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钙拮抗剂的不良反应分析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钙拮抗剂的不良反应情况,以及找到合理的预防和减少其不良反应的方法。方法:查阅文献及药品说明书,通过统计分析抽取本院210份病案,根据使用钙拮抗剂的情况,对病案中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外周水肿、头晕、面部潮红是钙拮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占30%,利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及老年和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适当减量等,可减少钙拮抗剂的不良反应。结论:通过药物的合理使用,并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可减轻钙拮抗剂在心血管疾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我院中成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原因进行探讨,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发生,确保人体用药安全.方法:对我院25例中成药临床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涉及药品的品种、不良反应临床表现、转归、患者性别年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中成药不良反应临床表现大部分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和药物热,老年组、中成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比例高.结论:随意联合用药及注射剂型发生不良反应多,应该合理使用中成药,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7—2008年口服抗高血压药物的种类、用量、销售金额、用药频度(DDDs)及日均费用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呈上升趋势,日均费用比较稳定。钙拮抗剂2年中销售金额和DDDs排序均居榜首。结论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基本合理,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应用中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66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咨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杰  李浩  陈渝军  林晶 《医药导报》2007,26(11):1386-1387
目的 了解儿童用药情况及其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2004年7月~2006年6月收集到的66例药物不良反应药物咨询分别从临床表现、药物种类和给药途径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66例儿童药物不良反应中,主要与抗菌药物、中成药、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的使用有关,药物不良反应最常见表现为消化系统反应。结论 根据儿童用药特点合理使用药物,认识教育患者的重要性,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特点、临床表现及成因,促进中药注射剂在临床的合理应用。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2年12月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病例进行统计、分析、归纳。结果:经过对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的统计分析可知,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人群是中老年人;不良反应以皮肤表皮出血点及全身性损害为主;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有治疗上呼吸道感染和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结论:中药注射剂可引起许多不良反应,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杨惠娣  倪洁 《世界临床药物》2004,25(10):599-604
在临床高血压治疗药物中,钙拮抗剂拥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但其安全性问题近年来倍受关注。对于这类药物,应该在了解其结构特性、作用特点和临床疗效基础上,对其不良反应和用药安全性进行详解的分析研究,予以合理的评价,指导临床合理使用,减少不良反应发生,同时促进新药及剂型产品的开发,发挥出该类药物应有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伟  宋庆花 《齐鲁药事》2011,30(6):368-369
目的了解沂南县基本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通过Excel数据统计表和手工筛选方法,对2010年基本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涉及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居首位,用药剂型主要以注射剂为主。结论加强基本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合理使用抗微生物药,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我院抗高血压药物的使用情况、应用趋势及合理用药水平,为西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临床用药、药品采购和科学管理提供参考。采用DDDs(用药频度)和销售金额分析方法,运用Microsoft execl软件对我院2003年-2004年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DDDs及日用药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院2004年较2003年抗高血压药物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有所上升。钙拮抗剂、肾上腺素受体阻滞剂、ACEI类一直位居前三位。我院的抗高血压药物使用基本合理,价格适中的国产长效钙拮抗剂用量最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质子泵抑制剂药物的不良反应与药物相互作用。方法:选取资料库中国内外期刊公开发表的质子泵抑制剂药物不良不良反应报道200例,对不良反应类型进行统计分析,最后对合并用药中与质子泵抑制剂药物相互作用药物进行研究合理性。结果:质子泵抑制剂药物的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消化道系统,其次是神经内分泌系统、过敏反应、感染、视力伤害。结论:质子泵抑制剂药物在临床中用应用广泛,且良好效果,但长期使用则会产生不良反应,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因此,临床应加强对质子泵抑制剂药物的不良反应进行检测,合理选择药物配用,促进用药合理性,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0.
