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无水乙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引导下经皮穿刺栓塞治疗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6年1月在徐州市中心医院口腔科进行DSA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的9例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跟踪随访,评价其临床症状和影像学的改善情况。结果 9例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患者中5例完全消退,2例消退率≥50%,2例消退率25%~50%。均未发生脑栓塞、肺栓塞、心脏衰竭等严重并发症,面型及功能保存良好。结论 DSA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介入栓塞治疗口腔颌面部动静脉畸形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DSA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头颈部静脉畸形的效果。方法:对2006年3月-2008年4月间应用DSA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的53例头颈部静脉畸形患者进行回顾分析,采用影像学及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价治疗效果,并对治疗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对治疗效果满意。术后MRI显示,12例病变完全消退,32例消退率≥50%,7例消退率25%~50%,2例消退率〈25%。并发症包括暂时性面神经麻痹、皮肤黏膜溃疡,除1例发生永久性面瘫外,其余并发症经处理均消失。无肺动脉痉挛及肺动脉栓塞严重并发症。结论:DSA引导下无水乙醇硬化治疗头颈部静脉畸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翻瓣激光联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先以外科手术翻瓣显露病变,应用Nd:YAG激光照射凝固静脉畸形病灶,使病变萎缩消退,残余病变配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共治疗36例13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随访1~8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42.5个月,治疗前、后经临床及影像学检查进行评估。结果:显效29例,占80.6%;有效7例,占19.4%;总有效率100%,无复发病例。22例腮腺咬肌区及面颊部静脉畸形患者中,5例出院时伴部分面神经损伤症状。术后随访观察3个月,经Buttes—Fisch面神经评分系统评估,3例得分为100分,完全恢复;2例分别获得94.7、98分,大部分恢复正常。结论:翻瓣激光结合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疗效及安全性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12例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病变切除后直接拉拢缝合83例,邻近皮瓣转移修复19例,中厚皮片移植修复10例。随访观察术后效果。结果术后病理进一步证实,静脉畸形67例、微静脉畸形8例、淋巴管畸形4例、淋巴-静脉畸形24例、动静脉畸形9例。术后1例患者发生皮片感染,化脓部分坏死,患区给予湿敷换药后创面二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5年,治愈105例,其余7例于术后3~10个月复发,其中1例淋巴-静脉畸形、4例动静脉畸形、2例静脉畸形。复发的静脉畸形患者,病变内注射平阳霉素后均治愈;其他复发患者均再次手术切除后治愈。结论手术切除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在外形和功能上均可获得满意疗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的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8年6月至2012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112例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患者,均采用手术切除治疗,病变切除后直接拉拢缝合83例,邻近皮瓣转移修复19例,中厚皮片移植修复10例。随访观察术后效果。结果 术后病理进一步证实,静脉畸形67例、微静脉畸形8例、淋巴管畸形4例、淋巴-静脉畸形24例、动静脉畸形9例。术后1例患者发生皮片感染,化脓部分坏死,患区给予湿敷换药后创面二期愈合。随访6个月至5年,治愈105例,其余7例于术后3~10个月复发,其中1例淋巴-静脉畸形、4例动静脉畸形、2例静脉畸形。复发的静脉畸形患者,病变内注射平阳霉素后均治愈;其他复发患者均再次手术切除后治愈。