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用鹅去氧胆酸(CDCA)和熊去氧胆酸(UDCA)进行的非手术性胆石溶解疗法已有十多年的历史,虽然此疗法在临床上适用相当广泛,但胆石消除率还不到20%,因此强调慎重选择胆石溶解剂的适应症实有必要。胆石溶解剂的适应症是症状轻微的胆固醇性结  相似文献   

2.
胆石病发病率较高,常见的胆石是胆固醇结石(CS)和胆色素结石(PS)。胆石病的临床治疗主要采用手术疗法,资料表明,胆囊切除术是不可取的,术后残石率,并发症和复发率均较高。本文就国内外的胆石溶解药物作一简介。1 口服溶石药物1.1 鹅去氧胆酸(CDCA)Salen 等认为口服CDCA 可扩大胆酸池,降低胆固醇饱和度,抑制肝内β-羟-β-甲基戍二酸单酰辅酶A-还原酶的活性,减少胆固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柠檬醛治疗胆石症、胆囊炎、胆管炎的新适应证。方法:行大鼠胆管插管手术,引流胆汁,测量胆汁流量和胆汁成分;用致石饲料致小鼠胆石形成模型,评价柠檬醛抑制胆石形成的作用;用人胆石体外试验柠檬醛的溶石作用;用常规的疼痛模型和炎症模型,观察柠檬醛的镇痛抗炎作用。结果:柠檬醛有促进胆汁分泌的作用,反复给予柠檬醛仍有显著和持续促进大鼠胆汁分泌的作用,在利胆的同时降低胆汁中的总胆固醇、胆红素、黏液的含量;将柠檬醛予小鼠灌胃给药可抑制其胆囊结石的形成,体外实验可溶解人混合型胆石,并具有镇痛抗炎的作用。结论:柠檬醛具有强而持久的促进低含量胆固醇、胆红素和黏蛋白胆汁的分泌,以及抑制胆石的形成和溶解胆石的作用,因此柠檬醛可望成为治疗胆囊炎、胆管炎、胆石症的新药,而其镇痛抗炎、广谱抗菌的作用有助于消除胆道炎症和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荜澄茄治疗胆石症、胆囊炎、胆管炎的新适应证。方法:行大鼠胆管插管手术,引流胆汁,测量胆汁流量和胆汁成分;用致石饲料致小鼠胆石形成模型,评价荜澄茄抑制胆石形成的作用;用人胆石体外试验荜澄茄的溶石作用;用常规的疼痛模型和炎症模型,观察荜澄茄的镇痛抗炎作用。结果:荜澄茄的水提物、醚提物、醇提物都有促进大鼠胆汁分泌的作用,并反复给予其提取物仍有显著和持续地促进大鼠胆汁的分泌作用;在利胆的同时降低胆汁中的总胆固醇、胆红素、黏液的含量,喂饲其生药粉末还可抑制小鼠胆囊结石的形成;体外实验其醚提物可溶解人混合型胆石;将其给小鼠灌胃有镇痛抗炎的作用。结论:荜澄茄具有促进低含量胆固醇、胆红素和黏蛋白胆汁分泌以及具有抑制胆石形成和溶解胆石的作用;因此,患胆囊炎、胆管炎和胆石症的患者可望成为草澄茄制剂治疗的新适应证,而其镇痛抗炎作用及其广谱抗菌作用将有助于消除胆道炎症和症状。  相似文献   

5.
<正> 本品又名capmul 8210,moctanin,1980年由美国FDA推荐应用,1985年上市。本品主要用于溶解外科手术后残留胆石,由70%α—甘油单辛酸酯和30%甘油二辛酸酶组成。是胆固醇型结石的优良溶解剂。本品在体外对胆石的溶解速度是胆酸钠溶液的2.5倍。胆石中胆固醇成分越高则溶解速度越快,胆固醇成份低于40%则溶解缓慢,对于色素型胆石则不能溶解,但能使其软化成“泥浆”状。  相似文献   

