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吕仁和教授在临床治疗糖尿病中,运用独特的“三件宝”,使许多难治病人的病情得到缓解,尤其是使病人学会给自己调治的方法,受到广大病人的欢迎。现将吕教授运用“三件宝”诊治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经验,简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血管疾病与心理疾病之间的联系逐渐受到重视,心理障碍对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起着重要作用,要积极重视情志因素的影响。中医药在治疗“双心疾病”上有较大优势,通过归纳整理相关文献,总结了“双心疾病”的中医认识、中医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中医药辨证治疗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Ⅱ型和Ⅲ型)鼻内镜术后临床症状、体征和术腔清洁时间及上皮化时间等的改善情况,从中寻找辨证规律。方法:对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住院患者52例(100侧),按就诊单、双数顺序法分为治疗组26例(50侧)和对照组26例(50侧)。中医辨证可分为湿热蕴结型、脾虚湿困型。结果:治疗组在术腔清洁时间、囊泡持续时间及上皮化时间较之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并且在术后临床症状改善以及内窥镜检查局部体征,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所提高(P<0.05)。术后气虚、夹瘀、夹湿持续时间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结论:中医辨证治疗可减轻慢性鼻窦炎-鼻息肉ESS术后局部症状,促进术腔清洁及上皮化,中医药治疗显示出其整体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13)
朱南孙教授认为脾肾不足、气血亏虚、天癸亏耗为本病主要病理机制。肾乃先天之本,元气之根,藏精主胞胎,肝藏血而主疏泻,肝肾同居下焦,相火寄于肝肾,肝肾乃冲任之本,肾阴亏虚,癸水不足,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肾不交,心肝火旺,肾虚肝旺。故而出现烘热出汗,烦躁易怒,腰膝酸软,胸闷心悸、失眠多梦等更年期症状;提出"治肝必及肾,益肾须疏肝",肝肾为纲,肝肾同治的观点。同时考虑本病对更年期妇女精神情绪的影响较大,药物治疗同时,还要注重进行心理疏导,这样才能真正让妇女怡然自得、神情愉悦地摆脱更年期烦恼,此乃"怡情更年汤"怡情之本意。 相似文献
5.
6.
张天文主任医师“药对”治疗不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天文主任医师擅治不寐,常用黄连-肉桂、茯苓-茯神、酸枣仁-柏子仁、夜交藤-合欢花、龙骨-牡蛎、石决明-磁石、百合-生地、远志-莲子心、焦栀子-黄芩等"药对",辨证选择,各有侧重,巧妙配合,取效甚佳。 相似文献
7.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10)
毛德西教授认为呼吸系统疾病多与外感六淫有关,内因则有痰湿、脾虚、肾虚、肺经气阴亏虚等。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影响肺脏宣发、肃降功能而发病;提出"急性期以祛邪为主,缓解期以补益为法"的独到见解,驱邪补益,根据肺失宣降程度,酌配升降药对及调理气机之品;毛师善用药对,如麻黄配橘红、麻黄配地龙、黄芩配百部、葶苈子配苏子等。 相似文献
8.
红曲是红曲霉菌接种在蒸熟粳米上发酵形成的红曲米,起源于福建古田,至今有1 000多年的使用历史,具有健脾消食、活血化瘀、降脂化浊的功效,为常见中药。红曲具有多种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广泛。综述了红曲起源、药性与功效、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对红曲“成分-药理-中药功效-疾病”进行关联分析,旨在为红曲进一步的研究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11)
田正鉴教授认为内因脏腑虚损,气血阴阳失于调和,肺脏虚弱,阴伤气耗,肃降无权,气逆,发为慢性咳嗽;提出“中西医结合,辨证论治,宣、清、润”的治疗大法,调护正气,自创润肺益气止咳方遣药配伍注意药味、剂量,联合西药,优势互补。 相似文献
10.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4)
王翠霞教授认为肝郁肾虚是月经后期主要证型。肾精不足,经血亏虚,或肝气郁结,阻滞冲任胞宫,血海不能按时满溢,月经后期,肝郁肾虚常同时出现。王师强调未病先防,既病防变,早干预、早治疗,重在补肾疏肝,提出"补肾填精,疏肝理气",自拟调经方(当归、续断各15g,熟地黄、白芍各20g,甘草炙10g,山药、香附各15g,枸杞子20g,菟丝子25g,杜仲、茯苓各20g,川芎、吴茱萸各15g),随证取药、病证结合,力求在根本上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1.
12.
