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测定冠状动脉中等程度狭窄的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的心肌血流储备分数(fractional flow reserve,FFR)来评估糖尿病对FFR检测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入组68例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且经量化冠状动脉造影(quantita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QCA)诊断为中等程度狭窄的患者,分为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再根据病变处管腔狭窄程度进一步细分为50%~60%亚组和60%~70%亚组;根据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GHb)水平分为GHb≥7.0亚组和GHb<7.0亚组。以三磷腺苷(ATP)为冠状动脉扩张剂。比较每两组间FFR的测量值(两次取平均值)及冠状动脉扩张前后的FFR差值。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似的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的FF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60%亚组:(0.84±0.06)vs.(0.86±0.08),P=0.45;60%~70%亚组:[(0.76±0.09)vs.(0.81±0.07),P=0.061]。糖尿病GHb≥7.0亚组的FFR高于糖尿病GHb<7.0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77±0.06)vs.(0.72±0.11),P<0.05]。结论糖尿病对测定中等程度狭窄的冠状动脉的FFR没有明显影响,糖尿病且GHb≥7.0患者的FFR较GHb<7.0患者高。  相似文献   

2.
作者对奥新陆研究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和世界卫生组织多中心协作组(52例;男23,女29)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了分别为56和28个月的随访,年龄均在16~43岁。家庭监测血糖每日数次,定期验糖基化血红蛋白(GHb),用眼底彩色照相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追踪眼底情况。研究开始后第5、7个月,两组分别发现2例暂时性糖尿病视网膜病,2例均为女性,年龄22及19岁,糖尿病史分别为11及4年。在研究初期2例GHb均升高为14.2和17.5%,且有微蛋白尿症。1例有很轻微的背景性视网膜病变,另1例则无。分别用传统每日注射数次胰岛素或用胰岛素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与未合并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间血糖与血脂的差异,分析糖尿病对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2015年1—12月该院收治的97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均行脑部CT检查,次日清晨抽静脉血测定血脂,葡萄糖氧化酶测定血糖,根据糖尿病患病情况将病例分为两组。实验组(48例):入选病例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对照组(49例):入选病例为非糖尿病脑梗死患者。分组统计患者CT检查结果及血糖、血脂测定值,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差异。结果 (1)实验组患者平均血糖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脑梗死整体严重程度也高于对照组;(2)实验组患者TC、LDL-C、HDL-C和TG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实验组血脂水平普遍较高;(3)实验组患者轻度、中度、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病例数分别为16(33.33%)、25(52.08%)、7(14.58%);对照组患者轻度、中度、重度神经功能缺损病例数分别为28(57.14%)、17(34.69%)、4(8.16%)。实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整体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会使脑梗死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升高,加重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影响预后,是急性脑梗死预后不良高危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选取100例需要胰岛素注射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皮下注射法,观察组50例采用胰岛素规范注射法。比较两种方法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效果,即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GHb A1c水平及低血糖发生次数。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FBG、PBG和GHb A1c、低血糖次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胰岛素规范注射明显改善糖尿病者使用胰岛素存在的不足,有助于有效控制血糖,减少低血糖发生。  相似文献   

5.
采用放免法测定175例中老年糖尿病患者及100例非肥胖健康人空腹血清Lep、空腹FINS、C肽、FPG、GHb、BMI、收缩压、舒张压等指标的水平.结果①血清Lep水平糖尿病组高于对照组(P<0.01),且女性高于男性(P<0.01);②胰岛素抵抗组Lep、C肽水平高于胰岛素敏感组(P<0.01);③肥胖糖尿病组Lep、C肽、FINS高于非肥胖糖尿病组(P<0.05~0.01);④糖尿病FPG、GHb水平正常组与异常组相比,Lep、C肽、FINs水平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糖尿病组Lep与C肽、IR、BMI、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P<0.05~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水平与BMI、性别关系密切,与FINS、C肽、IR、BMI、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Lep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中可能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分为磷酸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A组)35例,二甲双胍单药治疗组(B组)35例。测定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小时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及HOMA-IR等。结果:(1)治疗后两组受试者FPG、2h PG及Hb A1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A组患者上述指标均低于B组(P<0.05);(2)治疗后两组受试者空腹胰岛素水平均有升高,HOMA-IR下降(P均<0.05),但A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水平高于B组(P<0.05)、治疗后两组间HOMA-IR无差异;(3)两组治疗后BMI及低血糖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且西格列汀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低血糖发生风险低。  相似文献   

7.
