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颌窦内提升术在上颌后牙区严重骨萎缩患者种植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观察。方法:对2007~2008年上颌后牙区牙槽骨剩余高度3.2—7.5mm(平均高度5.2mm)的牙缺失患者共20例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30枚。术后1、3、6、12、24个月复查行X线片及口腔CT扫描。结果:所有种植体均获得了较好的初始稳定性;未发生相关上颌窦并发症。种植修复经24个月的临床观察,30枚种植体均获得了良好的骨结合,种植修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X线片及牙科CT扫描,种植体周围形成的新生骨组织稳定。结论:上颌窦内提升并同期牙种植术对于上颌后牙区牙槽骨高度严重不足病例能够减少种植手术创伤,缩短种植修复时间,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法种植修复122例缺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上颌窦底冲压提升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中的应用效果和技术特点。方法1998年7月至2004年7月,共完成122例上颌窦底冲压提升种植修复病例。男性48例,女性74例,平均年龄46·5岁(20~69岁),共植入157枚种植体。随访5年以上21例,3年以上41例,2年以上27例,1年以上33例,平均随访29·7个月。观察方法为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患者均因上颌后牙种植区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之间的剩余骨高度在8~11mm,无法植入足够长度的种植体,因而采用上颌窦底冲压法局部提升上颌窦底骨板及黏骨膜,提升幅度为2~5mm。术中未使用任何骨移植材料,同期植入种植体。若种植体植入时的扭力>0·25N·m,则行一段式种植体直接安装愈合基台,3~4个月后进行种植义齿修复;若种植体植入时的扭力<0·25N·m,则采取埋入式种植技术,3~4个月后再行Ⅱ期种植体暴露手术及修复。结果122例中有12例上颌窦黏骨膜穿破,但在观察期内未发生上颌窦炎等并发症。157枚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并已完成种植修复,至2005年10月为止,无种植体脱落,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上颌窦底冲压提升种植修复技术安全、简便、易行;手术创伤小,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病例中选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上颌窦外提升技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高度不足时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2005年7月至2011年7月共完成52例、84枚种植体的上颌窦外提升种植修复病例.随访5年以上13例、3年以上24例、1年以上8例、1年以内7例.观察方法为临床检查和X线检查.患者上颌后牙区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之间剩余骨高度小于7mm,无法植入足够长度的种植体,因此采用上颌窦外提升技术同期植入种植体.术中使用了Bio-Oss骨粉作为骨移植材料,采用非埋入式种植技术,6个月后进行修复.结果:总计52例患者,2例发生上颌窦黏骨膜破裂,但术后观察未发生上颌窦感染等并发症.84枚种植体均获得良好的骨结合并已完成种植修复,至2011年12月为止,无种植体脱落,患者对修复效果满意.结论:上颌窦外提升技术安全可行,是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高度不足时种植修复难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Bio-Oss骨粉在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上颌窦内提升,Bio-Oss骨粉植入同期牙种植术修复单个上磨牙缺失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对10例上颌第一磨牙缺失剩余牙槽嵴高度不足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Bio-Oss骨粉植入同期牙种植术.随诊观察1年.结果:6个月后,x线片显示植入Bio-Oss骨粉均已改建形成新骨,种植体与Bio-Oss骨粉改建形成的新骨形成紧密的骨性结合.种植体植入6个月后行上端修复,修复后随诊1年均达到种植成功标准.结论:上颌窦内提升Bio-Oss骨粉植入同期牙种植术修复单个上后磨牙缺失,操作简单,效果肯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单纯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牙种植修复上颌后牙缺失骨高度不足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上颌后牙缺失病例50例.种植区剩余牙槽骨高度为(5.2±2.2)mm,行单纯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共植入67枚Straumann SLA种植体.术后3~6个月上部结构修复,观察种植体的稳定性、种植体周围骨结合及骨量改变情况.随访期为(12.8±5.6)个月.结果:观察期内种植体的留存率为97.01%,65枚种植体成功负载,种植体稳定,骨结合状况良好,无不良自觉症状.术中4枚种植体发生上颌窦黏膜破裂,穿孔率为4.48%.术后当天与术后6个月X线显示上颌窦内种植体周围骨高度增加(2.5±1.3)mm,边缘骨丧失(1.1±0.7)mm.结论:单纯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牙种植术能有效治疗上颌后牙缺牙区上颌窦底牙槽骨高度不足的牙缺失,对窦底骨高度极度不足(<4mm)亦有治疗可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上颌窦提升术在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以扩大口腔种植术中的应用范围。方法:25例患者通过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或延期植入种植体31枚,术中患者使用了Bio-Oss胶原质作为骨移植材料,采用非埋入式种植技术。结果:术后6个月,上颌窦底提高4-6mm,所有病例完成修复后,随访6-24各月,x线检查窦底骨质无明显吸收,种植体骨结合良好,无松动脱落,修复效果满意。结论:上颌窦提升术扩大了口腔种植术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7.
