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研究中医证候理论中的数学逻辑关系发现,辨证过程中作为判定证候的3个基本要素的病因(a)、病位(b)、病性(c)和证候(z)之间存在着f(z)=a + b + c的数学逻辑关系,证候(z)与症状(zi)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是f(z)= z1+z2+z3+?+zi,证候的复杂性体现出的明显特征是症状构成数量的多少。辨证过程中症状与病因、病位和病性以及证候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式为z1+z2+z3+?+zi =a+b+c= f(z),但是证候的全集则表现出的是点集拓扑结构的非线性关系。经计算,中医79个主要单一证候共有6.5×105多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定范围内证候群的数量约有6.6×10100个左右,这个超级巨大的数据“古戈尔”可能是中医证候复杂性的根结所在。结果表明,“证素”研究所以运用的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等算法以及双层频权剪叉算法,与证候理论内蕴的数学逻辑关系风马牛不相及,因此“证素”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伪命题特征,其建立起的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方法是“虚构”的,根本不符合中医理论内在规律和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2.
通过研究中医证候理论中的数学逻辑关系发现,辨证过程中作为判定证候的3个基本要素的病因(a)、病位(b)、病性(c)和证候(z)之间存在着f(z)=a+b+c的数学逻辑关系,证候(z)与症状(zi)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是f(z)= z1+z2+z3+?+zi,证候的复杂性体现出的明显特征是症状构成数量的多少。辨证过程中症状与病因、病位和病性以及证候之间的数学逻辑关系式为z1+z2+z3+?+zi =a+b+c= f(z),但是证候的全集则表现出的是点集拓扑结构的非线性关系。经计算,中医79个主要单一证候共有6.5×105多种不同的存在形式,一定范围内证候群的数量约有6.6×10100个左右,这个超级巨大的数据“古戈尔”可能是中医证候复杂性的根结所在。结果表明,“证素”研究所以运用的贝叶斯网络、神经网络等算法以及双层频权剪叉算法,与证候理论内蕴的数学逻辑关系风马牛不相及,因此“证素”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中的伪命题特征,其建立起的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方法是“虚构”的,根本不符合中医理论内在规律和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3.
证候是疾病某阶段本质的反映,是中医临床诊断的主要形式,亦为立法、选方、用药的依据。然证候并非固定不变,证候的发生发展、证与证的演变是动态的,构成证的各个要素(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症状等)亦是不断变化的,可以说动态变化是证候的基本特征。这种特征的存在,决定了临床上证候表现错综复杂,使  相似文献   

4.
阎勤 《浙江中医杂志》2002,37(8):329-329
慢性肝炎是难治病 ,难治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病机的复杂性 ,表现在正邪之间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因此探索其中医证候的动态变化规律 ,业已成为揭示慢性肝炎证治规律 ,提高临床疗效的重要途径。笔者在 1 990~ 2 0 0 0年期间对病程超过 1年的 2 0 0例确诊为慢性肝炎患者 ,就其中医证候动态变化作了系统观察和分析 ,认为临床所见慢性肝炎中医证候动态变化 ,不只是证候自身在量上的变化 ,即症状的增减、病情的轻重 ,亦不是某一脏腑内部不同性质的证候演变 ,而是病因、病性、病位、病机、病势等诸多因素的整体恒动的综合。归纳其特点有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5.
论中医证候中的复杂现象及相应的研究思路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中医证候的复杂性表明对于证候的研究不能单纯使用西医学的手段和方法,用于复杂系统和复杂现象研究的系统科学理论为证候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证候的定位是整体性或亚整体性的,从系统论角度而言,是机体系统质和功能子系统异常的外在表现.证候偏重于功能失调,是对机体整体功能反应状态的认识和把握,运用耗散结构理论可以对此进行深入解释和理解.证候与致病因素之间、与理化指标之间、与方剂效应之间都存在着非线性关系,这些非线性关系是导致多年来证候研究出现矛盾和困惑的根源.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抑郁症、慢性乙型肝炎、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医文献均常见的病性类证候要素与症状进行相关性的定量分析,探索证候要素与症状之间的关联.[方法]运用基于熵的关联度法进行病性类证候要素与症状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1)与3种疾病证候要素密切相关的前10个症状中大部分是符合传统认识的.2)同一证候要素在不同疾病会有一些相同症状出现,这些相同的症状主要是舌、脉症状,躯体症状多因疾病的不同而表现有异.3)即使不同疾病会有相同症状出现,它们在不同疾病中与证候要素的密切程度是有所不同.[结论]3种疾病中证候要素与症状之间的相关性的定量分析结果,可为进一步建立、完善相关证候和或证候要素的诊断标准提供一定依据,并提示应将病、证(或证候要素)结合,建立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证素组合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证候要素的分布和组合规律,为肺源性心脏病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方法,对1977—2008年6月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描述的分析。结果:共收集合格文献48篇,251条记录。在22个证素中影响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辨证的主要证素中,在病位因素中以肺为主;病性因素中以气虚为主;病因证素中以痰、火热、瘀血为主。证素的组合形式有五种,其中主要集中在单一证素、两证素和三证素组合,三者累计构成比为90.83%。结论:本虚(气虚、阳虚、阴虚)标实(痰、火热、瘀血)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主要病机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要素及其地位和作用。