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胰岛素反复注射部位出现皮下脂肪减少称为脂肪萎缩,为一罕见并发症,可影响胰岛素吸收的稳定性.以往,25%~55%的患者可出现脂肪萎缩,可能是由于注射局部对胰岛素制剂中杂质的过敏反应.随着高纯度胰岛素、重组人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的问世,脂肪萎缩的发生率显著下降,但是仍有一些患者在使用人胰岛素、速效及长效胰岛素类似物、或胰岛素皮下持续输注(CSII)后出现脂肪萎缩.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73岁.1989年诊断为2型糖尿病,曾用多种口服降糖药物治疗.2003年1月起因血糖控制不良联合胰岛素治疗,给予中效人胰岛素(优泌林70/30)18 U/d,同时口服阿卡波糖200 mg/d,二甲双胍1.5 g/d.注射胰岛素最初时反复于注射部位出现包块、红肿、瘙痒,未予处理半年后情况好转.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胰岛素注射行为现况及其对皮下脂肪增生(LH)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胰岛素注射时长、每日胰岛素注射总量、每日注射针次、针头重复使用情况、胰岛素的日常储存方式、如何进行注射部位的轮换。依据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无LH组和LH组。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U检验或χ2检验, 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胰岛素注射致LH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196例患者。其中男100例, 女96例;无LH组35例, LH组161例。有44.90%(88/196)的患者错误地将每日注射用的胰岛素笔放在冰箱保存, 83.67%(164/196)的患者重复使用针头, 患者正确的部位内轮换率仅为24.49%(48/196), 81.63%(160/196)的患者仅在腹部注射胰岛素。经超声诊断LH发生率高达82.14%(161/196)。与无LH组相比, LH组患者胰岛素注射时长更长, 每日胰岛素注射总量更大, 每日注射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级转盘式胰岛素腹部注射定位尺对老年糖尿病(DM)患者血糖水平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DM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患者被随机均分为随机轮换组(接受随机轮换部位注射)和二级转盘组(接受二级转盘式胰岛素腹部注射定位尺定位注射)。两组均注射1000次后,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G)水平,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FBG和2h PG水平均显著降低,P均=0.001。与随机轮换组比较,二级转盘组治疗后FBG[(6.58±1.07)mmol/L比(5.67±1.58)mmol/L]、2h PG[(9.35±1.59)mmol/L比(8.41±1.27)mmol/L]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20.0%比5.0%)均显著降低;疼痛评分0分比例(30.0%比55.0%)显著升高,P0.05或0.01。结论:采用二级转盘式胰岛素腹部注射定位尺进行胰岛素注射能使注射点分布均匀不重叠,有效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减少注射部位并发症,易于患者自行操作,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注射皮肤环境对胰岛素吸收作用的影响。方法入选2017年2月—2018年3月收治的180例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皮下脂肪厚度组,皮肤温度组以及皮肤按摩组,每组60例,每个研究组中又分为观察和对照各30例,在脐周注射可溶性胰岛素后45 min,皮肤温度组中观察组给予胰岛素注射皮肤物理升温;皮肤按摩组中观察组实施腹部按摩,其他组不做干预。评估皮下胰岛素吸收动力学胰岛素(0.15国际单位/kg)。测量皮下脂肪厚度,并记录注射部位干预前后的皮肤温度,胰岛素注射前及注射干预后水平。结果皮下脂肪厚度组中观察组胰岛素血清浓度变化无对照组明显(P0.05);皮肤温度组、皮肤按摩组中观察组胰岛素血清浓度较对照组明显(P0.05),且前述两组以及皮下脂肪组中的对照组血清胰岛素浓度在30 min内明显增加。结论胰岛素的吸收可以通过护理干预来实现,较高的皮肤温度,较薄的注射部位以及使用按摩可以加速皮下胰岛素的吸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用清凉油擦胰岛素注射部位与热敷法避免硬结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5月在本科住院的100例需进行皮下注射胰岛素的患者随机分为清凉油组和热敷组各50例。