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 毫秒
1.
目的 探测大鼠局灶性缺血模型中BDNF mRNA水平的变化规律。方法 用原位杂交技术测定BDNF mRNA水平。结果 在缺血侧皮层半小时后即有BDNF mRNA水平上升,6小时达高峰,至24小时下降至正常水平;在海马CA1区,缺血后BDNF mRNA也明显升高,2小时达高峰,24小时仍处高峰期,但上升幅度比皮层弱,再灌注对两处的BDNF mRNA水平均无影响。结论 BDNF对缺血神经元有营养作用。  相似文献   

2.
二氮嗪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线粒体ATP敏感钾通道(m itoKATP通道)开放剂二氮嗪(diazoxide)在缺血前、或缺血早期给药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在缺血后期或再灌注期给药则无保护作用[1]。脑内m itoKATP通道蛋白的含量是心肌的7倍[2],故开放m itoKATP通道可能更有效地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多种离体或整体动物试验表明di-azoxide预处理有显著的神经保护作用[3,4]。在脑缺血期间或再灌注期间给予diazoxide能否缩小脑梗塞体积还未见报道。既往评价脑梗塞体积采用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后照相、图像分析的方法,不能做到完全定量。新近TTC染色、有机溶剂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250~280 g,线栓法制备大鼠右侧大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组)经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6 ml,45 min后右颈内动脉置入线栓10 mm(不足以造成栓塞缺血),2 h后拔出线栓;缺血再灌注组(IR组)经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6 ml,45 min后行线栓法缺血2 h再灌注24 h;二氮嗪组(Dz组)经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3 ml,15 min后静脉注射二氮嗪5 mg/kg(0.3 ml),30 min后行线栓法缺血2 h再灌注24 h;格列苯脲+二氮嗪组(Gl+Dz组)经股静脉注射格列苯脲1 mg/kg(0.3 ml),15 min后静脉注射二氮嗪5 mg/kg(0.3ml),30 min后行线栓法缺血2 h再灌注24 h。分别于缺血2 h、再灌注2、24h时行Longa神经功能缺失评分,评分后处死大鼠,提取脑组织,观察病理学,计数凋亡神经元,计算凋亡指数(AI),测定bcl-2 mRNA和caspase-3 mRNA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IR组、Dz组和Gl+Dz组凋亡神经元增多,AI升高,bcl-2 mRNA和caspase-3 mRNA表达上调;与IR组和Gl+Dz组比较,Dz组凋亡神经元减少,AI降低,bcl-2 mRNA表达上调,caspase-3 mRNA表达下调(P〈0.05);IR组与Gl+Dz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放mito-K_(ATP)可减少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元凋亡,产生脑保护作用,其机制与上调bcl-2 mRNA表达,下调caspase-3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从人脐血中分离纯化间充质干细胞(MSC) ,观察其移植对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及细胞的存活、迁移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情况。方法 雄性SD大鼠45只,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3组:MSC移植组、单核细胞组和生理盐水组。移植后1、7、14、2 1、2 8d采用改良神经功能损害评分(mNSS)观察大鼠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双标记技术检测5溴 2脱氧尿核苷(BrdU )标记的MSC细胞的存活、迁移及其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神经元特异性核蛋白(NeuN)的表达。结果 人脐血MSC细胞移植可显著提高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P <0 .0 5 )。移植的MSC细胞可在大鼠脑组织中存活,并向缺血区域迁移,11.67%MSC细胞表达GFAP ,3 .72 %MSC细胞表达NeuN。结论 人脐血中含有MSC细胞并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神经功能恢复,移植细胞可在大鼠脑缺血区域中存活、迁移并向星形胶质细胞或神经元分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