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甘草是一味大宗药材,在中药中有"国老"之称。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医药典籍和相关文献资料,对甘草的历史炮制方法进行整理和分析,并梳理了往年各版药典对于甘草炮制方法的记录和全国各地炮制规范对于甘草饮片加工工艺的规定,对甘草的炮制历史进行全方面总结,理清了甘草的炮制发展脉络。经考证,从古至今,甘草的炮制方法较多,不加辅料的炮制方法有炙、炒、炮、煨;加辅料的制法有酒制、醋制、盐制、油制、姜制、蜜制、水制、胆汁制等多种方法。在已出版的药典中共有9版记载了甘草的炮制品,全国共有24个省市均有记载甘草的炮制方法。目前,2015年版《中国药典》仅记载了甘草蜜炙的炮制工艺,蜜炙法沿用至今并广泛使用。现今炙甘草是否应统一为蜜炙甘草使用,应以历代方书本草所使用的炮制方法以及临床使用为依据。该文为后续甘草的其他炮制工艺研究和临床合理选择甘草品种、进一步开发利用相应药材资源提供参考和历史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甘草的炮制工艺。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法确定甘草的炮制工艺,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炮制前后甘草中甘草苷、甘草酸的含量。结果甘草的软化方法为闷润,闷润温度为60 ℃,不去皮,切制后饮片在70 ℃条件下干燥。结论甘草的炮制工艺可靠、稳定、合理。  相似文献   

3.
乌头炮制历史沿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良珍 《中成药》1995,17(11):19-20
对乌头炮制历史沿革及发展进行系统性的探讨。据史载,乌头炮制以加辅料复制较早见于汉代《金匮要略方论》中,至清代止,甚炮制方法计有70余种之多。今仍习用有蒸;煮;甘草黑豆煮;生姜豆腐复制等方法。笔者并对药典“常压煮法”中的用水的选择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求最佳的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定不同产地巴戟天各种炮制品中总蒽醌的含量。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巴戟天炮制后蒽醌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甘草制巴戟天>酒制巴戟天>盐巴戟天>生品。结论:巴戟天经不同方法炮制后,与生品相比炮制品中总蒽醌含量均显升高,其中甘草制法对其影响最大,盐蒸法对其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甘草炮制的文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甘草在炮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为甘草的开发利用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对甘草炮制后对化学成分的影响、甘草的炮制方法及炙甘草和生甘草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总结.结论:生甘草和炙甘草是2种最常用的甘草制品,而药物的炮制方法不同,使质量存在一定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李越峰  严兴科 《中药材》2012,(2):202-203
目的:通过优选甘肃道地药材甘草微波炮制工艺,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其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优选甘草的最佳微波炮制工艺,采用HPLC方法,梯度洗脱,测定甘草中的甘草苷含量。结果:从甘草苷含量及炒制得率来看,甘草炒制最佳工艺为:高火,厚度3 cm,微波5 min。结论:建立甘草微波炒制工艺,为甘草炮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远志甘草炮制前后质量的变化。方法:采用HPLC法,对远志甘草炮制前后远志皂苷元、远志酸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远志甘草炮制后远志皂苷元含量变化不明显,远志酸含量下降。结论:炮制使远志的内在质量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8.
甘草炙远志不同炮制品远志皂甙的HPLC法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历代远志的炮制方法有十余种;现代沿用甘草制、蜜炙、朱砂制,尤以甘草制为主。据文献调查:现行的甘草炙远志的炮制工艺各地不统一,一药多法。计有蒸、煮、炒、烘等操作。缺乏统一的制法和质量标准。不同的炮制法对饮片质量有何影响未见报道。为探求远志炮制理论依据及炮制意义,我们用HPLC法,以远志中主要活性成分远志皂甙为考察指标,对不同工艺的甘草炙远志攸片进行了含量测定。结果认为传统甘草炙远志的炮制方法值得磋商。!样品间合1.1原药材 甘草、远志购于成都市中药材公司,经我院唐家福主任中药师鉴定。甘草为豆科植物…  相似文献   

9.
正交设计联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雪胆炮制工艺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目的优化甘草制雪胆的炮制工艺。方法 HPLC法测定雪胆素甲;以雪胆素甲质量分数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考察闷润时间、烘干温度、烘干时间对甘草制雪胆炮制工艺的影响;进一步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CCD-RSM)考察闷润时间和烘干时间对该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正交试验确定的甘草制雪胆最佳炮制工艺为闷润7 h,80℃烘干12 h;CCD-RSM确定最佳炮制工艺为闷润时间7.48~8.56 h,烘干时间12.06~13.12 h。结论本实验首次使用甘草汁炮制雪胆,实验方法设计精确,模型、数据可靠,建立并优化了甘草制雪胆的炮制工艺。  相似文献   