6.
胆石症是一种易产生严重并发症的常见病。手术治疗的残余结石发生率高,特别是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效果欠佳。中药排石也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近年来国内外都在研究胆石溶解疗法,并有一些进展。最早企图溶解胆石是在19世纪末,近30年来对此问题重新重视。经过各家实验研究,对溶解胆固醇类胆石取得一定成效,并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各地的胆石组成成分不同,胆石的成因还未完全阐明,目前  相似文献   

7.
黄晓峰  何明鑫  胡韵 《贵州医药》2003,27(2):102-104
目的 探讨抑成核因子载脂蛋白A1(apoA1)。促成核因子免疫球蛋白IgA,IgM,IgG与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关系。方法 收集40例胆囊结石患者血清,胆石和20例对照组血清,测定血清apoA1,IgA,IgM,IgG,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含量。胆石用快速化学定性法分类。结果 胆囊结石3组中apoA1均增高,CS组中TC,TG,IgA及IgM增高,apoA1与IgA呈正相关。与IgG及IgM不相关。结论 在胆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过程中IgA,IgM的成石作用可能比IgG更为重要,apoA1与IgA在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过程中可能有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01份胆石行化学定量分析及金属元素测定,并与剖面分类作对比,胆固醇类结石占63.4%,胆红素类结石占35.6%;11种金属元素除铬外,胆红素类结石均高于胆固醇类结石,胆管胆红素类结石中蛔虫残体检出率为35%,表明蛔虫感染的发病学意义。胆石剖面分类能反映胆石的成分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胆结石症是胆道系统常见病,发病率为8%以上,其病理基础是在胆汁淤滞和胆道感染等因素的影响下,胆汁中的胆色素、胆固醇、黏液物质和钙盐析出、凝集而成胆结石。发生在胆囊内的称胆囊结石,发生在胆管内的称胆管结石,统称胆石症[1]。按化学成分可将胆石分为3种类型:胆固醇类结石,胆固醇含量占80%以上;胆色素类结石,胆固醇含量少于25%;混合类结石,胆固醇含量占55%~70%[2]。  相似文献   

10.
碳酸钙是胆囊结石的一个重要成分,它一旦成为沉淀析出,就能起晶核作用,在其周围逐步沉积形成胆固醇性结石或色素性结石。正常人体胆汁含有一个或多个抑制因子能够阻抑氯化钙和碳酸氢钠过饱和溶液中碳酸钙为沉淀析出。临床研究发现钙性胆石症患者体内胆囊胆汁中抑制因于水平低于健康人。本文报告体外试验中胆红素对胆囊胆汁中碳竣钙沉淀析出的抑制作用。体外试验所用的胆石和胆囊胆汁取自3组共24例接受胆囊切除术的病人,其中无结石的慢性胆囊炎、碳酸钙结石和胆固醇结石患者各8例。试验用25mmol/L碳酸氢钠溶液10ml,在100rPm速度搅拌下…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探讨高脂饮食诱发家兔胆囊结石形成的机制和阿斯匹林的预防作用;实验分三组A组:对照组;B组:高脂饮食组;C组:高脂饮食和口服阿斯匹林(75mg/kg/日)组。6周后处死动物作胆囊和胆汁标本分析。实验发现:B组胆囊胆汁胆固醇和粘蛋白含量明显高于A组,胆囊结石形成例数为5/5,C组胆囊胆汁胆固醇含量与B组差异无显著性,但粘蛋白含量明显减低,胆囊结石形成仅为1/6例;表明高脂饮食诱发胆石形成机制在于增加胆囊胆汁胆固醇和粘蛋白的含量,阿斯匹林减低胆汁粘蛋白含量,预防胆石形成。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一九八一年开始胆石间质观察及进行以溶解胆石问质为目标的溶石研究。经过多种方法对胆石间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分析,认为胆石间质是以糖蛋白为主的粘液物质,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术瓜蛋白酶、薄荷油等配制的溶石药剂,经30份胆石标本的实际研究,全部溶解率为67.7%,大部溶解牢为32.2%,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据不完全统计 ,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在我国的发病率约 5 %~ 7% ,目前较常见的疗法为手术疗法及非手术疗法两种。寻找适宜的药物疗法受到了当今医药界的重视。作者主要对目前胆结石的药物疗法作简要的介绍。1 鹅去氧胆酸 (CDCA)与熊去氧胆酸 (UDCA)CDCA应用的时间较长 ,UDCA是其异构体。UDCA的适应症、疗效、复发率等与CDCA类似 ,但其副作用较小 ,价格较贵。因这两种药的溶石效果有限 ,目前临床主要用于胆固醇含量高 ,胆结石直径小于 10mm ,且胆囊管道畅通 ,胆囊功能良好的病人。目前国外有些学者建议CDCA与UDCA各取半量联合应…  相似文献   