“气血学说”“络病学说”“玄府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眼科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者同轴一体,在生理和病机上密不可分。从中医学整体观念出发,脏腑为本,目为标,气血-络脉-玄府轴是脏腑与目联系的枢纽;在局部辨证的基础上,“气血-络脉-玄府轴”的稳态失衡是视网膜血管性疾病(RVD)在眼底证候的微观体现。在病症结合视角下探究RVD的临床特点,其具有气血不和、络脉失调、玄府郁闭的证候特征,核心病机可概括为“气血-络脉-玄府轴失调”;由此提出和气血、通络脉、开玄府为RVD的基本治疗原则,须贯穿疾病治疗的始终,为RVD的中医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冠心病常并发焦虑、抑郁、失眠、痴呆等"心"病,称"双心"疾病。广义"神"指人体生命活动,狭义"神"专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冠心病神志变化属狭义范畴。冠心病伴焦虑抑郁乃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脏腑阴阳气血失调,当理气活血、清心安神,黄连阿胶汤和柴胡疏肝散加减;伴失眠多梦系疾病迁延日久,心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心神不安,当在冠心病用药基础上加补气、补血、健脾、镇惊安神药,归脾汤或八珍汤加味;伴痴呆系年迈体虚、久病耗损,心病及脑,髓海失充,脑失所养,当滋阴补肾,益气养血,七福饮加减。中医药对"双心"病治疗已取得一定进展。期待药物、针灸、按摩、心理疏导等手段相结合,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以“子母补泻理论”为取穴原则对“腰-盆-髋”力学失衡型L4~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效果。方法:以抽签法将我科126例“腰-盆-髋”力学失衡型L4~5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各63例。复位组行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针灸组增加基于“子母补泻理论”的取穴法针刺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腰椎活动度、血清因子和不良事件。结果:针灸组4周末日本骨科学会(JOA)腰功能评分和miR-233-5p水平较复位组高,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miR-204较复位组低,腰椎左侧屈、右侧屈、右旋、左旋、后伸和前屈角度均较复位组大(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事件。结论:“腰-盆-髋”力学失衡型L4~5腰椎间盘突出症接受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同时联合基于“子母补泻理论”取穴法针刺治疗,可安全、有效调节血清因子水平,并显著改善腰腿疼症状和腰椎活动度。 相似文献
15.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10)
池晓玲教授认为疏泄失常是胁痛主要病因,肝失疏泄,脉络失和为基本病机,调治肝脏疏泄的功能是治疗胁痛关键,临证擅用延胡索-三棱-莪术药对配合(常用量:延胡索15g,三棱5g,莪术10g),直达病所,行气活血止痛之力大彰,屡起沉珂,辨病辨证,强调掌握尺度,中病即止,调方务必仔细斟酌,细心观察,辨病辨证,方可直捣病所,小方起大苛,应用经方时方,既要识其精神,又不能囿于成见,做到"继承而不泥古,创新而不离宗"。附胁痛-肝郁气滞,瘀血阻络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6.
17.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5,(5)
陈以国教授认为痿证病位在筋脉肌肉,和五脏虚损有关,依据"全息胚学说",锁骨可沟通"天-地-人"三才,乃"三才骨",将中医传统特点、经络学说、脏腑学说、全息胚学说有机结合,独创"锁骨针";治疗宜"滋养先天、补益后天",从"锁骨针"及多经多穴入手,实泻虚补、补益肝肾、健脾益气、益胃养阴、疏肝行气、清阳明热;指出"治痿独取阳明","独取"乃言其重,而非言其孤,不应拘泥。 相似文献
18.
内科疾病病因病机纷繁复杂,常寒热易混,虚实夹杂。孙玉信教授以“脾统四脏”理论为主导,临床治疗内科疾病,凡见脾胃病证,即从调理脾胃入手,处以“异病同治”,往往取效较好。该文介绍孙玉信教授应用“脾统四脏”理论治疗内科疾病经验。 相似文献
19.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6,(2)
银翘散源自吴鞠通《温病条辨》,是辛凉解表代表方,贵在加减。吕文亮教授认为外感温病证属卫分皆可化裁用之,外感温热病早期失治误治,引邪入里,如慢性荨麻疹、过敏性紫癜等,辨明卫、气、营、血,加减应用银翘散,随证思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邓悦教授认为,双心疾病之病因病机在于虚、郁、瘀,三者可互为因果,多在气血不调的基础上,形成肝郁、脾虚、血瘀.临床多见虚实夹杂证型.虚者,气血亏虚,无以濡养经脉;实者,气滞血瘀,痰浊阻滞,脉道壅塞不通.治疗上常用“益气活血,养心安神”之法,灵活运用养心汤加减,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