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叶涛 《航空航天医药》2011,22(8):1007-1008
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方法:对10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及放射学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检查右侧病变56例多于左侧44例,下叶病变57例多于上叶39例,中叶4例;病变特点主要为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及间质性肺炎。影像学表现为肺纹理增多、模糊、紊乱,肺门影增大,肺门模糊,呈斑点状、碎片状阴影及磨砂玻璃状阴影。结论:X线检查无特异性,只有将将临床、影像学、化验室检查结合起来,并注意与其他常见疾病鉴别,才能及时确诊支原体肺炎。  相似文献   

2.
贾红明  崔冰  左六二   《放射学实践》2009,24(10):1099-1101
目的:探讨经静脉应用毒品致胸部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2008年间28例临床收治证实的经静脉应用毒品致胸部病变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表现。结果:两肺纹理增粗、多模糊5例,浸润性斑片状、片状模糊阴影X线胸片12例、CT14例,结节影X线胸片16例、CT17例,空洞影X线胸片10例、CT13例,肺气囊X线胸片17例、CT19例,心脏增大6例,胸腔积液X线胸片6例、CT12例,液气胸3例,6例CTPA显示肺动脉充盈缺损2例(2/6)。多种形态病灶并存。本组除5例仅1种改变外,余23例均出现两种以上病变,病灶分布肺外周或胸膜下,主要在中下肺野。结论:影像学检查是静脉应用毒品致胸部病变重要的检查方法,多发周边或胸膜下的气囊、结节伴或不伴空洞是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像学表现(附21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影像学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21例,全部病例均摄胸片,其中18例行螺旋CT扫描,对所有病例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中,胸片显示两肺野模糊,肺透光度减低.类似肺透明膜样病改变j例,局限性肺气肿4例,弥漫性间质纤维化病变4例。胸片无异常8例。18例CT检查,表现为毛玻璃样病变和实变影5例,多发囊泡状阴影11例,肺间质纤维化改变5例。结论: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病史及影像学资料。胸片、CT表现虽无特征性,但具有诊断意义,尤其是高分辨率CT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征象,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恙虫病100例临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现的临床影像学资料,评价其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0例恙虫病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 符合诊断标准的男43例,女57例,年龄1.5~80岁(平均30岁),6~9月为发病高峰,多有野外作业史,常见症状为高热、皮肤焦痂和溃疡、皮疹、淋巴结肿大。实验室检查血细胞减少,血清外-菲氏OXk凝集反应阳性,影像学表现:胸部异常占38%,以肺门阴影增大、肺纹理增多、小斑点状模糊影为常见,少数  相似文献   

5.
肾移植术后合并巨细胞病毒肺炎的X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患者合并肺部巨细胞病毒感染的X线征象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对285例肾移植手术后9例感染巨细胞病毒肺炎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感染巨细胞病毒患者的肺部X线改变早期为两肺野肺纹理增强,模糊不清,呈磨砂玻璃状密度增高,其中6例胸片早期出现肺部肺纹理增强并有少许结节阴影,36h后复查发现两肺野出现直径2~4mm、边缘模糊的小结节阴影,弥漫分布于两肺野内,可见弥漫性的支气管血管旁阴影。结论:贤移植术后的患者出现上述表现并短时间内变化明显时,鉴别诊断应考虑合并巨细胞病毒感染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临床及X线表现。方法:收集我院于1999年10月至2005年10月间住院并确诊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180例胸片进行分析。结果:毛细支气管炎的X线表现主要为弥漫性肺气肿,肺门周围问质浸润及支气管周围炎,肺门淋巴结肿大。结论:通过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临床特点,胸部X线表现及病理基础的分析,提高对本病的认识,为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7.
