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徐洪涛  袁成业  肖香群 《光明中医》2014,29(11):2392-239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包括单纯性脂肪肝、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和肝硬化,其中肝纤维化是一切慢性肝病共同的病理学基础.中医认为非酒精性脂肪肝肝纤维化是由于肝失疏泄,脾失运化,而致痰浊内生,气血痰瘀相互搏结,瘀阻肝络.因此肝脾脏功能失调是本病病机的关键,痰湿、瘀血是本病的基本病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医认为脾失健运、痰瘀互结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病机。"痰浊-痰瘀-痰结"在动脉粥样硬化(AS)病机演变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体现了AS形成的中医病机及演变特点。基于古今文献梳理,根据AS发展的不同阶段,结合"痰"与"瘀"不同阶段呈现的交互状态,诠释在现代知识医学背景下AS的"痰浊-痰瘀-痰结"理论内核,为中医药防治AS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及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3.
浅谈高脂血症的辨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辉  宋德勇 《湖北中医杂志》1999,21(12):539-540
高脂血症为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中医常将此病归于“痰浊”、“痰瘀”的范畴。现将高脂血症的辨治大法讨论如下。1 调理脾胃 化痰除湿“脾为生痰之源”,脾脏之盛衰与痰浊的生成有着重要关系。脾主运化而升清,倘脾之运化功能正常,则水津得以生化,水饮痰浊无以积聚;若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脾胃受损,其运化升降失常,水谷不化精微,熏蒸凝聚,成痰成浊。如《景岳全书》说:痰即人之津液,无非水谷之所化,……但化得其正,则形体强,营卫充;若化失其正,则脏腑病,津液败,而气血即成痰诞”。其痰浊即生,存积体内,…  相似文献   

4.
风湿热痹证从肝脾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医理论结合临床经验,认为肝脾失调可导致风湿热痹的发生,情志因素可影响病情的发展,其主要病机为痰瘀阻络。提出疏肝清热、健脾除湿或平肝熄风、清热化湿,佐以活血化痰通络法治之。并附临床验案一则。  相似文献   

5.
1中医药对动脉硬化病机的探讨 目前,对于中医病机的认识,各家观点不一.一般都归之于肝肾亏虚,脾虚痰湿,气滞血瘀.即属本虚(肝、肾、脾不足)、标实(痰湿、气滞血瘀)之病证.黄河清等通过肝气衰弱与动脉粥样硬化在发病年龄、病机及症状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认为动脉硬化的中医病机为肝气衰弱,痰瘀阻络[1].范英昌等提出了在动脉硬化病变中存在着气机壅滞,瘀浊阻滞,阴血亏虚的病机[2].于俊生等从探讨高脂血症和血液流变学异常与痰瘀的关系出发来探讨了动脉硬化的中医病机.认为动脉粥样硬化与瘀、痰、毒有密切的关系.并认为痰瘀毒是脾、肝、肾等脏腑功能失调的病理产物[3].周仲英等认为,动脉硬化病在血脉,根在脏腑,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本虚主在肝肾亏虚,以阴虚为主.标实主在痰瘀痹阻,以痰浊为重[4].  相似文献   

