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煨脓长肉中医外治方案治疗Wagner 2~3级糖尿病足溃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2021年5月至2021年9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血管外科门诊及病房的9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在两组患者接受基础治疗后,分为采用煨脓长肉外治方案和常规清创换药技术联合纳米银医用抗菌敷料的治疗方案,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溃疡愈合率、溃疡面积、溃疡深度、中医证候评分、VAS评分、经皮氧分压、创面血流量、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生长因子指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β)、不良事件和终点事件。结果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的溃疡面积、溃疡深度、中医证候评分、VAS评分、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转化生长因子-β1均显著降低(P<0.01);经皮氧分压、创面血流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β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溃疡愈合率显著升高(P<0.01);溃疡面积、溃疡深度、VAS评分、经皮氧分压、创面血流量、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β1、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β的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不良事件与终点事件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煨脓长肉中医外治方案治疗Wagner 2~3级糖尿病足溃疡安全有效,不仅能够极大程度减小糖尿病足溃疡的面积和深度,改善中医证候评分、提高溃疡的愈合率,同时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溃疡局部的微循环血流供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改善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生肌象皮膏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愈合的免疫-炎症反应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1组为正常对照组,其余3组采用STZ尾静脉注射制备糖尿病模型,4组动物均于背部打孔,造成溃疡模型。3组糖尿病溃疡大鼠按照血糖和体质量分层随机分为糖尿病对照组、凡士林组、生肌象皮膏组。生肌象皮膏组外用生肌象皮膏纱条外敷,凡士林组用凡士林纱条外敷,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对照组均以生理盐水纱条外敷,观察创面组织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与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生肌象皮膏组大鼠糖尿病溃疡创面的愈合速度加快,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于第7、14、21、30天有统计学差异;生肌象皮膏组大鼠溃疡创面中VCAM-1表达水平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于第14、21、30天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凡士林组比较第14、21、30天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糖尿病对照组大鼠溃疡创面中VCAM-1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于第21、30天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生肌象皮膏组大鼠创面组织ICAM-1表达水平与糖尿病对照组比较于第14、21、30天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凡士林组比较第21、30天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糖尿病对照组大鼠创面组织ICAM-1表达水平于第14、21、30天升高,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生肌象皮膏促进糖尿病大鼠溃疡创面的愈合与其调节免疫-炎症反应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黄芪提取液对糖尿病溃疡的治疗效果,探讨其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黄芪提取液低、中、高剂量组(1.35、2.7、5.4 g·kg-1),采用大剂量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和外科方法制备糖尿病溃疡模型。于溃疡造模后第2天各组分别经口灌胃给药及常规换药,观察给药第3天、7天、14天、21天各组大鼠创面愈合情况;分别于给药后第7、14、21天,应用Real Time-PCR检测大鼠创面组织Wnt1、Wnt3a、β-Catenin、GSK-3β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检测β-Catenin、GSK-3β、C-myc、CyclinD1及β-Catenin核内表达水平,以免疫组化法观察创面组织β1整合素、K19、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各用药组创面造模后第3天、7天、14天创面愈合率均明显降低(P<0.01),模型组、低剂量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给药后第14、21天创面愈合率显著提高(P<0.01),创面愈合时间缩短(P<0.05);与模型组比较,高剂量组给药后第7天、14天、21天创面组织Wnt1、Wnt3a、β-catenin mRNA表达加强(P<0.05),β-Catenin、C-myc及CyclinD1蛋白表达增加(P<0.05),GSK3β mRNA及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β1整合素、K19、PCNA的表达增加(P<0.05)。结论 黄芪提取液能促进糖尿病溃疡愈合,其机制可能与通过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调节,促进表皮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加快创面上皮化的进程有关。  相似文献   

4.
