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第16内含子插入/缺失多态性在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群中的分布。方法:采用聚合酶连锁反应(PCR)检测150例内蒙古地区蒙古族标本ACE基因16内含子插入/缺失多态标记,得到三种基因型:缺失纯合子(DD)、插入纯合子(I型)及插入/缺失杂合子(DI型)。并对所有普通PCR定为DD型的样本进行插入特异性PCR检测,以减少误分型率。统计各基因型频率,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内蒙古地区蒙古族ACE基因三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DD型20.0%,DI型41.3%,I型38.7%;D、I两等位基因频率为40.7%和59.3%.结论:蒙古族与汉族资料比较,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显著性,基因型频率与多数资料差异无显著性;蒙古族等位基因频率及基因型频率与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白种人及黑种人差异均存在显著性。ACE基因多态性存在人种的差别,而是否不同民族、地区间也存在差别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肾脏易感性、原发肾小球疾病的关系。方法:用PCR法和比色法分别测定SLE58例,原发性肾小球疾病21例和正常对照40例的ACE基因型和血清ACE活性,结合相应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ACE基因DD型和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SLE组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临床有肾脏受累表现的SLE组明显高于临床无肾脏受累表现的SLE组。SLE携有D等位基因且临床有肾脏受累表现组血清ACE活性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原发肾小球疾病组ACE基因型和ACE活性与正常对照组差别不显著。结论:ACE基因的D等位基因可能是SLE肾脏易感性的一个危险因子,其在临床有肾脏受累表现的SLE病人中对ACE基因的表达起明显激活作用。ACE基因型和ACE活性水平可作为推测SLE肾脏易感性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桂西地区壮族人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基因A1166C多态、血管紧张素Ⅰ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及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多态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12例桂西地区壮族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肾病组)及15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直接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DNA测序法检测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3个主要基因的多态性,并对其在两组的分布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肾病组ACE基因I/D多态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在肾病组中占显著优势(P〈0.05);而AT1R基因A1166C、AGT基因M235T多态在两组中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 I/D多态的D等位基因是桂西地区壮族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易感因素之一,但AT1R基因A1166C多态、AGT基因M235T多态可能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生无明确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on—converting enzyme,ACE)基因I/D多态性与中国人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ardisease,AD)的关系。方法:检索Medlin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等数据库,按照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关于中国人ACE基因I/D多态性与AD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Recman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文献,Meta分析的结果显示,总体分析未发现ACE基因I/D多态性与AD相关,亚组分析显示,在内地汉族人,携带I等位基因及II基因型的人群患AD的风险更高,合并的OR值分别为1.66[95%CI(1.31,2.12),2.17[95%CI(1.54,3.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内地汉族人AD的发病易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与新疆哈萨克族、汉族心房纤颤(AF)之间的关系。方法以哈萨克族、汉族原发性AF患者各100例作为AF组,哈萨克族、汉族健康者各100例作为对照组,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ACE基因的I/D多态性。结果哈萨克族AF组与对照组ACE I/D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AF组与对照组ACE I/D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E基因I/D多态性位点在汉族和哈萨克族A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AF组与女性AF组ACE I/D多态位点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基因I/D与新疆地区汉族、哈萨克相关,ACE基因D型等位基因可能是AF的危险因素,ACE基因I/D多态位点在汉族与哈萨克族AF患者分布中存在民族差异。  相似文献   

6.
运用PCR技术对95例冠心病(CHD)患者和100例健康人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进行了检测,并与CHD发病、血清ACE水平、易患因素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CHD组缺失等位基因D频率为0.54,DD基因型频率为0.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35和0.13(均P<0.01)。表明ACE基因的缺失多态性可能是我国人群CHD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型及其血清活性与原发性高血压(EH)的关系.方法以人类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120例EH组和93例正常对照组ACE基因第16内含子的插入/缺失(I/D)多态性,并按性别分组计算各组基因型和等住基因频率,另外用比色法测量各研究对象的ACE血清活性.结果男性EH组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频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女性EH组DD基因型频率和D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EH组中ACE活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E血清活性在ACE基因DD,ID和Ⅱ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H与ACE基因I/D多态性有显著相关性,特别是男性,ACE基因DD基因型可能在EH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ACE血清活性与ACE基因I/D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8.
