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晁恩祥,男,1935年7月生,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全国第三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医40余年,对内科疑难病、脾胃病、肺系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研制了“固本止咳夏治片”、疏风宣肺治疗哮喘及咳嗽型哮喘等有效方剂,特别对疑难杂病的治疗经验独到。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匪浅,兹举验案3则,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2.
3.
柴松岩主任是国家级名老中医,从事妇科临床50余年,学术上既遵循古训,又有创新.对中医妇科理论有其独到的见地,临证诊治疑难重证注重辨证,并结合月经周期进行调治,常常获得满意疗效.笔者拜师学习2年余,深有感触,现将其中验案2则整理明析,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4.
徐璠 《国医论坛》2006,21(6):8-9
导师李守朝教授从医30余年,临证思路开阔,用药思路清晰,在治疗慢性疑难杂病方面具有独特的经验,疗效显著,尤其对重症大症,沉着应对,举重若轻,深得患者称誉.余随师临证以来,感受颇深,收获良多.兹举疑难症验案3则,以见一斑.  相似文献   

5.
6.
<正> 承忠委老中医,幼承庭训,弱冠名扬。四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现择其验案四则,公诸同好。案1 外伤致痉范某,男,43岁。1984年4月16日初诊。3月24日因斗殴被击伤头部,旋即呕恶,遂即抽搐,不省人事,连续  相似文献   

7.
胸闷患者,女,31岁。素体颇丰,于1997年9月偶患感冒,发热恶寒,经某院治愈后,渐觉胸闷,日轻夜重,历时4个月,更医无数,诸药杂投,疗效不显。于1998年1月26日经人介绍,遂延余诊治。刻下:精神委靡,饮食尚可,二便自调,脉象短涩,舌苔正常,心肺未闻及杂音。检视其心电图、X线报告单,均未发现异常。自诉:  相似文献   

8.
王俊苗  赵体浩 《陕西中医》1999,20(7):314-315
<正> 近年来,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药辨证治疗癌病过程中所出现的某些阶段性杂证,收到较好效果,兹举验案3则,以示其治。 1 口腔多发性溃疡 黄某,男,58岁。1994年6月16日以贲门癌收住入院。入院后用丝裂霉素、5-氟脲嘧啶化疗,化疗结束时出现口舌疼痛及颊粘膜溃疡,曾服核黄素等西药治疗4d无效。乃求诊于中医。诊见患者口腔粘膜及舌尖部有4  相似文献   

9.
叶朗清辨治疑难杂证验案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80)杨红关键词疑难杂证肾盂结石间质性肺炎顽固性呕吐叶朗清叶朗清老师系本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医术精湛,兼取众长,行医已六十余载,曾参加周恩来总理医疗组中医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善理杂病沉疴,屡奏奇功。...  相似文献   

10.
刘磊 《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45-246
谢晶日教授临床多年,精通中医经典,学术上崇尚脾胃学说,临床上博采众长,大胆探索,擅长内科,对妇科、儿科亦很有造诣.其治病知常达变,不拘成法,以从肝脾论治疑难杂证而独树一帜,每收佳效.  相似文献   

11.
周军丽 《中医研究》2009,22(6):55-56
李振华教授是第一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之一,擅长疑难杂病的治疗,在潜方用药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笔者有幸随李师侍诊,深感其中医功底之深厚,辨证用药如有神。现择其从肝脾论治杂病之经验介绍如下。1以健脾疏肝、理气化痰、清利咽喉为法治疗梅核气 梅核气是以咽喉中常有异物感如梅核阻于喉头,咯之不出,咽之不下,  相似文献   

12.
程丑夫教授从痰治疑难病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辜大为  龙云 《中医研究》2005,18(8):51-52
介绍名老中医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程丑夫治疑难病的经验,认为疑难病治痰为第一要义,治疑难病,从痰饮辨因,从五脏辨位,从气论治.  相似文献   

13.
绝骨又名悬钟,属足少阳胆经,为八会穴之髓会。绝骨穴在小腿外侧,外踝上3寸,腓骨前缘。《针灸甲乙经》中记载:“在足外踝上三寸动者脉中,足三阳络,按之阳明脉绝乃取之。”此穴在古今临床应用广泛。《标幽赋》云:“悬钟、环跳,华佗刺蹙足而立行。”  相似文献   

14.
方思远  方婷娜 《中医药通报》2008,7(4):51-52, 54
方振千是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揭阳市中医院主任医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特殊津贴。方教授从事中医40多年,擅长治疗内科各危、重、疑、难疾病,疗效显著,现撷其治疗疑难重症验案3则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5.
16.
介绍张磊教授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经验。四逆加人参汤治疗小儿阳虚久泻;乌鱼则骨茹丸合胶姜汤加减治疗冲任不固之崩漏;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茯苓杏仁甘草汤、枳橘姜汤治疗痰阻气滞之哮证。  相似文献   

17.
谢鸣运用六味地黄丸治疗杂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珂 《北京中医药》2008,27(5):339-340
六味地黄丸是补益剂中补阴剂的代表方,为宋代医家钱乙据仲景肾气丸加减变化而来,临床中被广泛用于治疗肾阴虚证.谢鸣教授临证善用本方,对本方的配伍规律和组方结构有独到的认识,随证化裁加减应用屡起沉痼大疾,并应用本方的潜在功效治疗以肾阴虚为主证的内科杂证.本文主要介绍了谢鸣教授从方剂学的角度对六味地黄丸的理解与认识,并总结谢鸣教授围绕本方证之病机随症加减的用药规律,并附验案四则,揭示了本方临床应用的广泛性以及对应病机的普遍适应性,使谢鸣教授倡导的本方"通补兼施"的配伍规律及活血、清热、祛湿、行水的潜在功效得以体现.  相似文献   

18.
当归四逆汤不但能温经散寒,而且能养血通脉,扶阳以抑阴,使阳气虚损的机体得到改善。凡是由于寒凝经脉引起的病变,无论男女老少,病变在脏、在腑,或在经脉之间,只要病机吻合,方药对证,均有一定的疗效。本方不但可治血管性头痛、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而且还可治坐骨神经痛、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肩关节周围炎,甚至是妇女的慢性盆腔炎等疾病。  相似文献   

19.
总结王常绮治疗内科杂症的临床经验与用药特色。以滋阴养血、活络柔筋法治疗晨僵;开膈化痰法治疗反流性食管炎;补益心气、益气敛汗法治疗汗证;清热解毒、凉血活血法治疗痤疮;滋肾软坚、滋阴降火法治疗强中;清热利胆、行气破气、活血通络法治疗胆结石;当归六黄汤治疗便秘;回阳救逆、益气温阳法治疗慢性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