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渐进性下降的特质及各种不良反应,如低血糖、体重增加、水肿等导致抗糖尿病药物使用受到限制,且目前的降糖药物对餐后血糖的控制力度不足,在美国,不到半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能达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7%][1]。而有研究证明餐后血糖是心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2],甚至可以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3]。长达20年的美国Framingham队列研究报道,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病风险增加2~3倍[4]。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 明确二肽基肽酶-4(DPP4)在泡球蚴感染所致肝纤维化中的作用。方法 取泡球蚴不同感染时期(1、3、6个月)小鼠肝脏组织,HE染色检查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天狼星红染色法检测肝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DPP4的表达,采用相关分析法分析DPP4蛋白表达水平与肝纤维化的相关性。小鼠肝星状细胞(JS1),经60μg/ml泡球蚴蛋白(EmP)刺激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PP4、α-SMA、COL1A1、TIMP1、MMP2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组,模型组小鼠感染泡球蚴后1、3、6个月α-SMA表达上调(阳性面积分别为3.521±0.8862、7.846±0.9873、15.34±0.6263)(均P<0.05),且呈时间依赖;天狼星红染色病灶旁纤维组织阳性面积增加(阳性面积分别为56979±9550、69844±763.8、82687±13774)(均P<0.05),且呈时间依赖;DPP4表达上调(阳性面积分别为5038±201.2、6110±174.4、9021±697.4)(均P<0.05),且呈时间依赖。...  相似文献   

3.
DM患者患骨质疏松症的患病风险较高。二肽基肽酶4(DPP-4)广泛表达于全身组织器官。DPP-4抑制剂通过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减少AGEs聚集、增加IGF-1自分泌、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延长GLP-1及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半衰期、促进APN分泌、改善维生素D水平、降低硬骨素水平等途径,对骨代谢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对DPP-4抑制剂对骨代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治疗DM合并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肠道菌群是肠道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健康状态下肠道菌群与机体之间处于平衡状态。当某种原因引起机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破坏了该平衡状态时,即出现肠道菌群失调。肠道菌群失调可以促进各种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应用益生菌治疗能够改善肠道菌群失调,从而为治疗慢性肝脏疾病带来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是一种视黄醇转运体,其主要作用是将视黄醇从肝脏转移到外周。已有研究表明RBP4能引起胰岛素抵抗,且血液循环中RBP4的水平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有关,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也与这些疾病密切相关。鉴于此,近年来出现了一些针对RBP4与NAFLD之间关系的研究,并探讨了可能的致病机制。该文主要从胰岛素抵抗和炎性反应等方面,就RBP4在NAFLD中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是一类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的新型口服降糖药,具有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作用,并且不会诱发低血糖和增加体重。近些年其抗炎、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心肌代谢、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等潜在心血管保护作用受到广泛关注。现将DPP4抑制剂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应用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疗效及血清可溶性二肽基肽酶4(sDPP-4)和空腹C肽的变化。方法 2018年9月~2021年9月我院收治的T2DM合并NAFLD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分别给予二甲双胍或二甲双胍联合达格列净治疗24 w。检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并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空腹C肽,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DPP-4。结果 在治疗24 w末,观察组血清GGT水平为(61.0±6.4)U/L,显著低于对照组【(79.2±6.9)U/L,P<0.05】;肝/脾CT比值为(0.9±0.2),显著高于对照组【(0.7±0.2),P<0.05】,血清空腹C肽水平为(1.6±0.3)ng/...  相似文献   