清凉油组采用擦清凉油于胰岛素注射部位方法,热敷组采用热敷于胰岛素注射部位方法,比较注射部位硬结。结果两组患者采用清凉油组与热敷组比较注射部位硬结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清凉油组成功率为66%,高于热敷组20%。结论清凉油具有辛凉解表和香串开窍之功效,采用清凉油擦胰岛素注射部位不但可以防止注射部位硬结,而且可以保障胰岛素的良好、稳定,促进血糖的良好、持久控制和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系统评价各国胰岛素注射指南关于针头是否重复使用、轮换注射部位的方法、不同胰岛素注射不同部位以及注射针头长度的循证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46年1月至2016年12月),搜索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丹麦、中国香港、荷兰、英国糖尿病教育学会官网(至2016年12月),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纳入胰岛素注射指南。两名研究人员根据指南研究和评价标准独立筛选并评价纳入指南的质量,提取相关数据进行评价。结果初检出相关文献967100篇,最终纳入10项指南,均发表于2007至2016年之间。系统评价发现,就各指南引用的证据而言,一针一用、在不同区域轮换注射(即大轮换,区别于同一部位轮换)以及不同胰岛素(如短效、中效等)应注射不同区域的建议所引用的依据缺乏准确性。结论现有胰岛素注射指南的部分建议证据引用不充分,将来需要开展更多与胰岛素注射相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为胰岛素注射指南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正>有研究指出,即使使用胰岛素的患者中,血糖达标率也只有37%[1],影响血糖达标率的因素很多,但患者对胰岛素注射技术掌握是否到位是重要原因之一,长期同一部位注射胰岛素会引起局部疼痛、硬结、增生等并发症,同时影响胰岛素的吸收[2],规范的注射部位选择与轮换能确保胰岛素良好吸收及血糖达标率的提升[3].戴莉敏[4-5]等研究者研制的"移动式腹部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指引卡"、"胰岛素注射腹带"、"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记录单"等工具的使用均可提高胰岛素注射部位轮换规范性,但在病房使用仍有一定的局限性,我科研制的手指定位法于2018年1月用于临床一日两次注射的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氧化苦参碱对高果糖饮食诱导小鼠肝脏脂质沉积和肝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 雄性C57BL/J6小鼠分为对照组、高果糖组和氧化苦参碱组(自高果糖喂养第4周后给予氧化苦参碱40 mg/kg),喂养8 w后对小鼠行腹膜下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处死小鼠后测定各组空腹血糖、血胰岛素及肝脏甘油三酯(TG)含量,通过比较各组小鼠注射胰岛素后肝脏的磷酸化Akt/总Akt (p-Akt/t-Akt)和磷酸化GSK-3α/β/总GSK-3 α/β(p-GSK-3 α/β/t-GSK-3α/β)表达的比值变化评估肝脏胰岛素敏感性.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组的血葡萄糖、血胰岛素、ipGTT曲线下面积及肝TG均显著增加(均P<0.01);氧化苦参碱干预组的血葡萄糖、血胰岛素、葡萄糖耐量试验曲线下面积及肝TG均较高果糖组减低(均P<0.01);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组胰岛素注射肝内的p-Akt/t-Akt及p-GSK-3 α/β/t-GSK-3 α/β均显著降低(均P<0.01),而氧化苦参碱组胰岛素注射后肝内的p-Akt/t-Akt及p-GSK-3β/t-GSK-3β较高果糖组显著升高(均P<0.01).结论 慢性高果糖喂养可引起小鼠肝脏脂质沉积和肝胰岛素抵抗,氧化苦参碱治疗可改善高果糖喂养诱导的脂肪肝和肝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选择近2年使用长效甘精胰岛素1天1次睡前皮下注射联合1-2种口服降糖药,经充分调节胰岛素剂量(约达到0. 4u/kg以上)但空腹血糖仍控制不佳后改为中效诺和灵N胰岛素1天2次注射,并优化注射方案(第一针于早11:00左右注射,第二针于晚23:00之后注射)。结果:改为优化注射时间后的中效胰岛素1天2次注射方案空腹血糖控制更好,性价比更高,而在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抵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内科》2016,(6)