结论 手术切除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在外形和功能上均可获得满意疗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血管构筑初探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动静脉畸形(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 AVM)的血管构筑特征,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 对35 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AVM行血管造影检查及栓塞治疗,分析所有病变的供血动脉、回流静脉及畸形血管网的分布特征.20例单纯栓塞治疗,15例行栓塞与手术治疗,随访10个月~6年,分析其疗效.结果 从血管造影表现看,口腔颌面部软组织AVM可分为4型:弥散型(15例),病变由多个动脉支供血,畸形血管呈弥散的网状结构;密集型(11例),供养动脉及畸形血管网密集分布,呈团块状;混合型(6例),病变部分较弥散分布,部分呈密集的血管团状;伴动静脉瘘型(3例),病变内含较大的动静脉瘘结构.从疗效看,35例中20例疗效良好,随访期间未见复发;13例复发需进一步治疗;2例巨大病变则进行性发展.结论 颌面部软组织AVM的血管构筑可分为4型,血管构筑的分型有助于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口腔及面颈部大面积静脉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患者的年龄、病变部位、病变大小制订个体化治疗方案,采用多种药物联合注射,结合病变周围环形缝扎、激光、手术等方法综合治疗口腔颌面部大面积静脉畸形134例。结果:134例中治疗效果优79例(58.96%),良45例(33.58%),显效10例(7.46%),差0例。结论: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口腔颌面部大面积静脉畸形,对提高疗效、改善面部形态、维持局部功能、减少不良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部低回流型静脉畸形的平阳霉素注射治疗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应用平阳霉素细针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低回流型静脉畸形36例,注射浓度2 mg/mL,隔周1次,连续4~6次为1疗程。治疗有效但病变尚未完全消退者,间隔1个月后进行第二疗程的治疗。观察病变消退、局部外形和功能保存情况,记录全身及局部不良反应。结果 31例患者完全治愈(Ⅳ级),4例基本治愈(Ⅲ级),1例因疗效不佳改行无水乙醇硬化治疗。所有病例均未见局部功能障碍和溃疡形成,无严重全身并发症。结论采用平阳霉素细针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低回流型静脉畸形创伤微小,疗效明显,局部功能和外形保存良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是较为理想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高浓度平阳霉素治疗不同部位静脉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2-2008年共收治114例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其中男50例,女64例,年龄最小12岁,最大76岁,病变最小2.0cm×1.5cm,最大15cm×10cm.对不同部位的静脉畸形均采用浓度为8mg/3mL的平阳霉素每1530d局部注射1次,注射15次.对治疗后0.5~5a的随访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治疗效果分为治愈、基本治愈、有效及无效4级.结果:皮下静脉畸形有效率为92%,黏膜血管畸形有效率为96%.结论:采用高浓度的平阳霉素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平阳霉素治疗小儿颌面部静脉-微静脉畸形30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PYM)病变内注射治疗小儿颌面部静脉-微静脉畸形的疗效。方法:1997年1月~2005年6月,收治颌面部静脉-微静脉畸形患儿306例(385个病变),男123例,女183例,男女比为1∶1.49;年龄1个月~12岁,其中6个月以内172例,占56.21%。采用PYM病变内注射治疗,7~10d注射1次,3~5次为一个疗程。结果:经0.5~8.5a随访,治愈156例(50.98%),基本治愈116例(37.91%),好转34例(11.11%)。治愈和基本治愈272例,占88.89%,有效率为100%。结论:PYM治疗小儿颌面部静脉-微静脉畸形疗效高,疗程较短,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附88例病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科自1983年7月~1996年7月共收治住院的ML病人88例,其中男性60例,女性28例,年龄0.5~80岁,中位年龄为42岁。何杰金病(HD)7例,非何杰金淋巴瘤(NHL)81例。与本校综合医院1992年以后同期收治的ML病人比较,颌面颈部ML病人占10.7%~23.6%。