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近年来中医药对糖尿病肾病(DN)研究很多,现将研究进展做一归纳与探讨。1 病因病机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DN以气阴两虚为主,兼有瘀血、水湿、痰浊等实邪,是正虚邪实、多脏腑受损的共同结果。林氏、冯氏认为DN基本病机是本虚标实。其演变规律是阴虚→气阴两虚→阴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肾病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石绍兰  郑桂海 《河北中医》2003,25(7):556-558
糖尿病肾病 (DiabeticNephropa thies ,DN)是糖尿病危害性最大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目前认为DN的发生是遗传因素、代谢紊乱、激素分泌失调、肾脏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以及凝血机制、免疫机制失调对肾小球的损害等多因素的结果 ,最终进展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现就近年来中西药治疗DN的研究进展简要综述如下 :1 病机认识1.1 中医病机认识 中医学多认为DN病机是本虚标实 ,本虚为气阴两虚 ,阴损及阳 ,标实以瘀血、水湿、痰浊最多。侯荣会[1 ] 认为DN的病机演变过程主要是脾肾气虚或肝肾阴虚进而气阴两虚 ,最后发…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所致的肾脏疾病,中医认为本病多为本虚标实之证,主要病机为阴虚燥热,阴虚为本,燥热为标,日久可致气阴两虚、阴阳两虚并可兼夹血瘀、痰湿、浊毒等标证。中医药治疗早期DN有较好疗效,对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缓病理进展、提高生存质量有较大潜力和优势,基于张法荣教授对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的认识,针对糖尿病肾病肝肾阴虚型,宜滋阴养血、清热疏肝,方予滋水清肝饮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4.
PI3K/Akt信号通路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强有力的调控作用,该通路的激活可以促进内皮祖细胞(EPC)的增殖维持血管内皮功能,进而阻止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近年来,研究发现微循环RNA(microRNA,简称miR)参与心力衰竭、冠心病、心律失常等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调控,主要在内皮功能和内皮细胞(EC)衰老中发挥作用。miRNA可以调节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维持血管稳态。已知中医药具有多靶点、多通路、多途径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独特优势,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晰。故本文围绕miRNA与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慢性心衰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es,DN)是糖尿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基本病理是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系膜区大量细胞外基质(ECM)集聚.祖国医学认为,DN的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中医药被广泛用于DN的临床研究之中,其中黄芪对DN保护作用的研究日益受到关注.黄芪具有益气升阳、利水消肿、健脾利湿等功效.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含有多种皂苷、多糖、黄酮,以及氨基酸、亚油酸等成分,具有提高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降糖、降脂、降压、利尿、减少蛋白尿等作用.本文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黄芪对DN的保护作用的最新文献进行归纳.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肾病(DN)为糖尿病最常见并发症之一,与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肾元亏虚密切相关,病情复杂,迁延日久;本虚标实、肾虚络瘀是基本病机。中医药治疗DN,尤其是早期DN,有辨证分型、自拟方、单味药及提取物、中药灌肠等,疗效满意,但各医家观点不一,辨证分型各异,无权威分型及疗效判断标准,缺少多中心大样本临床研究,资料间缺乏可比性,对单方、成方作用机理尚未阐明等。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肾病与经方瓜蒌瞿麦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兰 《河南中医》2007,27(4):11-1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简称DN)又称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特有的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糖尿病人一旦发生肾脏损害,出现持续性蛋白尿,则肾功能持续性减退直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中医认为,DN多为本虚标实之证,治疗从多方位着手,从而在有效地阻断DN病情的发展、延缓慢性肾衰的进程中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本文试从肾虚、上燥下寒的角度探讨DN的发病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DN方剂。1糖尿病肾病的中医病理机制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晚期合并症,中医无糖尿病肾病病名,但对糖尿病肾病的描述早有记载,…  相似文献   

8.
