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性分析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及胸骨正中切口治疗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198例的临床资料,并分为胸骨下段小切口组(小切口组)和胸骨正中切口组(正中切口组),病种包括室间隔缺损(VSD)与房间隔缺损(ASD)。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左室射血分数和心胸比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无死亡病例。ASD 修补术中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术后24 h 引流量及切口长度均小于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体外循环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VSD 修补术中小切口组的手术时间、术后24 h 引流量、切口长度均小于正中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体外循环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与正中切口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2个月~3年,患者心功能均为Ⅰ级。小切口组无胸骨畸形,正中切口组6例出现鸡胸。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儿童简单先天性心脏病修补手术安全可行,较传统切口更美观、微创。  相似文献   

2.
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的应用体会.方法:采用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自胸骨角下方2~3cm至剑突,长6~10cm.正中锯开胸骨至第2肋间,横断右半侧胸骨.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43例, 年龄4~26岁,平均12.4岁.其中室间隔缺损33例,房间隔缺损6例,法洛四联症2例,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部分型房室管畸形1例.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纵隔引流少,无并发症出现.结论:胸骨正中下段小切口适于大多数先天性心脏病手术矫治,具有创伤小,美观的优点,可以完成大部分心内直视手术.  相似文献   

3.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日益完善,在体外循环下修补简单心脏畸形已相当安全,手术死亡率接近于零。如何减少手术刨伤、疼痛、并发症及手术对美观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胸骨正中切口是完全劈开胸骨,能良好显露心脏各部分及大血管起始部。但有切口长、创伤大、胸骨不稳定、易发生畸形,影响美观等缺点。尤其是留下永久性的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方式在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脏外科收治的80例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切口方式不同分为胸骨下段小切口组40例(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修补术)和胸骨正中切口组40例(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方式入路)。2组患儿均采用静脉吸入复合麻醉,浅低温体外循环。观察2组患儿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24h引流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术后并发症及随访情况。结果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均明显低于/短于正中切口组(P<0.05),而2组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重症监护室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在肺渗出、肺不张、胸腔积液、肺部感染、房室传导阻滞等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6、0.000、1.802、2.632、2.632,P>0.05)。术后随访3个月,心功能等级均为Ⅰ级,小切口组未发生胸骨畸形,正中切口组发生胸骨畸形4例,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26,P=0.001)。结论采用胸骨下段小切口方式行小儿先天性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疗效确切,安全性好,更为美观,在一定条件下可替代胸骨正中切口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骨下段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先天性房间隔缺损(ASD)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郑州儿童医院收治的62例先天性ASD患儿,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28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患儿接受胸骨下段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切口长度、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重症监护时间、术后24 h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患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心功能。结果观察组患儿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重症室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24 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后胸骨畸形、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肺栓塞、切口/胸骨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儿舒张末期右心室容积、收缩末期右心室容积、右心室射血分数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胸骨下段小切口入路与常规胸骨正中切口入路治疗先天性ASD的效果相当,但胸骨下段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的切口小,有助于加快术后恢复进程。  相似文献   