39例病人接受综合治疗,33例接受单纯化疗。随访病人存活时间超过7年者7例,超过5年者9例。存活病人中以临床Ⅰ、Ⅱ期者占绝大多数,而死亡病人中以Ⅲ、Ⅳ期居多。死亡病人平均存活23.6月(4~55个月),中位存活时间为12个月。研究结果提示:1.颁面颈部ML发病有明显增长趋势,应引起足够重视。2.对颌面颈部诊断不明的包块应不惜反复活检以确定诊断,特别是对T系ML。3.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仍是有效的主要手段。4.临床分期对估计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面颈深部静脉畸形和淋巴管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总结其鉴别诊断要点,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2种深部病变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分析2012年12月—2013年12月临沂市肿瘤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或DSA下经皮穿刺瘤体造影确诊的32例静脉畸形和29例面颈部淋巴管畸形的临床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资料,分析静脉畸形和淋巴管畸形的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以病理诊断或DSA诊断为金标准,应用SPSS 18.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特异度和敏感度。结果 32例静脉畸形病例,二维超声均显示无回声,无间隔,14例病变内见低回声血栓,11例内见高回声静脉石。多普勒超声均见周边动脉血流, PSV为(13.98±7.93) cm/s,RI为(0.71±0.83) cm/s, 30例探头加压可见静脉频谱的血流信号;29例淋巴管畸形病例,单囊者8例,多囊者10例,网格状11例,二维超声也均呈无回声,但21例病变内可见多发强回声间隔;多普勒超声2例探头加压见血流信号,PI下为静脉频谱,间隔内均可见动脉血流信号,PSV为(14.32±6.57) cm/s,RI为(0.68±0.79) cm/s。经t检验,2组PSV和RI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经χ2检验2组低回声血栓、高回声静脉石、探头加压见血流信号和多发强回声间隔出现率,有显著差异(P<0.05)。探头加压见血流信号诊断静脉畸形的敏感度为93.75%,低回声血栓、高回声静脉石和探头加压见血流信号诊断静脉畸形的特异度较高,分别为96.55%、93.33%和100%。多发强回声间隔诊断淋巴管畸形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分别为72.41%和100%。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鉴别面颈深部静脉畸形和淋巴管畸形具有无创、价廉、准确的特点。病变内出现低回声血栓或高回声静脉石,探头加压出现血流信号支持静脉畸形诊断;病变内有多发强回声间隔,同时间隔内见动脉血流信号时支持淋巴管畸形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颌面部不同原因造成的不同大小凹陷畸形用自体脂肪组织充填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方法对凹陷畸形的病因进行分类,大致分为先天性发育畸形、后天原因两大类,后天病因又分为半侧颜面萎缩、手术与外伤、脉管疾病等所造成的凹陷畸形。针对上述不同原因和凹陷的大小采用不同方法进行充填。先天畸形者一般采用自体脂肪颗粒进行充填,缺损多者用自体真皮脂肪组织瓣充填;半侧颜面萎缩、手术与外伤者采用真皮脂肪组织瓣结合脂肪颗粒进行充填,而对于静脉畸形造成的凹陷缺损要用真皮脂肪组织瓣充填。结果先天畸形病人由于存在骨骼发育不足,单纯自体脂肪充填有时不足以完全矫正不对称畸形,需要同时矫正骨畸形才能得到较好的临床效果;半侧颜面萎缩病人经过多次充填之后、外貌得到明显改善;手术或外伤之后的凹陷畸形在松解疤痕挛缩的同时进行真皮脂肪组织或脂肪颗粒移植术,可取得较理想临床效果。静脉畸形病人用真皮脂肪组织充填也可获得理想临床效果。结论颌面部缺损凹陷畸形的整形治疗需要根据凹陷畸形的病因、患者的年龄、缺损面积的大小等,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脂肪组织充填、才能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发生口腔颌面部韧带样纤维瘤极少见报道,本组病例,符合壁腹外韧带样纤维瘤的一般临床特点,发病年龄小,男女无明显差别,局部有损伤史等,亦符合壁腹韧带样纤维瘤的病理特征,增生的纤维母细胞肥大,呈梭形,和胶原纤维呈波浪状,编织状排列,纤维组织侵入横纹肌等,肌纤维被分隔成小岛,并萎缩变性,可见肌肉巨细胞,无异形细胞和病理核分裂,建议采用高局部扩大切除和放射治疗,可有效地防止术后复发,本病需与纤维肉瘤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多普勒超声探索纤维蛋白胶复合搏来霉素(FG/BLM)栓塞硬化面颈部血管畸形的作用机制.方法:纳入面颈部静脉畸形(VM)、动静脉畸形(AVM)患者各10例.在超声引导下进行FG/BLM栓塞硬化治疗,彩色多普勒超声记录FG/BLM注射到病变瘤(管)腔后的实时二维声像图及彩色血流变化,判断药物注射后的流向及范围.