抑郁症患者ACE和AGT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佳  谢健  陈岳明 《浙江医学》2010,32(12):1750-175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或缺失(I/D)多态性与血管紧张素原(AGT)基因M235T多态性和抑郁症之间的关联.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反应结合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检测技术(RFLP-PCR)检测150例抑郁症患者(研究组)和18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ACE I/D、AGT M235T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浆ACE含量.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的ACE I/D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D基因型的抑郁症患病风险升高(OR=2.06,95%CI:1.29~3.85).对照组血浆ACE含量明显低于研究组,II、ID、DD基因型的血浆ACE含量不同,以DD基因型的ACE含量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间AGT M235T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基因I/D多态性和抑郁症有关,DD基因型个体的抑郁症患病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宁夏回、汉族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对宁夏90例回族(冠心病组、对照组各45例)、80例汉族(冠心病组、对照组各40例)进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检测,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回族冠心病组DD基因型高于回族对照组(P<0.05),汉族冠心病组和对照组ACE基因型分布比较未出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I/D多态性与回族冠心病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地区不同年龄人群ACE基因多态性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上海地区人群中血管紧张素I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的年龄变化。方法运用PCR技术对上海地区312例正常人的ACE基因插入(insertion,I)/缺失(deletion,D)(I/D步态进行检测。结果研究人群ACEI/D多态D、I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5、0.55。基因型频率男女间无显著差异(FisherP=0.315)。DD频率随研究人群的年龄增加而降低,DD型与非DD型有显著差异(Mantal-HaenszelX2=10.04,P=0.002)。结论在进行ACEI/D多态与各种疾病的研究时,年龄匹配是组间比较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of an insertion/deletion (I/D) polymorphism of the angiotension-converting enzyme (ACE) gene to 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 (OSAS) patients and the control subjects.
METHODS Genomic DNA was extracted from blood samples and amplifi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PCR primers flanked the polymorphic region in intro 16 of the ACE gene.
RESULTS OSAS patient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frequencies of I/I genotype and insertion allele of the ACE gene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subjects in Chinese population. The OSAS patients with I/I genotype had significantly longer apnea time, lower minimum SaO2 and greater AHI than the OSAS patients with I/D genotype.
CONCLUSIONS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I/I genotype and I allele are a risk factor for OSAS in Chinese.
  相似文献   

12.
关欣颖  李慧  吴梦平  张洁 《重庆医学》2017,(36):5130-5133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ACE)I/D位点基因多态性与偏头痛易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检索PubMed和EMBASE数据库收集已发表的有关ACE I/D基因多态性与偏头痛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合并效应量OR和95%CI以评价ACE I/D多态性与偏头痛易感性的关联性,同时进行种族及偏头痛类型亚组分析.结果 Meta分析中纯合子模型(DD vs.Ⅱ:OR=1.21,95%CI:1.02~1.44,P=0.03;I2=47%)和显性模型(DD+DI vs.Ⅱ:OR=1.16,95%CI:1.01~1.33,P=0.04;I2=50%)均提示ACE I/D多态性与所有偏头痛的易感性呈正相关.杂合子模型和显性模型提示ACE I/D多态性显著增加有先兆偏头痛的易感性.结论 ACE基因I/D位点多态性与偏头痛易感性相关,其D等位基因是偏头痛的危险因素,特别是显著增加有先兆偏头痛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13.
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用多聚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61例高血压患者ACE基因16内含子中Alu重复片段的I/D情况,按其存在与否将患者分为插入型纯合子(II),缺失型纯合子(DD)或杂合子(ID)3组。对不同组间血压(BP)、体重指数(BMI)和左室重量指数(LVMI)进行比较。结果ACE基因II、ID、DD3种不同基因型患者的BP和BMI虽相似,但ACE基因DD型者LVMI明显高于I型者(P<0.05)。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与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程度相关,可能是左室肥厚发生的遗传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4.
