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从糖尿病前期谈"治未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未病是指不具有诊断某种疾病的特征性症状的前病状态,即"无典型症状,有客观证候"。所谓"不治已病,治未病"是指在发现异常苗头时,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逆转其发展方向,恢复其正常状态。防病于未然,治病于潜伏阶段,是中医"治未病"的精髓。糖尿病是一种生活习惯病,其未病状态是指糖尿病前期,主要表现为糖耐量低减。古代治未病尚包括"已病防变",现代医疗对象的主体是已病人群,缺少的恰恰是开展大规模的未病医疗。糖尿病"治未病"的核心思想实为早期预警、早期防治,借助现代医学的微观检测手段,结合中医学辨证论治及养生保健方法,将糖尿病治疗重心大大提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治未病”思想干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湿热质与气虚质体质患者各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别分成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治疗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则依据患者体质给予“治未病”健康教育,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化积分.结果:气虚体质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中PF、RP、BP、GH、VT、SF、RE以及MH等各维度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湿热质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中PF、RP、BP、GH、VT、SF、RE以及MH等各维度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的体质特征,采用“治未痛”理论对其进行干预治疗,可对糖尿病起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前期是2型糖尿病发生必定会经历的一个时期,中医"治未病"思想源远流长,在疾病防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将"治未病"思想引入糖尿病前期的防治中,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三个方面对处于不同状态的人群进行干预,积极发挥其作用,对于防治糖尿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前期人群是发展成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而老年人发生率更高,其存在多种危险因素,促进潜在靶器官损害的发生。高血压是缺血心脏病三大危险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医"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除常规护理外,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为指导,从情志、饮食、运动方面进行指导,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3个月后测定2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的变化情况,统计2组干预3个月后血糖控制率和预防并发症方面的结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达73. 3%,对照组总有效率达56. 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患者FBG、2hPG均下降,与同组治疗前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但观察组FBG、2hPG、Hb A1c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护理,对于血糖控制率,预防和推迟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前期是患者血糖升高但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的一个阶段,此阶段高血糖的病因、病机要从中医水谷代谢的理论及“脾瘅”的相关论述分析。魏教授运用“治未病”思想辨治糖尿病前期,一是未病先防,对糖尿病前期患者重在补益脾肾治疗,加强脾的运化、化生功能及肾的气化功能;二是既病防变,控制糖尿病前期相关因素和病变,调理脾、肾功能治疗的同时,重在燥湿化痰、活血化瘀,祛除痰浊、瘀血等有形之邪,临床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前期GLP-1变化与“治未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高危期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的变化对糖脂代谢紊乱和能量平衡失调有重要影响,GLP-1以长期与短期控制能量的整体模式来调节机体物质与能量平衡,并在糖尿病早期即发生变化,为中医"治未病"及防治"消渴病"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前期人群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属脾瘅范畴,相当于消渴病(糖尿病)轻者或早期,多为恣食肥甘厚味,食郁为发病基础,继而出现痰浊,日久化热。早期进行健康教育、合理饮食、规律运动、戒烟限盐、控制体重、限制饮酒、心理平衡等生活方式干预,可有效减少糖尿病发病率,也符合治未病思想,对糖尿病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前期社区干预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瑜瑜  陈晓雯 《河南中医》2012,32(2):157-158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及生活质量,故在西药防治本病的同时,应将预防重点放在社区,应用中医药参与糖尿病前期的社区干预,充分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有效阻断糖尿病的发生,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节约医疗资源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树林  凌燕 《吉林中医药》2013,33(6):550-552
糖尿病前期人群是发展成糖尿病患者的高危群体,将中医治未病理论引入健康管理措施中,不但有利于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干预,更可以根据糖尿病易感人群的中医体质特点,找出糖调节异常的预警措施.因此,基于治未病理论对糖尿病前期人群实施健康管理将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最有效的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中医“治未病”思想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血葡萄糖(简称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本文应用中医“治未病”思想理论来探讨防治糖尿病,对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辽宁中医杂志》2013,(9):1733-1734
从"未病先防","欲病早治","已病防变","病盛防危","瘥后防复"五方面浅谈"治未病"思想在糖尿病不同时期防治中的含义及体现,探讨中医"治未病"理念在糖尿病分期防治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王志刚 《新中医》2015,47(4):5-7
糖尿病是一个终身病,最终导致多脏器损害及终末期肾衰等慢性并发症,因此运用"治未病"思想防治糖尿病的进一步发展、恶化,意义重大。提出未病先防,合理饮食,养生为要;有病早治,调理脾胃,首当其冲;已病防复,安五脏调阴阳,化瘀为纲的宗旨,调节阴阳和脏腑的平衡而改善患者的症状,防治并发症,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代茶饮干预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糖尿病前期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饮食及运动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泽泻汤”代茶饮,分别对两组患者干预1个月、3个月、6个月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对比。结果:两种方法对干预糖尿病前期均有一定效果,但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7%,糖尿病发生率达37.5%,糖尿病前期逆转率仅为15.2%;观察组总有效率达80.9%,糖尿病的发生率仅为16.7%,糖尿病前期逆转率达3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泽泻汤”代茶饮对干预肥胖型糖尿病前期有一定疗效,不仅可逆转糖尿病前期,还可降低糖尿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张利民 《新中医》2012,(7):179-180
“治未病”理论是中医学的一颗璀璨明珠,《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灵枢·逆顺》亦云:“上工刺其未生者,故日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治未病”实为中医学预防思想之先河。 1中医学对“治未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是终生性的慢性疾病,本文以中医"治未病"为理论依据,把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理念运用到糖尿病的防治中,有糖尿病危险因素的人群及时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以达到不发或延缓发展为糖尿病。糖尿病患者通过接受糖尿病防治知识宣教,控制血糖、血脂、血压,调节情绪,合理使用中西药物,学会自我管理,有效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穴位埋线治疗是针灸的发展与延伸,是经过特别制作后的羊肠线,通过专用的埋线针,埋植在相应的穴位内,起到针刺留针样的作用,达到持续刺激3个月以上的长效.亚健康人一般只要针1次即可,必要时隔3月再埋植1次,使之健康,慢性病每隔3月1次,连续3次为1疗程,同时配合药物,能起到防传变,逆转病情的作用,直至康复.现将近年来特制肠线穴位埋植治未病情况总结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入选观察对象均为2006~2009年本院门诊病人.亚健康组病人诉平时易感冒,腰酸,易疲劳,来开补药,共32人,嘱其不要吃补药,接受埋线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化痰活血法干预糖尿病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两组均采用生活干预,对照组根据情况给予降压、调脂处理.治疗组在生活干预的同时加服中药.观察干预前后FPg,2hPg,FINS、2hINS、HbA1c及IRI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FPg,2hPg,INS、2hINS、HbA1C及IRI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上述指标与干预前比较有下降趋势,但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83%,对照组为47.92%,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对于糖尿病前期患者采用化痰活血法干预治疗,可以调节糖代谢水平,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治未病”的治病原则历史悠久,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内经》中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患于未然”的预防思想。前人用“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来强调治未病的重要意义。值得关注的是,这种医学理念在21世纪的今天再次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笔者就近年来“治未病”理论及临床上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预防和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糖尿病的发病原因、机制及病情进展、临床诊治等方面,概述了中医学"治未病"理论在糖尿病预防和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并提出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下,运用中医"四诊"和辨证体系结合现代检查对糖尿病早、中期进行干预,能够在治疗和预防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等方面起到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