结果:二维声像图可见FG/BLM注射到VM瘤腔后即刻注射物瞬间呈团状或片状强回声,随后漂浮于畸形静脉腔内并弥散到瘤腔各处.后期可见病变区被大量絮状及网状低回声伴斑片状强回声充填,瘤腔体积显著膨胀,彩色血流显示病变区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注射到AVM管腔后注射物瞬间呈团状或片状强回声,随后可见雪花状强回声大部分随血流快速充填或散落到注射血管腔的远端,后期病变区周边被大量蜂窝状中等回声及斑片状强回声充填,病变区彩色血流显著减少.结论:FG/BLM注射到VM瘤腔后对回流静脉有栓塞、阻断作用,对注射到瘤腔的硬化剂有贮存作用.FG/BLM注射不仅能够栓塞硬化局限性AVM的扩张血管,还能够栓塞其毛细血管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不同浓度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淋巴管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6年1月至2013月5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采用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的82例淋巴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不同类型、同一类型不同大小的淋巴管畸形采用不同浓度的平阳霉素治疗,具体如下:微囊型淋巴管畸形为8 mg/8 mL;病损直径〈5 cm的大囊型及混合型淋巴管畸形为8 mg/5 mL;病损直径〉5 cm的大囊型淋巴管畸形为8 mg/3 mL。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3年。结果微囊型淋巴管畸形治愈率为43.3%;病损直径〈5 cm的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治愈率为93.3%;病损直径〉5 cm的大囊型淋巴管畸形治愈率为88.9%;混合型淋巴管畸形的治愈率为60.0%。所有患者术后均出现局部肿胀、疼痛,出现全身发热4例,出现局部溃疡1例,均未见肺纤维化及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不同类型、同一类型不同大小的淋巴管畸形采用适宜浓度的平阳霉素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提高疗效、缩短疗程,而且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并发症发生,治疗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17.
A patient with Proteus syndrome is reported with heretofore unreported features including a frontal intraosseous lipoma and a lateral embryonal leg vein (Servelle) associated with a venous malformation. These associated anomalies further broaden the phenotypic variability of Proteus syndrome.  相似文献   

18.
平阳霉素治疗小儿面颈部静脉-微静脉畸形19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平阳霉素(PYM)瘤内注射治疗小儿面颈部静脉-微静脉畸形(混合型血管瘤)的疗效。方法:选取1999-01~2005-01,用PYM注射治疗小儿面颈部静脉-微静脉畸形197例(244个瘤体),男性70例,女性127例,男女之比为1∶1.81,年龄1个月~12岁。7~10d注射1次,3~5次为一个疗程。结果:经6个月~6年随访,治愈率60.41%,基本治愈率35.53%,好转4.06%,总有效率为100%。按瘤体个数统计治愈和基本治愈率为96.31%。结论:PYM治疗静脉-微静脉畸形疗效高,疗程较短,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分析手术在头颈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2009年2月—2013年2月,对保守治疗无效或影响外形及功能的38例血管瘤采用手术切除。对155例血管畸形(126例静脉畸形,17例动静脉畸形,12例微静脉畸形)采用平阳霉素病变内注射或电化学疗法联合高浓度平阳霉素或环扎法结合高浓度平阳霉素及栓塞法或手术切除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经0.5~4 a随访,血管瘤、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微静脉畸形的临床治愈率分别为94.7%、81.0%、70.6%和91.7%。面部外形及功能均有明显改善,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手术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治疗中具有治疗时间短、疗效确切的优点,具有不可取代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