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益气摄血法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对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治疗多从气血相关的理论进行论治,气不摄血证是ITP临床常见的证型,补气摄血法是常用的治法。与西医相比,中医补气摄血的思路更好的抓住了止血这一关键矛盾,将辨病与辨证有机结合,达到标本兼治而副作用小的治疗目的。对ITP的研究,应探索与ITP证候具有特异性的关联性指标,尤其慢性ITP,临床多表现为气不摄血证,应从中医气血相关理论,结合现代免疫学发病机制研究,深入探索ITP气血相关的物质基础以及气不摄血证的形成过程,验证益气摄血治疗ITP的临床疗效,阐明益气摄血治疗ITP的疗效机理,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诊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方法]使用前瞻性设计方法,将86例临床血象和骨髓检查确诊ITP住院及门诊患者辨证分为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瘀血内阻、血热妄行4个证型;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健康体检者中选择健康对照人30例。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含量。[结果]CD4+、CD4+/CD8+各证型总趋势阴虚火旺气不摄血瘀血内阻血热妄行正常人。CD4+计数以及CD4+/CD8+值各证型均低于健康对照(P0.05);各证型两两比较:阴虚火旺显著低于血热妄行(P0.01)、低于瘀血内阻型(P0.05)、低于气不摄血(P0.05);气不摄血低于血热妄行(P0.05)、低于瘀血内阻(P0.05)。[结论]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与血热妄行、瘀血内阻、气不摄血、阴虚火旺4种证型及正常人具有相关性。T淋巴细胞亚群等指标检测可作ITP辨证分型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定量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了ITP患者120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外周血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分析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显示:血小板相关抗体在ITP患者血热妄行、气虚不摄、阴虚火旺、瘀血阻络4种证型及正常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在各组间的总趋势是:气虚不摄组>阴虚火旺组>血热妄行组、瘀血阻络组>正常人.从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角度证实ITP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圹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血小板相关抗体(PA)g)与中医辨证分型相关性,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夹心法定量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了ITP患者120例与正常对照组30例外周血血小板相关抗体(PA)g),分析其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显示:血小板相关抗体在ITP患者血热妄行、气虚不摄、阴虚火旺、瘀血阻络4种证型及正常人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在各组间的总趋势是:气虚不摄组>阴虚火旺组>血热妄行组、瘀血阻络组>正常人。从血小板相关抗体(PA)g)角度证实ITP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性。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7,(3):659-66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以血小板减少和皮肤粘膜出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中医学家将ITP中医病名称为"紫癜病"。慢性ITP中医病机多与"脾不统血"密切相关,文章基于"脾统血"理论浅析从脾论治ITP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均提示从脾论治ITP具有良好的疗效,体现中医从脾论治ITP具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医药治疗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系血小板免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该病反复发作,不易治愈。笔者通过文献研究并结合临床经验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与治法、专方专药治疗等方面,系统论述了中医对该病的认识,治疗优势及自己的见解;并阐述了难治性ITP的主要病机为脾肾两虚,气血亏虚,兼有瘀血,病位主要在脾、肾;提出治以补肾健脾,调理气血,祛瘀生血为法的新思路,创建了芪龙调血方,对该病的中医药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CIT)为临床常见病,现代医学对于该病治疗起效缓慢、疗效不稳定、价格昂贵,且日久会导致发热、水肿、自身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等不良反应。目前中医学者多从“脾肾气血亏虚”论治,着重扶正。然笔者临床观察发现,CIT患者初期多以火热毒盛实象为主,后期病程迁延,方表现为脾肾气血亏虚,夹有瘀血证候为主。《黄帝内经》曰“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故笔者考虑从“壮火食气”着手,首先明确其理论内涵,后运用该理论对CIT的中医发病机制及治疗进行分析,以期对临证治疗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8.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破坏增多、血小板生成不足,以皮肤黏膜出血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现代中西医血液病专家共识将ITP的中医病名命名为"紫癜病"。ITP的中医病因复杂,外感内伤均可致病,病机主要为外感邪热,血热妄行;脾气虚损,气不摄血;肝肾阴虚,虚火上炎;瘀血内阻,血不循经。