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机械通气中的镇静作用。方法采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48例,首先缓慢静注咪达唑仑5 mg的负荷量,然后持续泵入维持量的咪达唑仑0.05~0.10 mg/(kg.h);当患者获得3~5级Ram say镇静评分后行有创机械通气,自身对照观察用药后2、24 h及停药时患者的心率(HR)、呼吸(RR)、收缩压(SBP)、氧合指数(PaO2/FO2)pH值、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用血氧饱和度(SaO2)的变化。结果咪达唑仑对48例患者的镇静效果均能达到Ram say评分3~5级,在镇静效果为Ram say评分3-5级时,可不同程度纠正患者pH值、PO2、PCO2、SaO2,与用药前及停药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辅助呼吸机纠正生命体征恢复正常,与用药前及停药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咪达唑仑对AECOPD合并肺性脑病患者有到良好的镇静作用,此镇静作用在有创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合并肺性脑病中发挥良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在重症监护病房(ICU)COPD患者有创机械通气中的应用,评价其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93例有创机械通气的COPD患者,给予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持续静脉泵入,定时观察意识状态,人机协调,呼吸动力学指标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给予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后,94.6%(88/93)的患者Ramsay评分达2分~4分,用药后患者呼吸动力学指标(PIP、PP、PM、RI、RE、CMP)及SpO2、pH、PCO2、PO2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咪这唑仑联合芬太尼在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镇静效果好,安全性高,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王波  郑红   《中国医学工程》2012,(2):89+91-89,91
目的观察探讨吗啡联合咪达唑仑对急危重症患者ICU内镇痛镇静的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110例ICU内急危重症并需要镇痛镇静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吗啡联合咪达唑仑)和对照组(单纯使用咪达唑仑),各55例,分别使用数字评分法及Richmond躁动-镇静(RASS)评分系统进行镇痛及镇静效果评价。结果用药后30min两组疼痛数字评分及RASS评分比较存在一定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镇静药物使用量、ICU住院时间、CRP浓度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吗啡联合咪达唑仑对急危重症患者ICU内镇痛镇静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少患者躁动,缓解疼痛,缩短ICU内住院时间与机械通气时间,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危重患儿在机械通气时应用咪达唑仑的临床效果。方法 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 (PICU)行机械通气的 31例患儿 ,使用咪达唑仑前后进行Ramsay评分并观察心率、血压、呼吸、无创性血压、经皮氧饱和度测定及动脉血气分析 ,评价其镇静效果。结果 应用咪达唑仑后 ,能有效维持机械通气患儿镇静状态 ,无明显副作用 ,且可改善患儿动脉血血气结果、减慢呼吸频率和心率。Ramsay评分显示用药后 10min即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30min后则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咪达唑仑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镇静药物 ,能提高患儿对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的耐受性 ,进而提高机械通气的效果 ,有利于提高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急性重症左心衰竭的疗效。方法35例老年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咪达唑仑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尿量变化及血气分析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尿量均较入院时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值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急性重症左心衰竭患者应尽早进行咪达唑仑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肺水肿、呼吸衰竭症状,改善呼吸功能,提高抢救成功率,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杨庆美 《吉林医学》2013,34(23):4855-4856
目的:评价和分析吗啡注射液联合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治疗癌痛的疗效。方法:选择收治的晚期癌痛患者17例作为研究对象,不能经口进食,常规应用阿片类药物止痛效果不佳,应用吗啡注射液联合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治疗癌痛,吗啡注射液剂量根据治疗前应用吗啡量的1/3,加咪达唑仑注射液0.1 mg/kg体重和NaCl溶液50 ml装入全自动注药泵中,24 h持续泵入。治疗开始后停用所有其他阿片类镇痛药物。在治疗时配合合理的护理。结果:入组患者完全缓解15例,占88.2%,有效率100%。所有患者无呼吸抑制,无尿潴留,无药物相关性恶心呕吐发生。结论:利用吗啡联合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泵入治疗重度癌痛,疗效佳,不良反应小,药物剂量可随病情调节,不良反应可控,总用药量减少,不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对机械通气COPD患者治疗后的疗效和影响。方法 从2012年5月至2015年5月ICU机械通气COPD患者中,选取120例,随机分成A、B、C、D 4组,每组30例,A组舒芬太尼(0.6 μg/kg负荷量,0.6 μg·kg-1·h-1 维持量)联合咪达唑仑(50 μg/kg负荷量,40~200 μg·kg-1·h-1维持量),B组舒芬太尼(0.4 μg/kg负荷量,0.4 μg·kg-1·h-1 维持量)联合咪达唑仑(50 μg/kg负荷量,40~200 μg·kg-1·h-1维持量),C组舒芬太尼(0.2 μg/kg负荷量,0.2 μg·kg-1·h-1 维持量)联合咪达唑仑(50 μg/kg负荷量,40~200 μg·kg-1·h-1维持量),D组咪达唑仑(50 μg/kg负荷量,40~200 μg·kg-1·h-1维持量)。结果 4组治疗后,浅快呼吸指数(f/VT)、心率(HR)都下降显著,氧合指数(PO2/FiO2)、镇静评分值(Ramsay评分)升高显著, A、B、C组平均动脉压(MAP)下降显著,4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治疗后,A、B、C组HR较D组下降更明显(P<0.05),C组与A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MAP明显低于D组(P<0.05),C组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时间点Ramsay评分,A、B、C组均高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镇静时间和机械通气时间,A、B、C组明显低于D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4组患者的清醒时间没有明显差别。