张何欣  赖青青  朱楚琪 《新中医》2023,55(20):171-175
目的:观察芪红通络方内服联合生肌玉红膏外敷治疗下肢静脉溃疡(VLU) 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86 例VLU 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3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清创及生肌玉红膏外敷治 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芪红通络方内服。比较2 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创面愈合时间、肉芽 组织新生时间及溃疡面积缩小率,以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血清炎症因子[肿瘤 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白细胞介素-6(IL-6)] 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 组总有效率为95.35%,对照组为81.40%,2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肉芽色淡、 创面苍白、疼痛、周围肤色黑、肢体沉重、怠惰乏力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均低 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创面愈合、肉芽组织新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溃疡面积缩小 率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 后,观察组创面肉芽生长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 组血清TNF-α、ICAM-1、IL-6 水平均较治 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3 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4.65%。结 论:芪红通络方内服联合生肌玉红膏外敷治疗VLU 患者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创面愈合 及肉芽组织生长,有效缓解机体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荜铃胃痛颗粒提高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溃疡愈合质量及对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1月—2020年6月多中心收治的86例符合入组标准的Hp阳性消化性溃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给予荜铃胃痛颗粒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干预前后评价中医症状积分,采用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比较两组患者幽门螺杆菌转阴率,进行无痛胃镜检查评价镜下再生黏膜成熟度,采用五肽胃泌素刺激进行胃酸分泌功能评估,采用酶联免疫技术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治疗8周结束时评判临床疗效,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随访复发率。[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后胃脘灼痛、吞酸、暖气、腹胀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胃脘灼痛、吞酸、暖气、腹胀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Hp转阴率为90.70%,明显高于对照组67.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4周溃疡愈合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4周时VEGF、bFGF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4周时VEGF、bFG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4周后基础胃酸排出量(BAO)、最大胃酸排出量(MAO)、高峰胃酸排出量(PAO)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治疗4周后BAO、MAO、PAO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4周总有效率为95.35%,明显高于对照组79.07%(P<0.05)。观察组随访12个月复发6.98%,明显低于对照组30.23%(P<0.05)。[结论] 荜铃胃痛颗粒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能够有效提高溃疡愈合质量及临床疗效,与其抗幽门螺杆菌、抑制胃酸分泌、提高生长因子表达有关,且能有助于降低疾病复发。  相似文献   

6.
张振军  杨新艳 《陕西中医》2007,28(12):1610-1611
目的:观察生肌象皮膏外用对糖尿病难治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生肌象皮膏外用(象皮、当归、血余炭、龟版、生地、生炉甘石、生石膏、香油、白蜡组成)配合降糖药治疗糖尿病难治性溃疡22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溃疡面平均愈合时间缩短,创面大小明显缩小,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创面愈合后瘢痕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方法对本病能够明显缩短糖尿病难治性溃疡的愈合时间,缩小创面愈合后瘢痕。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复方黄柏液涂剂外用对深Ⅱ度烧伤创面的干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将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确诊的深Ⅱ度烧伤火毒伤津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低剂量治疗组和高剂量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1%体表面积创面外用碘伏溶液35 mL,低剂量及高剂量治疗组予1%体表面积创面分别外用复方黄柏液涂剂17.5,35 mL,每日换药1次。观察各组治疗后14 d病理学改变;各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14,21 d量化创面局部症状体征,于治疗后21 d评价临床疗效;治疗后7,14,21 d各组计算创面愈合率,分别按照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创面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FGF-7,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半胱胺酸天冬氨酸水解酶-3(Caspase-3)含量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创面组织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表达情况,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检测创面组织细胞凋亡率。结果 治疗前各组局部症状体征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及高剂量治疗组在治疗后7 d创面愈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14,21 d创面愈合率明显增高(P<0.05);在治疗后21 d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治疗后7,14,21 d局部症状体征评分均明显降低,创面组织中VEGF,FGF-2,FGF-7,EGF,IL-10水平显著增高,细胞凋亡率,Caspase-3,TNF-α及NF-κBp65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且高剂量组之间上述指标均优于低剂量组(P<0.05)。光镜下低剂量及高剂量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4天均较对照组炎症细胞浸润减少,且高剂量组表现更显著。结论 复方黄柏液涂剂外用对深Ⅱ度烧伤创面有明显治疗效果,可剂量依赖性的通过上调生长因子水平、改善炎症反应并抑制细胞凋亡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祛腐生新角度,探讨复方黄柏液对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80例高位复杂性肛瘘病人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行常规肛瘘切开挂线术,术后第1天开始换药。治疗组(40例)采用复方黄柏液纱条换药,对照组(40例)采用凡士林纱条换药。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时间,比较术后第3、7、14天创面愈合率、创面分泌物情况、创面肉芽生长情况、创面疼痛情况,术后第1、10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皮生长因子(EGF)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指标变化以及术后第90天生活质量(SF-36)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第3、7、14天创面愈合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第7、14天创面分泌物情况、肉芽生长情况及创面疼痛情况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0天,两组IL-1β、8-OHDG水平均明显减低,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EGF水平均有所上升,且治疗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SF-36量表评分方面,术后90d随访发现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提高,且治疗组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基于中医祛腐生新法,术后采用中药制剂复方黄柏液进行换药对促进高位复杂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祛腐生肌方治疗中华眼镜蛇咬伤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中华眼镜蛇咬伤后伤口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毒蛇咬伤后的常规处理,并清除坏死组织。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祛腐生肌方均匀涂抹在溃疡面上,并外用无菌纱布覆盖和绷带固定妥当。对照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利凡诺尔湿敷溃疡创面。两组患者均每天换药2次,治疗2周。结果 治疗2周后,治疗组患者在溃疡肢体肿胀、皮疹、疼痛、愈合有效率、愈合时间、后遗症等方面的比较,治疗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祛腐生肌方对治疗中华眼镜蛇咬伤溃疡后红肿、皮疹、疼痛、愈合有效率、愈合时间、后遗症等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清脑通络方联合项三针温针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痰湿中阻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最终治疗组完成63例,对照组完成62例。对照组予项三针温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脑通络方颗粒剂口服,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与功能评估量表(ESCV)评分、眩晕障碍量表(DH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椎基底动脉(BA)、右侧椎动脉(RVA)、左侧椎动脉(LVA)平均血流速度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ESCV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DH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上述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BA、RVA、LVA平均血流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上述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3%(P<0.05)。结论:在项三针温针治疗基础上加用清脑通络方可显著改善颈性眩晕痰湿中阻证患者临床症状及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冯建荣  王斌  魏连刚  徐大超 《河南中医》2014,(12):2415-2416
