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电子鼻咽喉镜下逆行经咽鼓管注入地塞米松和静脉滴注地塞米松对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110例初治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50例给予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mg/d,共使用7天,之后改为口服强的松片30mg,一天一次,每7天减量5mg,持续1个月。B组60例给予电子鼻咽喉镜下逆行经咽鼓管注入地塞米松,1次/2d,10d为1疗程。所有患者于治疗15天和30天时复查纯音听域测定。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80.0%,B组总有效率为91.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的疗效优于A组。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子鼻咽喉镜下逆行经咽鼓管注入地塞米松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优于常规静脉用药治疗。  相似文献   

2.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简称为突聋。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的急症之一,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法有改善内耳循环、营养神经、高压氧治疗、激素治疗等。我科对110例患者采用电子鼻咽喉镜下逆行经咽鼓管注入地塞米松和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聋,同时护理配合精心,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心理干预对单耳突发性聋疗效影响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运用心身医学理论探讨心理因素与突发性耳聋疗效的关系。方法:将56例单耳突发性聋患者按照时间点前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药物治疗方案完全相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并给予系统的心理干预。结果:实验组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69.23%,两组治疗前后听力提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视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心理、社会、应激源等因素的相互作用,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突发性聋患者听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电子鼻咽喉镜下经咽鼓管途径鼓室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 6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静脉滴注地塞米松10 mg/d,共7 d;B组30例采用电子鼻咽喉镜下经咽鼓管途径鼓室注入地塞米松,5 mg/d,共10 d.观察两组疗效.结果 B组痊愈16例(53.3%),显效8例(26.7%),有效3例(10.0%),无效3例(10.0%);A组痊愈11例(26.7),显效5例(16.7%),有效8例(26.7%),无效6例(20.0%),B组疗效好于A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电子鼻咽喉镜下经咽鼓管途径鼓室注入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好,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咽鼓管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对难治性突发性聋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6例(36耳)常规治疗元效的突发性聋患者用电子喉镜经咽鼓管口逆向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约5mg,1次/2,a,共5次。在治疗开始前1d和治疗结束后3d,分别测试受治疗耳的纯音听阈,比较受损频率纯音听阈均值(PTA),下降15dBHL以上为有效。结果36例经治患者20例有效,16例无效,有效率为55.56%。治疗前PTA为(71.63±10.60)dBHL,治疗后为(43.07±12.33)dBHL,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经咽鼓管逆行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可作为常规治疗无效的突发性聋患者的再次挽救治疗的有效手段,也可以作为对激素治疗有禁忌证的突发性聋患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刘冰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131-132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07年5月~2009年5月住院的12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使患者情绪放松,减轻其焦虑恐惧心理,缩短了患者的治疗疗程,提高了治愈率。结果:本组128例突聋患者经过药物及高压氧常规治疗,同时加强心理干预及健康教育后,出院前复查电测听,12例听力恢复正常,65例患者听力部分恢复。治愈率为9.38%,有效率为60.17%。结论:突发性耳聋在临床上虽是常见病,但对患者心理创伤较大,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交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6年10月间于该院就诊的4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照一定的方式将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人数为21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化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常规药物治疗与高压氧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在实施常规化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使用焦虑自评表(SAS)对比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护理的效果及住院天数.结果:两组患者在入院治疗时,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不同的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实施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情绪,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分泌性中耳炎(otitis media with effusion,OME)是以鼓室积液及传导性耳聋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主要原因多见于咽鼓管功能障碍,临床治疗上除了局部应用滴鼻药物及波氏法咽鼓管吹张外,还多侧重于鼓室穿刺和切开置管,前者疗效欠佳,后者方法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鼓膜存在损伤,可继发感染,或置管患者易脱管复发,并造成一定的痛苦,也不易被患者接受.我科于2009年4月至2010年6月先后对60例(75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行电子喉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陈雪权  林真凤  林捷 《河北医学》2010,16(4):491-49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常规药物及高压氧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干预措施。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经综合治疗听力均有所提高,对照组有效率63.3%,观察组90%。结论:护理干预可增强患者防病治病意识,对突发性耳聋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使听力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心理因素与突发性聋疗效的关系。方法将150例突发性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方法相同,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首先评估心理状态并给予系统的心理干预,建立“共同参与”型的护患关系。结果实验组治愈率86.58%,对照组治愈率54.40%(P〈0.01),两组治疗前后心理状态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视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心理、社会、应激源等因素的相互作用,进行心理干预有助于突发性聋患者听力的恢复。  相似文献   

11.
