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参考Troost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对30例肝细胞癌患者、30例肝硬化患者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和唾液酸(SA)测定。结果 肝癌患者上述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组和对照组(P〈0.01),肝癌患者血清中AFP、AFU和SA的阳性率分别  相似文献   

2.
对124例肝内外良恶性疾病患者联合检测血清AFU(α-L-岩藻糖苷酶)及甲胎蛋白(AFP)含量,探讨AFU对原发性肝癌(PHC)的诊断价值。结果:PHC患者血清AFU含量明显高于非肝癌组。AFU及AFP在原发性肝癌组的阳性率分别为84%和71%,两者敏感性差异有显著性(P<0.05),特异性和诊断符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AFP阴性PHC患者中,AFU阳性率为84%,两者联检的总阳性率为95%。认为AFU可作为一种新的肝癌标志物用于临床,与AFP互补能提高PHC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血清铁蛋白(简SF)、癌胚抗原(简CEA)在良、恶性肝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对219例肝硬化、49例肝癌患者血清SF、CEA进行检测,结果显示,SF在肝硬化及肝癌中增高分别占30.81%和65.91%(P<0.01),SF在肝癌患者血清中明显高于肝硬化者;CEA在肝硬化及肝癌中增高分别为9.68%和17.78%(P<0.05),其意义不如SF。因此认为SF可做为诊断肝癌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检测正常人、各种肝脏疾病及肝脏外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α-L岩藻糖苷酶(αFU)的活性。结果原发性肝癌(PHC)组血清αFU活性显著高于除转移性肝癌组(0.05<P<0.01)外的各种肝胆疾病组及肝脏外恶性肿瘤组(P<0.01).提示αFU可作为原发性肝癌诊断的辅助指标。αFU和AFP、γ-GT联合检测可使原发性肝癌诊断的阳性预测率提高至98.3%。  相似文献   

5.
对158例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a-L-岩藻糖苷酶(AFU)活力变化及其可能的意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急慢性肝病患者血清AFU活力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以原发性肝癌(PHC)患者血清AFU活力增高最为明显,其平均值是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1.6~2.1倍,因此对PHC有较好的辅助诊断价值。急慢性肝炎患者血清AFU与AST、ALT和SB呈正相关(P<0.05),似乎提示AFU升高与肝细胞坏死和胆管阻塞有关,但在PHC和肝硬化组无此相关关系。结合以前的一些实验结果,如转移性肝癌血清AFU仅轻微升高,而孕妇和婴儿脐带血中AFU活力明显增高,作者认为,AFU增高可能与肝细胞受损后再生及原发性肝癌细胞的增殖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6.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胎蛋白(AFP)是临床诊断原发性肝癌(PHC)的主要血清学指标。但是,我国约有10%~30%的PHC病人血清中AFP呈低水平表达[1]。为此,许多学者致力于寻找其他肿瘤标志物,来弥补AFP的这一不足。现发现a-L-岩藻糖苷酶(AFU)与AFP联合检测可以大大提高PHC的有效诊断率。我们通过测定血清中AFU活性及AFP含量,探讨AFU检测在PHC诊断中的价值。1临床资料1.l一般资料l.1.1PHC组 50例,男40例,女10例;年龄43~69岁。均经术后病理检查确诊。1.1.2肝硬化组30例,…  相似文献   

7.
血清α-L-岩藻糖苷酶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临床确诊的103例病人与30例正常健康人同时检测血清中AFU与AFP的含量。结果31例原发性肝癌AFU活力为705.1±342.9nmol/ml·h明显高于正常人及其它各组病人P<0.01。结果表明,原发性肝癌患者AFU阳性率77.4%,AFP阳性率67.7%。两种指标联合检测,二者互补,可将PHC阳性检出率提高到90.3%。  相似文献   

8.
