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小板生成素(TPO)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小板增多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伴血小板增多RA患者29例、血小板正常RA患者28例及正常对照2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TPO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与实验室参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伴血小板增多RA组血清TPO、IL-6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或P < 0.01);伴血小板增多RA组的TPO水平高于血小板正常RA组(P < 0.05),而2组间IL-6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伴血小板增多RA组血小板计数与血清TPO水平之间无相关性,而与血清IL-6、CRP呈正相关(r分别为0.566, 0.401,P < 0.05或P < 0.01).(3)伴血小板增多RA组血清TPO水平与IL-6水平无相关关系(r = -0.069,P > 0.05).结论:(1)伴血小板增多RA组血清TPO水平显著升高,提示TPO参与了RA患者血小板增多的发生机制.(2)RA患者血小板增多与体内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王天  潘丽丽  白婕  王娜  崔丽  岳燕 《中国医药》2013,8(7):995-997
目的 探讨Th9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表达的改变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采集20例健康人(HC)和20例RA患者(RA组)的外周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9、IL-4、转化生长因子(TGF)-β和干扰素(IFN)-γ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Th9细胞数;实时定量PCR检测IL-9 mRNA、转录因子PU.1 mRNA,分析这些指标可能的相互关系.结果 RA组患者外周血中CD4+ IL-9+T细胞、CD4+ PU.1 +T细胞、CD4+ IL-9+ PU.1 +T细胞均缺如.细胞因子检测:IL-9水平在HC组为(1.24±0.44)×10-9 g/L,RA组为(1.33 ±0.53)×10-9 g/L(P =0.558);IL-4水平在HC组为(8.59±4.07) ×10-9 g/L,RA组为(5.95±5.73) ×10-9 g/L(P =0.101);TGF-β水平在HC组为(1238±329) μg/L,RA组(712±254) μg/L,(P=0.00);IFN-γ水平在HC组均低于检测水平,RA患者中5例IFN-γ水平升高.HC组IL-9 mRNA表达为(0.24±0.04),RA组为(0.24±0.02) (P =0.764);HC组PU.1 mRNA表达为(0.38 ±0.02),RA组(0.13±0.02) (P =0.000).结论 RA组患者外周血促Th9分化关键细胞因子水平降低.抑制其分化关键细胞因子平有所升高,导致PU.1 mRNA表达受抑,PU.1蛋白无法合成不能支持IL-9mRNA表达.RA患者外周血不存在Th9细胞分化条件,推测循环血Th9细胞可能不参与RA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以进行性关节破坏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改变主要以关节软骨及骨破坏为主,其发病机制与诸多细胞因子有着密切的关系,治疗不及时常常导致患者致畸致残。破骨细胞(OCs)在RA骨破坏的病理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其调控依赖于OCs形成、分化及活化的过程。白细胞介素-17(IL-17)是由辅助性T细胞17(Th17)产生的多效性细胞因子,相关研究发现它可以调节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骨保护素(OPG)信号通路促进OCs的成熟及分化,引起骨质破坏。本文通过检索相关文献探讨IL-17通过RANKL/RANK/OPG信号通路在RA骨破坏机制中的作用,为早期RA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血液细胞因子和血液成分分析,探讨中老年牙周炎与类风湿关节炎(RA)两种疾病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对26例局部侵袭性牙周炎(LAgP)、31例侵袭性牙周炎(GAgP)和21例RA以及对照组28名没有系统或口腔疾病的健康体检者(CTRL),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α、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其他血液成分白细胞计数和分类、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和类风湿因子(RF)。结果RA患者IL-1α、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gP和RA患者相类似,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GAgP患者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同时可见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ESR和CRP、RF检测,两者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中老年牙周炎与RA发病机制具有密切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姚琦  袁丁 《江苏医药》2007,33(1):68-69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累及小关节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病程2~3年内若不加以积极治疗,最终将导致关节、软骨损伤,直至功能丧失.人们研究发现,关节滑膜组织中致炎细胞因子(cytokine)的浸润在RA的发病机制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这中间白介素(interleukin,IL)家族成员之一白介素-17(IL-17)又是近来研究的重要细胞因子.目前,相关的研究热点集中于IL-17在RA信号转导中的机制以及在RA发病过程中与其他细胞因子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辅助细胞(Th)1、Th2、Th17、调节性细胞(Treg)相关细胞因子在类风湿关节炎(RA)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71例R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DAS28评分,分为高、中、低活动组,采集试验对象及健康对照组(18名)外周血,采用微量样本多指标流式蛋白定量技术(CB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10、IL-17A、干扰素(IFN)-γ、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8种细胞因子血清浓度。结果 RA患者IL-2、IL-4、IL-6、IL-10、IL-17A、IFN-γ、TNF-α血清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TGF-β血清浓度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8);并且随着DAS28的不同其血清浓度也不同。结论推测Th1、Th2、Th17、Treg细胞的相关因子均参与了RA的致病过程,并且在不同的发病阶段发挥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细胞因子(Cytokine)是由免疫细胞和某些非免疫细胞经刺激而合成、分泌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其中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1、IL-6、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等为致病因子,IL-4和IL-10为保护因子。促炎性细  相似文献   

8.
