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超选微导管系统在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肝癌介入栓塞治疗的患者分为普通栓塞组和微导管栓塞组,普通组55例,微导管组85例。普通栓塞组常规采用5FRH导管或5FCobra导管行超选择栓塞治疗,微导管栓塞组采用SP3F同轴微导管作超选肝段或者亚肝段的肿瘤供血血管栓塞治疗,并观察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3周后,超微导管组的治愈率为77%(65/85),较普通导管组51%(28/55)明显提高,碘油沉积量方面,超微导管组较普通导管组明显提高(P〈0.05),2组治疗后甲胎蛋白较术前明显降低,以超微导管组更为明显(P〈0.05),而不良反应方面,超微导管组的肝功能损害较普通导管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导管的使用可提高栓塞的疗效,避免并发症,肝功能损害轻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导管在肝癌化疗栓塞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微导管对35例肝癌患者行供血动脉超选择化疗栓塞术。结果本组35例共行化疗性栓塞68次,术后血清AFP下降大于50%者29例(82.9%),肿瘤缩小大于50%者9例(25.7%):肿瘤缩小在25~50%者19例(54.3%),其余患者肿瘤体积无明显变化。术后肝功能损害轻微,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导管超选择插管治疗肝癌操作简单方便,超选择成功率高,疗效好,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超选择化疗栓塞在治疗原发性肝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选择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的效果。方法:对31例肝癌患者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技术插管至靶血管,行化疗栓塞同时加用白介素-2。结果:术后患者恢复较快,肝功能变化轻微,6个月、1年、1年6个月、2年、2年6个月生存率分别为100%、77.4%、51.6%、25.8%、16.1%。结论:超选择化疗栓塞治疗原发性肝细胞癌,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无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微导管行肝动 -门脉联合栓塞法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 方法  4 5例肝癌患者经 3.0 F微导管行肝动 -门脉联合栓塞。 结果 所有病例肿瘤区域碘油聚集良好。术后随访 ,甲胎蛋白下降至正常者 36例(80 % )。肿瘤缩小率 >5 0 %者 1 1例 (2 4 .4 % )。全部病例均未出现并发症。术后肝功能损害轻。 结论 经微导管行肝动 -门脉联合栓塞法临床效果好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同轴导管肝亚段化疗栓塞治疗肝癌24例李辛,黎海亮,郭晨阳,刘海泉河南省肿瘤医院放射科郑州450003关键词同轴导管;肝亚段栓塞;肝肿瘤肝动脉化疗栓塞已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成为治疗肝癌的重要方法之一。为提高疗效、减少肝损伤,自1994年盘11月~1996...  相似文献   

6.
经导管动脉栓塞联合外科手术治疗肝血管瘤4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外科手术与经导管动脉栓塞法(TAE)治疗肝血管瘤患者的疗效和术后并发症,探讨肝血管瘤治疗方法的合理选择.方法 40例肝血管瘤(CHL)患者随机分为介入组与介入加手术组(综合组),介入组20例,行TACE 1~5次,平均3.5次;综合组20例,先行TACE 1~4次,平均3.1次,2~4周后行手术治疗.结果综合组与介入组1 a、2 a生存率分别为90%、76%和78.6%、40%,两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L疗效介入加手术治疗优于单纯行TACE治疗,能有效提高生存期,不良反应轻微,是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80%与肝硬化有关.姑息性治疗方法成为治疗HCC的重要手段.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作为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之一,已在临床应用了多20年.现在多采用选择性栓塞疗法,即通过微导管超选择至供养肿瘤的肝段动脉支,行肝段性化疗栓塞,使肿瘤的栓塞更为彻底,肝功能不受损害或损害很轻[1],疗效提高,不良反应大大减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导管在原发性肝癌精细介入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48例原发性肝癌(Ⅰb期3例,Ⅱa期20例,Ⅱb期25例),肝功能Child分级A级38例,B级10例.Seldingers技术穿刺右股动脉,4F或5F导管选择腹腔动脉造影,依据造影结果用3F微导管超选择靶血管行完全填充性栓塞.结果 48例原发性肝癌共行微导管超选择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216例次.微导管达到肿瘤供血动脉行栓塞者共46例,成功率95.8%.43例获得完全性填充栓塞.TACE次数最少2次,最多8次,平均4.5次/例.1、2、3及4年以上生存率分别为95.8%、79.2%、45.8%、18.8%.结论 微导管应用能使肝癌完全充填栓塞更有效的实施,显著地提高了疗效,延长了患者生存期,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导管栓塞技术在小肝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5F导管尽量接近病灶或用3F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对小肝癌进行肝段或亚肝段栓塞化疗.结果 用3F微导管超选择性插管与用5F导管非选择性插管相比,疗效更佳、副作用更小、使用价值更合理.结论 微导管技术治疗小肝癌,具有栓塞效果好、保护正常肝组织和提高插管成功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赵鹏 《吉林医学》2022,(3):627-629
目的:探讨载药微球经导管动脉栓塞(DEB-TACE)化疗对肝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期间就诊的80例肝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联合组行DEB-TACE治疗,对照组行传统经导管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并发症情...  相似文献   

11.
