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在我院施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而诊断为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病变的70例82只眼资料,根据其荧光血管造影病变出现荧光的时间,观察造影早期的各种病变形态。在82只眼荧光血管造影中,72只眼病变区于动脉前期至静脉早期出现荧光充盈,新生血管形态分别呈花边状、颗粒状、绒球状、辐轮状及不规则形等荧光图像,与视网膜血管毫无联系。10只眼由于病灶区出血较多而未见早期荧光显现。82只眼中,中心血管膜50只眼,傍中心血管膜24只眼,离心血管膜8只眼。29只眼病变范围大于1PD,53只眼病变范围小于或等于1PD。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病变荧光血管造影于动脉早期至静脉早期出现荧光,其新生血管形态不一,以中心病变居多。  相似文献   

2.
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是近年眼科领域的热门课题。吲哚氰绿视频血管造影的黄斑部视网膜下手术是这一的最主要进展。本从病因,发病机理,分类,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研究进展及展望诸方面对这一疾病给予全面系统的描述,相信随着造影技术的改进,黄斑部视网膜下手术的进一步开展及临床病理的观察,人们对它的认识将会不断深入。  相似文献   

3.
黄斑区脉络膜新生血管的光凝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光凝对脉络膜新生血管作用。方法:用氩激光对27例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进行光凝治疗并与24例未行光凝治疗黄斑部脉络新生血管作对比观察。结果:经光凝27例中有三例在16月后光凝边缘再度出现新生血管,未行光凝24例中有20例脉络膜下新生血管扩大趋势。结论:对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首先选择光凝治疗。  相似文献   

4.
黄斑部视网膜下新血管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分析近年来在我院施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术而诊断为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病变的70例82只眼资料,根据其荧光血管造影病变出现荧光的时间,观察造影早期的各种病变形态。在82只眼荧光血管造影中,72只眼病变区于动脉前期至静脉早期出现荧光充盈,新生血管形态呈花边状,颗粒状,绒球状,辐轮状及不规则形等荧光图像,与视网膜血管毫无联系。  相似文献   

5.
因脉络膜新生血管膜造成视力丧失的患者逐年增多,如何对其妥善处理,已引起临床医生的关注。本文探讨了一种新的手术方式--黄斑部视网膜转位术,对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预后、术后并发症及共处理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subretinal neovascularization,SRNV)也称为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是由多种病因所致的脉络膜新生血管穿越Bruch膜并在视网膜色素上皮下和(或)视网膜神经感觉层下增殖形成的纤维血管组织,为导致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相似文献   

7.
孟虎  黄振平 《眼科研究》2014,(12):1140-1143
眼部新生血管是眼部疾病中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常见的致盲眼病,如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感染性角膜炎等均与新生血管存在一定的关系.骨桥蛋白(OPN)是一种能够促进血管再生与组织修复的糖蛋白,在角膜、脉络膜和视网膜新生血管中表达增多,能够促进新生血管的发生.OPN与新生血管的关系为新生血管性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从OPN促进角膜新生血管、脉络膜新生血管、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3个方面对OPN与眼部新生血管性疾病的关系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0引言外伤性脉络膜破裂常发生在视盘、黄斑区或后极部,呈弧形,条带状视网膜下出血,伴有视网膜水肿,出血吸收后留下界限清晰的白色斑痕,周围伴有色素沉着。脉络膜破裂时新生血管膜形成是罕见并发症,且位于黄斑部的  相似文献   