8.
随着对肠促胰素在维持葡萄糖稳定作用认识的日益增多,促进了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肠促胰素活性缺乏治疗药物的研发.根据肠促胰素治疗药物不同的作用机制,可分为以下2类:(1)胰升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包括利拉鲁肽(liraglutide)、艾塞那肽每日2次制剂和艾塞那肽每周1次制剂;(2)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包括西格列汀(sitagliptin)、利拉利汀(linagliptin)、沙格列汀(saxagliptin)和维格列汀(vildagliptin),DPP-4抑制剂可限制内源性GLP-1的降解.这2类药物具有某些共性,如葡萄糖依赖性刺激胰岛素分泌,低血糖发生率低.然而这2类药物在疗效方面的表现却有所不同.本文综述了这2类基于肠促胰素治疗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及其临床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阐明了此类药物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2型糖尿病(T2DM)与包括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在内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增加有关.某些传统降糖药物可引起心血管疾病的不良后果.新型降糖药物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对T2DM总体心血管事件、心肌梗死面积、心功能的影响仍存在争议.但近期大量临床及动物实验发现,DPP-4抑制剂具有降糖作用以外的抗炎、抗氧化应激、保护内皮等多重心血管益处.同时对高血脂、高血压等心血管危险因素表现出有益作用.短期临床观察未显示出DPP-4抑制剂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1胆汁酸的来源与分类胆汁酸是胆汁的主要成分,为一类胆烷酸的总称,以钠盐或钾盐的形式存在,具有表面活性,它们的两亲特性允许胆汁酸乳化后在随后从小肠中吸收的膳食脂肪、脂溶性药物和维生素中起关键作用。近年来,胆汁酸被重新认识为有效的信号分子,在葡萄糖、脂质和能量代谢中起重要作用。胆汁酸由肝脏中的胆固醇分解代谢产生,人体每天约合成1.0~1.5 g胆固醇,其中0.4~0.6 g在肝内转变为胆汁酸。生理条件下,胆汁酸的合成、转运受到精密调节,并维持胆汁酸稳态,胆汁酸的主要合成场所在肝细胞内,根据合成来源,胆汁酸可分为初级胆汁酸和次级胆汁酸。  相似文献   

11.
李雁  李融 《山东医药》2014,(12):94-97
肠促胰素是一类由肠道分泌的葡萄糖依赖性的促胰岛素分泌因子,主要由胰高糖素样肽-1(GLP-1)和糖依赖性胰岛素释放肽(GIP)组成,其中GLP-1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二肽基肽酶4(DPP-4)是灭活GLP-1的关键酶,其抑制剂是一种新型的口服降糖药,可以提高血液中内源性GLP-1和GIP水平,有效降低血糖并有良好的耐受性。本文就DPP-4抑制剂治疗2型糖尿病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发生在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心血管介入和溶栓等治疗后,是导致治疗后患者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甚至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近年来研究发现,内源性活性肽的释放可以缓解MIRI的产生,通过调节内源性肽的功能和作用可能是治疗MIRI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二肽基肽酶4(DPP4)是哺乳动物体内重要的丝氨酸蛋白酶,具有水解内源性肽的酶活性,其在体内的功能作用主要是代谢体内的短肽,包括生长因子、激素等。该综述通过阐述DPP4对内源性肽的水解作用在MIRI中的影响,旨在更好地认识并寻找有效的治疗靶点,最终为MIRI的治疗作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丙型病毒性肝炎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两类临床常见的慢性肝病。虽然二者病因、发病机制不尽相同,但临床上二者常常合并发生、相互影响,为临床诊治带来困难。胰岛素抵抗(IR)在二者关系中发挥至关重要的桥梁作用,表现为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可以诱导IR发生,加重肝脂肪变性及NAFLD病情进展,反之,NAFLD合并HCV感染患者由于存在IR,亦会影响抗病毒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加速病毒性肝炎向终末期肝病进展。  相似文献   

14.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0年,Ludwig等首先命名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并将其认为是代谢综合征的特征之一。他们认为NASH的主体框架为脂肪肝+小叶性肝炎+非酒精性的慢性转氨酶升高。而且,此综合征与肥胖、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关系  相似文献   