血清果糖胺测定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报道用比色法测定血清果糖胺水平,批内变异系数4%(n=20),批间变异系数为8.2%(n=20),回收率为94.5%(90~102%)。利用此法分析了83例糖尿病患者的血清果糖胺水平,结果表明,Ⅰ型糖尿病组血清果糖胺水平为3.08±0.56mmol/L(n=30);Ⅱ型糖尿病组为2.69±0.42mmol/L(n=53),均明显高于正常组(2.13±0.24mmol/L),P<0.001,并与HbA_1水平显著相关(r=0.82,P<0.001)。Ⅱ型糖尿病组血清果糖胺水平与空腹血糖明显相关(r=0.67,P<0.001)。本法较简便、快速,易于自动化,是评价糖尿病病情的良好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影响糖尿病肾病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下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7—2014年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肾脏病中心规律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880例,其中原发病为糖尿病肾病的患者150例,非糖尿病肾病患者730例。测定其糖化血红蛋白(Hb A_1c)、C反应蛋白(CRP)、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尿肌酐(Ucr)、尿尿素氮(UUN)及24 h尿量等。结果880例患者在规律随访12个月后,糖尿病(DN)组及非糖尿病(非DN)组患者RRF均显著下降,DN组下降较非DN组更快(P0.05)。DN组中非强化控制血糖组(Hb A_1c7%)较强化血糖控制组(Hb A_1c7%)RRF下降速率更快(P0.05),而强化血糖控制组(Hb A_1c7%)RRF下降速率与非DN组相近(P0.05)。DN组中非强化血糖控制组(Hb A_1c≥7%)CRP较非DN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原发病为糖尿病的腹膜透析患者强化控制血糖可以更好地延缓RRF下降,而这种效应可能是通过控制腹膜透析患者的微炎症而达到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程度与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01至2016-12在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6~12个月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的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544例,其中112例(20.6%)发生支架内再狭窄(再狭窄组),432例未发生狭窄(非再狭窄组)。再狭窄组患者根据糖化血红蛋白(Hb A_(1c))水平分为Hb A_1c6.0%(n=40)、6.0%~7.0%(n=28)及7.0%(n=44)三个亚组;根据Mehran分型,将支架内再狭窄分为:Ⅰ、Ⅱ、Ⅲ及Ⅳ型,分析Hb A_(1c)水平与支架内再狭窄发生情况以及再狭窄Mehran分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再狭窄组中,Hb A_(1c)6.0%、6.0%~7.0%及7.0%的患者再狭窄比例分别为35.7%、25.0%和39.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与Hb A_(1c) 6.6%~7.0%患者相比,Hb A_(1c)6.0%(RR=5.528,95%CI:3.819~8.159,P0.001)和7.0%(RR=3.692,95%CI:2.252~6.054,P0.001)的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风险显著升高。Hb A_(lc)6.0%~7.0%的患者发生的再狭窄以MehranⅠ型为主;而Hb A_(1c)6.0%和7.0%患者以Ⅱ、Ⅲ、Ⅳ型再狭窄为主。结论: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b A_(lc)控制在6.0%~7.0%范围内的患者PCI后支架内再狭窄率最低,不同Hb A_(lc)控制水平的患者再狭窄类型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GHb)水平在监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1月—2014年2月接收治疗的100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进行观察,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值,把6.5%作为划分标准,分为A组50例,糖化血红蛋白值均为正常,B组50例,糖化血红蛋白均显示出异常。均给与常规治疗,分别对患者入院时的值与治疗3周之后的值进行对比分析,对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量化评分,把两组数值进行对比。结果糖化血红蛋白异常组的入院分数比正常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后的值也有同样的结果,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强对糖尿病合并脑梗塞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了解,将GHb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测指标,有助于监测病情,有利于医生在临床诊治上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告30例糖尿病病人(IDDM10例,NIDDM20例)8名正常人连续8周,每周抽血一次,同时测定血糖(BS)、糖化血浆蛋白(GP)和糖化血红蛋白A_1(GHbA_1),进行动态研究。正常人空腹血糖值为90.5±21mg/dl,GP为0.33±0.12n mol HMF/mg蛋白,GHbA_1为12.65±1.72%。糖尿病病人BS、GP、GHbA_1均明显高于正常人,IDDM病人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符合标准急性冠脉综合征且无糖尿病的患者共60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且无糖尿病的患者设为对照组共100例。所有患者同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及其他血清学指标,完善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比较不同急性冠脉综合征类型及急性冠脉综合征危险风险程度组间糖化血红蛋白,探讨糖化血红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1)ST-ACS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NST-ACS组及正常组,NST-ACS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着grace评分危险程度增高,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升高。相关性分析提示,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grace积分呈正相关性。结论 (1)随着grace积分的增加,血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呈升高趋势;(2)血清糖化血红蛋白与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危险程度密切相关;3、在非糖尿病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可能对早期危险分层、预后评估及诊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我们测定了84例新生儿窒息的血过氧化脂质(LPO)水平,并对其采用复方丹参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新生儿窒息组84例,按生后1分钟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A组)44例,重度窒息(B组)4O例。A组采用复方丹参治疗23例(A_1组),未用21例(A_2组);B组采用复方丹参治疗21例(B_1组),未用19例(B_2组)。另选30例正常足月新生儿做对照,其出生体重为2500~4000g。 各组均空腹抽静脉血2ml。窒息组分别于生后24小时内和停药当天或第二天晨采血;对照组于生后24小时内采血。用硫代巴比妥(TBA)化学比色法侧定LPO。在常规处理窒息的基础上,A_1和B_1组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2ml稀释后静脉滴注,每天1~2次,A_1组用10天,B_1组用14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高血压(EH)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的昼夜变化规律。方法 74例高血压患者中30例发生脑出血(A_1组),44例发生脑梗死(A_2组)。