地塞米松鼓室内给药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传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7,20(11):1307-1307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因神经性聋,多在3d内听力急剧下降,常为中或重度。确切的病因不清楚,多数认为与病毒感染和内耳微循环障碍有关。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方案。常规治疗主要是以血管扩张剂和营养神经药物为主,辅以高压氧舱等。我科2004年2月-2006年11月间对2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以及加用鼓室内注药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洪海填  刘海楼 《吉林医学》2013,(27):5607-5607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不同给药途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6例,扩血管、营养神经治疗基础上分别采用鼓室内注射、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注射液治疗,疗程10 d。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4%(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15.2%)(P<0.05)。结论: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效果较静脉给药效果更好,且较少不良反应,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方法8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纯音听气导均值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1.8%)明显优于对照组(6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音听气导均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鼓室内注入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好、安全性高、可操作性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咽鼓管置管注药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突发性耳聋患者135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3例,观察组7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全身激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鼻内窥镜下经咽鼓管置管注药。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第10天和第20天观察组患者听力值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上述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下咽鼓管置管注药的方法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良好的效果,更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住院治疗的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探讨地塞米松对突发性耳聋的疗效,为临床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突发性耳聋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方法 对该院在2006年2月~2008年2月间收治的资料完整的120例突发性耳聋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和统计学分析.120例(120耳)突发性耳聋的患者按其具体的治疗方案分为地塞米松激素组50例和非激素组70例.非激素组给予静脉滴注扩血管、神经营养药物及能量合剂,肌注维生素B等常规治疗,激素组用地塞米松10 mg加入5%GS 250 mL静脉滴注(糖尿病患者改用生理盐水)每日1次,连续用10d,余治疗同非激素组.两组均10d为一个疗程,两组均同时辅以高压氧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2d即开始进行纯音听阈测试,以后每隔4d测1次,以0.25kHz、0.5 kHz、1.0 kHz、2.0 kHz及4.0 kHz的气导平均值(平均听阈)作为评价的标准,观察地塞米松激素组与非激素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经SPSS12.0进行X2检验、t检验和u检验,P<0.05时则认为存在显著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地塞米松激素组的疗效优于非激素组,地塞米松对于发病7d内和突发性耳聋不伴有眩晕的患者疗效尤为显著,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有确切的疗效,越早应用激素疗效越好.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安全、有效,无明显不良反应,早期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病程长短可为预后预测提供参考.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不伴有眩晕的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2月在临颍县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接受治疗的104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52)与联合组(n=52)。对照组52例患者61耳接受单纯地塞米松治疗,联合组52例患者63耳接受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耳鸣、眩晕残存情况、听力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耳鸣、眩晕残存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相比,联合组与对照组听阈值在治疗后均上升,且联合组听阈值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可改善患者听力,降低耳鸣、眩晕残存率,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但本次研究病例较少,需在日后的临床工作中增加样本数量进一步研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陈武斌  杨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3,(35):4676-4677
目的观察经鼓膜穿刺途径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A组30例静脉滴注地塞米松;B组30例采用经鼓膜穿刺途径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观察比较2组安全性及疗效。结果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3.33%,83.33%,B组疗效好于A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鼓膜穿刺途径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好,具有适应证广、安全性好、操作简便、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汪洋  卢兵  谢彗星 《河北医学》2015,(2):295-297
目的:探讨高压氧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6月至2013年5月耳鼻咽喉科住院进行治疗的18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地塞米松联合银杏叶制剂及长春西汀等药物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方式的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其耳鸣、眩晕残存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耳鸣、眩晕残存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地塞米松联合银杏叶制剂及长春西汀等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高压氧治疗能够显著改善突发性耳聋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降低耳鸣、眩晕残存率,能够改善患者预后,适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ITD联合静脉地塞米松及传统方法治疗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来我院治疗的67例(67耳)突发性耳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Ⅰ (n=17)、观察组Ⅱ(n=16)、对照组Ⅰ(n=17)及对照组Ⅱ(n=17).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Ⅰ加高氧液,对照组Ⅱ加高压氧;观察组Ⅰ ITD加高氧液,观察组ⅡITD加高压氧.结果 四组治疗后PTA均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Ⅰ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Ⅰ,对照组Ⅰ、对照组Ⅱ、观察组Ⅱ治疗后0.25 kHz纯音听阈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Ⅱ治疗后8 kHz纯音听阈低于治疗前(P<0.05);中重度、重度及全聋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中度(P<0.05).结论 对突发性耳聋患者采用鼓室联合静脉地塞米松及活血化瘀中药、维生素、高氧液或高压氧进行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126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6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2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痊愈率无明显差别(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对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