细胞因子与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余宜龙  聂宇 《淮海医药》2004,22(6):532-532,F003,F004
以细胞因子为作用靶点的治疗措施是当前的研究热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临床表现为局部关节疼痛、功能障碍等,具体表现为慢性滑膜炎、滑膜增生和纤维化。在RA炎症局部细胞因子相互作用的网络中,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TNF)处于中心位置,近期还发现IL-17也参与了滑膜细胞的增生和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产生,从而加重关节软骨的破坏。本文就部分与RA相关的主要细胞因子的研究现状做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9.
CD4+T细胞各亚群在类风湿关节炎(RA)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其中,辅助性T细胞1(Th1)/Th2细胞、Th1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比例的失衡及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IL-1)、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产生的免疫损害,是导致RA慢性炎症的关键因素。TNF-α作为一种重要的促炎细胞因子在RA致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TNF-α有两个受体,TNF受体1(TNF receptor 1,TNFR1)在大多数细胞上表达,而TNFR2仅在T细胞等免疫细胞上表达,调节T细胞的存活、活化和增殖。反之,T细胞对TNF-α信号通路也有影响。该文就RA的发病机制中TNF-α及其信号通路和CD4+T细胞各亚群功能的关系加以综述,为RA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关节炎中PGE2与IL-1的关系及其药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艳  魏伟 《中国新药杂志》2006,15(23):1997-200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其发病机制涉及细胞因子、遗传和感染等多种因素,前列腺素E2(PGE2)是RA发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炎性介质之一,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RA的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为阐明RA的发生机制和寻找更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提供参考,现就PGE2和IL-1在RA发生中的作用、PGE2及其相关因素和IL-1的关系及治疗RA的药物作用机制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1.
徐文俊  蔡辉 《安徽医药》2018,22(3):399-40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疾病晚期可出现关节畸形和功能障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RA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阐明,遗传、免疫及环境等因素均发挥了一定作用.白细胞介素-35(IL-35)是由人类疱疹病毒4型(HHV-4))又称EB病毒(EBv)诱导基因3(EBI3)和p35两个亚基所组成的异源二聚体蛋白,是白细胞介素-12(IL-12)家族细胞因子成员之一.IL-35由调节性T细胞(Treg)分泌,具有抑制效应T细胞活性的作用,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炎症性疾病以及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研究发现IL-35与RA之间有重要关系.该文对IL-35在RA的作用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以滑膜慢性炎症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研究发现,细胞因子网络失衡在RA的发病和进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该病的加重或好转依赖于炎性细胞冈子和调节性细胞因子之间的动态变化。其中TNF-α、IL-1、IL-17、IL-33等在RA滑膜病变中起核心作用,而IL-4、IL-10、TGF-β等细胞因子却可以起到减轻关节损伤的作用。本文将从致炎细胞因子、抑炎细胞因子与RA之间的关系来阐述RA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在实验性关节炎(CIA)和对照组大鼠滑膜组织中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差异及其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的含量变化,探讨这些细胞因子在CIA发病中的作用机制,为类风湿关节炎(RA)今后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椐。方法将4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各组大鼠不同时期滑膜组织NF-κB、MMP-9的表达水平,用放射免疫法(RIA)测定TNF-α、IL-1β的血浆含量,同时观察其发病时间与关节炎指数(AI)积分、病理评分及上述细胞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随着CIA大鼠发病时间延长,AI和病理评分逐渐增加,NF-κB、MMP-9表达水平和TNF-α、IL-1β血浆含量也随之增加。CIA大鼠这些细胞因子的测定值都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AI、病理评分与NF-κB、MMP-9呈正相关关系(P<0.05);CIA大鼠滑膜组织NF-κB、MMP-9表达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0.05),而且它们的表达水平与IL-1β、TNF-α血浆含量之间亦呈正相关(P<0.05)。结论通过与TNF-α和IL-1β相互作用,滑膜组织中NF-κB、MMP-9的表达之间可能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形成正反馈式的损坏机制,在CIA大鼠病情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可能是RA发生发展以及骨质侵蚀的关键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FlowCytomix检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RA)细胞因子表达谱,探讨其在RA发病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分离RA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经PHA刺激后,收集细胞培养上清,FlowCytomix检测上清中细胞因子浓度。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RA患者IL-17、IL-6、IL-1β、TNF-α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但IFN-γ水平显著降低(P<0.05),IL-10水平无明显改变。RA患者疾病活动组IL-17、IL-6、IL-1β、TNF-α水平显著高于缓解组(P<0.05),但IFN-γ水平低于缓解组(P<0.05);IL-17、IL-6、IL-1β、TNF-α、IFN-γ水平与DAS28评分显著相关(P<0.05)。