近年来研究表明,从中医临床实践到实验研究,中医药在治疗ITP的作用机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抑制血小板相关抗体的产生,减少血小板的破坏及改善血小板功能;促进巨核细胞成熟及血小板生成增多;调节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使其紊乱的免疫功能恢复平衡。本文就中医药干预ITP的临床及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分析,为评价中医药治疗ITP的作用机制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介绍周延峰教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经验。周教授认为ITP多因各种外感内伤因素致邪气入侵,脉络损伤、离经之血外溢肌肤黏膜而成。治疗以止血活血为主,同时注重宁血、补虚,临床分为气阴两虚、气不摄血、血热妄行、瘀血阻络、阴虚火旺5型,辨证论治,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成人初治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特点,及其与糖皮质激素抵抗、血小板计数、P-糖蛋白表达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成人初治ITP患者58例,流式细胞仪法测定糖皮质激素治疗前后P-糖蛋白表达水平。按血热妄行、阴虚火旺、气不摄血、脾肾阳虚、瘀血内阻辨证分型,4周后分成激素敏感组和激素抵抗组,对两组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析不同证型与性别、血小板计数、P-糖蛋白表达水平的关系。结果:(1)不同性别的ITP患者同一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成人初治ITP患者中医证型以气不摄血型最多见,其次为阴虚火旺型。(3)糖皮质激素治疗后,症状及证型有明显变化,激素敏感组以气不摄血最多见,激素抵抗组以阴虚火旺最多见。(4)血小板计数及P-糖蛋白表达水平在激素敏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抵抗组与激素敏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激素抵抗组不同证型患者血小板计数及P-糖蛋白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人ITP中医辨证分型及糖皮质激素抵抗与多项临床指标间存在相关性,对ITP治疗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王阳 《陕西中医》2020,(11):1632-1634,1638
本文基于络病理论,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归属为胃络病的范围,以气络、血络为切入点,并阅读医学典籍结合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理学特点,提出慢性萎缩性胃炎“气络失和、毒损血络”的病机观点,认为本病以气络失和、胃络空虚为先,中焦脾胃气虚,气络失和,脾胃无法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则气血化生乏源,气血亏虚,胃络失养,或痰浊、瘀血内生,痰瘀互结,久郁不化而化热,伤气入血成瘀,更伤血络,进一步久而化毒后,毒损血络,发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故本病以络虚为先、通补胃气,培护中焦之本,正气内充,诸邪可祛,祛痰化瘀、解毒防变,结合胃镜技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阿尔兹海默病是一种老年性神经退行性疾病,多以学习记忆障碍和认知功能缺失为主要病症,在传统中医中没有特定的病名,而根据它的特点认为其属于“痴呆” “呆病”等范畴,传统治疗多从肾虚、肝郁、脾弱等脏腑不调或从痰阻、血瘀等邪气阻络论治。现从“血虚不养心神” “血瘀阻窍,神机失用”病机着手以黑逍遥散为代表,从“养血安神、行血宁神”的方向对论治阿尔兹海默病进行探析,为挖掘中医经典理论,探求新的治疗方式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3.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PO)是发生于女性绝经期的代谢性骨病,又称Ⅰ型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以腰背疼痛无力、脊柱驼背变形、易于跌倒骨折为主要临床表现。属中医“骨痿” “骨枯”范畴。从中医整体观出发分析本病的发生与肝脾肾失调相关,病理机制有:肾虚为本,先天亏虚; 脾虚失用,后天乏源; 肝郁血虚,枢机不利; 血瘀为标,瘀虚互生。其病机为本虚标实证,本虚在于肝脾肾精气亏虚、骨失濡养; 标实责之肝郁血瘀、骨络失和。治疗大法应当标本同治、扶正祛邪,燮理肝脾肾; 经验方补肾活血健骨方从“补肾填髓、健脾益气、疏肝理气、活血祛瘀”立法,契合PMOP病机,获得一定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属中医“疫病”范畴,病因主要有感受疫疠之气和正气亏虚2个方面。基本病机为感受疫疠,上焦受邪,正气亏虚,三焦传变。病位在肺,与脾、心、肝、肾相关。病理性质涉及湿、毒、热、瘀、虚、闭。治疗可采用三焦辨证为主,结合卫气营血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进行施治。或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第五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进行辨证论治,遵循吴又可《瘟疫论》“逐邪为第一要义”的观点,重视祛湿、扶正、专病专方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为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临床辨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对服用中药治疗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289例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采用自制证候信息采集表采集四诊信息并进行辨证分型。结果:术后第1天,证候按构成比大小排列依次为: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脾虚血瘀证、脾虚湿瘀证、气滞血瘀证、气血亏虚证。术后第4天,证候按构成比大小排列依次为:气虚血瘀证、脾虚血瘀证、脾虚湿瘀证、肾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气滞血瘀证。术后第7天,证候按构成比大小排列依次为:气虚血瘀证、脾虚血瘀证、脾虚湿瘀证、气滞血瘀证、肾虚血瘀证、气血亏虚证。结论:在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中医证候主要有气虚血瘀证、肾虚血瘀证、脾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气血亏虚证,早期证候以虚为主,逐渐演变为虚中夹实。  相似文献   

16.