10.
甘草历代炮制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立  张泰  周倩  石典花  张乐林  戴衍朋 《中成药》2010,32(7):1188-1190
本文通过查阅古代本草和医学文献,对甘草历代炮制方法进行归纳整理,综述了甘草历代炮制演变情况,为系统研究其炮制工艺和原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药炮制辅料甘草汁的质量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制定炮制辅料甘草汁的质量标准,以保证甘草汁和甘草汁所炮制饮片的质量稳定。方法:采用TLC鉴别、常规检测和HPLC测定法进行研究。结果:建立了以甘草酸铵和甘草苷作为对照品的TLC鉴别方法,对甘草汁中灰分、可溶性固形物进行了检测,测定了药汁中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结论:对炮制辅料中的药汁之一——甘草汁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质量研究,初步制定其质量标准,方法简便可靠,可以用于甘草汁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和分析不同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将何首乌中的2,3,5,4`一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游离蒽醌含量作为研究对象,考察黑豆汁蒸法、黑豆汁煮法、甘草煮等炮制方法对何首乌有效成分的影响。结果:甘草煮制何首乌中的二苯乙烯苷含量最高,其他略低于生品,炮制后游离蒽醌的含量均降低。结论:黑豆汁蒸法、煮8h、甘草煮这三种方法能够有效保留何首乌的有效成分,甘草煮是最佳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不同炮制条件对甘草中主要成分差向异构体与杂质含量及变化规律影响。方法:采用RP-HPLC法,样品取样18α-Gly和18β-Gly及杂质含量进行测定比较炮制时间及炮制温度对标准品混合物及甘草饮片中杂质含量、主成分及18α-Gly和18β-Gly比例变化的影响。结果:炮制后的甘草其饮片主成分总含量有所下降,增长炮制时间会逐渐增加甘草饮片主成分的损失,对甘草饮片中18α-Gly和18β-Gly比例关系没有影响,炮制温度小于90℃时,炮制时间和炮制温度对甘草饮片中杂质含量、18α-Gly和18β-Gly含量无明显影响;当炮制温度达到140℃后,延长炮制时间会分解18α-Gly和18β-Gly,显著降低主成分含量。结论:甘草饮片炮制温度不可过高,炮制时间不可过长,防止其有效成分的丢失,适宜的烘制法条件为:温度65℃,时间1~2小时。操作简单、时间温度可控,样品稳定性质量好。  相似文献   

14.
《古代经典名方目录(第一批)》收录《金匮要略》所载方剂14首,其中6首含有甘草,包括桂枝芍药知母汤、苓桂术甘汤、橘皮竹茹汤、麦门冬汤、甘姜苓术汤、厚朴七物汤。这6首方剂中的甘草均无炮制要求。为明确这6首方剂的甘草炮制,通过《金匮要略》通行本与吴迁本甘草炮制的对照,《金匮要略》与《伤寒论》甘草炮制的对照,《伤寒杂病论》主要传本甘草炮制的分析,梳理两晋至宋元医书转载的上述6首方剂中甘草的炮制情况,以及汉至宋元时期的甘草炮制沿革,从文献考证的角度推断出这6首经典名方所用甘草炮制法为“炙”。继而回顾炙法历史,阐明“炙”为直火烘烤,接近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之单炒(清炒)法,建议上述6首方剂均使用炒甘草。该文可为《金匮要略》经典名方的其他关键信息考证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甘草炮制前后化学成分。方法: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甘草炮制前后提取液进行分析。结果:甘草通过炮制后,其色谱图是有一定差异的,在23min的时候炙甘草的色谱图与甘草相比,两个特征高峰消失,但是又在30min的时候出现了另一个新的特征高峰。结论:中国传统医药学中的甘草炮制是极具科学性的,同时也是极其有效的,并且基本无副作用,是值得被推广的药学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在体外L02肝细胞模型上观察甘草炮制雷公藤的减毒效果,为研究雷公藤低毒饮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内涵分析技术,检测细胞存活情况,比较甘草炮制雷公藤和配伍雷公藤的减毒差异。结果:雷公藤对肝细胞的损伤呈剂量依赖性,在IC50的剂量下,甘草炮制雷公藤和甘草配伍雷公藤都有显著的减毒效果。结论:采用高内涵分析方法更加直观、具体地反映了甘草炮制雷公藤的减毒效果,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甘草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为规范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提供依据。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以吴茱萸碱、吴茱萸次碱两种生物碱的总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甘草用量、烘干温度、烘干时间3因素对指标成分的影响,最终确定甘草制吴茱萸的最佳炮制工艺。结果:甘草汁用量对吴茱萸中生物碱的含量有显著影响,甘草汁用量6.5%,烘干温度60℃,烘干时间8 h。结论:本研究为规范甘草制吴茱萸的炮制工艺提供了部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甘草水制甘遂与中药十八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文献记载,甘草水制甘遂的使用至少已超过240年,若以《炮炙论》算起则超过1500年。甘草与甘遂相反见于十八反,但考察历代方书,十八反并非绝对的配伍禁忌。至于现代实验,也只提出:甘草量大于甘遂时,才有可能呈现毒性增强。而且各类用甘草水制甘遂的方法,甘草用量都不大可能超过甘遂。甘草水制甘遂的炮制方法,或含这种炮制甘遂的成药,既然已经长期、广泛应用,所以在没有充分的科学研究之前,这些经验仍应得到尊重,十八反理论尚不能否定这种炮制方法。  相似文献   

19.
指纹图谱技术优选甘草炙吴茱萸的炮制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优选甘草炙吴茱萸的炮制工艺.方法:采用吴茱萸脂溶性及水溶性成分指纹图谱技术,单因素试验考察甘草用量、闷润时间、炒制温度、炒制时间4个因素对制吴茱萸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炒制温度和炒制时间对吴茱萸指纹图谱具有显著影响,最佳炮制工艺为药材-甘草100:6,闷润3h,180℃炒制10 min.结论:该优选工艺稳定可行,可为规范甘草炙吴茱萸炮制工艺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测定并考察吴茱萸炮制前后多糖的含量变化,以探讨甘草炙吴茱萸的炮制机理。方法: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甘草炙吴茱萸炮制前后多糖的含量。结果:生品总糖含量为39.30%,得率为5.01%;制品总糖含量为48.37%,得率为6.19%,较生品多糖得率上升了23.54%。结论:吴茱萸经甘草炙后,多糖得率显著上升。实验结果为探讨吴茱萸炮制机理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