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宋亮  姚珏琦  徐婕  徐斌 《口腔医学》2015,35(3):208-210
目的 研究可摘局部义齿对II型糖尿病患者龈沟液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口腔门诊就诊的Ⅱ型糖尿病患者36例,牙周非手术治疗后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检测基牙与其对侧同名牙于义齿修复前、修复后2周、3个月、6个月、12个月牙周指标和龈沟液中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 1)Ⅱ型糖尿病患者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后基牙的IL-1β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牙(P<0.01);2)Ⅱ型糖尿病患者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后的6个月内,基牙IL-1β的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12个月时基牙IL-1β的表达水平与6个月时无明显变化。结论 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可引起Ⅱ型糖尿病患者基牙龈沟液中IL-1β表达水平的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老年人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对基牙牙周健康状况的影响。方法:对56例牙列缺失后的老年人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3个月、12个月后复查并记录基牙与对侧同名牙的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出血指数、探诊深度等四项牙周指标。结果:患者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后基牙的四项牙周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牙(P〈0.01);老年患者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后的3个月内,基牙的牙周指数均明显升高(P〈0.01),12个月时基牙的牙周状况趋于稳定状态。结论:老年人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可引起基牙的牙周指数增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对老年中重度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状况及全唾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8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7—12月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行远中游离端铸造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老年中重度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16例(试验组)和单纯老年中重度牙周炎患者14例(对照组),分别于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前及戴用义齿1、3个月后检测两组患者基牙临床牙周指标和全唾液中MMP-8含量。 结果    两组患者戴用义齿1、3个月后的各项牙周指标值及全唾液中MMP-8水平均明显高于义齿修复前(P < 0.05);与戴用义齿1个月后相比较,戴用义齿3个月后牙龈指数(GI)及全唾液中MMP-8水平显著降低(P < 0 .05);戴用义齿1、3个月两次复查时,两组患者颊舌侧的菌斑指数(PLI)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舌侧PLI明显高于颊侧。两组间比较,患者在修复前、戴用义齿1个月后的各牙周指标值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戴用义齿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基牙PLI值差异不明显,而基牙GI及全唾液中MMP-8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老年中重度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后牙龈炎症较重;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可引起老年中重度牙周炎伴2型糖尿病患者全唾液中MMP-8表达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4.
可摘局部义齿基牙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深入了解可摘局部义齿对基牙牙体、牙周组织健康影响的机制及特点。方法: 在7个不同时期,分别检测指定基牙的各临床牙周指数,基牙龈下菌斑细菌相对分布变化;患者唾液流率唾液pH值;唾液中变链菌数。结果:患者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后,①短期内基牙PLI、GI、GBI均明显升高(P<0.01);②牙菌斑细菌中球菌比例减小,而梭状杆菌和螺旋体的比例升高(P<0.01);③唾液流率有所降低,唾液pH值有所升高(P<0.01),但随着戴用时间延长,它们又恢复正常;④患者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后,唾液中变形链球菌数量增加(P<0.01)。结论:戴用可摘局部义齿,会引起牙周指数升高及牙菌斑细菌中的致病细菌如螺旋体、梭状杆菌比例增加,同时可导致患者唾液分泌减少,酸碱平衡改变及变形链球菌数量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后龈沟液中白介素-1(IL-1)的变化,从而为临床上糖尿病患者义齿修复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牙列缺损的糖尿病患者进行钴铬合金铸造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在修复后六个月时分别采取基牙和非基牙区的龈沟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分析IL-1的表达水平。结果: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糖尿病患者近缺隙侧基牙区龈沟液中IL-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而非基牙区则无明显改变。结论:糖尿病患者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对基牙龈沟液中IL-1的表达水平有影响,从而为临床义齿修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别用烤瓷联冠固定基牙和连续高位卡环稳定基牙,利用可摘局部义齿(removable partialdenture,RPD)修复双侧磨牙缺失,比较两者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肯氏Ⅰ类牙列缺损近缺失端基牙I-II度松动病例40例,在进行完善的牙周基础治疗后,分别采用烤瓷联冠固定基牙和连续高位卡环稳定基牙,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术后复查,随访1-5年,通过比较患者的主观感受和临床检查结果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烤瓷联冠组5年临床成功率高于连续高位卡环组,两组患者的满意率、牙周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临床附着水平、探诊后出血指数、牙槽骨支持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肯氏I类牙列缺损伴前磨牙松动的患牙,经完善的牙周治疗后,烤瓷联冠固定松动基牙后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可摘式牙周夹板对牙周炎伴牙列缺损患者的修复效果。方法:选取4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行牙周基础治疗后,分别采用可摘式牙周夹板修复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观察并记录不同时段各相关牙周指数。结果:可摘式牙周夹板组修复后24个月时菌斑指数( plaque index,PLI)和出血指数( bleeding in-dex,BI)较修复前增加(P<0.05);但修复后12个月和24个月时牙周探诊深度(periodontal probing depth,PD)较修复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组修复后12个月和24个月时均出现PLI、BI和PD较修复前明显增加(P<0.05)。结论:可摘式牙周夹板可改善牙周炎伴有牙列缺损患者的牙周状况,其修复疗效优于可摘局部义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患者应用分裂式基托设计进行可摘局部义齿修复的效果.方法:23例牙列缺损且基牙松动患者进行32副分裂式基托可摘局部义齿修复,随访观察6个月至2年,在修复后即刻及修复后每隔6个月对基牙进行牙周测试,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评定义齿对基牙牙周情况的影响.义齿修复2年后进行患者满意度调查.结果:32副分裂式基托可摘局部义齿在固位和稳定、咀嚼功能、语言功能、外观、舒适性、坚固性等随访指标上均获得较满意效果.统计分析显示,修复两年后,基牙牙龈指数(gingival index,GI)与龈沟出血指数(sulcus bleeding index,SBI)有上升趋势,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牙周袋深度(periodontalpocket depth,PD)与松动度(tooth mobility,TM)虽有上升趋势,但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裂式基托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具有满意的修复效果,不仅提高义齿的固位、稳定、美观、舒适,且有利于保留患者余留松动牙,有效改善以松动牙为基牙的活动义齿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分割式及普通可摘局部义齿缺牙区黏膜的三维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并比较戴用分割式可摘局部义齿与普通可摘局部义齿在不同载荷下缺牙区黏膜的应力情况。方法:选择上颌第二双尖牙、第一磨牙缺失伴基牙有I度松动的患者1例,通过螺旋CT扫描获得上颌二维断层图像。在Pro/Engineer中进行模型的建立,然后导入ANSYS Workbench软件中,进行网格化分和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斜向、垂直载荷下,戴用分割式可摘局部义齿与戴用普通可摘局部义齿的缺牙区黏膜Vonmises力的数值范围有明显差异。水平载荷下,二者有一定差异。3种载荷下均为戴用分割式可摘局部义齿较大。3种载荷下二者的Von mises力分布情况相似。结论:从生物力学的角度证明,对基牙有I-II度松动以及牙周健康状况不佳的患者,行分割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是可行的。可以认为,分割式可摘局部义齿有效地起到了保护基牙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修复材料套筒冠义齿修复轻中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病例的临床疗效.方法:15例轻中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患者,进行完善根管治疗及牙周基础治疗后设计制作21副圆锥型套筒冠义齿,其中11副使用钴铬合金内外冠固位,6副使用金沉积内外冠固位,4副使用氧化锆内冠及金沉积外冠固位.基牙共105颗,其中Ⅰ度及Ⅱ度松动牙85颗.随访3年比较修复前后基牙牙周探诊深度(PD),基牙松动度,患者满意度.结果:15例患者共21副圆锥型套冠义齿使用良好,牙齿松动度及牙周探诊深度变小(P<0.05),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卡环式可摘局部义齿.义齿使用2年后3例钴铬合金套筒冠义齿和1例金沉积套筒冠义齿固位力下降,而4例氧化锆内冠及金沉积外冠套筒冠义齿固位良好,无下降趋势.结论:不同材料的套筒冠义齿对轻中度牙周病伴牙列缺损病例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利用氧化锆内冠和金沉积外冠固位的套筒冠义齿持久固位力优于金沉积套筒冠义齿,更明显优于钻铬合金套筒冠义齿.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人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对基牙的影响,探讨其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95例牙列缺失后的老年人行冷弯卡环固位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记录和比较戴可摘局部义齿后基牙和非基牙的龋坏率和缺失率,用χ2检验分析其结果有无差异,并对影响基牙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戴用可摘局部义齿5a后,基牙的患龋率(17.38%)显著高于非基牙(7.10%);因牙折、牙周病松动及龋坏无法保留而拔除的基牙缺失率(27.01%)也显著高于非基牙(7.79%)(P<0.01)。结论:冷弯卡环固位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加老年人基牙的患龋率和缺失率。  相似文献   