6.
老年性痴呆的中医病因病机为虚实夹杂.虚为脾肾两虚,实为痰浊、瘀血、毒邪蒙闭清窍.脾肾两虚为其本,瘀、浊、毒为其标.老年性痴呆主要和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失常有关,继而因虚致瘀、因虚生痰,痰瘀互阻日久化毒,瘀血、痰浊、毒邪既是脏气虚衰的结果,又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虚与瘀、浊、毒相互影响,交互为患,形成恶性循环而损伤脑络,是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根源.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痰瘀病机要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机复杂,笔者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及临床观察,提出肺脾功能失调、痰瘀阻络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主要病机之一。其中痰瘀作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与致病因素,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深入溃疡性结肠炎痰瘀病机要素的研究,对探寻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因病机及证治规律其一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从痰瘀毒论治探讨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动脉粥样硬化与痰浊、瘀血、毒邪密切相关。从痰瘀毒论治动脉粥样硬化 ,一要根据动脉粥样硬化不同病理阶段所表现的痰浊、瘀血、毒邪的轻重不同 ,正确地选法用方 ;二要把动脉粥样硬化放在脾、肾、肝等“脏腑失调”这个复杂的“关系网”中 ,从相互作用的矛盾关系上来认识其发病机制和辨治规律 ;三是从痰瘀毒论治不可拘泥于热毒 ,要重视阳虚寒凝在动脉粥样硬化发病中的作用 ,注意发现在病理情况下 ,中医证型与组织形态学改变之间的内在联系 ,找出寒热辨证的规律 ,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痰瘀同治缺血性中风8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血性中风之本为肝肾阴阳失调,脾不健运;病之标为痰浊雍盛,瘀血阻络。病机为痰瘀交阻,脑络不通。分五型:气虚血瘀、痰浊阻络、阴虚血瘀、肝阳上亢、痰热闭窍型。治疗89例,显效35例,有效27例,无效9例。  相似文献   

10.
《光明中医》2021,36(15)
痛风中医根据其主症、发病阶段的不同而命名,临床表现为急、慢性关节炎时,属于中医"浊瘀痹""热痹""着痹""历节病""白虎风""痛风"等范畴。其主要病因和发病机制在于人体正气不足,肝脾肾功能失调,痰浊内蕴,痰浊瘀毒。痰浊流注关节、肌肉骨骼,使气血运行不畅,最终导致痛风的发作。此病以正亏于内、肝脾肾三脏亏虚是发病基础,而痰浊毒瘀贯穿始终,决定痛风病理转归。临床健脾化痰,滋补肝肾,益气通络,兼顾解毒益肾,泄浊通络治疗,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7,(11):967-969
总结导师崔云竹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经验。从其本虚标实的病机出发,本病发病与肝、脾、肾关系密切,是在消渴病气阴两虚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瘀血、痰浊,并阻于络脉,气血不能畅通,筋脉肌肤失养所致。将本病分期论治,早期以气阴两虚为主,中期以肝肾阴虚、痰瘀阻络为主,晚期以脾肾两虚、寒凝血瘀为主;治疗大法早期补气养阴,中期补益肝肾、活血化痰通络,晚期健脾补肾、温阳通络。活血化瘀是本病的重要治法,应贯穿病变始终。  相似文献   

12.
血脂异常中医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血脂异常的病机核心为脾虚运化失司、升降失常,饮食、劳倦、情志为主要致病因素;痰、瘀为血脂异常的主要病理产物;痰瘀阻络,络脉不畅为引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病机关键。治疗可以脾论治,内清外柔。  相似文献   

13.
痰是肺系疾病常见的致病因素。肺胀多为久患肺病之后期,肺气已虚,且累及脾肾,肺脾肾的虚损均影响津液的输布,致痰多为患,故气虚痰阻可贯穿于肺胀病程的始终,肺脾肾的虚损也成为气虚痰阻的根本原因。因此,肺胀的治疗以祛痰治气为本,而调理肺脾肾为治本之法。  相似文献   

14.
血脂异常乃本虚标实之证,病因为饮食失节,七情内伤和素体虚弱,病机系素体脾虚或肝肾亏虚导致痰湿内聚,气机受阻,血行不畅而成血瘀,最终导致痰瘀互结。痰浊与瘀血是病理基础。肾为先天之本,肾气虚则血行不畅而致瘀;肾虚气化失司,水湿内停而生痰,痰瘀互结形成血脂异常;脾失健运,水谷无以化生气血,脂膏贮留于体内,侵入血脉,形成血脂异常。张学智将血脂异常分为四型:痰浊阻遏、气滞血瘀、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临床当因人而异,活血化痰,通络降脂,滋补肝肾,补脾和胃,标本兼治,未病先治,既病防变。  相似文献   