14.
桔油溶解胆石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医结合总功排石疗法为肝、胆管结石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案,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对胆囊结石,由于解剖学上的特点常难以收效。采用口服鹅去氧胆酸溶解胆囊结石,虽有一定效果,但存在着疗程长、大结石难溶的以及含钙的混合结石基本无效等问题。我国的胆囊结石大多为胆固醇混合结石,服用国产鹅去氧胆酸尚无确切的结论。我组在溶石研究中所配制的复方胆汁酸溶液虽具有溶解胆色素混合结石的作用,但对胆固醇结石无明显影响。近年来,日本有用右旋苧烯(d-Limonene)经T管灌注溶解胆固醇结石的报道,但尚未见广泛应用。考虑到中药陈皮的挥发油中苧烯的含量很高。为此,我们于1978年8月开始从桔皮中提取桔油,进行了初步的溶石试验,结果显  相似文献   

15.
据不完全统计,胆囊结石和胆管结石在我国的发病率约5%~7%,目前较常见的疗法为手术疗法及非手术疗法两种.寻找适宜的药物疗法受到了当今医药界的重视.作者主要对目前胆结石的药物疗法作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学者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以上可通过非手术治疗获得治愈和缓解,非手术疗法已成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进一步探讨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进展,以指导临床实践。通过对各种非手术治疗方法资料的分析、评价,得出结论:非手术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展方向。综合治疗可取长补短,安全简便,疗效确切,易于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17.
肝外型胆汁淤滞是胆汁淤滞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之一,国内近年报导该型占95.7%,其中癌瘤引起的占47.1%,胆石症占37.9%,感染占10.7%。其治疗分手术和非手术两种,关键是解除胆道梗阻。现从以下四方面简述肝外型胆汁淤滞的非手术疗法。一、利胆药物的应用利胆药主要用于胆道不全梗阻和静止期患者。它可促进胆汁分泌或/和排泄,从而使胆道通畅,不利于胆石的形成和细菌的生长繁殖。临床常用的利胆剂  相似文献   

18.
我们采用食物中加入胆固醇和食物中加入胆固醇又加入激素的方法,造成了地鼠胆固醇结石的动物模型。喂胆固醇组的成石率为30%,胆固醇加激素组成石率为72%。胆石中胆固醇最高含量为79%,平均含量48.6%。本文讨论了胆固醇结石的地鼠模型比较接近于人体胆石形成过程的原因,并讨论了激素和蔬莱对胆固醇结石形成的影响,以及胆固醇结石的形成与动物种类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前手术已不再是治疗胆结石的唯一办法。各种非手术疗法,可简单归纳为3类:溶石、碎石、排石。1 溶石疗法 口服药物溶石,目前还只限于胆囊内胆固醇类结石,药物为熊去氧胆酸和鹅去氧胆酸。至今还没有口服药物可溶解胆色素类结石。影响溶石疗效的因素还有:(1)胆囊功能是否正常?(2)胆石大小。可通过B超和口服胆囊造影结果来判定。适合口服溶石  相似文献   

20.
彭丰 《家庭用药》2014,(8):16-16
胆囊是位于右边肋骨下肝脏后方的梨形囊构造,有浓缩和储存胆汁的作用。大多数胆囊结石患者可无任何症状,少数胆囊结石患者会表现为胆绞痛或上腹隐痛,主要为胆囊结石伴发的急性或慢性胆囊炎所致。症发何因胆囊结石的发生是由于肝细胞合成的胆汁中的胆固醇处于过饱和状态,且胆汁中的蛋白质有促进胆固醇晶体成核的作用,同时,胆囊运动功能损害,两者共同作用,致使胆汁瘀滞而促发胆石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