以47例Ⅰ期高血压患者作对照组(B组)。均作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结果 A_1组与A_2组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均较B组升高,有显著差异(P<0.05)。A_1组与A_2组的血压昼夜节律或消失或减弱,SBP与DBP夜间下降值均明显小于B组。但A_1组较A_2组更明显,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B组与A_1、A_2组血压昼夜波动规律明显不同。前者呈双峰双谷型,后者峰谷消失,A_1组尤甚。结论 血压的昼夜波动变化特点与发生脑卒中的类型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和可溶性E 选择素 (sE selectin)水平的变化。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67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2 0例健康对照组的sICAM 1和sE selectin以及甘油三酯 (TG)水平。结果  ( 1) 2型糖尿病组血清sICAM 1和sE selectin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2型糖尿病有微血管病变组、有大血管病变组均高于无血管病变组 (P值均 <0 .0 5 ) ;( 2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 1和sE selectin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r =0 .9985 ,P <0 .0 1) ;( 3 )血清sICAM 1水平和TG之间呈正相关关系 (r =0 .415 ,P <0 .0 5 )。结论 血清sICAM 1和sE selectin参与了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病过程 ,并可作为糖尿病病情变化的监测指标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ICAM 1升高与高甘油三酯血症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并以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作为内皮功能损伤的指标,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62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有无血管并发症分为无血管病变组(n=19)、微血管病变组(n=20)和大血管病变组(n=23),选择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和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并测定糖脂代谢指标和尿微量白蛋白水平。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在无血管病变组、微血管病变组和大血管病变组的水平逐步升高(P<0.01);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水平在大血管病变组高于微血管病变组,微血管病变组高于无血管病变组(P<0.01),无血管病变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与血浆假性血友病因子、甘油三酯、收缩压、舒张压呈正相关(r分别为0.43、0.45、0.52和0.62,P<0.01)。结论细胞间粘附分子1可能参与了2型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可作为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慢性血管并发症尤其是大血管病变发生的预测及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老年冠心病患者血浆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和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1(sICAM 1)水平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法和生物学方法分别测定 6 5例老年冠心病 (CHD组 )患者 [2 5例稳定型心绞痛 (SA组 ) ,2 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组 ) ,19例急性心肌梗塞 (AMI组 ) ]和 32名健康人 (对照组 )血浆PAF和血清sICAM 1水平。结果  ( 1)CHD组PAF和sICAM 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升高 (P <0 .0 1,P <0 .0 1) ;( 2 )SA组PAF和sICAM 1水平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 3)UA组和AMI组PAF和sICAM 1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P <0 .0 0 1,P <0 .0 5 ) ;( 4 )UA组与SA组比较 ,血浆PAF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血清sICAM 1水平升高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 5 )AMI组与SA组比较 ,血浆PAF及血清sICAM 1水平的升高均有明显差异 (P <0 .0 0 1)。结论 PAF及sICAM 1参与老年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 ,其测定可作为老年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观察的一个临床指标。  相似文献   

18.
对31例单纯性T2DM患者,21例伴感染患者,25例伴血管病变患者2,7例伴肾病患者和28例正常对照组测定ACE、Ald、GluI、ns、GHb。结果糖尿病患者无论有无并发症血浆ACE和Al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浆ACE和Ald水平显著高于其他慢性病变组(P〈0.01),其他慢性病变组之间以及与对照组之间比较ACE和Ald水平无差异,血浆ACE与Glu和GHb及Ald与GluI、ns和GHb之间无相关性,ACE与Ins负相关。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浆ACE和Ald水平增高在糖尿病肾病发生与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测定54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25例健康对照者血清sVCAM-1和sICAM-1水平,2型糖尿病者按腓神经传导速度(PNCV)分为神经病变组(24例)与无神经病变组(30例),比较三组间sVCAM-1和sICAM-1的水平,并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PNCV的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sVCAM-1和sICAM-1的水平分别高于健康对照者(P<0.001,P<0.05),有神经病变者sVCAM-1水平又高于无神经病变者(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NCV与病程、收缩压、sVCAM-1、空腹血糖呈独立负相关.结论sVCAM-1参与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发展过程,可作为周围神经病变病情监测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2 d内血脂变化情况,观察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血脂变化规律。方法收集160例冠心病患者,其中80例AMI患者,合并高血压病46例,合并糖尿病32例;8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合并高血压病48例,合并糖尿病36例。测定两组患者入院2 d内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LP(a)水平,进行比较,并观察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血脂的变化。结果 AMI组发病2 d内TC、LDL-C水平明显低于SAP组(P<0.05),TG、LP(a)、HDL-C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高血压病组和糖尿病组TG、TC、LDL-C水平均高于非高血压病和非糖尿病组,但LP(a)、HDL-C水平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血脂水平存在动态变化,早期可能出现一过性降低,故不能作为临床调脂治疗的依据。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存在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