糖尿病肾病(DN)是慢性肾脏病(CKD)主要病因,加重了终末期肾脏病(ESRD)的患病率,严重威胁人类健康。DN病理机制十分复杂,其中炎症反应是糖尿病肾病级联损伤过程中的关键病理环节。因此,针对糖尿病肾病炎症反应的治疗有利于缓解DN的疾病进展。NOD样受体蛋白3(NLRP3)是一种经典的蛋白酶体,其作为先天免疫反应的诱导剂,NLRP3炎症小体被激活后产生和释放炎症介质,触发细胞焦亡和自噬失控,介导促肾纤维化的应激信号,参与DN肾脏的发生与发展。NLRP3炎症小体作为诱导炎症反应的核心位点广泛参与了DN疾病进程,可能是DN疾病进展的新靶点。中药单体及复方在糖尿病肾病的防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最新研究发现中医药有效防治DN与调控NLRP3炎症小体激活关系密切。从NLRP3炎症小体角度探究中医药治疗DN发生发展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多,但尚缺乏系统综述。该文通过分析汇总近年来国内外文献,从NLRP3炎症小体组装与激活,在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及中医药通过相关途径调控NLRP3炎症小体防治DN方面进行综述,为中医药对NLRP3炎症小体调控研究提供参考,以期为防治DN提供新靶点和新策略。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病发病机制复杂,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从氧化应激、炎症反应两方面对活血化瘀类中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改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进行述。证实多环节多途径多靶点作用为中医药治疗高血压病优势所在。  相似文献   

10.
<正>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患者临床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年来,中医药治疗早期DN研究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对早期DN的治疗显示出了独特的优势,现将文献综述如下。1病因病机孙新宇等[2]指出DN病机关键为肾元亏虚,毒损肾络,肾之体用俱病;病性为本虚标实,气阴亏虚为本,病位在肾,连及肝脾、络脉,痰湿、浊毒、瘀血等为标实之证,临床上具有虚、郁、痰、  相似文献   

11.
干细胞及其组织微环境是"髓"本质的生物学基础,围绕"髓"形成单个或多个"靶点"的集合就是"髓"为中心的治疗靶点。针对"髓"的单个或多个靶点的不同组合可提出若干个不同治疗方案,包括基于"补肾生髓成肝"的肝硬化、肝衰竭、肝癌防治方案及"补肾生髓"防治艾滋病免疫重建不全的方案,极大地提高了中医药防治肝藏病及其相关病证的能力和水平。"髓"是"肝肾同源"的中心环节,极大地深化和提高了"肝肾同源"的理论认识,明确了深入研究中医药调控再生修复的作用及其机制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婷  高彦彬 《世界中医药》2014,9(5):679-683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引起终末期肾衰最常见的原因之一。早期发现和诊断糖尿病肾病,寻找有效的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病机研究、辨证论治及治则研究方面,评述了近年来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概况,临床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可明显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阻止或延缓肾衰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衰老是一个涉及多个方面包括脏腑器官、细胞组织以及多种年龄相关性疾病的生命阶段。中医认为肾虚与衰老密切相关,补肾在延缓衰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中药可以多途径、多靶点、多功效地起到延缓衰老的作用,文章查阅文献归纳了补肾类方药及中药有效成分在延缓衰老研究中的作用机制,包括调节氧化应激、调节内质网应激、调节细胞凋亡、调节免疫反应、促进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神经保护作用等,以期为中药抗衰老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TGF—β_1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祈  张兰 《辽宁中医杂志》2006,33(5):631-632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活血化瘀法组成的中药复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皮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实验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按53mg/kg剂量腹腔一次性注射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中药组(中药复方)、西药组(瑞泰)、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8周后RT—PCR法检测大鼠肾皮质TGFβ1mRNA表达。结果: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均明显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1mRNA表达(P<0.01),且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中药复方通过降低糖尿病大鼠肾皮质TGFβ1mRNA的表达,从而起到保护肾脏,延缓肾脏病理损害,抑制糖尿病肾病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3,自引:19,他引:4  