结论 舒芬太尼联合咪达唑仑对机械通气COPD患者效果较好,且中等浓度即可满足临床需要,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正>在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患者,由于呼吸衰竭,各种有创导管引起的不适、疼痛,精神因素等原因的影响,导致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失眠、焦虑、疲倦、紧张、恐惧等情绪异常反应,从而引起躁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80例患者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0.003mg/kg镇静诱导,维持用咪达唑仑0.08mg/(kg·h)+芬太尼0.001~0.004mg/(kg·h)。维持镇静Ramsay评分3~5分。用多功能监护仪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在负荷剂量下所有患者均能够达到镇静效果,Ramsay评分均在3~5级,在维持剂量时也能保持等效的镇静效果。患者用药2h后心率、呼吸、血压、SpO2及动脉血氧分压均较用药前明显改善(P〈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用药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的患者,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能显著提高患者的镇静效果,增加人机顺应性和用药安全,是ICU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治疗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石红印  骆少艳 《吉林医学》2010,31(13):1806-1807
目的:研究咪达唑仑在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方法:31例符合观察要求的机械通气患者,首先缓慢静注咪达唑仑5 mg的负荷量,然后持续静脉泵注维持量的咪达唑仑0.05 mg/(kg.h),以获得3~5级Ramsay镇静评分,同时连续监测患者的心率(HR)、呼吸(RR)、血压(Bp)、血氧饱和度(SpO2)及用药前和用药2 h后动脉血气。结果:31例患者在负荷剂量下均能够达到镇静效果,Ramsay评分均在3~5级;在维持剂量时也能保持等效的镇静效果,监测Bp平稳,血气指标、SpO2、心率及呼吸得到改善。结论:机械通气的患者应用咪达唑仑充分镇静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氧合,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间歇应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将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42例随机分为两组:间歇无创通气组(A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间歇无创通气治疗;持续无创通气组(B组,21例)给予常规治疗+持续无创通气治疗。记录治疗24h和72h后患者的动脉血气pH、PaO2、PaCO2变化以及并发症。结果两组的有效率、血气分析值、失败率以及住院天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副作用发生率A组较B组有明显减少(P〈0.01)。结论间歇无创正压通气与持续无创正压通气治疗COPD并呼吸衰竭疗效相似,前者并发症明显减少,患者依从性好。  相似文献   

12.
刘月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4):1684-1685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改善效果。方法:6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肠内营养组(EN组,n=30)和静脉营养组(PN组,n=30),观察两组患者在支持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血清总蛋白(TB)、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TSF)及上臂肌围(MAMC)、机械通气时间和一次成功脱机率及并发症等。结果:EN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提高,患者体重、肱三头肌皮褶厚度及上臂肌围均增加(P<0.05);PN组以上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组呼吸机辅助机械通气时间较PN组缩短(P<0.05),EN组一次成功脱机率比PN组高(P<0.05)。EN组并发症发生率较PN组低(P<0.05)。结论:肠内营养可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械通气患者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管饲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中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行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1年4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中度AECOPD需行NPPV治疗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管饲肠内营养组(30例)和经口摄食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7 d内每日营养摄入量和累计营养摄入量,7 d后血浆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浓度的变化,脱机成功率,无创通气时间,住ICU时间,气管插管率,以及28 d死亡率。结果与经口摄食组比较,管饲肠内营养组7 d内每日营养摄入量和累计摄入量明显增加(P〈0.05),7 d后血浆前白蛋白[(258.4±16.5)mg/L比(146.7±21.6)mg/L]和转铁蛋白[(2.8±0.6)g/L比(1.7±0.3)g/L]浓度明显升高(P〈0.05),脱机成功率明显升高(83.3%比70.0%,P〈0.05),无创通气时间[5.6(3.2~8.6)d比8.4(4.1~12.3)d]、住ICU时间[9.2(7.4~11.8)d比13.6(8.3~17.2)d]明显缩短(P〈0.05),气管插管率(16.6%比30.0%)和28 d死亡率(3.3%比10.0%)明显降低(P〈0.05)。结论管饲肠内营养较经口摄食能迅速改善中度AECOPD行NPPV治疗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脱机成功率,缩短无创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降低气管插管率和死亡率。研究结果提示对中度AECOPD行NPPV治疗的患者应首选管饲肠内营养支持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综合治疗(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纤支镜吸痰,联合雾化吸入异丙托溴铵、沙丁胺醇和布地奈德)在老年COPD所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2006年7月至2009年7月间ICU收治的老年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59例,随机分为无创通气组(20例)、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组(20例)和综合治疗组(1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相应干预。监测患者治疗0 h、3 h、3 d、12 d的APACHEⅡ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动脉血气、心率、血压,以及肺部感染控制窗出现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病率、病死率等。