结论 FlowCytomix多细胞因子检测系统可特异、灵敏地检测RA患者PBMCs中细胞因子产生,RA患者PBMCs中IL-17、IL-6、IL-1β、TNF-α水平反映了其关节的炎症程度及活动状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在体外环境中,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1、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供者的骨髓标本,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获得其bMSCs,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同时采集RA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将来源于健康供者的bMSCs分别与来源于RA患者的单个核细胞和健康供者的单个核细胞在体外进行共培养,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细胞内细胞因子IL-1、TNF-α和TGF-β1表达的变化。结果经bMSCs与RA单个核细胞共培养7d后,IL-1和TNF-α表达量低于单独R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单独正常单个核细胞和bMSCs与正常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比较IL-1和TNF-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bMSCs与RA单个核细胞共培养7d后,TGF-β1表达量高于单独RA组(P<0.05)。单独正常单个核细胞和bMSCs与正常单个核细胞共培养后比较TGF-β1表达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基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可以特异性调节RA患者细胞因子的表达。bMSCs可能在RA发病发展中起一定的作用,bMSCs有可能用于RA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肾通络中药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调控作用,研究补肾通络中药对RA治疗机制。方法随机选取健康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和RA患者36例作为RA组,采集RA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和健康者外周血,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TNF-α、IL-6水平并进行比较,同时观察补肾通络中药治疗RA患者的疗效。结果补肾通络中药治疗RA的有效率为80.56%(29/36)。治疗前RA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组患者治疗后较同组治疗前血清TNF-α、IL-6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RA组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患者血清TNF-α水平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79,P<0.05)。结论补肾通络中药可以通过下调TNF-α、IL-6表达从而达到治疗RA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CD14+CD16+单核细胞亚群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中的水平及意义.方法 取45例RA患者(病情活动组和病情稳定组)及25名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14+CD16+单核细胞比例,ELISA法检测血清中白细胞介索(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病情活动组CD14+CD16+单核细胞比例及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病情稳定组,两者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A患者外周血CD14+CD16+单核细胞比例与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RA患者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增高.外周血中存在异常增多的CD14+CD16+单核细胞,且其水平与病情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18.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以慢性多关节滑膜炎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目前对于RA的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一般认为和T细胞相关。最近研究发现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和Th17细胞在RA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Th17细胞能够分泌促炎症因子IL-17,通过诱导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 proteinases,MMPs)和破骨细胞生成,促进骨滑膜炎症、骨和关节损伤;而Treg则通过释放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发挥免疫效应,调控RA中的炎症性免疫应答过程。单独TGF-β作用下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Treg,而在TGF-β和IL-6共同作用下诱导初始T细胞分化为Th17细胞,因此,Th17和Treg细胞在特定的细胞因子微环境下可以相互转化。调节Th17/Treg之间的平衡可能成为治疗RA的新方法。该文将对Th17/Treg平衡在RA发生发展中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3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IL-10的检测,探讨IL-32、ICAM-1、IL-10在RA发病、病程发展中的意义及临床相关性。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115例RA、31例骨关节炎(OA)、76名对照组IL-32、ICAM-1、IL-10的水平,并与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类风湿因子(RF)、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红细胞沉降率(ESR)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3组比较,RA组、OA组血清IL-32、ICAM-1、IL-10浓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A重度活动期组IL-32、ICAM-1浓度显著高于缓解期组(P<0.05);RA组血清IL-32、ICAM-1水平与抗CCP抗体、RF、ESR、hs-CRP、28个关节疾病活动指数(DAS28)、关节肿胀数和关节压痛数呈正相关(P<0.01),IL-10与ESR、hs-CRP呈正相关(P<0.05或P<0.01)。结论 IL-32、ICAM-1、IL-10参与了RA形成,并与疾病活动程度关系密切。研究IL-32、ICAM-1、IL-10在RA病理生理过程中的生物学效应,有助于RA发病机制的研究,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急性发作期的COPD患者(观察组)40例和健康体检者(对照组)30例,采用双抗夹心酶链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浆IL-6、IL-8、IL-10和TNF-α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浆IL-6、IL-8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6.33,11.09,7.09,7.70,均P<0.01).结论 血浆炎性细胞因子IL-6、IL-8、IL-10和TNF-α参与了COPD发病过程.通过调节血浆炎性细胞因子的水平,降低炎性细胞因子所引起的气道炎性反应,有望为COPD发病机制的进一步探讨和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