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柴浩然对慢性肾炎水肿的辨治体会运城地区卫生学校(044000)柴瑞霁关键词柴浩然,慢性肾炎,水肿慢性肾炎临床多见不同程度的水肿,轻者双下肢浮肿,重者头面、四肢全身水肿。所以,如何消肿退肿,是本病治疗的关键。柴浩然老师在长期的临证中,对慢性肾炎水肿的辨... 相似文献
2.
肾病综合征是小儿常见的肾脏病,它具有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度水肿、高脂血症4大临床特点,由于其症见全身高度水肿,属中医学水气、肿胀、水肿范畴。其水肿特点为一身漫肿,呈烂泥样,且水肿反复出现,有时迁延不愈,故认为小儿肾病综合征之水肿大多为里证、虚证,属阴水范畴。现据笔者的临证经验浅谈对此病水肿辨治体会。1小儿肾病综合征水肿的病机中医学认为肾病综合征水肿的病机为肺、脾、肾五脏俱虚,感受外邪而诱发。《诸病源候论》云:“水病者,由脾、肾俱虚故也。肾虚不能宣通水气,脾虚不能制水,故水气盈溢,渗透皮肤,… 相似文献
4.
宋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7(5):63-64
水肿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的主要特征之一。几年来我们用中医理法方药 ,系统观察了 3 8例患者 ,在消除水肿方面取得了一些疗效和体会 ,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①符合 1992年第三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讨论修正的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②排除各种原因而致的继发性肾病综合征。1 2 病历选择 3 8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 ,其中男 2 4例 ,女14例 ,年龄 16~ 4 2岁 ,病程 2~ 5年。1 3 治疗方法 根据PNS的临床特征 ,结合我们的临床体会 ,中医辨证分为 5型。1 3 1 脾肾阳虚 本型 8例 ,一身皆肿 ,小便不利 ,面色苍白 ,… 相似文献
5.
6.
沈英森强调,岭南之人多湿热体质,湿热壅滞三焦,气化失司,为岭南地区肾炎水肿的重要病机之一。水肿病人常见本虚标实,临床兼症复杂,加之病人病程长短不同,体质壮弱不同,需整体考量。临床常见由于肺卫受邪致肾炎水肿加重,外邪袭人,往往首先犯肺,急慢性肾炎发病常见上呼吸道感染或急性扁桃体炎感染后发病,病因多为风热、湿毒之邪从皮毛内归于肺脾,下伤及肾,从而导致肺热气壅。此类病人常见发热恶风、恶寒,头痛鼻塞,咳嗽咽痛,头面眼睑浮肿,或初起浮肿不显继则面目双下肢肿甚,治疗应及时清热解毒、肃降肺气,在风药基础上加银花藤、连翘、牛蒡子、土牛膝、板蓝根、浙贝母、芦根、大黄等。临床中常见病人虚实错杂,上热下寒之证,例如既可见四肢浮肿、腰膝酸软、疲倦乏力的脾肾阳虚寒之证,又见口干鼻燥、咽喉疼痛、甚至鼻涕中带有血丝的肺气壅热之证,如何使药物具有补而不滞、利而不伐的作用,治疗中既可扶正以温补脾肾,又可祛邪以宣达肺气,是临床上经常考虑的问题。遇此类错杂情形,沈老经验为在温阳补益药物中加入银花藤30 g,同时给予银翘解毒丸,嘱早晚各服一丸,可使上述症状消失。沈老在治疗上注重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医理与实践相结合,辨证准确对症下药,强调"标本结合,以本为主"的基本原则;同时突出"本虚标实、攻补兼施"的治疗方针;灵活运用"标本兼治、分清主次"的个体方案。在对肾炎水肿的治疗中着眼于变化无穷之证,三因制宜巧设处方,值得后学之人认真参酌体会。 相似文献
7.
笔者临床卅余载,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治疗急性肾小球肾炎水肿,疗效显著,兹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选择急性肾小球肾炎浮肿为主者82例,男37例.女45例,年龄最小者5岁,最大者60岁.6~10岁,12例,11~18岁22例,21~30岁24例,31~40岁12例,41~50岁8例,51~60岁4例.诊断标准参照1977年·北戴河《全国部份省市肾病座谈》制定方案. 相似文献
8.
10.
何顺华老师为江西樟树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 ,江西省名中医。临证三十余年 ,学验俱丰 ,享誉药都。余在实习期间 ,有幸侍诊左右 ,深受教益 ,现将何老师辨治肾小球肾炎经验总结介绍如下 :肾小球肾炎在临床上有急、慢性之分 ,多表现为水肿、蛋白尿、血尿、肾功能改变等。本病属中医学之“水肿”“皮水”“石水”“肾水”等范畴。内外因素共同引发 ,外因多以风、寒、湿邪侵及于肺 ,肺失宣降 ,水湿内停 ;内因多由劳倦太过 ,饥饱不调 ,伤及脾胃 ,脾失运化 ,或情志多劳 ,酒色过度使肾气内伤。诚如张景岳所说 :“凡水肿等证 ,乃肺、脾、肾三脏相干之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护肾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泼尼松及环磷酰胺、双嘧达莫、维生素E等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护肾汤加减治疗。2组均4周为1个疗程,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Alb)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总有效率5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及Alb均明显改善(P0.05,P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护肾汤加减配合西药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2.
