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总结戴永生教授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床经验,阐述"土虚火浮"证之口疮病的发病机制。戴永生教授认为复发性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均有关联,根据中医五行辨证治疗复发性口疮的临证经验结合中医理论"肝经络舌本",舌为"心之苗","脾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肾经挟舌本",其认为复发性口疮与脾胃功能下降,心、肾之火上炎等密切相关。其中,"土虚火浮"作为戴老辨证复发性口疮的重要病因病机之一,是其多年临证经验总结所得,其意包括土虚指脾(胃)土气虚,火浮有三:一指土中之火上浮,二指心火亢浮,三指脾气下流,肾中阴火逆浮。针对该证戴老常用补土伏火之法,每获良效。故此,文章欲通过学习戴永生教授灵活运用中医经典知识以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的思维模式,旨在为今后治疗复发性口疮提供更加可靠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正>王仁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病有较好疗效,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复发性口腔溃疡属中医"口疮"范畴。《内经》有"岁金不及炎火乃行……民病口疮"之说,并认为与火有关。"口疮者,由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疮也。也有人认为寒邪致病,盖因胃虚谷少,则所胜者肾水之气逆而乘之,反为寒中,脾胃虚寒之火,被迫炎上,作为口疮。更有人认为乃脾气凝滞所致,"口疮者,脾气  相似文献   

3.
谢旭善主任医师是山东省名中医,业医30余年,学验俱丰,笔者有幸跟随谢师学习,受益匪浅,临床常遇口疮患者,谢师认为口疮病虽辨证多端,其病因总以火热居多,清泻火热为第一要法,而火有虚实之分,临证常见心火、脾火、胃火、阴火所致口疮,辨证当详察虚实,随证治之。  相似文献   

4.
口疮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口腔疾患,以口颊、舌边、上腭、齿龈等处发生溃疡为特征。临床上有实证与虚证的区别,一般来说,小儿口疮以脾胃积热证为多见,亦有部分为虚火上浮证,阴火口疮虽亦为临床常见,却往往不被重视。 何谓阴火?这一论点首先由李东垣所提出,李氏合心火、阴火、相火为一说,立论“火”为元气之贼,“火与元气不两立”,创内伤阴火之先河。李氏所论火与元气的关系是指脾胃气虚,则阴火肆虐,而贼害元  相似文献   

5.
"脾胃为后天之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唇口之疾与脾胃关系密切。脾胃伏火是引起口疮常见原因,脾阳不升与胃火不降是脾胃伏火主要病机。脾胃伏火引起的口疮有虚、实火之分:实火者,多采用清、泻之法论治,方选泻黄散为主;虚火者,多采用升阳泻火法论治,方选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为主。  相似文献   

6.
王道涵  王素梅 《吉林中医药》2011,31(12):1162-1163
王素梅教授认为小儿口疮的病因病机起于外火,引触中焦伏火,发于脾胃,上炎口舌;治则以散风热、清里热为纲,辅以泻肝胆、运脾胃、舒经络诸法.循经辨证,擅化古方,多秉“散外火、清里热、安五脏”之圭臬.口疮因于热者,十居八九.热者寒之,故择药宜清凉,少温热,常选芳香化湿之品,对于积滞已成者,佐以消积导滞药,行通腑泄浊之功.小儿胃...  相似文献   

7.
复发性口疮的中医近代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复发性口疮因口腔粘膜发生溃烂,反复不愈故名。是口腔粘膜常见病、多发病。中医学又有“口疳”、“口疡”等名称,因其病程长且缠绵不愈,近年来诸多医家对复发性口疮的中医治疗进行深入的研究,现将10余年来的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中医历代文献及近代研究对复发性口疮病的病机论述很多,现综合为以下几种: 1.1 感受外邪一般多认为与感受风、热、燥邪有关。《寿世保元·口疮》指出:“口疮者,脾气凝滞加之风热而然也。”徐治鸿认为口疮与风、火、燥邪有关;黄志强认为本病系热邪伤阴,虚火上炎为因。外邪侵袭或直中局部,或耗伤阴津致火上炎,灼伤口腔粘膜,溃而发为口疮。  相似文献   

8.
<正>口腔溃疡是临床常见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口腔溃疡虽是小病,但易复发,经久不愈,且新旧创口交替出现。笔者以自拟清心利湿方治疗口腔溃疡,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1病因病机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糜"范畴。中医认为,疼痛皆与火有关,所谓"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舌为心之苗"。但口疮之火,不独责之于心,因脾开窍于口,两颊与齿龈属胃与  相似文献   

9.
补土伏火法治疗复发性口疮上海顺昌地段医院沈经宇(200025)关键词:补土伏火,复发性口疮口疮是指口腔肌膜上发生的表浅、如豆大之小溃疡点,又称口疳。反复发作的则称复发性口疮。关于复发性口疮之病因病理方面,《寿世保元·口舌》指出:“口疮连年不愈者,此虚...  相似文献   

10.
徐邦 《新中医》1993,25(3):24-26
运用导赤散合清胃散治疗30例因火柴生产而致的磷毒性口腔病患者。认为本病属中医之口疮,病机为心胃热盛,火热磷毒上熏。治以清心胃之火,利水通淋,凉血解毒。结果治愈29例。  相似文献   