12.
对单颌牙列仅余留3-5颗天然牙的老年牙列缺损病例用黏膜支持式或混合支持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常会引起基牙的负荷过大,或黏膜支持式可摘义齿基托下软组织受力时被压缩,出现基托下软硬组织的萎缩和吸收,义齿下沉,基牙形成早接触,增加基牙和余留牙的负担,造成牙周支持组织损伤。用套筒冠义齿修复能将牙合力合理分配到基牙、牙槽骨和黏膜,减轻基牙的负担,减缓牙槽骨的吸收,义齿戴入后稳定性好、美观舒适、咀嚼效率高、修复后的远期疗效好。本文报道1例下颌仅余留3颗天然牙用圆锥型套筒冠义齿修复后随诊观察4年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调查上海市静安区老年患者可摘局部义齿的戴用和基牙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为老年患者提供基牙健康维护建议,提高基牙(余留牙)的存留率。方法 参照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静安区340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SPSS 21.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可摘局部义齿肯氏Ⅲ类基牙的龋均明显低于肯氏Ⅰ类、Ⅱ类和Ⅳ类(P<0.05)。有饭后漱口和清洗义齿习惯的老年患者,其基牙患龋率、软垢指数和牙周探诊深度显著低于没有饭后清洁习惯的老年患者。有夜间佩戴义齿习惯的老年患者,基牙牙周方面的损害较夜间取下义齿的老年患者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摘局部义齿戴用时间超过3年以上更易影响基牙健康(P<0.05)。结论 在社区口腔健康教育工作中,应指导老年患者掌握正确的可摘局部义齿使用方法和口腔清洁方式,养成定期复查习惯,提高基牙(余留牙)的留存率。  相似文献   

