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采用分子遗传学检查诊断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型的方法。方法 在本科收治的3例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者,抽取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法扩增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基因(UGT1A1)所含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进行DNA直接测序。结果 3例患者均检出UGT1A1基因5号外显子存在c. 1456 T>G(p.Y486D)纯合突变;Y486D位于第5外显子上,使1456位胸腺嘧啶(T)突变为鸟嘌呤(G),导致486位氨基酸由酪氨酸(Tyr)变为天冬氨酸(Asp)。结论 当临床上高度怀疑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型时,应尽早行分子遗传学检查,确定其基因突变位点,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正Crigler-Najjar综合征(CNS)是由Crigler和Najjar于1952年首次报道而得名,是由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ridine 5'-diphosphate glucuronosyltransferase,UGT)1A1基因突变使其酶活性完全或部分丧失而导致的遗传性胆红素代谢障碍性疾病,分为Ⅰ型和Ⅱ型,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1-3]。为常染色体  相似文献   

3.
4.
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型(CNS-Ⅱ)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临床罕见,以先天性持续性黄疸和非溶血性高非结合胆红素血症为主要特点,与肝细胞内胆红素代谢关键酶基因突变引起的酶活性降低或缺乏有关,对苯巴比妥治疗的反应性是诊断的重点。本文对1例CNS-Ⅱ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该病相关内容作一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5.
目的尝试建立一个多重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对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型(Crigler-Najjar syndromeⅡ,CNSⅡ)及Gilbert综合征(Gilbert syndrome,GS)患者的尿苷二磷酸葡糖醛酸基转移酶1A1(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osyltransferase 1A1,UGT1A1)基因突变进行检测,以运用于协助以上疾病的临床诊断。方法选取国内外目前报道较多UGT1A1基因常见突变的4个位点[A(TA)7TAA、Gly71Arg、Pro229Gln及Try486Asp],利用多重荧光定量PCR Tapman探针法对96例临床诊断为GS或CNSⅡ患者及100名健康体检者全血基因组进行检测,利用T-A克隆法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验证。结果多重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可有效检测出实验样本中所存在的以上4种基因突变。A(TA)7TAA、Gly71Arg、Pro229Gln及Try486Asp在试验组测得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R产物电泳及测序结果与其基因检测表型完全一致。结论利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技术可以更简便、快捷、有效地对GS或CNSⅡ患者中的UGT1A1基因突变进行检测,为临床诊断提供有用信息。  相似文献   

6.
<正>1病例资料患儿女性,年龄1月27天,因"皮肤巩膜黄染54 d"于2014年7月12日入院。出生后第3天发现皮肤巩膜黄染,并逐渐加重,于出生第9天抽血查血清TBil 317.3μmol/L,间接胆红素(IBil)298.9μmol/L。曾多次于当地医院予以蓝光照射治疗,好转但不久反复,46 d时复查TBil 412.5μmol/L,IBil  相似文献   

7.
病历摘要患者,女,32岁。病例号C231027。因巩膜、皮肤黄染32年,右肋下隐痛10年于1981年12月8日入院。患者出生后皮肤、巩膜即黄染,但生长发育良好,无不适症状。自1971年起常有右肋下隐痛,无发热、纳差、恶心。近二年疼痛明显,不放射。多年来黄疸程度稍有波动,但从未消退。1971年后曾多次检查肝  相似文献   

8.
正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型是罕见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本病曾有并发胆囊结石和急性胆管炎的报道~([1-3])。本文报道1例Crigler-Najjar综合Ⅱ型并发缩窄性乳头炎和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其临床表现复杂,容易误诊,值得重视。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18岁,因皮肤、巩膜黄染3年余,加重伴上腹疼痛20 d于2014年4月21日入住本院。患者3年前无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Gilbert综合征(GS)与Crigler-Najjar综合征Ⅱ型(CN-2)患者UGT1A1基因突变位点、单倍型及双倍型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的138例GS与CN-2患者临床资料,其中GS组109例,CN-2组29例,分析两种表型在突变位点上的差异。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使用SNPStats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连锁不平衡(LD)分析及单倍型分析。强LD被定义为|D′|和r2均>0.8,中度LD被定义为|D′|>0.8且r2>0.4。结果 138例患者均进行了UGT1A1基因检测,突变主要发生在启动子上游苯巴比妥反应增强元件(PBREM)区域-3279T>G突变(104例,75.36%)、-3152G>A突变(82例,59.42%)和启动子TATA 盒TA插入突变(88例,63.77%),以及编码区1号外显子上的c.2...  相似文献   

