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报道新发现的5种罕见染色体异常核型,经医学遗传学国家培训中心鉴定为世界首次报道。这5例核型分别为: (1)46,xy,t(11;18)(11pter→11q21::18q23→18qter;18pter→18q23::11q21→11qte) (2)46,xx,t(7;22)(7pter→7q11::22q13→22qter;22pter→22q13::7q11→7qter) (3)46,xy,t(7;8)(7pter→cen→8pter;7qter→cen→8qter) (4)46,xy,t(1;3)(1pter→1q23::3q12→3qter;3pter→3q12::1q23→1qter) (5)46,xxy,t(13;14)(13qter→cen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1例孕17周超声发现室间隔缺损,主动脉与肺动脉内径接近,单脐动脉的胎儿进行分子细胞遗传学分析。方法 对羊水细胞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父母外周血进行G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G显带分析提示胎儿核型为45,XY,-13[45]/46,XY,r(13)(p11q34)[35],父母核型均正常,胎儿染色体异常为新发突变。CMA检测胎儿为 13号染色体长臂q32.3q34存在13.6Mb缺失,为致病性CNVs,13号染色体长臂q31.3q32.3存在7.2Mb重复,为致病性未明CNVs。不同检测方法嵌合情况存在差异。结论 本例13单体,13环状染色体嵌合体胎儿产前超声诊断表现为心血管发育畸形,相关发育基因的缺失和重复可能是表型变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随着细胞遗传学的发展,对于自然流产的病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染色体异常与流产的关系已被人们所重视.我室在自然流产患者的染色体检查中发现一例罗伯逊易位携带者,致连续四次流产病例,现报告如下:病例:姚××,女,30岁,农民.因连续早期流产四次,要求找原因,夫妇前来咨询.体检夫妇表型正常,身体均健壮.细胞遗传学检查:抽取两人外周血培养染色体,G显带,行核型分析,女方共计数细胞50个,核型分析6个,并进行显微照相.其核型为45,XX,t(13;14)(13qter→13q11::14q11—14qter),男方核型为,46XY.(见中心插页第4页附图).随后又取女方父母外周血作染色体培养,均为正常核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伴t(11;17)(q23;q21)易位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情况.方法 报告1例APL伴t(11;17) (q23;21),分析其细胞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遗传学特点,并对近20年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本例患者为男性,35岁,白细胞计数38.17×109/L,骨髓早幼粒细胞88.5%,细胞核规则,无Auer's小体,PLZF-RARA融合基因阳性.染色体核型:46,XY,t(11;17)(q23;q21).诊断:APL伴t(11;17)(q23;q21).治疗采用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ATRA)和大剂量阿糖胞苷(2g/m2,总量24g,3个疗程)联合化疗,随访至2013年2月,患者完全缓解已10个月.国内外文献已报道伴t(11;17)(q23;q21)易位的APL患者20例,年龄23~75(48.9±16.3)岁,其中男性占90%.3例单用维甲酸治疗的患者中2例死于早期并发症,应用维甲酸联合诱导化疗的10例患者中6例在11~56个月死于复发,1例死于早期脓毒血症,提示大多数病例对维甲酸治疗疗效欠佳.结论 伴t(11;17)(q23;q21)易位的APL是一种少见变异型,具有重要的形态学和临床特点.延长亚砷酸治疗时间,采用亚砷酸、全反式维甲酸和大剂量阿糖胞苷联合化疗方案可能对缓解病情和患者存活有益.  相似文献   

5.
人类染色体异常中,由于生殖细胞减数分裂的误差而造成数目异常以及因着丝粒融合而形成的罗伯逊易位是最为常见的类型,但上述两种异常同时存在于一个个体中是较为罕见的,本文报导一例Klinefelter氏综合征同时携带13/14号染色体罗伯逊易位病例,其核型为46xxy,t(13;14)(13qter→cen→14qter)。(见图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后稽留流产的发生与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的关系。方法取56例IVF-ET术后稽留流产孕妇(孕8~12周)的胎儿绒毛组织,进行绒毛染色体制备和G显带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 56例稽留流产胎儿绒毛染色体核型培养成功54例,失败2例。核型异常5例,异常率为9.26%。其中数目异常4例,染色体结构异常1例。结论染色体异常是稽留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IVF-ET术后稽留流产胎儿绒毛进行染色体分析可为病因诊断以及优生指导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42岁,婚后18年未孕,未避孕,夫妻性生活正常,在当地医院做输卵管造影检查提示输卵管通畅,B超卵泡检测提示排卵正常,曾行宫腔内人工受精4次失败,丈夫精液分析正常. 细胞遗传学检查:无菌采取夫妻外周血3 ml,肝素抗凝,淋巴细胞培养72 h,常规制片染色体,G显带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为46,XX,t(4;5)(q24;q23),丈夫染色体核型正常.  相似文献   

8.