目的:观察消炎生肌膏纱条对高位单纯性肛瘘术后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将80例高位单纯性肛瘘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雷夫诺尔纱条外用治疗,治疗组给予消炎生肌膏纱条外用治疗。结果:治疗组疼痛评分、分泌物评分、肉芽颜色评分、疗程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消炎生肌膏纱条能较好地控制肛瘘术后创面局部感染,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快上皮生长,并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2.
刘涛  余德钊 《江苏中医药》2020,52(12):29-32
目的:观察化痰祛瘀散结汤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腺样体肥大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化痰祛瘀散结汤口服,对照组给予孟鲁司特钠咀嚼片口服,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比较2组患儿的单项症状积分(鼻塞、打鼾、张口呼吸)、症状总积分、OSA-18量表评分、腺样体体积变化情况及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儿单项症状积分(鼻塞、打鼾、张口呼吸)及症状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各单项症状积分、症状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儿OSA-18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组患儿腺样体体积Ⅰ、Ⅱ级例数较治疗前明显增多,Ⅳ级例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1),且治疗组腺样体体积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P<0.05)。结论:化痰祛瘀散结汤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疗效显著,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宣肺续骨汤联合常规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气滞血瘀型单纯性肋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最终治疗组完成37例,对照组完成35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措施如常规护理、止痛、雾化吸入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汤剂宣肺续骨汤口服治疗4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评分、肿胀指数评分、胸腔积液发生情况、凝血指标、钙磷乘积值等改变情况,并进行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1、2、4周后2组患者疼痛程度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1),治疗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 0.05,P< 0.01)。治疗1周后,治疗组患者肿胀指数评分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 0.01)和同期对照组(P< 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出现胸腔积液患者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2周后,治疗组各项凝血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 0.01),治疗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 0.01,P< 0.05),D-二聚体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2、4周后2组患者钙磷乘积值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前(P< 0.01),治疗组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 0.05,P< 0.01)。治疗组愈显率为81.0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29%(P< 0.05)。结论:在常规疗法基础上加用宣肺续骨汤治疗气滞血瘀型单纯性肋骨骨折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程度,较早改善肿胀情况,促进胸腔积液吸收,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栓风险,促进骨折愈合,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战伤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自研战伤膏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将43例慢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治疗组19例,外用战伤膏伤面换药;对照组15例,外用生肌玉红膏换药;空白对照组9例,外用凡士林纱条换药。观察3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经Ridit分析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战伤膏对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生肌玉红膏及空白对照组。结论自制战伤膏对慢性皮肤溃疡的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腰膝同治刮痧法联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外用治疗寒湿痹阻型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寒湿痹阻型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6例,最终治疗组完成30例,对照组完成34例。对照组予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涂抹,每日3~4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腰膝同治刮痧法刮痧治疗,每周1次。2组均连续治疗4周,并于治疗结束后第30天进行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及随访时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中医证候总积分改变情况;观察治疗期间2组患者与治疗药物、刮痧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临床总有效率均为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0.59%和11.76%(P<0.01);对照组随访时总有效率较治疗后略有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2组患者WOMAC各项评分和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上述评分均明显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1);随访时2组患者WOMAC僵硬评分均较治疗后显著降低(P<0.01),对照组WOMAC日常活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及随访时2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总积分均显著低于同时期对照组(P<0.01);随访时2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均明显高于本组治疗后(P<0.05,P<0.01)。治疗过程中2组患者均未出现与治疗药物、刮痧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外用双氯芬酸二乙胺乳胶剂的基础上加用腰膝同治刮痧法治疗寒湿痹阻型KOA能明显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和其他临床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停药后远期疗效稳定,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解毒消痈饮治疗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热毒炽盛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术后对症支持的常规治疗+痛痒消洗剂坐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口服解毒消痈饮治疗。[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第3、7、14天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4 d后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较治疗前显著减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血红蛋白(H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14 d后坏死性筋膜炎实验室风险指数评分(LRINEC)、Fournier坏疽严重程度指数(FGSI)均较治疗前显著减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第7、14天创面渗液和创面水肿情况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术后热毒炽盛期应用解毒消痈饮疗效确切,能够有效缓解术后疼痛,降低炎症反应,提高血红蛋白含量,有利于评估患者术后病情及预后,减轻术后创面渗液和创面水肿,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7.