15.
啮舌是中医临床中较为常见且棘手的一个症状。中医对啮舌的认识历史悠久,但缺乏对此症的系统研究,只有零散的医家论述和临床个案报道。有鉴于此,笔者通过分析归纳古代中医文献和现代临床报道,基于脏腑经络理论初步探讨啮舌的证治,认为啮舌一症有虚实之别,实则责之于心肝,虚则责之于脾肾,可分为心火亢盛、肝火痰瘀、脾肾阳虚及肾阴不足等主要证型,痰和瘀是发生啮舌的重要病理因素,治疗应以清心平肝、补益脾肾、祛痰化瘀开窍为大法,希望本研究能为临床解决啮舌一症提供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肾脏病并发心血管疾病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指肾的气血阴阳亏虚、脏腑功能失职而致心之气血阴阳逆乱。标实证则以痰湿、浊毒、瘀血为主。肾元亏损、脾气衰败,气机升降失调,极易发生肾水不升、心火不降,肾精亏虚、心血及心神失养,甚则心肾阴阳亏虚、虚阳浮越等心肾不交之证。痰湿、浊毒、瘀血内生,痹阻心脉,从而产生"胸痹、心痛、心悸"等心系病证。痰湿、浊毒、瘀血又常相互影响,瘀血阻滞脉络,可致水液内停;痰湿亦可阻滞脉络,而使瘀血内生;浊毒耗伤正气,而致气虚水停;浊毒又常与瘀血、湿热并行,并行后若上窜入心入脑,易蒙蔽心窍,发为危候。故临床上化痰利湿、活血祛瘀、泄浊解毒常常相兼而用。另外,外感风、寒、湿等邪亦会加重病情。故治疗上当以心肾同治、补虚泄实为法。同时脾为中州,助力于心火与肾水之升降交济,且肾与脾分别为先后天之本,相互滋生,故治疗上亦需兼顾实脾。  相似文献   

17.
《山东中医杂志》2016,(10):888-889
认为胃息肉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全身为虚,局部为实,脾虚为本,痰瘀、浊毒为标。痰为阴邪,其性重浊黏滞,易阻碍气机,经络不畅则血行瘀滞,由痰生瘀或挟瘀而病,瘀血、痰浊积久化生郁热,变生浊毒,蕴而入血,积于胃膜,终致胃息肉形成。治疗要在健脾补虚的基础上,活血化瘀、化浊解毒,扶正化积为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18.
闫咏梅认为,临床上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病机多以肝肾亏虚为主,而虚之日久可生痰、瘀,痰浊、瘀血虽是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单独的致病因素,但二者常相兼为患,痰瘀胶着,阻滞经脉血络,发为本病。临床从痰、瘀论治,提出“痰瘀毒损”是血管性帕金森综合征病理过程中的重要改变,善用丹参、蜈蚣、僵蚕等活血化瘀,涤痰祛毒,止颤通络以走窜经络,通利血脉,并重视心理调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AS患者的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特点及其与中医证候要素的相关性。方法选择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CAS住院患者411例为研究对象,对超声检查动脉斑块好发部位、动脉斑块性质与中医证候要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1)CAS患者的中医证候要素主要为气虚、阴虚、痰浊、血瘀;(2)CAS的斑块性质和血管狭窄程度均与血瘀、痰浊有高度相关性。结论 CAS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气虚、阴虚,标实为痰浊、血瘀;痰浊、血瘀和痰瘀互结可能是促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主要病理机制。  相似文献   

20.
杨牧祥治疗高脂血症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脂血症属中医痰浊、瘀血证范畴,与肝脾肾的功能失调相关,因脾失健运,痰瘀互结导致。杨老提出"从痰瘀论治",化痰降浊、活血化瘀治其标,健脾益气、强本清源治其本。每用皆获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