方法采用中医证候调查量表对217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调查研究,建立慢性心力衰竭证候信息数据库,采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中医证候的病性要素以气虚、阳虚、痰浊、血瘀为主,病位要素与心、脾、肺、肾、肝相关,不同时期表现为不同病性要素与病位的结合。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期的中医证候特点为五脏相关,痰瘀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文献研究的方法探索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的证素分布与组合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及中国中医文献检索系统数据库,建立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证候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 13个证素中,病位证素中肺出现的频次最高,为67.8%,其次为肝(18.6%)、表(4.65%)。病性证素中,火(热)出现频次最高,为75.9%,其次为痰(32.86%)、血瘀(5.71%)。证素组合有4种形式,以两证素及三证素构成的证候为主。单一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有火热证及血瘀证,累积构成比为2.3%;单一病位证素+单一病性证素组合中以火(热)+肺、肝为主,主要证型为肺热壅盛证、肝火上炎证;两病性证素组合中,以痰+热为主,主要证型为痰热壅盛证。三证素组合情况中,两病位证素+单一病性证素组合以肺、肝+火(热)为主,主要证型为肝火犯肺证;两病性证素+单一病位证素组合中以痰+热+肺为主,主要证型为痰热壅肺证;四证素构成的证候主要有痰热瘀血阻肺证、痰瘀互结肺脾证,累积构成比为4.60%。结论支气管扩张急性加重期以实证为主,以痰、热等实性因素为主要病理表现,兼夹阴虚、气虚等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3,(8):1646-1647
目的:初步研究桥本甲状腺炎中医证候要素规律。方法:对200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收集,确定病性、病位类证素,并进行分类统计。结果:病性类证素:气虚、血瘀构成频率大于70%,以二病性证素和三病性证素组合形式最为集中;病位类证素:脾、肾、肝三脏构成频率>50%,脾脏涉及为最多。结论:气虚、血瘀是导致桥本甲状腺炎的主要病理因素,气虚、血瘀、痰湿三个环节单独或相互作用是病机关键,涉及的主要脏腑为脾、肾、肝三脏,其中脾脏最为重要。此结论为提高桥本甲状腺炎临床诊疗准确率和规范化水平、建立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艾滋病中医理论文献和临床文献中的证候规律、发病机制,为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相关文献,以证为中心对文献进行提取。建立Excel数据表,并对提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艾滋病所涉及的证型、证素和症状数据显示艾滋病临床证候以虚证为多,分布较为分散;病位集中在肺、脾(胃)、肾等;病机为气虚、火(热)、湿、阴虚、毒、痰、血瘀、阳虚等;艾滋病常见症状为发热、神疲乏力、腹泻、消瘦、食欲减退、脉细等。其证候分型概括为脾气虚证、肺气虚证、气虚血瘀证、脾虚湿浸证、气阴两虚证、痰热壅肺证等。结论:艾滋病临床证候复杂多样,虚实错杂,以虚证为多。艾滋病证候的规律和特点反映了其本虚标实、阴阳失调、虚实夹杂的基本病机,提示艾滋病发病具有正气亏虚、邪毒入侵、脏腑受损、瘀血阻络、湿热内蕴等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高血压(HT)或糖尿病(DM)患者四诊信息的复杂网络分布规律,为临床辨证研究提供新方法、新依据。方法:采用复杂熵聚类方法构建1 576例冠心病患者的107项四诊信息之间的关联关系,应用Pajek 2.0软件计算网络属性指标,绘制四诊信息复杂网络可视化图。结果:冠心病合并HT或DM网络均为非连通网络;抽象化网络图显示合并HT患者更易出现心悸、头晕和恶心呕吐,合并DM患者中气短、倦怠乏力和五心烦热更常见;反映证型方面,合并HT患者以气虚证为主,兼见血瘀、气滞等证;合并DM患者以气虚证为主,兼见阴虚、阳虚和脾虚证。结论:复杂网络分析技术结合Pajek可视化平台,可以清晰、直观的反映四诊信息(群)分布特点及相应证型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运用保元汤临证治疗三则:冠心病,证属胸阳不振,气虚血瘀,心脉痹阻,治宜益气温阳,化瘀通痹。慢性腹泻,证属脾胃虚弱,治宜益气健脾和胃。末梢神经炎,证属气血阳气俱亏,瘀阻脉络,治宜温阳通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的中医病理及证候特点。方法:以腺嘌呤制备高尿酸血症大鼠模型,同时以高脂高糖饲料喂饲,分别采用代表不同中医治法的方药———四妙散、二陈汤、血府逐瘀汤、四君子汤、肾气丸进行干预,并进行相应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模型组较正常组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甘油三酯(TG)、葡萄糖(GLU)、高密度脂蛋白(HDL)均有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较正常组胰岛素(INS)显著降低(P<0.05)。①各药物组UA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四妙散组与血府逐瘀汤组、二陈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且这3组疗效优于肾气丸组与四君子汤组;②四妙散组与模型组BUN比较显著降低(P<0.05);③四妙散、二陈汤、四君子汤组、肾气丸组与模型组Cr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四妙散组、二陈汤组、肾气丸组之间无明显差异;④各药物组TG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各药物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⑤四妙散组、二陈汤组、血府逐瘀汤组、四君子汤组与模型组GLU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这4组之间无明显差异;⑥各药物组与模型组HDL比较均无明显差异;⑦四妙散组及血府逐瘀汤组与模型组INS比较显著升高(P<0.05),这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清热利湿(四妙散)、化痰降浊(二陈汤)、活血化瘀(血府逐瘀汤)、益气健脾(四君子汤)及温肾补阳(肾气丸)法对高尿酸血症高脂高糖均有一定作用,以清热利湿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5.