因龋病、牙周病等原因导致的上颌后牙缺失通常伴有牙槽骨的缺失,而牙齿缺失后上颌窦腔的气化、扩大加重了牙槽骨的吸收,导致剩余骨量不足是上颌后牙区行种植修复遇到的主要难题。临床上可通过上颌窦底提升植骨增加骨量为提高种植修复成功率创造有利条件。简单、快速、有效的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技术一直是临床上研究的热点。与经上颌窦外侧壁开窗入路植骨种植技术相比,经牙槽嵴顶入路上颌窦提升植骨种植技术具有创伤更小、手术时间缩短、并发症更少等优点,但存在着术中微小黏膜穿孔不易被发现的缺点,故寻找更安全可靠的技术也是临床上研究的重点之一。文章结合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种植科临床病例研究对临床上3种经牙槽嵴顶入路微创上颌窦底提升植骨种植技术的方法、技术要点、并发症及处理措施进行报告,为上颌后牙缺失患者的种植修复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改良上颌窦内提升器械进行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术的方法。方法:对20名24侧上颌窦底过低(≥5mm)病人,采用改良上颌窦内提升器械经内提升手术植入自体或人工骨,同期种植体植入。结果:术后X-线片显示平均提升5.36±1.41mm,窦底高度提升明显,达到种植手术要求,3-6个月顺利实施二期修复,疗效满意,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改良上颌窦内提升器械进行上颌窦内提升术,方法简单,提升幅度大,安全可靠,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颌窦内提升术并同期种植患者术中植骨的必要性。方法对就诊于我院的30例患者共36颗种植体,随机分为对照组(不植骨)和实验组(植骨),均采用内提升术和同期种植体植入。评价2年后的种植体存留率和种植体周围骨增加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2年后的种植体存留率分别为89.5%和88.9%;两组上颌窦内种植体周围骨高度分别增加(2.5±0.7)mm和(2.8±0.8)mm,两组指标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是否植骨对上颌窦内提升同期种植的远期效果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上颌窦内提升术在上颌后牙区种植修复的临床效果和植入后一年的骨吸收量.方法:对本院2008年8月-2011年12月20例上颌后牙区骨萎缩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ITI种植体27枚.术前及术后1月,3月,6月,12月临床复查及X线片检查骨垂直高度.结果:3例发生上颌窦粘膜穿破,3例发生崩瓷.20例患者术前平均剩余垂直骨高度(RBH)为6.5±1.2mm,提升高度为3.7±1.3mm,均形成良好初期稳定性.术后半年与一年骨吸收的平均值为(0.48±0.21)mm, (0.65±0.28)mm,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上颌窦内提升术创伤小但存在穿破上颌窦粘膜风险.术前严格掌握适应症可降低风险,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同期种植体植入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永富  邹长萍 《口腔医学》2009,29(12):646-648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进行上颌窦底提升及同期种植体植入的效果及技术特点。方法对56例患者共64枚种植体应用骨挤压技术经牙槽嵴顶入路行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及同期种植体植入术。观察方法为临床检查和X线片检查。结果全部患者均在术后6个月完成义齿修复。随访时间8个月-5年,平均19.4个月,发现有3例鼻腔出血;义齿修复后种植体无松动及脱落。术后X线片检查种植区窦底高度平均提升(3.85±0.12)mm,种植体周围无阴影,形成良好的骨结合。结论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较传统的开放式上颌窦提升术简化了手术步骤,缩短了手术时间,减轻了患者术后反应,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窦底提升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上颌窦冲顶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的临床效果及种植特点。方法 43例患者,牙槽嵴顶距窦底骨高度为5~10mm。经上颌窦冲顶提升术不植骨植入56颗ITI种植体。结果 术后X片显示上颌窦底抬高(2.50±1.70)mm。所有患者未发生上颌窦炎的并发症,种植体稳固,X线片显示骨结合良好。所有种植体术后3~4个月均完成种植修复,可正常负重;种植体存留率100%。结论 在选择好适应证及良好的手术操作配合下,上颌窦冲顶提升术不植骨同期植入种植体可以获得很好的种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上颌窦底提升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颌窦底提升骨增量技术是目前解决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的最为有效而可靠的方法,本文根据临床体会及当前国际上有关此方面技术的文献,对常见的上颌窦提升技术进行了介绍,对各种术式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评论.上颌窦提升后同期种植可以缩短治疗周期,简化治疗程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方向,本文对其发展及自身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和介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上颌窦内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在上颌后牙区缺失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08年至2010年共完成上颌窦内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临床病例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18-65岁。术前CT示:牙槽嵴顶至上颌窦底距离为5-8mm,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平均提升上颌窦底高度3.8mm(2-5mm),共植入38枚种植体,种植体植入6个月后完成义齿修复。结果:所有患者术后未出现上颌窦炎症,一例术中窦膜穿孔,将种植窝放入明胶海绵,同期植入种植体完成种植手术,术后3天术区疼痛,无其他明显症状。38枚种植体平均负载18个月,种植体稳定,行使功能良好,未见明显骨吸收。结论:对于骨高度不足的患者,行上颌窦内提升术,并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方法可靠,具有好的疗效,可扩大种植牙的适应症范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在上颌后牙区骨量不足患者种植修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09年至2012年上颌后牙区20例牙槽骨高度不足种植患者,采用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技术,同期植入27颗种植体,随访至少12个月。