10.
Gitelman综合征是由位于染色体16q13的SLC12A3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病率为1~10∶40000,SLC12A3基因编码噻嗪类敏感的钠氯共同转运体(sodium-chloride cotransporters,NCC),介导Na+和Cl-的重吸收。该综合征以低钾性碱中毒、低镁血症和低尿钙为特征,基因型与表型之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之前的研究中,已经发现了超过500种基因突变,并对其中的一些突变进行了功能学分析。本文综述了Gitelman综合征相关的基因突变和功能学研究,对其基因型和表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总结了Gitelman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预激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遗传方式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分子遗传学目前的研究主要为编码AMP激活的蛋白激酶γ2调节亚单位基因PRKAG2突变,现将对目前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假性醛固酮减少症Ⅱ型(PHAⅡ)是一类罕见的单基因遗传性高血压,以高血钾、高血压为突出表现。PHAⅡ通常为染色体显性遗传,染色体隐性遗传少见。目前已克隆与该病有关的基因包括WNK1、WNK4、KLHL3和CUL3基因。临床上由于对该病认识不足,较易漏诊和误诊。该文介绍PHAⅡ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特纳综合征是较常见的性染色体异常疾病。本文报道了1例罕见性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异常的特纳综合征,并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全基因组低深度测序(CNV-seq)等遗传学技术明确了结构异常染色体的性质,为临床医生和遗传分析人员提供诊断思路。  相似文献   

14.
Gilbert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基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Gilbert综合征(Gilbert’s syndrome,GS)是一种遗传性结合型胆红素水平升高造成胆红素排泄障碍,而肝脏功能正常的综合征,是人类最为常见的综合征类型之一。尿苷二磷酸葡糖苷酸基转移酶(UGT)基因启动子区的基因多态性是发生GS的分子遗传学基础,由于UGT酶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导致肝脏内非结合  相似文献   

15.
正Crigler-Najjar综合征(Crigler-Najjar syndrome,CNS)和Gilbert综合征(Gilbert syndrome,GS)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苷酸转移酶同工酶(UGT1A1)基因突变,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蛋白表达异常,致肝细胞中该酶含量减少或缺乏,非结合胆红素代谢障碍是二者共  相似文献   

16.
Ⅱ型心房扑动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例1 患者女,70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电图(图1)各导联心房波频率为300次/min,Ⅱ、Ⅲ、aVF直立·aVR倒置,V_1波形极小,房波间未见等电位线:一部分F波落于J点处,酷似  相似文献   

17.
Alport综合征的分子遗传学与临床中心发言胡伟新1病史摘要患者,男性,26岁,因蛋白尿、血尿3年入我所。患者3年前出现眼睑及双下肢凹陷性浮肿,尿蛋白2+~3+,红细胞3~5个/高倍视野,血压正常。曾在外院按慢性肾炎给予足量强的松治疗2个月,无效。每...  相似文献   

18.
急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诊断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急性白血病(AL)的诊断分型已由最初单纯以形态学为主的分型(FAB分型)发展为将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联合起来进行分型(WHO分型)[1].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对AL诊断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期刊登了杨新春医生等对Brugada综合征近年认识进展的综述 ,值得一读。这个综述就心电图特征、诊断标准、鉴别诊断、以及危险分层和预后等方面 ,作了简要阐述。在我国 ,近年来报道的Brugada综合征家系和散发病例日益增多。欧洲心脏病学会 (ESC)今年 8月在美国的循环杂志 (Circulation)上发表了一个专家共识报告 ,总结了Brugada综合征的心电图特征及其分型、分子遗传学和临床特点、以及电生理检查的意义 ,提出了对Brugada综合征的一个暂时的建议诊断标准。这对广大临床医生很有帮助 ,也有助于部…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长QT综合征分子遗传学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先天性长QT综合征 (LQTS)是因编码心肌离子通道蛋白的基因突变导致心肌细胞膜离子通道功能障碍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2 ] 。是以QT间期延长和反复发生心律失常性晕厥及猝死为特征的伴先天性耳聋 (Jervell Longe Nielsensyndrome ,JLNS)或不伴耳聋 (Romano wardsyndrome ,RWS)的家族遗传性疾病。是儿童和青少年发作性晕厥和意外猝死的主要病因之一。近 10年LQTS分子遗传学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架起了连接基础与临床心脏病学的桥梁 ,已成为当今心脏猝死和室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