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有关介入前隐静脉移植血管(SVG)钙化的模式尚未见研究报道。方法和结果:本研究在274例连续的患者(共计334处SVG病变)中应用诊断性、介入前血管内超声(IV U S)对SVG钙化的发生率及程度进行分析。在133处SV G(40%)观察到钙化。在48处病变部位(14%)、43处病变近端部位(13%)及42处远端部位(13%),钙化分布均匀。病变部位表层钙化20例(40%),深层钙化28例(60%)。完整分析SV G图像数据,钙化SV G血管最大钙化弧度和长度分别为174°±107°、6.8±4.8m m。其中病变部位测量值为151°±107°、4.1±3.7m m,与病变近端和远端部位(分别为17…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髂股血管损伤缺损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2003年1月至2009年7月,采用大隐静脉膜片移植修复髂股血管损伤缺损5例.结果 肢体血液循环顺利恢复正常.结论 自体大隐静脉膜片重新缝制血管与髂股血管口径相当,组织相容性好,内膜光滑,长期通畅率高,长度足够,取材方便,适宜作为髂股血管损伤的移植材料.  相似文献   

3.
4.
我院自1988年8月至1997年7月收治四肢血管损伤22例,其中19例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治疗,经远期随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2例中,男19例,女3例,年龄8~36岁,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治疗者19例。本组骨折合并血管损伤者10例,锐...  相似文献   

5.
报告12例肢体血管损伤应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治疗体会。重点讨论肢体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血管移植意义及存在问题。损伤程度与预后关系。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对比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超声与冠脉造影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4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44例患者超声心动图诊断和冠脉造影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法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与超声诊断相比,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准确率较高,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造影能客观准确地诊断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是可靠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冠心病患者血管内超声与冠脉造影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4月-2011年4月我院收治的44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给予44例患者超声心动图诊断和冠脉造影诊断,对比两种诊断方法下的阳性检出率。结果与超声诊断相比,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准确率较高,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脉造影能客观准确地诊断出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范围及狭窄程度,是可靠的检查方法,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梁德明 《中外医疗》2015,(2):188-192
目的血管内超声(IVUS)引导植入支架的效果目前仍存在争议,该研究旨在探讨血管内超声以及传统造影(Angiography)引导下支架植入效果在临床上的优劣比较。方法全面检索2000年1月—2014年6月国内外研究文献,筛选出符合评价标准的文献,采用Rev Man5.0软件进行分析。以支架植入术后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形成以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为主要临床终点,分析血管内超声与血管造影植入支架效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血管内超声引导下支架植入术后心肌梗死(RR=0.67,95%CI:0.56~0.81;Z=4.08,P<0.0001)、靶血管血运重建(RR=0.76,95%CI:0.66~0.87;Z=3.87,P=0.0001)、支架内血栓形成(RR=0.62,95%CI:0.47~0.82;Z=3.35,P=0.0008)以及主要不良事件(RR=0.82,95%CI:0.73~0.91;Z=3.62,P=0.0003)的发生率均低于传统造影下支架植入术,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说明血管内超声支架植入术能显著降低术后心梗、靶血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及主要不良时间的发生,相比传统冠脉造影更能让患者获益。  相似文献   

10.
冠脉造影轻度病变的血管内超声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血管内超声 (IVUS)对冠脉造影提示冠状动脉轻度狭窄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经冠脉造影发现冠状动脉存在轻度狭窄的 17例患者 6 2处病变进行IVUS检查 ,通过IVUS检查了解病变斑块性质与特征及计算病变血管最大狭窄程度 ,并对这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CAG检测发现偏心性狭窄 2 4处 ,向心性狭窄 34处 ;IVUS检测发现偏心性斑块 4 8处 ,向心性斑块 13处。CAG不能显示管腔形态及斑块特点 ,而IVUS能清楚显示。病变最窄处血管面积狭窄率IVUS所测值显著高于CAG ,分别为 (4 6± 2 1) %与 (14± 2 2 ) % ,两者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5 )。结论 对于CAG显示的轻度狭窄病变 ,IVUS能更准确地判定管腔形态、病变性质及狭窄程度。  相似文献   