14.
可摘局部义齿是临床上修复牙列缺损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戴用后可引起口腔微生态失调,促进菌斑沉积,导致基牙龋病和牙周病发病率升高,基牙丧失而使修复失败。本文就基牙龋坏原因及如何预防基牙龋坏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龈沟液中白介素-1变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可摘局部义齿对龈沟液中白介素-1(IL-1)表达水平的影响,为临床可摘局部义齿设计和制作提供依据。方法:对牙列缺损患者进行铸造支架式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修复后6个月,分别采取近缺隙侧基牙区和非基牙区龈沟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分析龈沟液中IL-1的表达水平。结果:可摘局部义齿修复后,近缺隙侧基牙区龈沟液中IL-1的表达水平升高,非基牙区无明显改变。结论:对于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者,近缺隙侧基牙龈沟液中IL-1的表达水平升高,且明显高于非基牙区龈沟液IL-1水平。  相似文献   

16.
ERA附着体义齿修复Kennedy Ⅱ类牙列缺损的临床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明  耿建平  徐兵  严伟琪 《口腔医学》2007,27(7):351-352,374
目的临床研究Kennedy Ⅱ类牙列缺损采用ERA附着体义齿进行修复的效果。方法27例对原先普通可摘局部义齿不满意的Kennedy Ⅱ类牙列缺损患者,均采用ERA附着体义齿进行修复。结果经过6个月~1年时间随访,100%的患者表示对该义齿的固位性能,咀嚼效能,舒适程度,以及装卸的方便程度感到满意。义齿损坏1例经过简单修理后患者满意。2例牙槽嵴吸收在1/3内患者经过6~12个月观察,未见明显基牙牙槽骨吸收。结论ERA附着体义齿进行修复Kennedy 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普通可摘局部义齿。临床观察还提示ERA义齿尚不会造成短期基牙牙槽骨损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磁性附着体在可摘局部义齿修复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为25例患者采用磁性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追踪随访,通过对口内、X线的检查和修复体的戴用情况评估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对戴用义齿后进行1-4年的随访,20例对义齿的美观性、稳固性、咀嚼功能及牙周健康均感到满意,5例出现牙龈炎和牙槽骨吸收。结论:磁性附着体可摘局部义齿是一种美观、经济、固位好,且对基牙具有保护的修复方式。  相似文献   

18.
应用牙周动度仪研究戴用可摘局部义齿对基牙动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使用Periotest牙周动度检测仪,对38名牙列缺损患者在用可摘局部义齿(RPD)修复前后分别作基牙动度的测量。结果表明,义齿修复后基牙的稳固程度有提高趋势。  相似文献   

19.
MK1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临床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临床研究Kennedy Ⅱ类牙列缺损采用MK1精密附着体义齿进行修复的效果.方法:28例对于原先普通可摘局部义齿不满意的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患者,均采用MK1精密附着体义齿进行修复.结果:经过3个月至3年随访,100%的患者表示对该义齿的固位性能、咀嚼效能、舒适程度以及装卸的方便程度感到满意.义齿损坏2例经过简单修理后患者满意.4例保存X线片资料完整者经过3至18个月观察,基牙牙槽骨未见明显吸收.结论:MK1精密附着体义齿修复KennedyⅡ类牙列缺损患者,满意度明显优于普通可摘局部义齿.临床观察还提示,MK1义齿尚不致造成短期基牙牙槽骨损害.  相似文献   

20.
缓冲型冠外附着体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冠外附着体固位型可摘局部义齿修复肯氏工类和Ⅱ类牙列缺损的修复效果。方法 采用vario-sofisnapOCorSG附着体,为30例肯氏工类牙列缺损和12例肯氏Ⅱ类牙列缺损患者制作50件弹性冠外附着体,观察其修复效果。结果 随访6个月-10年,患者均感觉冠外附着体固位型可摘局部义齿美观,舒适、固位稳定性好,咀嚼效能高,有利于基牙和支持组织的健康。结论 缓冲型冠外附着体固位型可摘局部义齿修复游离端牙列缺损,长期修复效果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