作者在遗传咨询门诊中发现一例染色体平衡易位携带者致4次流产1次分娩畸形儿患者,核型为46,x(?),t(7,8)(7Pter→cen→Spter,7gter→cen→8qter)(图见封二)。经医学细胞遗传学国家培川中心鉴定为国内外首次报道。家系调查发现其异常核型来自母系,观报告如下 先证者,男、28岁 列车炊事员。结婚3年佘爱人连续流产4次,第五次妊娠足月剖腹分娩一先天性心柱畸形男婴(单腔心)。本人表型正常,其妻身体健良,父母及史弟均无特殊病史,其弟于婚后1年佘爱人也发生1次自然流产,家系调查发现其母及弟也携带有同样的异常核型。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41例反复自然流产孕妇及其配偶的外周血染色体,按常规方法制片,经Giemsa染色、G显带,每例至少计数30个中期分裂相,分析3~5个核型,结果发现异常核型7例,占8.54%(7/82),其中平衡易位3例,大Y2例,9号染色体臂间倒位1例,XYY1例。自然流产夫妇的染色体异常涉及到所有23对染色体,最多见的是平衡易位。本文平衡易位3例,占异常核型的42.85%(3/7),与大多数作者报道相符。  相似文献   

10.
1500例新生儿脐血染色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4年10月至1996年3月对在本院出生的活产婴儿随机采取脐带血,常规培养72h后制片,标本经G显带处理,每例选50个分散较好的核型,分析染色体数目,并拍5个染色体核型进行分析.结果在1500例脐血染色体检查中,46.XY836例,46.XX664例,男女性别比为1.25:1.发现染色体异常15例,占检测总数的1.0%.在15例染色体异常中,染色体数目异常8例,21-三体4例,22-三体2例,性染色体三体1例47.XXY.在7例染色体结构异常中,染色体平衡易位2例,染色体二断裂inv(10)重排1例,rob(15;22)1例,此外,我们还发现大Y染色体2例.新生儿细胞遗传学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人群中染色体异常发生频率,而且为遗传学提供基本参数.对染色体异常或携带都进行长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细胞遗传学.为病人提供早期诊断和正确的治疗。方法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常规培养.并对染色体核型进行分型。结果 46,XY单纯性腺发育不全2例。Rokifansky-Kuster-Hauser综合征2例。Klinefeher综合征6例。Turner综合征14例。46,XX性腺发育不全19例。异常染色体核型19例。结论 染色体核型对本症诊断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习惯性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方法 对早期有习惯性自然流产史的154对夫妇进行外周血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154对夫妇中有24例染色体核型异常,异常检出率为15.58%。其中平衡易位15例,臂间倒位3例,Y染色体变异5例,常染色体变异1例,均出现2次以上早期自然流产。结论 习惯性流产夫妇任何一方的染色体异常均可引起流产等不良妊娠,9号染色体倒位和染色体变异与早期自然流产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孕8~11周稽留流产的发生原因及其胚胎绒毛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关联。方法对120例稽留流产孕妇(孕8~12周)的胎儿绒毛组织进行绒毛染色体培养、制备和G显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20例稽留流产胎儿绒毛染色体核型培养成功106例,失败14例,成功率为88.33%。对培养成功的核型进行分析,核型异常者32例,异常率为30.19%。其中,数目异常者31例,染色体结构异常者1例。结论染色体异常是发生稽留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稽留流产胎儿绒毛进行染色体分析,可为病因诊断及指导优生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孕早期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在筛查胎儿异常中的作用。方法收取我院12 000例孕妇采用超声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分析妊娠结局。结果 12 000例孕妇实施超声测量后,胎儿异常孕妇有80例、异常率为0.67%。在80例胎儿异常孕妇中,预后不良有13例,5例孕妇接受染色体检查、4例为染色体核型异常、1例染色体核型正常孕妇在孕中期发现伴有先天性心脏病,8例未实施染色体检查孕妇中,先天性心脏病有2例、系统畸形有3例、死胎有3例。结论胎儿颈项透明层增厚越明显,胎儿异常(染色体异常、结构异常)几率就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患者的细胞遗传学异常特征及其与诊断、治疗、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短期培养法制备骨髓细胞染色体,并以R带显带技术对76例初诊AM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本组76例中有47例(61.8%)出现染色体异常。