益气活血利水法配合常规西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48例PNS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24例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12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当归合剂合当归芍药散加减,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2组均1个月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血脂、肾功能及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副作用和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白蛋白、胆固醇、肌酐及尿FDP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治疗组副作用和并发症发生率(19.4%)低于对照组(61.3%)(P〈0.01) 治疗组复发率4.0%,完全缓解率64.5%,对照组复发率11.3%,完全缓解率23.4%,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法配合常规西医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健脾益肾方合黄葵胶囊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53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方合黄葵胶囊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RNS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53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健脾益肾方合黄葵胶囊口服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中医症状积分、24 h尿蛋定量、血浆白蛋白(Alb)、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血肌酐(Cr)及尿素氮(BUN)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4.9%,对照组总有效率67.9%,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TC、TG、Cr及BUN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Alb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定量、TC、Cr及BUN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健脾益肾方合黄葵胶囊治疗RNS疗效确切,且能减少复发,改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15.
慢性肾炎辨证论治与血浆纤维结合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为了探讨慢性肾炎(CGN) 辨证论治与血浆纤维结合蛋白(Fn) 的关系 ,采用琼脂免疫扩散法检测 51例 CGN患者和 65名健康人血浆 Fn含量。结果显示 :CGN患者血浆 Fn值显著低于健康人(P<0 .0 1) ,伴有湿热瘀滞明显低于无湿热瘀滞 (P<0 .0 1) ,且与血尿素氮(BUN) 呈负相关(P<0 .0 1) ,但肺肾气虚、气阴两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各证型间无明显差异(P>0 .0 5 ) 。治疗后复查 30例 ,血浆 Fn含量较前明显升高(P<0 .0 1) 。提示 CGN患者血浆 Fn含量与肾功能损伤程度及湿热瘀滞有关 ,而补气活血、益肾泄浊中药对恢复 CGN血浆 Fn水平似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芪地补肾方配合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服用泼尼松,治疗组40例予芪地补肾方配合泼尼松,治疗3个月后统计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血清肌酐(Cr)和24 h尿蛋白定量。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5.0%,对照组总有效率4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Cr、BUN及24 h尿蛋白定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结论芪地补肾方配合泼尼松治疗肾病综合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饮食结构改变和社会心理因素的影响,慢性便秘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是常见的慢性便秘类型。长期患病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还可能诱发结直肠癌、脑血管等疾病。目前临床缺乏针对性与个性化治疗,导致疗效不稳定,停药后易复发。中医辨证论治是治疗STC的一大优势,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排便情况,实现个性化治疗和精准用药。通过对STC发病机制进行梳理,并对临床治疗不同证候STC的中药复方进行整理,为临床治疗STC提供了新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慢性疲劳综合征中医证型判别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应用判别分析方法,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的中医辨证分型进行研究。方法收集237例CFS患者,根据患者中医证型,使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对变量进行分析。结果从临床症状中筛选出10个变量(P<0.0001),通过这些变量建立的CFS中医证型判别函数具有非常显著的判别效果(P<0.0001)。结论CFS中医证型判别函数与临床实际吻合良好,判别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能够提高CFS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 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与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中医证治分布规律。方法 病例来源于2015年1月—2017年12月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部及门诊就诊的慢性胃炎患者962例,其中符合诊断标准的慢性萎缩性胃炎256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296例。记录其临床症状、舌脉、证型及方药,用Excel数据库整理,采用频数统计法分析二者证治特点。结果 (1)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型依次:脾胃虚弱证、肝气犯胃证、胃络瘀血证、胃阴不足证;慢性非萎缩性胃炎证型依次:肝气犯胃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脾胃阳虚证、胃阴不足证。(2)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症状:胃脘痞闷、食欲不振、倦怠乏力等;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高频症状分别腹胀满或痛、泛吐酸水、嗳气频作等。(3)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舌象:淡舌、暗红舌、少苔、薄白苔;慢性非萎缩性胃炎高频舌象:红舌、淡舌、黄腻苔、薄白苔。(4)慢性萎缩性胃炎高频方药:炒白术、五灵脂、麦冬等;慢性萎缩性胃炎方药有:柴胡、黄芩、炒白术等。结论 CAG以脾胃为主,病程长,发病机制气虚、阴伤为主,血瘀、气滞为标;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以肝胃为主,病位浅,发病机制以气滞为主,伴肝脾失和、邪热犯胃、寒热错...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