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明胶-羟基磷灰石-米诺环素(Gel-HA-M)纳米复合物与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复合(GEL-HA-M/PRP)修复种植体周围骨缺损的效果,探讨其作为种植体周围骨缺损修复材料的可行性.方法:普通健康杂种犬6只,拔除双侧下颌第二、三、四前磨牙,3个月后每侧拔牙处植入3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一种新型的抗菌纳米复合骨修复材料,并评价其细胞相容性.方法:将一定量的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HA)、米诺环素(minocycline,M)的盐酸溶液加入明胶(gelatin,Gel)水溶液中,调整反应体系的pH值至7~8,获得含有抗菌药物米诺环素的明胶-羟基磷灰石纳米复合水胶体.复合材料与骨髓基质干细胞(bone marrowstromal cells,BMSCs)共同培养,观察细胞的黏附、生长.结果:纳米级、低结晶度的HA均匀地分布于Gel中.复合材料具有类骨的微孔结构,可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黏附、增殖、分化.结论: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是一种颇有前途的骨组织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3.
由于人体骨组织中主要无机成分为纳米羟基磷灰石, 人工合成纳米羟基磷灰石成为骨组织修复领域中的研究热点。而为弥补纳米羟基磷灰石材料本身的多方面不足, 复合材料应运而生。本文就常见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材料及其在骨组织修复领域中的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以煅石膏(PLP)作为颗粒型羟基磷灰石(HA)人工骨粘接成形剂和骨形成蛋白(BMP)的载体,制成三元复合人工骨.分别用HA—bBMP、HA—PLP和单纯HA植入狗下颌骨实验性骨缺损中,采用组织学、定量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X线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的方法评价该复合人工骨的生物学性能。术后1,2,4,8和16周观察发现,HA—bBMP—PLP复合人工骨具有明显的骨诱导活性.PLP可充当BMP缓慢释放系统载体.增强BMP骨诱导活性,和作为颗粒型HA的粘接成形剂.使复合人工骨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成形性,可达到准确的植入,植入后早期可有效防止HA颗粒移动。本研究证实.HA—bBMP—PLP三元复合人工骨不但可限制植入后HA颗粒的早期移动,更重要的是可以迅速增加新骨形成量.从形态和功能上大大提高了复合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钛网成型自体颗粒骨复合骨修复材料移植重建兔下颌骨节段性缺损的成骨效果.方法:18只新西兰家兔,均建立单侧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模型,随机分为3组,用钛网成型重建下颌骨外形后,分别移植自体颗粒骨、骨修复材料和自体颗粒骨复合骨修复材料.术后12周取移植骨做组织学检查及Micro-CT检查.应用SPSS 14.0软件包对...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临界性骨缺损的定义、病理机制,并以大鼠为重点,对以往文献中研究骨修复材料时所用的不同动物不同部位的骨缺损的大小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羟基磷灰石、脱矿骨用于骨缺损修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研究是近百年来的热点课题之一。近年来,脱矿骨和羟基磷灰石作为骨缺损修复材料的研究,已取得较大进展,且已应用于临床,但两种材料存在各自的性缺陷,使其应用的广泛性受到限制。本文对于这两种材料的近期研究进展加以汇总,以期有助于理想植骨材料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EH型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的人工骨材料。其密度为1.89g/m^3,与人体骨组织相似,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分别为125.85MPa、24.52MPa,吸水值和溶解值分别为19.00ug/mm^3、0.70ug/mm^3,既保持了羟磷灰石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骨结合性,又易于塑形,使用方便,能完全符合手术者的各种植入要求,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定量观察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胶原材料(nHAC)在骨膜下的成骨高度及可吸收速度,为其应用于萎缩牙槽嵴加高术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方法:免颅骨骨膜下埋植nHAC于不同时间点取材,常规标本制作后,用显微测微尺C5型网格,采用“数点法”测量各时间点标本中新骨形成的高度及材料的剩余量,并和羟基磷灰石(HA)组对比。结果:术后12周时nHAC组新骨形成的高度为2.63mm,材料剩余量占原植入材料的53.2%,被吸收的材料量占46.8%。结论:nHAC在骨膜下引导新骨生成的同时可以被吸收。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制备一种纳米弱晶态生物煅烧骨修复材料,与国内同类产品对比,研究材料的微观结构对成骨性能的影响,探讨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通过脱脂、去蛋白以及煅烧等工序制备煅烧骨修复材料,并研究材料的成分、结构、生物相容性;通过与市场上的天然煅烧骨修复材料进行对比,研究其二者理化性能的差异,以及差异对成骨性能和安全性的影响。结果:制备的生物煅烧骨修复材料和天然煅烧骨修复材料的主要成分均为弱结晶态的羟基磷灰石,晶体尺寸均为纳米级,孔径范围和分布基本一致,生物煅烧骨修复材料的比表面积为91.96 m2/g,长针状晶型,天然煅烧骨修复材料的比表面积为52.51 m2/g,圆形晶型,生物煅烧骨修复材料较天然煅烧骨修复材料保留了更多的碳酸盐;生物学试验结果显示生物煅烧骨修复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动物试验结果显示生物煅烧骨修复材料和天然煅烧骨修复材料都能够有效抑制拔牙后的牙槽骨萎缩以及促进骨组织的修复,二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生物煅烧骨修复材料为一种纳米弱晶态的骨修复材料,保留骨组织无机盐的成分和结构,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在比格犬动物试验中,能够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11.