方辉  张振财 《中国药事》2013,(12):1318-1320
目的通过对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上报的儿童药物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为儿童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门诊注射室、儿科病房在2011~2012年度上报的91例15岁以下患儿的药物不良反应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0~3岁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比例最高,有50例;β-内酰胺类引起的药物不良反应最多,有72例;91例均由静脉给药引起;累及器官主要以皮肤、粘膜及附件的损害最多,有86例。结论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与药物的用法、用量有关,抗生素的用量过大及不规范使用是造成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临床医师应熟悉儿童的生理特征,加强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儿童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穿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病案的数据挖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穿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通过检索1978~2007年医药学期刊,收集穿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详细病案165例;在构建数据库的基础上,应用统计学和数据挖掘方法对病案信息进行分析.结果:注射液剂型病案组中血小板减少构成比极显著高于粉针剂病案组(P<0.001);粉针剂剂型病案组中过敏性休克构成比显著高于注射液病案组(P<0.05).10~29岁年龄段病案组中过敏性休克构成比极显著高于其他年龄段的集合(P<0.001);而血小板减少的构成比极显著低于其他年龄段的集合(P<0.001).结论:穿琥宁注射剂不良反应类型与患者年龄、药物剂型等因素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我院心血管系统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薇 《安徽医药》2012,16(1):128-130
目的分析该院心血管系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该院2004年4月~2011年4月收集并上报于全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的315例心血管系统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5例ADR报表中涉及的药物品种共有47个,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降压药;ADR累及皮肤及及其附件损害最多。结论应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临床心血管系统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避免或减少其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医院药品使用中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及产生的原因,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集的287例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易发生于女性患者,特别是儿童及老年患者,抗感染药物诱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居中首位。结论医院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及合理用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9年上报的12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和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抗菌药物类别、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引发的最多,以静脉给药引发率最高。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555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使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995年1月~2004年12月10年间收到的555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所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涉及药品43种,前3位分别为头孢噻肟、青霉素、头孢曲松.不良反应累及人体21个系统,比例最高的为皮肤及附件损害.结论:应关注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本院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及药物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的128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及评价.结果 128例ADR中,主要以抗感染药物所致的不良反应居多,其次为中药注射剂,ADR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 加强对用药过程的ADR观察,强调合理用药和ADR监测,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抗生素的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合理应用进行分析探讨。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1月发生的100例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抗生素不良反应主要在51~75岁年龄段;不良反应的抗生素种类主要为左氧氟沙星和头孢唑肟钠;不良反应症状主要为恶心和瘙痒。结论抗生素如果使用不当,会出现不良反应,应减少静脉输注,合理规范用药,对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8.
降压药物的使用是高血压病治疗的主要措施,使用降压药可有效的降低血压,保护靶器官和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但在选择降压药物时既要重视降压药的作用机制及合理使用,也要充分认识到其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才能真正做到安全有效合理的控制血压。本文对常用降压药物的一些注意事项作一概述如利尿剂的水电解质平衡,钙拮抗剂的负性肌力作用,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不宜突然停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致胎儿畸形,仅受体阻滞剂首剂效应。其目的是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做到安全合理用药,把药物的不良反应降到最低,从而提高高血压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04~2009年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文献源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了解国内近年文献中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状况,全面回顾前人的研究方法,寻找其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更好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 方法对中国期刊网2004~2009年间报道的药物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然后进行多方面、多方向的对比研究. 结果 目前对药物不良反应的研究方法仅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的频次;从频次上看,化学药不良反应报道文献较多,化学药中抗微生物药、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循环系统药物、抗肿瘤药物不良反应报道文献较多,它们对机体的影响涉及机体各个系统器官,有些会出现严重药物不良反应. 结论 应加强药物的合理使用及不良反应监测,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充分、实际的参考资料,以减少和避免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钙拮抗剂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出现的不良反应,探讨防范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采用钙拮抗剂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钙拮抗剂的作用机制与主要不良反应。结果本组180例使用钙拮抗剂治疗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中,34例使用钙拮抗剂后出现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89%,多由硝苯地平引起。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面部红肿、头痛及头痛。结论在应用钙拮抗剂治疗心血管疾病时,应根据患者实际病情,结合个体差异为患者选择最适合的药物及相应剂量,并积极开展不良反应的治疗及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