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医药为主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8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潘志学 《新中医》2001,33(6):31-32
以中医辨证论治为主配合西药对症治疗急性心肌梗塞38例,认为本病病因病机以心血瘀阻、痰浊阻络为主,重则可致心阳虚衰。血瘀、痰浊与心阳虚衰可互为因果。故应及早诊断治疗,痰瘀祛除及心阳虚衰恢复后,均以益气活血化瘀法治之。  相似文献   

2.
痰瘀互结在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与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AS发病过程中,肾气亏虚是痰瘀互结的内在因素,六淫侵袭是痰瘀互结的外部条件,脏腑功能失调加重痰瘀交结,痰瘀互结是AS发生、发展、演变的重要病理机制。涤痰化瘀有利于止痛,改善关节功能,遏止病情,提高远期疗效。涤痰化瘀法可在AS各期辨证使用,虫类药有助于提高AS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肺结节病类属中医"积聚"范畴,基本病机是痰瘀痹阻肺络而发病。本病多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之证。标实主要为痰瘀痹阻,临证应注重豁痰化瘀散结;本虚主要为肺、脾、肾三脏气虚,临证应把握主证,辨肺、脾、肾三脏之所属,给予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4.
我们从中医“虚损”、“痰饮”、“瘀血”角度纯用中药治疗 2 0多例心力衰竭患者 ,大多取得完全控制症状的效果。心力衰竭包括左右心衰竭。我们把左心衰竭看作中医的痰瘀阻于心肺的表现。把右心衰竭作中医的痰瘀阻于三焦四肢的表现。既然心力衰竭的症状是中医痰瘀病机的表现 ,则中医治该病无疑当着力于利痰化瘀。但痰瘀是病之标 ,治病必求其本。心脏病发展至心力衰竭多为病之末期或病情严重 ,大多表现心肺大亏的局面 ,因此峻补心肺是治本之道。我们由是认为峻补心肺和行痰化瘀是治疗心力衰竭的两种不可或缺的法则。我们通过临床探讨将心力衰…  相似文献   

5.
介绍蔡美教授治疗放射性肺炎的经验。蔡教授归纳总结放射性肺炎的病因病机为气阴两虚、肺脾两虚、痰瘀互结,拟定健脾益肺、化瘀祛痰为基本治疗原则,以六君子汤为基础方加减组成健脾益肺方用于临床,能稳定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介绍柏正平教授基于痰瘀理论治疗顽固性咳嗽经验.本病初起多因外感六淫致肺失宣肃,或因肺虚、他脏之病累及于肺,病久则气滞血瘀,痰瘀互结,阻塞肺络,正虚与痰瘀邪实相互为病而呈顽固性发作.柏教授诊治顽固性咳嗽提倡将辨病、辨症与辨证相结合,从表里脏腑辨病辨症,从痰瘀论治,补虚扶正、理气宣肺,着重化痰祛瘀,多能获得良效.  相似文献   

7.
潘芳  王彤 《北京中医》2009,(2):150-154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本文就此病的中西医治疗方法进行综述。西药治疗在临床上尚无大的突破,传统医学辨证多为气阴两虚、肺肾不足、气虚血瘀、痰瘀互阻、痰热蕴肺等。通过益气养阴、补肺益肾、宣肺解毒、活备化瘀、益气活血等法治疗可逆转纤维化过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故提出了中医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心功能衰竭当属心少阴病,常及肺、脾、肾;病机复杂,虚瘀交错,痰浊互见;左心衰属阳气虚衰,痰浊内停,治当温阳祛痰;右心衰属血凝湿停,治当化瘀行水;危重之证,常见阴阳乖隔;脉数汗出之象,不可即辨为热,切忌妄施寒药.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西药物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芳  王彤 《北京中医药》2009,28(2):150-154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间质纤维化为特征的疾病.本文就此病的中西医治疗方法进行综述.西药治疗在临床上尚无大的突破,传统医学辨证多为气阴两虚、肺肾不足、气虚血瘀、痰瘀互阻、痰热蕴肺等.通过益气养阴、补肺益肾、宣肺解毒、活备化瘀、益气活血等法治疗可逆转纤维化过程,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故提出了中医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儿科疾病。刘小渭主任认为,该病多因正气亏虚引起,主要病机为肺脾两虚,功能失调,痰湿阻滞,瘀血内停,痰、瘀渐生,遇外邪侵袭,机体正邪交争,正气不足以抵抗邪气,引动痰瘀则发病。该病在肺脾气虚基础上,常夹痰、瘀,互相影响,虚实夹杂,互为因果。刘小渭主任根据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易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特点,运用肺脾同治、祛痰化瘀之法治疗缓解期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以期为临床医师治疗该病提供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1.
张崇泉教授治疗中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崇泉教授认为中风的主要病机有了3个方面:气血亏虚,痰瘀阻络;气虚及阴,气阴两伤;阴阳逆乱,脏腑失调.据此拟定了治疗中风的4种方法:益气养阴,化痰祛瘀法;益气活血,清肝泻火法;益气养阴,平肝潜阳法;益气活血,健脾养心法.并附临床验案资证.  相似文献   