谢海  王宝渔  张国靖 《吉林医学》2013,34(14):2720-2721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大咯血的治疗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对17例大咯血患者采用同轴微导管技术超选择支气管动脉栓塞术(SSBAE)治疗,进行疗效分析,并观察大咯血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结果:17例造影阳性者,成功进行了栓塞,15例即刻止血,2例首次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栓塞10 d后复发出血,行超选择栓塞后未再次出血,经0.5~4年的随访,再无复发。8例出现胸痛、低热反应,经对症治疗,反应逐渐减轻至恢复,本组无脊髓、食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止血迅速、效果确切、并发症少;熟悉疾病的可能供血来源和利用同轴微导管技术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valuate the feasibility of hepatic arterial port implantation using a 2.9-Fr coaxial microcatheter for hepatic arterial infusion chemotherapy (HAIC) in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 in the long-term follow-up period. Our study subjects were 176 patients with unresectable HCC who underwent hepatic arterial port implantation using a 2.9-Fr coaxial microcatheter via the femoral approach. A 2.9-Fr microcatheter with a side hole was introduced into the hepatic artery through a 5-Fr catheter. We determined the possible length of HAIC, starting with hepatic arterial port implantation and ending with the manifestation of technical difficulties or patient death. We also recorded the technical success rate, the time required for the procedure, and the complications encountered. The median duration of HAIC was 4.3 months (range 0.4-51.6 months) and the predictable cumulative rate of hepatic arterial port functioning at 6-, 12-, and 24 months was 75.1%, 60.9%, and 44.6%, respectively. Our technical success rate was 99.4% (175/176), and the mean time required for the procedure was 121 min. Complications were migration of the infusion hole (8.6%, 15/175), hepatic artery damage (5.7%, 10/175), port-catheter system occlusion (5.7%, 10/175), and problems involving the port or the puncture site (8.0%, 14/175). Our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he technical success rate of hepatic arterial port implantation using a coaxial microcatheter was high but that the incidence of port-catheter system occlusion and catheter dislocation was higher than in conventional methods. Our technique is another option to treat patients with HCC for whom conventional techniques cannot be use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癌并肝动-静脉瘘(AVS)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的可行性。方法:对14例患者行经股动脉送入5F导管至肿瘤供血动脉,试探性注入碘油1ml,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咳嗽,气促等反应,并视病人反应不同将其分为A、B两组,A组患者瘘口较小,可先行碘化疗栓塞,而后行明胶海棉栓塞;B组患者瘘口较大,需先行明胶海 棉栓塞,再行碘化疗栓塞,结果:14例造影均在动脉期肝静脉4提前显影,其中肝右静脉9例,肝中静脉3例,肝左静脉2例,A组平均生存期14个月;B组平均生存期9.6个月,求中及围手术期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尽管肝癌合并AVS曾被认为是TACE的禁 忌症,只要医生对其特殊性和复杂性有清楚地认识,在操作中根据病人反应而做出相应处理,就能取得较好的疗效而不出现严重并发症,瘘口较小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后其疗效较好,瘘口较大者疗效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4.