盐酸米诺环素复合明胶海绵治疗干槽症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盐酸米诺环素复合明胶海绵与碘仿纱条治疗干槽症的疗效。方法:58例确诊为干槽症的患者经常规清创后,随机均分为2组。实验组牙槽窝内置入盐酸米诺环素复合明胶海绵;对照组填塞碘仿纱条,随访比较其疗效。结果:组间比较[实验组/对照组:优(例)23/16;良(例)6/11;可(例)0/2],Kruskal-Wallis检验法检验,疗效评价等级为"优"的实验组病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复合明胶海绵对干槽症的疗效优于碘仿纱条。  相似文献   

12.
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作为骨修复材料的可能性。方法 12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4组,在一侧胫骨设计两处方形缺损,其中一处植入相应大小的复合材料,另一处作为空白对照。分别于第2、4、8、12周末处死动物并取标本,行肉眼及组织学观察。结果 复合材料植入区未见明显排斥反应,术后2周可见到轻微的炎症反应,其余各组未见明显的异物巨细胞反应,术后2~8周复合材料周围的纤维包囊逐渐变薄,术后12周时可见复合材料和受植骨床形成部分骨性连接。结论 天然羟基磷灰石-壳聚糖复合材料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骨引导活性和潜在的骨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和评估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种植体周围炎患者20名(共23枚种植体),X线示种植体周围骨质吸收范围为种植体1/3~1/2。所有患者进行龈上洁治、龈下刮治,局部给予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一次/周。观察治疗前,治疗后第1~6周种植体周围的菌斑指数(PLI)、出血指数(SBI)和探诊深度(PD)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除治疗后第2周,一枚种植体发生脱落外,6周后,其余种植体稳定性均良好,检测菌斑指数、探诊出血指数和探诊深度有明显改善,X线示未见明显继续骨质吸收。结论:局部应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种植体周围炎有一定的治疗效果,远期效果应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米诺环素对慢性牙周炎辅助治疗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牙周袋局部应用米诺环素软膏联合刮治和根面平整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方法 64名患中到重度慢性牙周炎的男性吸烟者随机分成SRP和SRP+M两组。对SRP组患者施行刮治和根面平整,对SRP+M组患者在刮治和根面平整的基础上,牙周袋局部应用米诺环素软膏。记录两组患者在基线、3个月和6个月时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出血(BOP)、探诊深度(PD)及附着丧失(AL)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过程中有6例患者被排除,有效病例数为58例,每组29例。牙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两组患者的PlI、GI和BOP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PD和AL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SRP组PD下降1.32 mm,AL减轻1.14 mm;而SRP+M组PD下降1.98 mm,AL减轻1.87 mm。对于基线检查PD≥7 mm的深牙周袋,治疗后3个月SRP组PD下降2.21 mm,AL减轻1.23 mm;而SRP+M组PD下降3.48 mm,AL减轻2.62 mm。治疗后6个月PD和AL状况与3个月相比变化不大。与SRP组相比,SRP+M组临床症状改善更明显。结论 龈下局部应用米诺环素软膏辅助治疗慢性牙周炎可取得较好的疗效,特别是对于有深牙周袋、吸烟的牙周炎患者,机械治疗联合局部应用缓释抗菌素较单纯机械治疗的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外源性神经生长因子(NerveGrowth Factor,NGF)与明胶海绵(GelatinSponge,GS)复合体(NGF/GS)对兔胫骨洞形骨缺损愈合中的作用。