12.
慢性前列腺炎可归属"淋浊、精浊、白淫、白浊、少腹痛"等范畴,血瘀贯穿于始终,乃病机关键。前列腺属肝经循行部位,湿热蕴结,经络阻滞,肝经气血瘀滞;久病成瘀,因虚致瘀,以致血脉瘀滞。现代医学也认为,多种致病因素引起局部微循环障碍,导致前列腺及盆腔的慢性充血、瘀血,纤维组织增生,腺小管阻塞,前列腺腺泡的炎性物质引流不畅、内压增高,从而出现慢性前列腺炎的各种症状。综论病机,详析证候,有气滞血瘀、湿阻血瘀、肾虚血瘀、气虚血瘀等;"精浊者,因败精流于尿窍,滞而难出",从瘀论治,提纲挈领,不可斤斤计较于望诊所见,有些虽无瘀证可辨,但一经加用活血化瘀药物,即可取得明显疗效;活血化瘀药味多辛苦,辛能行散,苦能疏泄,善走散通行,主归肝、心二经,入血分,通过活血化瘀达到止痛的作用。在辨证基础加用活血化瘀药,往往取得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从气血密切的相关性及肺与他脏的关系探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的病因病机,认为肺虽为气之主,但营血的生成和运行与肺亦有密切关系。慢阻肺病机总属肺肾两虚、痰浊瘀血阻滞,其关键病机多与营血的病变相关。故治疗应注意从血证论治,可根据辨证运用活血化瘀、滋阴化痰、益气活血、补肺固本、宣阳通络等治法。  相似文献   

14.
齐元富教授善用中医治疗大肠癌,运用扶正培本,健脾理气,活血化瘀法与化疗有机地结合,提高肿瘤治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期。  相似文献   

15.
根据清代医家王清任"久病入络"之思想,从气郁、痰阻、气虚、阴虚等角度论述顽固性失眠久病致瘀,疾病在经久不愈的前提下无论有无瘀像皆可通过活血化瘀之法促使阴阳调和,顽疾得愈。  相似文献   

16.
魏天谊  姜惟 《吉林中医药》2014,(2):130-131,156
中医药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中医辨证论治,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瘀阻脑络证,药用红花、川芎、桃仁等;化痰通腑法治疗痰热腑实证,常用大黄、胆南星等;应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证,选黄芪、党参等;针对痰瘀互结,毒损脑络证予清热解毒法,配伍夏枯草、野菊花等;采用补肾活血法治疗肾虚血瘀证,常用制何首乌、淫羊藿等。  相似文献   

17.
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西医治疗包括硝酸脂、β受体阻滞剂、他汀及ACEI类,也包括溶栓、抗血小板和抗凝及介入治疗。胸痹病机为本虚标实,在阴、阳、气、血亏虚或心、脾、肝、肾诸脏亏虚基础上,兼有气滞、血瘀、痰浊、寒凝等阻于心脉,使心脉不通,心血瘀阻,不通则痛;临床多虚实夹杂;利用中药多靶点、多环节、全方位特点遣方用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温阳活血、益气养阴、健脾化湿、祛风通络,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8.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由于素体阴虚,复因病久失治,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欲过度等因素所致,其病机主要为阴虚血瘀,病理可概括为虚和瘀,虚为气阴亏虚,瘀为瘀血阻络,因虚致瘀,虚瘀错杂,以虚为本,以瘀为标,贯穿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始终。滋阴润燥、活血通络为其治疗大法,活血通络是治疗的基本法则,临床多将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分为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寒凝血瘀证、痰瘀阻络证及肝肾亏虚证等分型论治。  相似文献   

19.
清代医家王清任潜心钻研血瘀证,非常重视气血为病在各种病证中的作用,所著《医林改错》中的活血化瘀方剂充分体现了其调气活血的组方思想。王氏善用活血法,常选用温性的活血养血之品,运用补气和行气之法配伍精当,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化瘀法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临床疗效。方法: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47例,按中医辨证分为气虚血瘀、肝阳上亢、风痰阻络3型,分别给予中药治疗。结果:47例患者中,痊愈21例,有效13例,显效8例,无效5例,有效率89.36%。结论:中医药是治疗TIA的有效方法之一,益气活血化瘀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