11.
<正> 口疮,是口齿科常见病之一。临证治分虚实,有内治,外治二法。其内治者,多以辨证而施。如属实火致病者,用清胃散、凉膈散、导赤散之类,以清心脾之火热为治;若因虚火致病者,用天王补心丹、甘露饮、六味地黄汤之属,以滋心脾(胃)肾之阴为要;若因阳虚致病者,有附子理中汤、桂附地黄汤之徒,以温脾肾之阳为施;若因气虚致病  相似文献   

12.
泻黄散出自《小儿药证直诀》,有泻脾胃伏火之功,临床可用于酒糟鼻、复发性口疮、消渴合并阴痒、疱疹等疾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复发性口疮,中医称“口疳”。因患者大多有口舌灼热疼痛、舌红等热症,故病因以火立论。《丹溪心法》说:“舌上生疮,皆上焦热壅所致。”《圣济总录》也说:“口疮者,心脾有热。气冲上焦,熏发口舌,故作口疮。”所以一般认为口舌溃疡不是“心脾有热”,便是“阴虚火旺...  相似文献   

14.
口疮为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可见唇口及口腔粘膜上生出黄白色、如豆样大小不等的溃烂斑点,现代医学称为口腔炎,因火热上蒸、灼伤口腔粘膜所致。因火有虚火与实火之分,故口疮在临床分实证与虚证两大型。 实证:因平素嗜食煎炒炙(火甫寸)、高粱厚味,湿浊不化、蕴而为热,心经受热上蒸口腔、舌部等处,也因胎毒内蕴上循口腔、舌部而形成溃烂斑点,其范围较大,有的腐烂成片,甚则满口糜烂,伴发热疼痛、纳食困难、口涎增多、便闭溲赤等全身症状。多见于小儿,发病迅速,易愈。实火宜清宜泻。内服导赤散加减,外治可于口腔患处吹祛腐散(系黄氏经验方,由硼砂、雄黄、煅中白、蒲黄、黄柏、青黛、甘草、薄荷、明矾、冰片组成),以达清热解毒,祛腐生肌止痛之效。  相似文献   

15.
<正> 目前临床上对口疮的辨证,大都分为虚实二种,实证为心脾积热,虚证为阴虚火旺。无论用清热泻火法治疗实证,还是用滋阴降火法治疗虚证,均多从“火”着手。而观明代医家薛己《口齿类要·口疮》篇,却多选用温补法治疗,证之临床亦不失为有效之良法。该书成书于明·嘉靖七年(1528年),是现存最早的一本口腔科专著。此书辨证分型,条理清楚,选方用药多切于实用。指出口疮的病因病机为“上焦实热,中焦虚寒,下焦阴火,各经传变所致。”其辨证为实热,中气虚、中气虚寒、血虚、肾水亏、火衰土虚、阴虚、无根之火8种,均有主证及方药并列有外治法1则,后附有治验13则,皆  相似文献   

16.
《泻黄散》源于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其方由藿香、山栀、石膏、甘草、防风组成。功效:清泻脾胃伏火。主治:口燥唇干,口疮口臭,烦热易饥,以及脾热弄舌等脾胃伏火之证。笔者在临床中采用泻黄散分别治疗手足口病、发热、口疮均获  相似文献   

17.
口腔溃疡是临床常见病证之一,可单独发病,亦可伴随在其他疾病之中。由于其反复发作、经久不愈,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本病中医多称为口疮、口疡、口疳、口破,古籍中对该病论述较多,如《素问·气变变大论》记载有:"岁金不及,炎人乃行,......民病口疮".《素问·五常政大论》说:"少阳司天,火气下临......嚏衄鼻窒口疡......"。笔者随梁贻俊教授临证治疗该病甚多,均以"火"辨治,寻经用药,皆获提效.兹分述如下。l"火"为发病之本当辨出实口腔溃疡之病机主要责之于"火"。而火有虚实之分.实火多为脏腑积热而成,虚火多由久病阴伤…  相似文献   

18.
<正>口疮属于中医学"口疳""口糜"范畴。《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少阳之复,大热将至,火气内发,上为口糜",将口疮的病因归于"火"。《外科正宗·卷之四》从口疮病位表现而辨虚实,曰:"口破者,有虚火、实火之分,色淡、色红之别。"肉桂味辛甘,性热,功可温中逐寒,宣导血脉,纳气归肾,引火归元。刘喜德主任中医师长期从事中医内科教学、科研、医疗等工作,认为治疗口疮首当辨虚实寒热,临床实热者居多,虚寒者亦常见,寒热错杂证  相似文献   

19.
复发性口腔溃疡,在中医文献中概称为“口疮”或“口疳”,是常见的一种口腔疾患。一般认为口疮多属火热为患,而火有虚火、实火之分.实火多为脾胃积热,治宜清泻;虚火多为真阴亏损,虚火上炎,治宜滋阴降火。笔者临床体会,本病以虚证为  相似文献   

20.
复发性口疮,若拘泥于局部的口腔炎症而施苦寒泻火之品,虽取效于一时,但病情每多复发,或因苦寒日久化燥伤阴,耗伤正气,而使症情反复不得控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夏翔老师对复发性口疮的治疗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认为本病的发生,以阴虚、气虚为本,并强调火与风的致病作用,以温中健脾、益气通阳、滋阴降火、祛风清热为治疗大法,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