针对慢性乙型肝炎证候研究中对"络"之发病多以"肝络"定位的情况,从络病理论入手,结合慢性乙型肝炎络脉瘀滞的病因病机特点,提出了以"络"为慢性乙型肝炎病位类证候要素的观点。认为慢性乙型肝炎病变涉及脏腑较多,邪气入络是本病多脏多腑病理变化的基本病机,以"络"作为病位类证候要素可更好体现肝病全身病变特点,有助于临床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高血压病证候及相关理化指标文献的系统分析,并结合数据挖掘方法,探寻高血压病证候诊断的客观依据,为深入研究高血压病证候生物学基础提供依据。方法:检索现有高血压病证候及相关理化指标文献,采用复杂系统熵统计分析方法,对高血压病证候与理化指标的复杂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高血压病常见证候中以肝火亢盛证、痰湿壅盛证、阴虚阳亢证、阴阳两虚证等4种证型为主,通过统计分析证候与理化指标之间的关联度,得到与高血压常见证候相关性排名前15位的理化指标。结论:采用复杂系统熵数据挖掘技术探索中医证候与理化指标的复杂联系,既能反映高血压各证型共性的病理改变,又能通过不同证候间理化指标的改变程度及组合模式反映不同证候突出的病理特征,为证候诊断的客观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论证候要素与证候靶点应证组合辨证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只有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将复杂的证候系统分解为数量相对局限,内容相对清晰的证候要素;再通过各证候要素间的组合、证候要素与其他传统辨证方法系统的组合等不同的应证组合方式,使辨证方法体系不再是一种由各种具体证候单纯的线性联系组合的平面,而形成一个以证候要素,应证组合为核心的多维多阶的体系,具有非线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张莹  李庆祥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3):1369-1370,1373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证候要素,为ACS辨证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以315例ACS患者的临床资料为基础,运用频数分析、因子分析的方法,探索ACS的证候要素及其靶位特征。结果中医症状部分共提取16个公因子,根据文献研究以及专家组建议,将16个公因子归属为8个证候要素。本虚证候要素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气虚>阳虚>阴虚,标实证候要素出现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痰饮>气滞>寒凝>热蕴。结论 ACS的证候要素是痰饮、血瘀、阳虚、气虚、气滞、寒凝、热蕴、阴虚;病性为本虚标实,病位在心,病变脏腑涉及肺、脾、肝、肾。  相似文献   

19.
温病六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邪致病,多伤津耗液,故许多医家在治疗温病时多强调“袪温邪、保阴液”。然而在温病中,郁证亦不少。因此在处理温病时,也应该注意温邪致郁的一面。文章以朱丹溪的六郁理论为基础,对温病郁证的理、证、治三大方面作一阐释。认为温邪可导致六郁的形成,在治疗温病郁证时,必须同时兼顾温邪及郁证两大方面。另“温病六郁”也揭示了温病中的正邪消长实离不开气、血、津液等三大方面,对温病辨证体系的发展亦有启示。  相似文献   

20.
子宫肌瘤中医证素规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中医证素规律。方法:选择90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证素辨证及积分方法进行临床观察。结果:①子宫肌瘤患者的病位主要存在于胞宫、肝、肾、脾。②子宫肌瘤虚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阴虚、气虚、血虚、阳虚;阴虚、气虚积分显著高于血虚、阳虚积分(P0.01)。③实证证素积分从高到低依次为血瘀、气滞、痰、寒、湿;血瘀积分显著高于气滞、痰、寒、湿积分(P0.05~P0.01)。结论:子宫肌瘤的发病源于血瘀,病性以实为主,日久可见虚实夹杂;实证证素以血瘀、气滞为主;虚证证素以阴虚、气虚为主;病位以胞宫、肝为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