王永杰  华国花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22):4497-4500
该研究旨在评价中药熏洗在肛门病术后的应用价值。作者将348例肛门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74例,治疗组在常规抗感染、换药、润肠通便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痔疾洗液熏洗,对照组在常规抗感染、换药、润肠通便的基础上加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1000 mL进行坐浴、熏洗,比较2组的术后疼痛评分、水肿评分、出血评分、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和创面愈合时间。结果显示2组术后6 h疼痛评分均较高,术后3,5,7 d的疼痛评分逐渐下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6 h疼痛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5,7 d评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治疗组肛缘水肿评分和便血评分低于对照组,肉药生长情况评分高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创面痊愈时间为(13.89±2.78) d,对照组为(18.45±1.65) d(P<0.05)。该研究认为中药熏洗可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肛缘水肿,减少便血,还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有临床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活络方内服及丁香膏外用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110例PHN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两组均采用针灸治疗,疗程10 d。对照组口服维生素B1片,20 mg/次,3次/d,甲钴胺片,0.5 mg/次,3次/d,双氯芬酸钠双释放肠溶胶囊,75 mg/次,1次/d。必要时口服氨酚曲马多片。疗程8周。观察组采用活络方内服,及丁香膏外用,疗程8周。采用(VAS)法评价患者疼痛情况,并计算疼痛下降指数;记录治疗前后生存质量(QOL)评分;记录治疗期间氨酚曲马多用量;检测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和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结果: 观察组疼痛下降指数总有效率为95.54%,优于对照组的78.18%(P<0.05);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观察组在第2、4、8周(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及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IL-6水平均下降(P<0.01),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血清IL-2水平上升,观察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氨酚曲马多用量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 采用活络方内服联合丁香膏外用能快速减轻(PHN)疼痛症状,减少氨酚曲马多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免疫功能,减轻炎症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回阳生肌散促进糖尿病皮肤溃疡大鼠创面愈合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56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模型组12只、全方组12只、温阳组12只和活血组12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激素干预-皮肤缺损-塑料环埋置"方法制备糖尿病皮肤溃疡动物模型。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黄凡士林纱条,全方组给予回阳生肌散全方药纱条,将回阳生肌散方拆方为温阳益气方和活血生肌方,温阳组给予温阳益气方药纱条,活血组给予活血生肌方药纱条。各组每天给药1次,15天后检测创面新生肉芽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肉芽组织中VEGF、VEGFR-2、eNOS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全方组VEGF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和活血组(P0.01),全方组VEGFR-2、eNOS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温阳组和活血组(P0.01)。结论回阳生肌散可能通过提高创面肉芽组织中VEGF、VEGFR-2、eNOS的表达水平,促进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价青玉散胶囊长期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将88例轻中度UC大肠湿热证患者分为青玉散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41例(脱落3例)予美沙拉嗪颗粒4 g·d-1治疗,青玉散组43例(脱落1例)予青玉散胶囊0.8 g·d-1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2周。比较2组的临床缓解率、黏膜愈合率、治疗前后改良Mayo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简化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评分(SIBDQ),观察肠镜及病理变化,并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青玉散组临床缓解率为72.1%(31/43),对照组临床缓解率为26.8%(11/41),青玉散组高于对照组(χ2=17.200,P<0.01);青玉散组黏膜愈合率为74.4%(32/43),对照组黏膜愈合率为41.5%(17/41),青玉散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χ2=10.843,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改良Mayo评分、部分Mayo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青玉散组下降更显著(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SIBDQ评分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青玉散组升高更明显(P<0.01)。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青玉散长期治疗UC大肠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显著,在诱导并维持临床缓解、促进黏膜愈合、改善中医证候和提高生存质量上具有优势,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