测定各种肝病患者血清AFU的活性,结果肝细胞肝癌(HCC)组血清AFU活性显著高于肝硬化组(P<0.01)、肝炎组(P<0.01)和正常对照组。提示血清AFU活性的测定有助于HCC,尤其是AFP阴性的HCC和小肝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CA-50、CA19-9、CEA和SA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实用价值。方法应用免疫放射法(IRMA)、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分光光度法分别对30例胃癌患者(胃癌组)、30例胃部良性疾病患者(胃良性疾病组)及30例正常人(对照组)进行血清CA-50、CA19-9、CEA和SA测定。结果胃癌患者上述各项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显著高于胃良性疾病组和对照组(P<0.01),胃癌患者血清中CA-50、CA19-9、CEA和SA的阳性率分别为63.3%,46.7%,53.3%和76.7%。将四项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以任二项阳性作为诊断标准,则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的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96.7%,准确性为92.2%。阳性预测值为92.6%,阴性预测值为92.1%。结论血清CA-50、CA19-9、CEA和SA联合检测对胃癌诊断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在肝细胞癌中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各项肿瘤标志物在肝细胞癌的表达程度。方法 对82例肝细胞嘲笑因清眙球蛋白(AFP)、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α-岩灌糖苷酶(AFU)及唾液酸(SA)等4种肿瘤标志物进行联合检测。结果 血清AFP、sICAM-1,AFU等指标的阳性诊断率均在60%以上,其中以sICAM-1阳性率最高。而4项指标联合阳性率为95.1%。结论 联合检测血清AFP、sICAM、AFU及SA能提高肝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59例原发性肝癌(HCC)和97例其他肝病及消化道肿瘤患者进行了血清肿瘤酶标志物的联合测定。结果显示HCC组的r-谷氨酰转肽酶同工酶、碱性磷酸酶同工酶、醛缩酶同工酶及血清α-L-岩藻糖苷酶的活力均较正常组显著增高(P<0.01),四种酶联合检测对AFP(一)HCC的诊断阳性率为80%,与AFP联合检测对HCC总的诊断检出率达95.7%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α-L-岩藻糖苷酶(AFU)及甲胎蛋白(AFP)三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HCC)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原发性肝癌组、乙肝肝硬化组、慢性乙型肝炎组和健康人群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GP73、AFU及AFP的含量,并对各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原发性肝癌组AFP、GP73及AFU水平均明显高于后3组,原发性肝癌组AFP、GP73及AFU阳性率分别为64.58%、83.33%、75.00%,三种血清标志物联合检测HCC阳性率达95.83%,显著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73、AFU及AFP联合检测可明显提高HCC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娟  刘寓  李莲 《中国热带医学》2011,11(2):240-241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以及唾液酸(SA)对原发性肝细胞癌(PHC)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酶免疫法、速率法和分光光度法,分别检测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肝硬化和健康对照者的AFP、AFU和SA等三种肿瘤标志物的血清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FP、AFU、SA三者联合检测、可以将诊断率提高到97.87%。结论三种肿瘤标志物AFP、α-L-AFU、SA多指标联合检测可显著提高原发性肝细胞癌(PHC)诊断阳性率,适宜于临床实验室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检测4种微小RNA(miRNA)含量对于诊断肝细胞性肝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连续性纳入2013年12月至2015年7月所收治的HCC患者为试验组,肝硬化及肝血管瘤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血清肿瘤标志物及miRNA-18、miRNA-21、miRNA-122、miRNA-192含量之间的差异性,并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提取独立敏感指标,绘制相应指标的ROC曲线。结果 试验组共纳入46例符合要求的HCC患者,对照组纳入肝血管瘤患者53例、肝硬化患者40例。3组间资料比较显示:癌胚抗原(CEA)、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α-L-岩藻糖苷酶(AFU)、甲胎蛋白(AFP)、癌抗原242(CA242)、miRNA-21、miRNA-192共7项指标存在差异(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FU、AFP、TSGF、miRNA-21、miRNA-192为区分HCC患者与其他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其中miRNA-21与AFU存在正相关(r=0.621,P<0.05)、与AFP存在正相关(r=0.819,P<0.05);miRNA-192与AFU存在正相关(r=0.650,P<0.05)、与TSGF存在正相关(r=0.598,P<0.05);AFU、AFP、TSGF、miRNA-21、miRNA-192对于诊断HCC患者均具有较好的区分价值(AUC均>0.7);AFU、AFP、TSGF联合诊断HCC的ROC AUC为0.850;将miRNA-21、miRNA-192纳入上述联合诊断体系,AUC增加至0.881。结论 血清miRNA-21、miRNA-192对于HCC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与部分临床常用的HCC肿瘤标志物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相关趋势,将其纳入当前诊断体系有助于提升HCC的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15.