方法:18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的双侧胫骨分别制备2个5×3mm2深达髓腔的骨缺损,间隔10mm。其中实验组骨缺损区植入NGF/GS复合体(含NGF10μg),对照组植入GS,空白组不做任何处理。分别于术后2周、4周和8周各处死动物6只并获取标本,行标本大体、放射学及组织学观察,并进行骨计量学分析新生骨的面积百分比。结果:术后各组均未出现免疫反应。术后2、4周,各组新生骨密度低于正常骨,实验组与对照组和空白组相比,新生骨形成较快,骨缺损区密度较高,新生骨面积百分比明显增加。新生骨面积百分比:实验组2、4周(33.728±6.377)%、(55.854±6.842)%;对照组2、4周(22.139±4.346)%、(46.047±3.998)%;空白组2、4周(19.809±3.105)%、(39.250±6.151)%。术后8周,各组骨缺损基本愈合,骨密度接近。结论:神经生长因子与明胶海绵复合体能够促进兔胫骨洞形骨缺损的愈合,从而缩短骨损伤的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在动物体内检验盐酸米诺环素脂质体控释凝胶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对牙周炎动物模型的修复效果。方法 毒性实验:用质量分数2%盐酸米诺环素脂质体控释凝胶溶液给SD大鼠灌胃,观察长期应用该制剂有无全身不良反应及其反应程度。牙周炎动物模型实验:将实验性牙周炎建模成功的SD大鼠分为3 组,A组为派丽奥组,B组为实验药物组,C组为阴性对照组;A、B组每周牙周袋内给药1次,连续56 d,C组给予生理盐水;分别在给药7、14、28、56 d后测量各组动物的牙周探诊深度(PD)和牙龈指数(GI),并进行组织学观察,计算单核细胞和破骨细胞的数目。结果 盐酸米诺环素脂质体控释凝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给药14 d后,PD、GI,以及单核细胞和破骨细胞数目均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组织学观察可见新骨及部分新纤维形成。结论 牙周袋内使用盐酸米诺环素脂质体控释凝胶可减轻牙周炎症,提示该制剂对改善牙周炎有一定的疗效,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发新型生物吸收性碳酸化羟基磷灰石(CHA)支架材料.方法:Ca(OH)<'2>粉末与不同质量比水溶性造孔剂(NaCl颗粒)充分混合,模具压缩成型,经二氧化碳气体碳酸化10 d,蒸馏水浸泡去除水溶性填料后置磷酸钠缓冲溶液磷酸化2周,得到多孔性材料.对其以扫描电镜(SEM)、X线衍射仪(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  相似文献   

18.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在智齿冠周炎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比较盐酸米诺环素软膏与碘甘油在治疗智齿冠周炎中的疗效。方法:对148例急性发作的智齿冠周炎,经常规冠周冲洗后,分别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或者碘甘油给予冠周龈袋或者盲袋上药,借以控制或缓解智齿冠周炎的症状。并据患者炎症轻重分为同时口服抗生素组,和无辅助应用抗生素组,结果进行疗效对比,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辅助全身应用抗生素时,两种局部处理措施的疗效基本相同;但在未给予全身抗生素治疗时,盐酸米诺环素软膏的疗效明显高于碘甘油组。结论:相对碘甘油,采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进行智齿冠周炎的治疗,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干槽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盐酸米诺环素与碘仿纱条在治疗干槽症中的疗效。方法:对42例确诊为干槽症的患者经过常规清创后,分别采用牙槽窝注射盐酸米诺环素(21例)或者填塞碘仿纱条(21例)的方法治疗,借以控制或缓解临床症状,随访比较其疗效。结果:两种治疗方法的总有效率没有明显差异,但是盐酸米诺环素组的疗效评价为良好的比例明显高于碘仿纱条组(P<0.05)。结论:盐酸米诺环素牙用软膏辅助治疗干槽症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