11.
血管内超声(IVUS)系指将超声探头置于血管腔内,从腔内获得血管及其周围结构切面图像的一种新技术,它能清晰显示血管的组织形态、内膜下各层结构,血管的横断面形态、血管腔内径、动脉壁的厚度,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态、分布及其组织学特征等,可提供异常血管壁形态学的详细信息。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IVUS对于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在冠脉疾病的诊治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冠脉成形术(PTCA)术后的疗效、并发症、有无血管再狭窄及预后等方面比冠脉造影更敏感准确,现本文就此技术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骨内血管移植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如何使无菌性坏死的骨组织复活及怎样促使创伤性假关节骨性愈合,一直是创伤骨科较难解决的课题。 1978年1月保利氏报道了用骨内血管移植复活坏死骨获得成功。同年9月以来我科在动物实验及临床探索基础上,将骨内血管移植应用于无菌性骨坏死10例的同时,又将其应用于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是从血管内对血管进行显像的新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性质的确定和狭窄程度的判断,指导和评价冠脉介入治疗。在其它血管病变的诊断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血管内超声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钱菊英  葛均波 《海南医学》2002,13(12):54-58
冠状动脉造影是通过造影剂充填的管腔轮廓来间接反映位于血管壁上的冠状动脉病变 ,其对病变狭窄程度的判断依赖于周围参照节段 ,因此存在很大的局限性 ,早在 70年代 ,就有人对冠脉造影的准确性和重复性提出了疑问。其原因之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通常为弥漫性 ,定量冠脉造影时用作参照节段的所谓正常血管常常同时被粥样硬化病变累及 ;其二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常为偏心性或不规则性斑块 ;另外 ,冠状动脉在粥样斑块形成时通常以重构 (remodel ing)的机制发生代偿性扩大 ,常低估狭窄程度。这些情况下冠状动脉造影不能正确地诊断病…  相似文献   

15.
杨娅  李治安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15):1999-2002
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是从血管内对血管进行显像的新技术,已被广泛用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性质的确定和狭窄程度的判断,指导和评价冠脉介入治疗。在其它血管病变的诊断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正> 四肢大血管损伤临床并非少见,处理时首先在保证救命的前提下,还要顾及伤肢的功能。1981—1993年12年间,我院收治周围血管损伤58例,行自体大隐静脉移植修复断裂血管者17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稳定型与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造影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106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心绞痛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组(n=51)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n=55)。两组患者均行超声造影检查,比较两组斑块分布情况、冠状动脉超声造影病变特征及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等级评分和斑块Crouse积分。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斑块总数177,稳定型心绞痛组斑块总数169;两组混合斑个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软斑发生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硬斑发生率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弥漫不规则病变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向心性病变占比低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偏心性病变占比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心绞痛组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等级评分、斑块Crouse积分均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检查在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检测软斑发生率、斑块内新生微血管等级评分和斑块...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静脉溶栓桥接血管内治疗超早期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抽取我院在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60例超早期脑梗死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病例资料,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作为分组依据,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用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用动静脉联合溶栓或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低,统计学有意义(P0.05);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较高,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动静脉联合溶栓或静脉溶栓联合机械取栓治疗超早期脑梗死,临床疗效显著,不仅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还可以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20.
肝细胞癌的预后不良,据报告有的5年生存率仅4—8%。这种肿瘤的手术切除是已知的唯一有效治疗方法。但手术是复杂的并且要求尽可能确定肿瘤的部位和范围。放射核素扫描、电子计算机扫描以及超声检查等这样一些诊断方法能决定肿瘤的位置并可显示其是否为孤立性或多中心性。针吸活检可明确其组织学性质。然而唯有血管造影才能确定具体的肝叶和段,因而才能提供外科医生进行肝切除所需的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