目的探讨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卡在糖尿病患者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采用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的患者22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8例)和观察组(116例)。对照组患者常规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患者通过使用自制的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卡,改进定位方法在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定位注射方法的优缺点,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皮下硬结、皮下脂肪萎缩发生情况。结果采用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卡进行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注射部位皮下出血、皮下硬结、皮下脂肪萎缩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1)。结论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卡制作简单、使用方便,能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效率;通过制作使用腹部注射定位轮换卡,可显著降低腹部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患者皮下出血、皮下硬结、皮下脂肪萎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RNA干扰下丘脑弓状核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因子3(SOCS3)对饮食诱导大鼠肥胖的防治作用.方法 利用慢病毒介导的RNA干扰技术建立大鼠下丘脑弓状核SOCS3基因沉默的动物模型,然后给予高脂饲料喂养8周处死,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瘦素和胰岛素的含量,免疫组化及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大鼠下丘脑注射部位SOCS3的表达.结果 干扰组大鼠下丘脑注射部位的SOCS3蛋白表达明显降低,SOCS3 mRNA表达量下调49% (P<0.01),干扰组大鼠体重增长缓慢,血清瘦素[(8.18±2.10对10.85±2.23)ng/ml]、胰岛素[(18.89±4.88对26.78±6.01)mU/L]、血糖[(4.89±0.91对6.26±1.41) mmol/L]及甘油三酯[(0.47±0.10对0.62±0.16)mmol/L]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利用RNA干扰下调下丘脑弓状核SOCS3基因的表达能够抵抗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改善瘦素抵抗和相关的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3.
通过长期临床实践证明运用科学的胰岛素注射方法,能提高胰岛素的治疗效果,现将这种治疗方法介绍如下,以供临床工作者或患者及家属应用。(1)掌握注射胰岛素的部位、吸收情况、注射深度和注射方法。胰岛素的注射部位可分为四个区臂部、腹部、大腿、臀部,各部位的吸收情况:上肢在胰岛素注射后约75分钟吸收85%,腹部约60分钟吸收100%,下肢约90分钟才吸收70%。因各个部位吸收胰岛素的时间、速度和量都不相同,就会直接影响了胰岛素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对7例不稳定的Ⅰ型糖尿病病人应用胰岛素注射笔(NOVO-PenI)代替传统的注射器进行多次胰岛素注射的强化胰岛素治疗(IIT)的结果。经1个月对照期和3个月观察,结果采用IIT治疗后,全部病人空腹/餐后血糖由对照期10.6±2.5/16.2±3.9mmol/L降至正常6.5±0.9/7.0±2.2mmol/L,HbA_1由IIT前平均10.2%降为8.2%(正常6~8%),7个时点(餐前、后1 1/2小时及夜间)血糖和游离胰岛素曲线由波动转为平稳,说明IIT能有效地控制不稳定Ⅰ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而使用胰岛素注射笔优于传统的注射器,不仅携带使用方便而且无痛。因而使得这种多次胰岛素注射方案更加可行。  相似文献   

15.
不同胰岛素的注射部位人体适合注射胰岛素的部位是腹部、大腿外侧、上臂外侧和臀部外上侧。胰岛素在不同部位吸收的速度快慢不一,腹部最快,其次依次为上臂、大腿和臀部。餐时注射短效胰岛素时,最好选择腹部。注射中效或者长效胰岛素时,可选择臀部或者大腿。大腿注射选择其上端外侧,而非膝盖附近。上臂注射可选择侧面或后侧部位,该部位皮下组织较厚,肌内注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16.