9.
黄斑部中心凹下新生血管是致中心视力障碍的主要原因 ,多发生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RMD)患者 ,其次为高度近视、炎性疾患等。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目前美国及西欧国家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我国随着人口老龄化 ,其发生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一、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老年性黄斑变性是目前老年人中心视力丧失的主要因素之一。黄斑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即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与Bruch膜之间新生血管形成是其致盲的病理基础。黄斑部光凝治疗证实其对部分患者有效,但经1a随访视力下降明显,经瞳孔区透热疗法其机理是应用810nm激光,将热通过瞳孔透入到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区,早期研究主要用于治疗脉络膜黑色素瘤,近来研究证实对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有效,且无其他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TTT激光治疗高度近视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的疗效结果。方法:15例17眼高度近视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患者行TTT治疗。结果:15例17眼OCT显示治疗后黄斑水肿减轻,FFA显示治疗后渗漏减少或消失,视力无明显提高。结论:TTT激光治疗高度近视黄斑部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2.
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手术治疗及随访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手术治疗后的远期效果。方法经睫状体平部行闭路式玻璃体切除术后,切开视网膜,取出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瘢痕组织。7例(7只眼)手术前、后均行视力、矫正视力、眼底及眼底血管荧光素造影检查,并进行长期随诊观察。结果随诊观察1年以上,6只眼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消失,1只眼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复发。6只眼手术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增进,其中2只眼视力提高到0.5以上;1只眼视力减退,黄斑机化组织形成;1只眼发生继发性黄斑前膜。结论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手术切除后,大多数眼视力有所提高,视力提高大小与黄斑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瘢痕组织对色素上皮及神经上皮的损害程度有关,手术操作对色素上皮及神经上皮的影响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MMP-2和MMP-9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 relatedmaculardegeneration ,AMD)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基质金属蛋白酶 (matrixmetalloproteinases,MMPs)的表达 ,探讨MMP 2和MMP 9在AMD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实验组标本取自AMD患者经扁平部玻璃体切割术和视网膜下膜取出术获得的脉络膜新生血管膜 17例 ,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 2和MMP 9的表达。结果  17例AMD脉络膜新生血管膜MMP 2和MMP 9表达阳性 ,正常人视网膜无MMP 2和MMP 9表达。结论 AMD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有MMP 2和MMP 9的表达 ,MMP 2和MMP 9可能通过降解Bruch膜 ,促进脉络膜新生血管在视网膜色素上皮下生长 ,参与AMD的病理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4.
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取出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 3 0例 3 1眼行玻璃体切割、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取出及气 -液交换术。其中老年性黄斑变性 15例、近视性 10例、特发性 2例、血管样条纹病变 2例和真菌性眼内炎 1例 2眼。结果 随访 3~ 18个月 ,视力增加 3行以上者 5眼(16% ) ,视力稳定在± 2行以内者 2 5眼 (81% ) ,视力下降 3行以上者 1眼(3 % )。术后视力提高的 5眼中 ,中心凹处均有色素上皮残留。结论 脉络膜新生血管膜取出术可稳定或改善大部分脉络膜新生血管膜患者的视力 ,视力预后与色素上皮的损伤部位有关。  相似文献   

15.
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黄斑部新生血管膜的形态改变。方法 对42例49眼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的黄斑部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和荧光造影检查,并对二者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渗出性老年黄斑变性黄斑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显示黄斑部新生血管膜有4种表现,即边界清晰的新生血管膜21眼(42.8%)。边界不清的新生血管膜15眼(30.6%)。纤维血管性色素上皮脱离6眼(12.3%)和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7眼(14.4%);与荧光造影比较显示边界清晰的新生血管膜和纤维色素上皮脱离多表现为典型的新生血管膜,边界不清的新牛血管膜和出血性色素上皮脱离多表现为隐匿性新生血管膜。结论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能够确定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形态,并对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层次和边界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16.
脉络膜新生血管是引起多种眼病视力下降、甚至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新生血管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有关新生血管抑制剂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本文对新生血管形成过程及脉络膜新生血管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7.
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老年黄斑变性、高度近视性黄斑病变等许多严重的黄斑部病变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可以引起黄斑部渗出、出血、瘢痕形成等病变,造成严重的视觉障碍。CNV的形成机制尚不十分清楚,目前研究认为促血管新生因子和新生血管抑制因子共同参与调控CNV的形成。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是新近发现的一种主要存在于眼组织的内源性新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瞳孔温热疗法(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TTT)治疗黄斑部脉络膜新生血管膜(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的疗效.方法经眼底荧光血管检查证实的各原因所致的黄斑部CNV患者27例30眼,其中老年黄斑变性9例11眼,高度近视12例12眼,中心性渗出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简称"中渗")5例5眼,血管条纹症1例,双眼.于2000年6月~2001年9月行TTT治疗,治疗采用IRIS半导体激光,波长810nm,光斑根据CNV病灶大小0.5~3.0 mm,能量180~350 mW,时间60s,治疗后病灶颜色不变或呈淡灰色.随访期8~24个月.结果视力提高2行以上者6眼,占20%,均为中渗或高度近视眼;21眼视力改变不超过2行,占70%;3眼视力下降2行,占10%.19眼于术后复查荧光血管造影,CNV有不同程度的减小或闭塞.结论TTT对多种原因所致的黄斑部CNV均有稳定作用,其作用可持续较长时间.治疗参数因患者眼底色素含量不同而有所差异.最终治疗效果与治疗前病程、CNW的位置及治疗参数的适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病理性近视眼脉络膜新生血管膜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近20年来,随着FAG和ICG的发展,病理性近视眼脉络膜新生血管膜越来越受到眼科界的关注,并认识到它对患者的视功能有严重影响.人们对病理性近视脉络膜新生血管膜的发生机制、诊断、自然病程及对视力的影响作了研究,并探索用激光光凝治疗脉络膜新生血管膜以保存患者视功能.  相似文献   

20.
脉络膜新生血管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脉络膜新生血管与许多眼部疾病有关,是引起视力障碍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对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生机制,预防及治疗措施方面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