肾移植后巨细胞病毒肺炎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肾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CMV)肺炎的影像学诊断。资料与方法 搜集13例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患者的临床、实验室以及胸片和CT检查资料,对其胸片和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X线胸片早期表现基本正常或仅表现两肺纹理增多模糊,其中4例在3-7d内复查胸片,病灶发展迅速,可见磨玻璃影和大片状实变影,弥漫分布于两肺野内;CT主要影像学表现有两肺弥漫分布的磨玻璃影13例,小结节影9例,斑片状实变影8例及小叶间隔增厚7例等,其中以磨玻璃影最为常见,并通常与其他影像学表现混合存在。结论 X线胸片是肾移植术后CMV肺炎最基本的检查方法。CMV肺炎的影像学表现,尤其CT表现具有一定特点,结合临床可提示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DR)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的假阳性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DDR正侧位胸片诊断或可疑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MSCT对照均证实为假阳性的影像学资料。结果32例常规DDR胸片提示肺结节性病变,MSCT上与之对应为胸腔包裹积液2例,片状炎性病变1例,血管影6例,支气管内异物(钡剂)1例,局部胸膜肥厚4例,胸膜钙化2例,肺门淋巴结钙化2例,肺纤维索条重叠勾画3例,CT扫描正常结合透视为乳头影9例,结合体检为胸、背部软组织结节2例。结论加强DDR胸片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假阳性原因的认识,可提高胸部影像学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氯气中毒患者胸部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17例氯气中毒患者的胸部影像学表现,依据国家职业性急性氯气中毒诊断标准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胸部影像学表现正常,临床表现为刺激反应者65例;胸部影像学表现为无异常或两肺肺纹理增多、增粗、模糊,临床表现为轻度中毒者31例;胸部影像学表现为局限性小斑片样模糊阴影,肺野有毛玻璃样改变、两肺散在点状和网状阴影,常可见水平裂增厚、单个或多个局限性片状阴影,临床表现为中度中毒者17例;胸部影像学表现为两肺广泛且密度均匀的实变阴影,临床表现为重度中毒者4例.结论 在有明确的氯气吸入史及出现相关临床表现的基础上,结合胸部影像学表现,能更准确地诊断氯气中毒以及判定病情的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原则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放射性肺损伤的影像学诊断(附7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放射性肺损伤(Irradiation lung injury ILI)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分析了70例经临床和影像学证实的ILI的影像学表现与放射剂量、放射方法、放射面积、放射野、放射速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急性期ILI的X线胸片表现为:血管纹理周围模糊阴影或斑片状均匀实变影,可融合为片状,病变范围与照射野相符。CT表现为放射野内出现斑片状或磨玻璃状阴影,与正常组织分界平直而且清楚,内有“含气支气管征”。慢性期或纤维化期ILI的X线胸片表现为放射野内见到条索状阴影,肺体积缩小,病变与正常肺组织间呈锐利直边。CT表现为与放射野一致的条索状阴影,行四野照射的病人可见到“十字征”。结论:高分辨率CT诊断ILI较之X线平片更为敏感且更具特征,可达到早期诊断与及时治疗之目的。  相似文献   

11.
何汇忱  王东江 《民航医学》2003,13(3):1-2,F003
目的 探讨SARS病毒浸润肺部后引起的X线胸片、CT影像学特征。方法 收集临床诊断病例32例(男13例,女19例。年龄18~58岁,平均31岁,其中医院工作人员9例)。总结其胸片、CT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典型的影像学表现是:两肺多发斑片状、结节状致密阴影、肺周边居多;或两肺弥漫性多叶多段肺实变,支气管充气征明显。结论 早期胸片CT表现为单发或多发小点片状阴影,直径小于1cm;2~3天复查,病灶迅速增多、增大,则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Swyer-James综合征的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Swyer-James综合征(SJS) CT表现,探讨其CT扫描和诊断价值。方法 28例胸部CT扫描患者,均有深吸气状态下胸片,其中5例有深呼气X线片,1例行支气管造影,2例经手术证实为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并支气管扩张。在常规深吸气后屏气螺旋CT扫描疑为SJS时,即进行深呼气后屏气状态下定位扫描和病变区螺旋扫描,观察病变肺叶容积变化和肺内气体潴留情况。结果 28例共累及56叶肺,CT显示全部肺叶透亮度增高和肺野血管纹理细小,其中51叶(91%)容积缩小,5叶(9%)容积正常;而胸片显示肺叶透亮度增高29叶(52%)、其中容积缩小19叶(66%);深呼气CT扫描均发现受累肺叶不同程度的气体潴留,而5例深呼气X线片仅发现3例共5叶有气体潴留;同时,CT显示合并支气管扩张24例、肺结核9例、细支气管炎10例和节段性肺不张2例,而胸片发现肺结核6例,细支气管炎4例。结论 深吸气和深呼气CT扫描是诊断和鉴别诊断SJS的最佳方法,明显优于胸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进一步明确新生儿肺炎和新生儿湿肺的X线表现以期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收集我院2003—2006两年间住院病人中临床诊断明确的新生儿肺炎72例,湿肺28例X线胸片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复习有关文献,找出各自的X线表现特点。结果:新生儿肺炎72例表现为明显的肺气肿,肺纹理增多增粗和两肺内、中带夹杂有点状或斑片状阴影。