共有9种主要的染色体异常核型,t(15;17)及t(8;21)为最常见的染色体结构异常,且t(15;17)及t(8;21)分别只见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及急性髓细胞白血病(M2)患者,核型异常与临床完全缓解率及完全缓解持续时间等预后因素高度相关。结论:61.8%的AML患者有染色体异常,特异性的核型异常与特定的FAB亚型相关,是AML诊断和分型的一个重要指标,并有重要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妊娠中、晚期超声筛查胎儿染色体三体的临床价值。资料与方法在妊娠中期和中晚期对产前诊断染色体有异常指征的3 297例孕妇行羊水或脐血穿刺术检查染色体核型,比较超声异常组、唐氏高危组、高龄孕妇组的染色体三体检出率为7.14%,并分析染色体三体与超声异常的关系。结果接受羊水穿刺并培养成功的3 110例孕妇中,检出染色体三体53例,染色体三体检出率为1.70%;3 110例孕妇中超声异常98例,其中检出染色体三体7例,染色体三体检出率为7.14%。超声异常组染色体三体检出率明显高于唐氏高危组1.15%(14/122 2()χ2=20.842,P<0.001)、高龄孕妇组0.73%(5/688)(χ2=23.489,P<0.001)。187例脐血染色体核型分析,检出染色体三体18例,染色体三体检出率为9.62%;187例孕妇中超声异常128例,检出染色体三体12例,染色体三体检出率为9.38%。结论超声筛查胎儿染色体三体既具有重要价值,又有一定的局限性,运用联合筛查的方法,可取长补短,提高染色体三体胎儿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Klinefelter综合征(克氏征)是一类性染色体异常所致的疾病,据报道其发病率约占男性的1/900。克氏征主要的临床症状是男性不育。1990~1998年间,我们发现18例克氏征患者,约占我院男性不育患者的8%。对患者的第二性征发育情况进行观察,通过核型配对分析,发现这些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第二性征发育不良。有14例为47,XXY纯合子型,另4例为嵌合型。在4例嵌合型中,2例为46,XY/47,XXY,1例为46,XY/47,XXY/48,XXXY,另1例为46,XX/47,XXY/48,XXYY/49、XXXXY;我们发现患者的临床症状与其核型相关,似乎其X染色体越多则症状越严重。我们认为:一是对克氏征患者,我们应对其早作诊断,以免患者盲目求医,且可指导患者正确处理好婚姻与生育问题;二是有必要开展产前检查,以杜绝克氏征等染色体异常婴儿出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并优化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技术并评价其在胎儿21、18、13、X和Y染色体数目异常产前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常规穿刺取羊水或脐带血样本196例,经低渗、固定、制片、老化等,直接利用两组特异性探针(GLP 13/GLP 21和CSP18/CSP X/CSP Y)进行原位杂交,快速检测羊水或脐带血细胞中21、18、13、X和Y染色体的数目,并同时对样本进行经典的细胞培养和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 以≥90%的细胞显示的荧光信号点数目作为染色体数目的判断标准,正常情况下GLP 13/GLP 21探针组显示2个绿色荧光点/2个红色荧光点,CSP18/CSP X/CSPY探针组显示2个蓝绿色荧光点/2个黄色荧光点(女性)或者2个蓝色荧光点/1个黄色荧光点/1个红色荧光点(男性).196例羊水或脐血均在72~96h内给出报告,检出21三体综合征7例、l8三体综合征2例、性染色体异常(47,XYY)1例,与1个月后报告的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一致.结论 荧光染色体原位杂交方法可用于快速产前诊断胎儿21、18、13、X、Y染色体数目异常,与常规的染色体核型分析技术结合,可快速准确地检测胎儿染色体的非整倍体异常.  相似文献   

19.
应用扩增Y染色体特异DNA重复序列(DYZl)检测1例46,XX和2例46,XY的两性畸形,表明前1例染色体上不带DYZl,后2例染色体上带有DYZl.分析此结果支持该序列为非功能基因的假设,并认为该序列可能与性分化异常无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后皮肤皱褶厚度(nuchal fold, NF)增厚胎儿染色体异常的类型及分布,明确NF增厚的临床意义。方法 以≥14周胎儿NF≥6 mm为NF增厚诊断标准,回顾性分析2013-01至2016-12医院67例NF增厚胎儿的产前诊断临床资料,其中18~23+6周胎儿行羊膜腔穿刺,≥24周胎儿行超声引导下脐静脉穿刺,死胎在流产后取胎儿组织送检,分析胎儿标本的染色体核型及基因拷贝数变异结果。结果 67例NF增厚胎儿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为13.4%(9/67),其中21-三体4例,18-三体2例,性染色体异常1例,病理性致病性基因拷贝数变异2例;孤立性NF增厚胎儿的染色体异常发病率为3%(1/33),显著低于综合征性NF增厚胎儿(23.5%,8/34)。结论 NF是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重要指标,对于NF增厚的胎儿的产前诊断,除了常规检查核型以外,还需要重视检测基因拷贝数变异,特别是综合征性的NF增厚胎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