运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通过对中药血清药理方法学中对实验动物、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案、采血方案、血清灭活与保存、血清添加量和对照组的设立等的确立,建立最佳的实验方案进行研究。文献检索研究表明,中药复方对神经系统有调节作用,能保护心肌细胞,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预防哮喘,增强免疫,抗菌抗炎抗病毒,抗纤维化并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中药血清药理学在神经、心血管、呼吸、免疫、消化、生殖、泌尿、骨骼系统以及在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病毒等方面都有很好的应用,为中药复方药理作用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己成为近年来研究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热点之一,高糖作为始动因子,诱导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信号通路激活并促进DN发生、发展的研究倍受关注。诸多研究显示PKC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参与了DN的发生发展,且其重要作用已逐渐确立:PKC信号通路激活可明显影响血液动力学、增加血管通透性以及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c,ECM)沉积、抑制Na+-K+-ATP酶活性和参与细胞增殖等。并且PKC抑制剂的使用为DN防治开辟了新视角与途径。研究证实,单味中药及其提取物(如牛蒡子及其提取物、槲皮素等)及一些中药复方(如菟箭合剂、六味地黄加味胶囊等)对DM鼠肾脏有部分保护作用,对PKC信号通路也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但现有研究证据表明PKC信号通路抑制剂多为非特异性,且副作用大,而特异性PKC信号通路抑制剂尚在研究中,且迄今无成功应用到临床的先例。因此,随着中药现代化研究加快,深入研究中药抑制PKC信号通路激活,对从信号通路干预DN进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目前中药干预PKC信号通路与DN研究进展综述,为今后用中药作为PKC抑制剂来防治DN提供一定实验与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N对患者身体造成的损伤一般较为严重,甚至需要透析治疗的方法来延续生命。长期高血糖会导致慢性代谢异常和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转录因子、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的调节变化,导致肾脏结构畸形的发生,进而发展成DN。近年来,中药复方防治实验性糖尿病肾病的研究文献增多,显示出中药复方在防治DN方面所具有的一定优势。通过对较有代表性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对DN主要发病机制的六大方面进行梳理,如调控异常糖代谢、抑制氧化应激反应、调节肾血管血流动力学、组织因子和细胞因子的活化、肾小球超微结构变化、改善肾功能等方面,以期为DN的临床治疗及创新药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近年来针对实验性DN的中药复方研究围绕DN发病的核心机制,主要通过影响糖异常代谢、氧化应激作用和肾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等方面展开,达到控制DN大鼠过高的血糖,抑制体内氧化应激状况,调整肾脏血管血液动力学的目的,最终改善DN的临床症状,如降低尿蛋白、尿素氮含量和肌酐等指标。通过对研究文献的整理分析,显示中药复方在防治实验性DN方面具有明显的效果,而且处方的构成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按健脾益肾活血化瘀法组方的中药复方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按53 mg/kg剂量腹腔一次性注射建立糖尿病肾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中药组(中药复方)、西药组(瑞泰)、模型组和正常组.观察血糖、肾重/体重、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等生化指标及糖尿病大鼠肾脏结构的改变.结果各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肾脏结构和功能的损害程度均有明显降低(P<0.01),且中药组优于西药组(P<0.01).结论中药复方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血糖、尿微量白蛋白、肌酐、尿素氮等的水平,具有防治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发展过程中出现蛋白尿、高血压、浮肿、肾功能不全等肾脏病变的总称。包括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肾小动脉硬化症,肾盂肾炎,肾乳头坏死等病理改变。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增高,糖尿病肾病也有逐年增多的趋势,并且已成为导致糖尿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糖尿病引起蛋白尿、水肿、肾功能衰竭的症状较为常见,其病理基础是肾小球硬化症,这里我作为重点论述。因为糖尿病肾病早期发病隐匿,病程迁延,早期难以发现,中晚期又很难阻止其病程进展,因此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一直是临床上棘手的问题,尽管目前治疗糖尿病肾病有多种方案,但单纯的西医和单用中医中药治疗,很难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  相似文献   

20.
血瘀证是中医辨证的常见证型,是现代中西医结合研究的热点和有重大突破的领域.糖尿病肾病(DN)最常见的证型为本虚标实(阴虚血瘀),该证型机体早期表现与现代医学的微炎症状态相类似.临床上用凉血活血法治疗DN血瘀证能明显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炎症相关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白介素-8等,但其现代医学本质并不清楚.核因子-κB(NF-κB)通路是多种炎症因子转录调控的中心环节,其介导的炎症反应在DN等慢性疾病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我们推测凉血活血法改善DN血瘀证可能与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