陈凯  姚婧  杨华  包永生 《陕西中医》2021,(2):235-238
目的:分析孟景春教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查阅大量孟景春教授治疗COPD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整理,归纳总结孟景春教授的治疗经验及用药特色.结果:孟教授认为COPD可归属中医学"肺胀""痰饮""喘证"等范畴,病因主要在于肺脾肾亏虚,复为邪所乘,痰浊、水饮、瘀血相互影响和转化使肺胀进一步加重...  相似文献   

17.
周海娟  周学林  邱晓堂 《陕西中医》2020,(11):1651-1653
周学林教授,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辨证论治具有独到见解。笔者通过整理周教授医案,发现糖尿病周围病变以阳虚寒凝型者多见。周教授认为该病证系因糖尿病日久耗伤气阴、阴阳气血亏虚、血行瘀滞、脉络痹阻所致,属本虚标实证,病位在肌肤、筋肉、脉络以及肝肾脾等脏腑,以气血阴阳亏虚为本,痰瘀阻络为标,治之宜补虚泻实、化瘀通络,在“以通为补”“以通为助”的治疗原则上拟定“温经通络饮”,临床用之,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8.
李应东教授认为脾胃气虚,脾失健运导致膏脂生成及转运输布异常是高脂血症发病的关键,脾气虚形成的痰浊、血瘀作为病理产物和致病因子贯穿疾病始终,以脾气虚为本,痰浊、血瘀为标,治疗上以益气健脾,化痰祛瘀为主,方选四君子汤、二陈汤及桃红四物汤随症加减治疗。  相似文献   

19.
薛园园  杨鉴冰  朱虹丽  李楠 《中医药导报》2021,27(3):190-192,214
总结杨鉴冰治疗子宫内膜容受性差导致不孕的临床经验。杨鉴冰认为不孕病位在冲任胞宫,中医病机以冲任气血虚损、脾肾两虚、湿浊内生及气滞血瘀为主,采用中医辨证施治为原则,以补肾、泄浊、化瘀为法,处以汤药,效果显著。并附验案一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发生率及其病位、病性证素与证候分布规律。方法观察171例患者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的发生率,并分析早期低血压患者的病位、病性证素与证候分布规律。结果 171例患者发生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60例,发生率为35.10%,其中男性低血压发生率为36.10%,女性为33.30%,差别不大(P> 0.05)。60例早期低血压患者病位证素以脾为主,其次为肾。病性证素以阳虚、气虚为主,其次为血虚、血瘀、痰饮等。证候以虚证为主,其次为虚实夹杂证,最后为实证。虚证以脾肾阳虚为主,其次为脾肾气虚;虚实夹杂以气虚血瘀为主,其次为气虚水停;实证以痰瘀互结为主,其次为气滞血瘀。结论血液净化早期低血压发生率为35.10%;早期低血压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肾>心>肝>肺的趋势;病性证素分布呈阳虚>气虚>血虚>痰饮>血瘀>阴虚>气滞;证候分布呈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的趋势,其中虚证分布呈脾肾阳虚>脾肾气虚>心脾两虚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分布呈肾虚水泛>脾虚湿蕴>气虚血瘀的趋势,实证分布呈痰瘀互结>痰滞证>瘀滞证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