结果三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CPIS评分、呼吸频率、心率、PaCO2、白细胞计数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降低(P〈0.05),pH值、PaO2随治疗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P〈0.05)。三组间呼吸频率、心率、PaCO2、PaO2在治疗3 d及12 d时有显著差异(P〈0.05),序贯组优于无创组,综合组优于序贯组。三组肺部感染控制窗和VAP出现时间无显著差异(P〉0.05)。序贯组总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无创组(P〈0.05),综合组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短于序贯组(P〈0.05)。序贯组VAP患病率高于无创组,住院病死率低于无创组。综合组VAP患病率低于序贯组但仍高于无创组(P〈0.05),住院病死率低于序贯组(P〈0.05)。结论对老年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明显优于单用无创通气,且尽早给予综合治疗(有创无创序贯通气、纤支镜吸痰、联合雾化吸入)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VAP患病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性脱机治疗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临床疗效,评价序贯性脱机的可行性。方法:19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在采用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性脱机治疗,16例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传统方式治疗,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机械通气前APACHEⅡ评分、PaO2/FiO2、PaCO2、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及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总住院时间、重新插管率、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结果:有创-无创机械通气序贯性脱机治疗重度(COPD)疗效显著,序贯治疗组较对照组总机械通气时间差异无显著性,有创通气时间缩短(P<0.05),重新插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各项呼吸、循环指标优于传统脱机方式治疗。结论:无创机械通气能够达到支持肺泡通气、改善并维持氧合、缓解呼吸肌疲劳的目的,可显著降低有创机械通气和总机械通气时间,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VAP)的发生,使患者顺利脱机,减少重新插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OPDⅡ型呼吸衰竭机械通气并发代谢性碱中毒的病因和治疗。预防的方法,方法:62例COPD急性发作期Ⅱ型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持续72h以上,其中20例并发代谢性碱中毒,对该组病例通气前,后24h,48h,72h进行血气及电解质测定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0例COPDⅡ型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前有低锅 ,低氯存在,机械通气后CO2排出过快,pH值升高,出现不同程度的兴奋,躁动等碱中毒症状。结论:CO2排出过快及低钠,低氯是造成机械通气中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可容许高碳血酸症和及时补钠,氯是预防和治疗代谢性碱中毒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衰竭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阻肺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方法:我院于2008年10月-2012年10月在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慢阻肺并呼吸衰竭共38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采用NIPPV治疗,对照组19例采用鼻导管吸氧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74%,与对照组68.4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HR(次/min)、R(次/min)、收缩压(mmHg,1mmHg=0.133kPa)、舒张压(mmHg)、SaO2(mmHg)、PaO2(mmHg)、PCO2(mmHg)等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能有效的改善患者通气功能,纠正患者低氧血症,加快CO2排除,降低CO2的潴留,从而降低患者的插管率和死亡率,值得临床使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以及机体的炎症反应。方法选择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102例,根据不同的机械通气模式分为两组,一组给予适应性支持通气(ASV)模式,另一组给予同步间歇指令通气+压力支持通气(SIMV+PSV)模式,每组51例。观察患者的呼吸形式、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结果 ASV组的潮气量(VT)明显高于SIMV+PSV模式,指令呼吸频率、通气总时间均明显低于SIMV+PSV模式(P<0.05);ASV组的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气道平台压(Pplat)均明显低于SIMV+PSV组;ASV组的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α1酸性糖蛋白(AAG)水平均明显低于SIMV+PSV组。结论 ASV通气模式有利于降低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的机体炎症反应,更快地恢复自主呼吸能力,减少通气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元创机械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将8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传统抗感染、平喘、化痰等治疗基础上加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而对照组则采用传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改善情况、气管插管率,第3、6、12、24小时的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气分析的pH、Pa02、PaC02指标变化及住院时间,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0%明显优于对照组72.5%,治疗组气管插管率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0%,两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第3、6小时的HR、RR、pH、PaO2、PaCO2平均值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以上各指标改善不明显(P〉0.05),第12、24小时的以上各项指标两组患者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状况更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住院时间平均为(13.27±2.31)d明显短于对照组(21.14±4.26)d。故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呼吸衰竭,可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气管插管率,较快纠正酸中毒、减少住院时间,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