湿肺28例表现为由肺门向外伸展呈放射状肺纹理改变,常为两侧对称性,肺野内显示广泛小片状浅淡密度增高影或局限性均匀分布的颗粒阴影。肺气肿情况不如前者显著。结论:仔细分析胸部X线表现结合病史,X线平片可以对新生儿肺炎和湿肺作出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胸部X-线诊断。方法:选取36例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例,比较胸部X-线表现特点并进行分析;结果:胸部X-线表现为:(1)早期肺纹理增粗,模糊的间质水;(2) 早期肺内小点片状或大片状融合阴影;(3)中晚期两肺广泛片状阴影,常合并感染,临床表现严重,可伴肺不张或肺膨胀不全;(4)恢复期病变吸收缓慢;结论:X-线胸片是诊断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有效方法,但要结合临床并与其它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先天性支气管闭锁(CBA)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CBA的临床和影像学表现,并结合文献复习。5例均行X线及CT检查,1例行普通X线断层摄影,2例行MRI检查。结果X线胸片示3例肺门区肿块样阴影.1例局部肺野多发结节阴影,1例囊肿周围肺野过度透亮。胸部CT示5例黏液囊肿显示为多发分支状和棍棒状肿块或结节样阴影及周围肺野的过度充气改变。2例显示周围肺野支气管扩张改变。2例胸部MRI示囊肿T1、T2均为高信号。结论黏液囊肿和周围肺野的过度充气是CBA典型表现,CT对CBA的诊断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和DR胸部X线平片的影像表现,以及二者之间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并提高对该疾病的进一步认识。方法前瞻性分析60例新生儿肺炎的主要临床表现和DR胸部表现。结果本组患儿中支气管肺炎38例(63.3%),大病灶肺炎3例(5%),间质性肺炎8例(13.3%),大叶或节段性肺炎3例(5%),吸入性肺炎5例(8.3%),气胸3例(5%)。绝大多数患儿表现为肺纹理增多和肺门阴影模糊。结论通过肺部症状与DR胸片表现之间关系的分析河提高本病诊断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火药燃烧致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肺、脑损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7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行胸部X线、头颅MRI检杏,并分析其影像学表现特点。结果:①急性肺损伤8例,表现为肺纹理增强、肺门浓密和肺部大片状阴影;②脑部损伤6例,表现为对称性海马、苍白球信号异常。结论:肺、脑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极易受损的器官,肺损伤以肺水肿改变为主,脑损伤以海马、苍白球水肿、缺血、坏死改变为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患儿在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PS)治疗前后胸部 X 线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诊断为 NRDS 的58例患儿使用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进行治疗,分析用药前后患儿的胸部 X 线表现及变化规律。结果:58例患儿首次拍片的诊断结果:NRDS Ⅰ级13例(22%),Ⅱ级25例(43%),Ⅲ级13例(22%),Ⅳ级7例(13%);PS 治疗后2~72 h 第1次复查胸片,示双肺透亮度较前增高48例,降低5例,增高且伴有纵隔和(或)肺间质积气4例;19例进行第2次复查胸片,显示双肺内恢复正常3例,新生儿肺炎15例,新生儿肺炎并纵隔、肺间质积气1例;11例第3次复查胸片,显示双肺内恢复正常3例,肺炎7例,新生儿肺炎并纵隔、间质积气1例;1例第4次复查胸片,示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胸片显示气管插管位置异常10例。结论:X 线检查可用于评价外源性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治疗 NRDS 的疗效,了解气管插管的位置,并能早期发现肺炎、纵隔和肺间质积气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KD胸部CR片,以提高对其胸部CR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确诊的12例KD患儿胸部CR。结果:12例KD胸部CR有异常改变者10例:肺纹理增多、增重,边缘紊乱模糊6例;中下肺野沿肺纹理散在分布多发斑片状浸润小病灶阴影3例;右肺门结节影1例;心影增大4例。结论:KD的胸部CR可以显示肺纹理增多,斑片状浸润,肺门淋巴结的肿大以及心影增大。胸部CR有改变者,提示全身血管炎广泛,冠状动脉的受累可能性亦较大,故胸部CR可有助于早期估计冠状动脉受累和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总结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特点,分析X线摄片诊断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63例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36例,女性27例,年龄2个月至1岁5例(8%),~3岁11例(17%),3~6岁32例(51%),7~12岁15例(24%),平均年龄(5±3)岁。采用美国GE公司计算机X线摄影(CR)行胸部正侧位片,曝光条件根据患儿体厚设定,靶片距100~160 cm,患儿安静时曝光拍摄,尽可能避免再次拍摄和降低射线剂量。总结X线图片质量、临床表现,分析X线摄片的影像学特点。结果126张胸片图像中,一级片120张(95.2%),二级片5张(4.0%),三级片1张(0.8%),废片0张。临床症状主要是咳嗽、发热、咽部发红、喘息、呼吸音粗糙等。63例患儿肺部均存在影像学改变,双侧肺病变23例(37%),单侧肺40例(63%),其中右侧肺27例(68%),左侧肺13例(32%)。 X线表现为间质浸润型阴影35例(56%)、肺泡浸润型阴影19例(30%)、肺门增浓型阴影8例(13%)和混合型阴影2例(3%)。结论儿童支原体肺炎临床表现主要是咳嗽、发热等,X线表现主要是间质浸润型阴影、肺泡浸润型阴影等,确诊应结合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