选择20例条件相近病例,行开放式上颌窦提升同期种植体植入作为对照组。结果 随访期间,26枚种植体均获得了良好的骨结合,种植修复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1枚种植体二期手术时,被纤维组织包裹,松动。种植体成功率96.30%。实验组植入骨吸收量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选择合宜的外科操作技巧,在上颌萎缩后牙区采取闭合式上颌窦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的方法能大大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取得很高的成功率以及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不植骨上颌窦内提升术在剩余牙槽骨高度为(RBH)3-8mm的患者种植修复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上颌后牙缺失,接受上颌窦内提升术,同期植入种植体但未进行植骨的10例患者进行回顾调查研究,这些病例术前的RBH范围均处于3~8 mm范围内。参照Cochran提出的种植体成功标准进行临床随访。通过影像资料测量术前种植体近远中位置RBH,并与术后1年相同位置进行对比,分析骨量变化。结果 10例病例的种植体均存留,根据标准评价1年种植成功率100%。病例术前RBH处于3.0-7.2mm之间,术后1年种植体边缘骨高度为3.6-9.2 mm,两者比较存在统计差异(P<0.05),种植区骨变化量(1.1±0.5)mm。结论 上颌窦内提升术在不植骨的条件下对于RBH 3-8mm的患者具有较好的短期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利用锥形束CT(CBCT)评价植骨与否和种植体突入长度(IPL)对上颌窦底内提升术后6个月的骨改建的影响.方法 纳入96位患者,总计124颗种植体,将种植体分为:植骨且突入长度小于4 mm组(组1);植骨且突入长度大于4 mm组(组2);未植骨且突入长度小于4 mm组(组3);未植骨且突入长度大于4 mm组(组4...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s: This clinical trial aimed (1) to evaluate the predictability of the osteotome sinus floor elevation (OSFE) technique, (2)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simultaneous grafting on the clinical success of placing dental implants in the posterior maxilla using OSFE and (3) to observe the bone changes in the elevated space with OSFE without grafting. Material and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eighty Straumann® implants were placed in the posterior maxillae of 202 patients using OSFE. One hundred and ninety‐one implants were placed in 125 patients without grafting. The implants were allowed to heal for 3–4 months for non‐grafted implants and for 6–8 months for grafted cases. For radiographic analyses, periapical and panoramic radiographs were taken of 30 implants at 3 and 9 months to assess the bone changes for the elevated sites without grafting. Results: Two hundred and sixty‐eight of 280 implants fulfilling the survival criteria represented a cumulative survival rate of 95.71%. The residual bone height (RBH) was 5.6±2.5 mm for the non‐grafted group and 4.7±2.1 mm for the grafted group. The perforation rate was 4.29%.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in RBH, survival rate or membrane perforation rate. The radiographic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at new bone formation in the elevated sinus was visible and the endo‐sinus bone gain was 2.26±0.92 mm and 2.66±0.87 mm at 3‐ and 9‐ month follow‐up, respectively. Crestal bone loss (CBL) was 0.89±0.5 and 1.2±0.48 mm at 3 and 9 months. For the two test groups, RBH did not have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urvival of the implants. At the 9‐month follow‐up, the endo‐sinus bone gain and CBL were not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RBH. The implant protrusion length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to the endo‐sinus bone gain. Conclusions: The findings of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uneventful osseointegration may be predictable on applying OSFE whether with or without grafting in atrophic posterior maxilla. Spontaneous new bone formation seemed to be expected with implants placed using OSFE without simultaneous grafting. To cite this article:
Lai H‐C, Zhuang L‐F, Lv X‐F, Zhang Z‐Y, Zhang Y‐X, Zhang Z‐Y. Osteotome sinus floor elevation with or without grafting: a preliminary clinical trial.
Clin. Oral Impl. Res. 21 , 2010; 520–526.
doi: 10.1111/j.1600‐0501.2009.01889.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