介绍胰岛素的注射方法,注射部位的选择,注射的步骤和护理,指导糖尿病患者正确使用胰岛素,并对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门静脉注射与肌肉注射胰岛素原转基因治疗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方法 (1)分别用门静脉注射及肌肉注射的方法将含有大鼠胰岛素原基因的重组表达质粒pCMV/胰岛素原DNA裸质粒导入糖尿病大鼠模型以观察其血糖的变化.门静脉注射治疗组(A组)及肌肉注射治疗组(C组)每只大鼠分别接受pCMV/胰岛素原DNA 100μg,门静脉对照组(B组)和肌肉对照组(D组)则分别以同样方法给予同等剂量pCMV空载质粒DNA.同时设立糖尿病对照组(DM组)和正常对照组(N组).(2)采用超敏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转基因治疗前后胰岛素浓度的变化,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治疗后大鼠肝脏、骨骼肌等组织胰岛素原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1)接受重组质粒pCMV/胰岛素原DNA裸质粒的两治疗组糖尿病大鼠血糖显著下降.其中,门静脉组大鼠血糖下降约7 mmol/L,且能维持3~4周,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且可持续表达4周;肌肉注射组大鼠血糖下降约4 mmol/L,且能维持1~2周,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并持续表达2周.(2)门静脉治疗组大鼠的肝脏及肌肉注射治疗组大鼠的骨骼肌分别能够检测到大鼠胰岛素原mRNA和蛋白的表达,而对照组则显示阴性结果.结论 裸质粒门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两种方法均获得了糖尿病大鼠胰岛素原基因的有效表达和血糖水平的显著降低,是糖尿病基因治疗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性,86岁,因"发现血糖升高17年,眼睑浮肿2个月"于2009年6月22日入院.患者17年前体检发现空腹血糖增高,大于7.O mmol/L(具体数值不详),之后于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仅予饮食控制,未予降糖药物治疗,1年前因血糖高开始自行口服"阿卡波糖50 mg tid',平时未监测血糖.2个月前出现眼睑浮肿,晨起明显,夜尿5-6次,24 h尿量约2 500 ml,并未重视,1个月前于本院门诊查肾功能:尿素氮12.7 mmol/L.,肌酐203.3μmoL/L,尿蛋白定量0.36 g/24 h,停用阿卡波糖,予以门冬胰岛素30(诺和诺德,批号:VS64211)皮下注射降血糖,2周前腹部及股前外侧胰岛素注射部位出现红色皮疹,每次在胰岛素注射后10 min左右发生,伴瘙痒,未予处理,未停用胰岛素.  相似文献   

19.
胰岛素对糖尿病大鼠海马病变的预防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选择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神经结构———大脑海马部位为研究对象 ,从普通光镜、透射电镜以及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细胞、乙酰胆碱酯酶 (AchE)阳性纤维表达等方面观察胰岛素治疗对较长病程糖尿病大鼠脑病变的防治作用。一、材料和方法1.动物模型制备 :6周龄SD大鼠 ,体重 (2 5 0± 30 )g ,腹腔注射 2 %链脲佐菌素 (STZ) 5 5mg/kg ,一周后尾静脉血糖大于 16 .7mmol/L者作为糖尿病模型鼠〔1〕。正常对照组 (N组 10只 ) ;成模大鼠分 2组 :糖尿病组 (D组 10只 ) ;糖尿病治疗组 (T组 10只 ,皮下注射鱼精蛋白锌胰岛素 2…  相似文献   

20.
鞠贞会  赵明明  赵芹 《山东医药》2005,45(25):47-47
注射胰岛素要求相邻两次注射部位之间至少相距2cm,由于护理工作时间不同,患者不可能由一名护士专为其注射,故注射部位很难判定。在护理工作中,我们体会用甲紫笔标记法可方便选择胰岛素注射部位。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