脾动脉栓塞术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增毅  关素安  刘记存 《当代医学》2009,15(17):335-336
目的评价脾动脉栓塞术在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性的将导管插入脾动脉,造影并分析脾动脉分枝及胰腺、胃分枝情况。然后应用明胶海绵颗粒进行脾动脉栓塞术。结果脾动脉插管成功率100%。23例患者共进行28例次栓塞,一次栓塞18例,二次栓塞5例。所有病人术后1个月内外周血细胞计数升至正常。所有病人术后脾静脉和门静脉宽度均有不同程度减小。绝大多数患者出现栓塞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发热和左上腹部疼痛,无严重并发症。结论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术对于治疗肝硬化并发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导管介入治疗支气管扩张致咯血的疗效及价值。方法:36例大咯血患者经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后,对病变动脉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用明胶海绵、弹簧钢圈、PVA颗粒进行栓塞止血,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技术成功率为100%,出血控制率为88.9%(32/36),无严重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介入栓塞治疗是支气管扩张并大咯血患者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联合血清指标等多元指标在不同组织分化程度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ar carcinoma ,HCC)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 embolization ,TACE)后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收集175例肝细胞肝癌TA‐CE首次介入治疗前及治疗后4~6周的临床资料,包括CT效果情况的判定、血清甲胎蛋白(AFP)、肝功能等,所有患者均经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病理确诊为肝癌。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Child‐Pugh分级、肝功能、AFP浓度、组织学分级是影响HCC患者疗效的因素;不同组织分化程度 HCC介入治疗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组研究中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肝癌患者有效率分别为69.1、72.5、76.8%,低分化肝癌患者介入治疗的效果更好。结论 T ACE对低分化 HCC患者介入治疗有更好的临床疗效,Child‐Pugh分级、肝功能、AFP浓度是影响HCC患者疗效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对中晚期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经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及肝动脉 栓塞化疗(TAE)后癌块最大直径、血清甲胎蛋白(AFP)及血白细胞、肝功能的变化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立体定向适形放 疗组(A组)21例,其中肝功能Child A级13例、B级8例,癌块直径小于5 cm 2例、大于10 cm 6例、5~10 cm 13例。 TAE组(B 组)20例,Child A级 12例、B级 8例,癌块直径小于 5 cm 5例、大于 10 cm 3例、5~10 cm 12例。结果两组 瘤体平均直径缩小值、瘤体直径缩小率、血AFP降低率、白细胞减少发生率及肝功能改变发生率分别为,A组:(2.58±1.80)cm、 66.67%、86.6%、19.05%和9.52%;B组:(1.20±0.68)cm、30%、43.75%、50%和60%。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立体定 向适形放疗是治疗不能手术的中晚期肝癌较好的方法之一,且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SP微导管在肝脏良性实体肿瘤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42例肝脏良性实体肿瘤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插管并经微导管内注射平阳霉素碘油乳剂(PLE),瘤体大的可用明胶海绵颗粒追加栓塞.随访6-24个月,观察肝脏良性实体肿瘤栓塞前、后肿瘤大小、异常血管湖变化、临床症状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2例肝脏良性肿瘤患者栓塞术后瘤体缩小约45%-70%,部分可缩小约90%,异常血管湖消失,总有效率100%,无与手术有关的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PLE经SP微导管注入行超选择性肝动脉栓塞治疗肝脏良性实体肿瘤是非常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大咯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4月至2012年1月205例大咯血患者经选择性支气管动脉造影后,对病变动脉采用微导管超选择性支气管动脉插管,用弹簧钢圈、聚乙烯醇微球、丝线线段、明胶海绵进行栓塞止血,评价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左右支气管动脉栓塞35例,左支气管动脉栓塞20例,右支气管动脉栓塞126例,左右支气管动脉共干栓塞22例,右膈下动脉供血栓塞2例。治愈169例,显效24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94.1%,治愈率为82.4%。23例患者术后出现胸痛和低热,未予特别处理,自行缓解。未出现脊髓损伤及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结论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治疗是支气管扩张大咯血患者一种安全、有效、快速的治疗方法,可作为其首选方案。  相似文献   

20.
颈内-后交通动脉瘤的介入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Wang QJ  Li TL  Duan CZ  He XY  Fang B  Yin FM  Zhao QP  Xu RX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232-234
目的探讨颈内后交通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对145例颈内后交通动脉瘤病人应用微导管技术,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对55例病人62个动脉瘤应用机械可脱性弹簧圈(MDS)栓塞,90例106个动脉瘤应用电解可脱性弹簧圈(GDC或EDC)栓塞。结果成功栓塞145例病人168个动脉瘤,其中动脉瘤达到100%栓塞的为96个,95%栓塞的为45个,90%栓塞的为15个,<90%栓塞的为12个。术中动脉瘤破裂3例,脑血管痉挛5例,脑梗死1例。118例病人痊愈,23例好转,2例恶化,3例死亡。通过DSA进行随访17例,3例3个动脉瘤复发,其中2个动脉瘤再次使用EDC达致密填塞。结论血管内栓塞治疗是颈内后交通动脉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