食管癌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食管癌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评估ACE基因与食管癌的关系。方法选择50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组,采用PCR检测ACE基因,观察缺失纯合子型(DD型)、缺失与插入纯合子型(ID型)和插入纯合子型(Ⅱ型)3种基因型多态性分布频率,及计算I/D等位基因比率,50例同年龄段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结果 50例食管癌患者ACE基因呈插入/缺失(I/D)多态性分布,DD型、ID型和Ⅱ型基因占比分别为44.0%,22.0%,34.0%,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34.0%和66.0%,对照组DD型、ID型和Ⅱ型3种基因型的占比分别为18.0%、52.0%、30.00%,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别为30.0%和70.0%,两组间DD型、ID型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患者存在ACE基因I/D多态性,DD型基因分布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ID型显著降低,提示DD基因型高表达与食管癌发病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15.
尤燕舞  林栩  王洁  杨发奋 《广西医学》2012,34(7):813-815
目的 探讨桂西地区壮族人血管紧张素I转化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关系.方法 桂西地区壮族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12例(肾病组),健康对照组150例,采用直接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和DNA测序法检测ACE 基因I/D多态性,比较肾病组与对照组的基因型、等位基因分布和肾病组中不同基因型各生化指标的差异.结果 肾病组中DD基因型、D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占优势(P<0.05);肾病组中不同ACE基因型组中TP/24 h、ALB、Scr、BUN、CHO、TG、Cc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E I/D多态的D等位基因与桂西地区壮族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发生有关,是桂西地区壮族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紊Ⅰ转化酶(ACE)基因第16内含子的插入/缺失多态性与妊高征发生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中国江西地区100例汉族妊高征患者及对照组100例正常孕妇ACE基因的第16内含子是否有Alu重复序列存在。结果 妊高征组及对照组正常孕妇ACE基因的第16内含子均有插入/缺失多态性,分为II、ID、DD三种形态。两组中DD型、ID型Ⅱ型基因频率分别比较.D型、Ⅰ型等位基因分别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中国江西孕妇妊高征的发生可能与ACE基因中第16内含子是否有Alu重复序列(287bp)的插入/缺失多态性不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感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78例新疆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与72例正常血压对照者ACE基因第16内含子插入/缺失多态性进行鉴定。结果:在新疆地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ACE基因缺失纯合基因型(DD)和缺失(D)等位基因频率均明显高于正常血压者(P<0.05及P<0.01)。结论:ACE基因缺失纯合型可能是新疆地区原发性高血压遗传易感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I/D多态性与肥厚型心肌病(HCM)和扩张型心肌病(DCM)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56例原发性心肌病病人(HCMl3例,DCM43例)及53例正常对照者的ACE基因型。结果:DCM组ACE基因型DD型及D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比值比分别为4.16,2.65。ACE基因型及等位基因构成比,HCM组与正常对照组比无显著差异。结论: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扩张型心肌病有关,DD基因型可能是DCM的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19.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辽宁地区汉族原发性高血压病人与血管紧张转换酶(AGE)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69例原发性高血压(EH)病人及99例健康汉族人的ACE基因多态性的分布情况。结果:EH组的基因型分别为:纯合插入型(II)21.7%、纯合缺失型(DD)34.8%、杂合型(ID)43.5%;正常对照 分别为:39.4%、14.1%、46.9%。前者D等位基因频率(0.565)明显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ThemajorfunctionsofangiotensinⅠconvertingenzyme(ACE)aretheconversionofangiotensinItothevasoactive,antinatriureticoctapeptideangiotensinII,andtheinactivationofkinins.ACEisencodedbya21kb,26exongenelocatedonchromosome17atq23.ApolymorphismoftheACEgene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