高于没有肺外转移小鼠.结论:ONO-5046.Na可抑制肺肿瘤生长和转移,其作用机制之一与抑制MMP-2的表达活性有关.裸鼠肺癌胸腔移植模型更容易形成肺癌转移模型,为研究ONO-5046.Na抑制肺癌生长和转移提供可靠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综述肺癌肿瘤干细胞分离鉴定及相关研究进展。肺癌肿瘤干细胞分离主要有依细胞表型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而建立的两大类方法,CD133、ABCG2、BMI-1等可作为分选肺癌肿瘤干细胞细胞标志物。侧群(sidepopulation,SP)细胞分选法可用于未知表面标志物的肺癌肿瘤干细胞分离。肺癌肿瘤干细胞的鉴定分为体外实验和动物致瘤力实验。微流控芯片技术未来可用于肺癌肿瘤干细胞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1.
老年人肺癌治疗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述了老年人肺癌的发生情况、老年肺癌患者的生理、病理特点及治疗情况。包括老年肺癌患者手术的术式和注意事项;放疗的适用方法;化疗的药物及剂量选择及靶向治疗和中医药治疗的概况等。对老年肺癌患者,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是治疗的目的,在治疗中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按照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选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血清中癌抗原识别分子及其抗肿瘤机制。方法:免疫亲合层析法分离纯化肺癌患者外周血中肺癌膜蛋白识别分子,SDS-PAGE电泳法分析其相对分子质量。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Annexin V/PI双标法检测细胞凋亡率,并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p53、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肺癌膜蛋白识别分子,相对分子质量分别约为70×103、66×103和15.2×103。不同浓度膜蛋白识别分子(10、20和40mg/L)具有抑制肺癌细胞株(GLC-82)生长和促进细胞凋亡作用。肺癌细胞株与肺癌膜蛋白识别分子共培养6h后,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08;而p53水平明显增加,P=0.000。结论: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存在肺癌膜蛋白识别分子,并具有抑制肺癌细胞增殖和促进凋亡作用,其机制与p53和Bcl-2表达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们从人体肺癌组织中提取可溶性抗原,兔疫动物所得之抗血清,经充分吸收后,以免疫酶标记及免疫荧光标记方法鉴定了该抗原与肺癌组织的相关性,在此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提纯了抗原,并测定了其部分理化性质,现将实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肺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介入治疗是肺癌传统治疗方法的改进和发展。在传统的静脉化疗基础上发展到动脉内高剂量药物治疗。提高疗效。减少副作用。在放射治疗的基础上改进射线发生探头,直接在支气管内照射;手术中直接将核素微粒埋入瘤体内近距离照射,心外科体外循环设备在肺癌介入治疗中的合理应用等。本文就近年肺癌介入治疗的现状和发展作一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15.
肺癌治疗方案中,放射治疗的地位 肺癌中占80%是非小细胞肺癌,若按病理分类,可再细分为鳞癌、腺癌、大细胞癌等.但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法相同,因此统一归人一类.  相似文献   

16.
肺癌的微创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肺癌的外科治疗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经成为肺癌治疗最主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它是早中期肺癌的首选治疗手段。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外科手术技术及麻醉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选择性单肺通气的运用,使多数肺癌的外科治疗可以安全地通过微创手术完成。现在肺癌的微创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两种方法:①胸腔镜治疗肺癌;②微创肌肉非损伤性手术治疗肺癌。这两种方法与传统的胸部后外侧切口开胸手术比较,均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出血、输血少,对心肺功能损伤小,开、关胸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势。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操作简单,能提供较充分的手术视野,不会因术中暴露不足而影响手术的彻底性,几乎可以完成所有肺癌切除手术,可以作为肺癌手术的常规术式;但目前有关胸腔镜手术尚缺乏严格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而且胸腔镜手术纵隔淋巴结的完全廓清还有困难,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生存期并没有因为应用胸腔镜手术而改变。总之,胸腔镜手术和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都是微创治疗肺癌的新技术,这两种方法应用于肺癌手术是安全可行的。胸腔镜手术比较适合于较早期的选择性患者,微创肌肉非损伤性开胸术可满足完成各种肺癌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肿瘤防治研究》1975,3(4):43-48
 肺癌是各种恶性肿瘤中发病率较高者, 且近年来有所增高, 1965年上海市肺癌发病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占第三位。 1971及1972年升至第二位, 说明积极研究防治肺癌的重要性。 当前, 手术或放射仍为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获得治愈的机会较多, 但目前适合手术和能够切除的病例并不多, 大量的病例只能采用放射或其他治疗。  相似文献   

18.
检测肺癌中的微血管密度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Ge G  Zhou Q  Zhang S  Liu L  Chen J  Cheng N  Qin J  Li L 《中国肺癌杂志》2000,3(4):284-287
目的 研究肺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 (micro vasculardensity ,MVD)与肺癌病理生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 ,检测 114例肺癌组织、3 0例肺良性病变组织中的MVD。结果 ①肺癌组织中MVD( 3 0 .3 7± 10 .5 6)显著高于肺良性病变组织 ( 10 .2 3± 6.2 9) (P <0 .0 1) ;②MVD与肺癌原发肿瘤大小 ,淋巴结转移状态 ,P TNM分期 ,细胞分化程度等均有密切关系 (P <0 .0 1) ,而与肺癌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肺癌原发部位、组织学类型等均无明显关系 (P >0 .0 5 ) ;③肺癌组织中MVD高密度(MVD≥ 3 0 )组患者 5年生存率 ( 17.2 7% )明显低于低密度 (MVD <3 0 )组 5年生存率 ( 5 2 .74% ) (P <0 .0 1) ;④MVD与肺癌患者术后生存期呈显著负相关 (r =-0 .5 2 1,P <0 .0 1) ;⑤多因素COX模型分析发现 :P TNM分期和MVD是判断肺癌预后最有价值的指标。结论 MVD在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中起重要作用 ,可作为肺癌生物学行为的一项评估指标 ,检测肺癌中MVD有助于预测肺癌预后及指导术后多学科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9.
肺癌患者明胶酶B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肺癌患者明胶酶B基因表达的情况。方法  46例肺癌患者术中取癌组织及正常肺组织 ;提取组织总RNA ;用共扩增逆转录定量PCR方法测定其明胶酶B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肺癌组织明胶酶B(MMP9)的基因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 ;肺癌组织MMP9基因表达水平与肿瘤大小 ,肿瘤组织类型无关。结论 明胶酶B在肺癌的浸润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肺癌中医诊疗的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笑民  杨国旺 《癌症进展》2004,2(6):450-454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疗肺癌研究的进展:中医证型研究;单纯中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等,客观缓解率低,但对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仍有优势;中药配合现代治疗有互补、增效、减轻不良反应作用;中药抗肺癌的可能机制是直接杀伤肿瘤细胞,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逆转肿瘤多耐药性等多靶点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