血清AFU、AFP、SF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AFU(α L -岩藻糖苷酶 )、AFP(甲胎蛋白 )、SF(铁蛋白 )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 (PHC)的诊断价值。 方法 检测 46例PHC患者及 14 5例正常人血清AFU、AFP及SF的水平阳性率。 结果 PHC组血清AFU、AFP及SF测定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及其他肝病组 (P <0 0 5 )。PHC组AFU、AFP及SF阳性率分别为 73 91%、78 2 6%、47 83 % ,而联合测定AFU、AFP、SF阳性检出率可达 93 48% ( 4 3 /4 6)。 结论 联合测定AFU、AFP、SF可提高PHC的阳性率 ,尤其对AFP阴性PHC的诊断更具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新的原发性肝细胞癌(HCC)血清标志物高尔基体蛋白73( GP73)在HCC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确诊为HCC者40例为HCC组;肝炎患者及肝硬化患者120例为肝病组;健康体检者120例为健康组.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三组血清GP73浓度;同时检测甲胎蛋白(AFP)及α-L-岩藻糖苷酶(AFU)作对比研究.结果 HCC组血清中GP73的表达水平为(399.17 ±264.43) ng/ml,显著高于肝病组的(105.12±67.79) ng/ml和健康组的( 66.51 ±46.2) 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GP73、AFP、AFU诊断HCC的敏感性分别为89.28%、62.5%和80.7%;特异性分别为87.1%、78.5%和68.7%,GP73敏感性及特异性均高于AFP和AFU.结论 GP73是继AFP、AFU之后另一个新的优秀的诊断HCC血清标志物,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醛糖还原酶(AKR1B10蛋白)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89例肝细胞癌组织及26例肝良性病变组织的AKR1B10蛋白表达,并检测89例肝癌患者的术前AFP、AFU水平.分析AKR1B10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患者术前血清AFP、AFU水平的关系。结果AKR1B10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肝良性病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P〈0.05)。在肝细胞癌组织中.AKR1B10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43%,显著高于患者术前血清AFP的阳性率(68.5%)和血清AFU的阳性率(70.8%)。结论AKR1B10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肝良性病变组织,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患者术前血清AFP、AFU的阳性率,为肝细胞癌的早期诊断提供了一个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6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HCC)患者,30例肝内胆管癌(ICC)患者,30例乙肝后肝硬化(LC)患者,30例转移性肝癌(MCA)患者,30例健康者血清中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蛋白的含量。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甲胎蛋白(AFP)的含量。 HCC组患者血清GPC3蛋白、AFP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当以3.5μg/L为诊断界值时,GPC3对HCC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3%和76.7%。 AFP联合GPC3后能将HCC的检出率由73.3%提高到88.3%。血清GPC3的浓度与患者HBV感染情况以及肿瘤大小有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肝功能、肿瘤数目以及门脉癌栓无关。血清GPC3对HCC的诊断有一定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联合AFP检测可以提高HCC的检出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补体C_3共88例,其中肝硬化合并肝癌组20例,肝硬化组28例,另设正常对照组40例。结果发现,补体C_3含量肝硬化合并肝癌组(0.972±0.329g/L)与肝硬化组(0.604±0.177g/L)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0.001)。血清补体C_3含量以0.99g/L为界限,则补体C_3对肝硬化合并肝癌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4.6%、74.2%、77.08%,当补体C_3与AFP联合检测时则分别上升为94.4%、90.0%、91.6%,且较r—GT与AFP联合诊断肝硬化合并肝癌的价值有所提高,进一步证实血清补体C_3可以作为诊断肝硬化合并肝癌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