15.
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减轻内质网负担和线粒体氧化应激,进而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分化;上调抗氧化应激相关的基因,如Cat、Gpxt及Sod2等,抑制硝基酪氨酸生成;下调脂质合成的基因表达,降低血载脂蛋白B、LDL-C、TG、TC和FFA水平;下调一氧化氮(NO)和TNF-α等炎症因子的浓度;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淀素,但不会促进其的沉积,且对胰淀素所引起的胰岛β细胞的丧失有保护作用;从而改善了胰岛β细胞功能,增加了其质量,延缓了其衰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胰升血糖素样肽-1 (GLP-1)受体激动剂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对于治疗T2DM的临床疗效. 方法 将T2DM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DPP-4组和GLP-1组,每组各40例.26周后,观察两组治疗疗效及各项指标的变化. 结果 26周后,两组FPG及HbA1c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与DPP-4组比较,GLP-1组下降更明显. 结论 GLP-1治疗T2DM的疗效优于DPP-4,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口服降糖药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对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32例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使用DPP-4抑制剂进行12周的治疗观察,测定治疗前后BMI、SBP、DBP、TC、TG、FPG、2 hPG、Scr、谷丙转氨酶(AST)、HbA1 c、FC-P及2 hC-P水平.同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C-P)]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C-P)].结果 12周后FPG[(7.94±0.52)mmol/L]、2 hPG[(12.29±1.07) mmol/L]、HbA1c[(8.44±0.50)%]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FC-P水平[(6.52±0.13) pmol/L]、2 hC-P水平[(7.83±0.17) pmol/L]及HOMA-β均增加(P<0.01).研究期间均无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 结论 DPP-4抑制剂可降低T2DM患者FPG、2 hPG、HbA1c水平,同时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二肽基肽酶-4 (DPP-4)抑制剂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T2DM的疗效. 方法 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原二甲双胍治疗的基础上加用DPP-4抑制剂或安慰剂,并于治疗前及治疗第12周检测相关指标的变化. 结果 试验中,DPP-4抑制剂组有2例、安慰剂组有1例出现低血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DPP-4抑制剂组血糖、HbA1 c均下降[FPG:(9.25±1.69)vs(6.79±0.88) mmol/L;HbA1 c:(8.79±1.71)%vs(6.76±2.09)%,P<0.05],安慰剂组各指标变化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PP-4抑制剂组血糖、HbA1c较安慰剂组降低[FPG:(6.79±0.88)vs(8.61±1.12) mmol/L;2 hPG:(8.68±0.91)vs(9.98±1.35) mmol/L;HbA1c:(6.76±2.09)%vs(8.33±1.45)%,P<0.05].无论组内还是组间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体重、血脂及肝肾功能的变化差异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DPP-4抑制剂与二甲双胍联用可有效降低患者血糖及HbA1c水平,未发现体重增加,且不影响患者肝肾功能.  相似文献   

19.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导致儿童及青少年肝病的最常见原因。近年来,由于肥胖症的发病率逐年升高,NAFLD的患病率也明显增加。对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确诊及分级依赖于组织活检。一些非创伤性的检测指标及影像技术的发展有助于在NAFLD高风险人群中进行大范围筛查。在儿童患者中存在两种组织类型不同的NASH,其临床特征及人群特征也有差异。至今并未有儿童NAFLD的最佳治疗方案,但研究人员认为生活方式干预如饮食控制或锻炼具有一定作用。维生素E和二甲双胍对儿童NAFLD的治疗作用正处于临床研究之中。  相似文献   

20.
二肽基肽酶Ⅳ抑制剂能抑制体内二肽基肽酶Ⅳ的活性,保护肠促胰岛素不被降解,它还能刺激胰岛β细胞再生,防止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改善糖耐量异常及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临床试验证明其降糖作用确切,耐受性良好,副作用轻微,发生低血糖罕见,与某些降糖药合用能增加降糖效果。由于它的生理作用广泛而复杂,需进一步研究及进行临床试验以明确其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