6.
胸骨下小切口施行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胸骨下段小切口技术完成心脏病体外循环手术,并对该术式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技术要点进行分析。方法:常规全麻后,取仰卧位,自第3肋间水平至剑突根部作皮肤切口,正中锯开胸骨下段,达胸骨角水平,保持胸骨柄的完整,切开并充分悬吊心包,建立主动脉插管和上腔静脉插管、开始本外转流,然后行下腔静脉插管和套带,进一步完成心内纠治手术。结果:36例均成功地完成手术,体外循环时间短,早期拔除气管插管,术后纵隔引流少,无并发症出现,达到了满意的美容效果,切口仅平常的1/2~2/3左右。结论:试术式安全、方便,具有创伤轻、并发症少、美观等优点,但技术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心外科手术中应用体会以及该方法的优点。方法:2003年1月~2004年5月,我们开展了胸骨正中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8例,法鲁氏三联症1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24.5±7.8分钟,皮肤切口5.5±1.1cm,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胸骨正中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可以完成常规胸部正中全部劈开切口所能完成的大部分心内直视手术,而且损伤小,安全,并具有美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腋下小切口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经腋下小切口治疗先心病的体会。方法 在体外循环或非体外下采用腋下切口或右乳房外侧弧形切口,经第3或4肋间入路行房、室间隔缺损修补及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共96例;其中房间隔缺损26例,室间隔缺损44例,房室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24例。结果 死亡1例(死亡率1/96),慢性心包填塞1例,余病人均痊愈出院。结论 腋下小切口应用于心内直视手术中具有进胸、关胸快,手术时间短、失血少等优点,且切口隐蔽符合患者的美容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心外科手术中应用体会以及该方法的优点.方法 2005年1月~2006年5月,大庆油田龙南医院胸外科开展了胸骨正中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12例.室间隔缺损8例,法鲁氏三联症1例.结果体外循环时间24.5±7.8分钟,皮肤切口5.5±1.1 cm,无手术死亡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结论胸骨正中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可以完成常规胸部正中全部劈开切口所能完成的大部分心内直视手术,而且损伤小,安全.并具有美观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胸骨下段小切口行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胸骨下段小切口微创心内直视手术的体会。方法 连续11例病人在低位正中皮肤小切口、部分劈开胸骨下段、不横断胸骨情况下行心内直视手术。结果 该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无与切口有关的并发症。结论 该方法可用于部分经挑选的心脏手术,有明显的美容效果,损伤小,是一种可以推广的心脏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丛伟  冯刚 《四川医学》2002,23(9):914-915
目的:介绍胸部下段小切口行心脏病手术经验体会。方法:采用胸部下段小切口、部份劈胸骨,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先天性心脏手术24例,风心病二尖瓣置换术6例。结果:全组切口感染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胸部下段小段口适宜于很多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手术,该手术安全,创伤小,恢复快,美观。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我院应用胸骨下段小切口进行心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 1 8例 ,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 8例 ,男 8例 ,女 1 0例。年龄 7~1 6岁。ASD6例 ,VSD1 0例 ,F32例。心胸比 0 .5 0~0 .5 9,心功能 ~ 级。全部病人术前均经过彩色 B超、心电图、心脏 X线检查诊断。1 .2 手术方法 病人仰卧位 ,取下 2 /3胸部正中切口 ,长约 1 0~ 1 2 cm,自剑突向上纵劈胸骨达胸骨角 ,必要时横断右半胸骨 ,切开心包 ,显露心脏 ,常规建立体外循环。此切口可能显露主动脉稍差 ,插管操作时应加注意。全组病例均在常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前胸正中小切口行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方法自1998年8月至1999年10月,对25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小切口手术(房间隔缺损10例,室间隔缺损13例,部分型房室管畸形1例,法乐三联症1例) .结果体外循环时间(42.2±7.3)min,主动脉阻断(29.4±8.6)min ,心脏均自动复跳,无并发症及死亡.结论小切口手术入路的优点是安全、显露良、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美观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临床评价右腋下小切口在小儿先天性心脏畸形矫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6例先天性心脏畸形患儿经右腋下小切口行矫治术,其中ASD 9例,VSD 17例。结果 全组手术无死亡,切口均Ⅰ期愈合,术后平均引流量226mL,平均住院时间12.6。结论 右腋下小切口创伤小、出血少、符合术后美学观点,并且术野显露满意、对于小儿先天心脏畸形的手术矫正可取得良好的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5.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 ,手术成功率日益提高 ,手术的美观、微创性已日益得到重视 ,胸部下段正中小切口创伤小、美观、安全。本院从 2 0 0 0年 8月至 2 0 0 1年 4月采用胸部下段正中小切口[1]治疗先天性心脏病 13例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临床表现 本组 13例患者 ,男性 8例 ,女性 5例 ;年龄从 3岁至 2 1岁 ,平均 11.3岁 ;体重 11~ 6 0kg。其中房间隔缺损 5例 ,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 1例 ;室间隔缺损 8例 ,合并肺动脉高压 2例。全部患者平时易受凉后感冒 ,胸片提示双肺充血 ,心胸比例0 .5~ 0 .6 ;房间隔缺损心电图多为完全性…  相似文献   

16.
席耀明  李峰  高伟 《新疆医学》2008,38(4):49-50
1999年~2007年4月我们完成各类心脏手术307例(包括我在原乌鲁木齐空军医院和自治区中医院开展的手术),其中23例在正中小切口胸骨不完全劈开下行先天性心脏矫治手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董明  张红  李儒正  吴朝光 《海南医学》2014,(16):2430-2431
目的 总结经胸介入治疗多种复合先天性心脏畸形的经验。方法 对21例有复合心脏畸形患儿(复合畸形组)和32例单纯心脏畸形患儿(单纯畸形组)均行经胸骨下端纵切口(2-3 cm)经胸介入治疗,先天性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采用相应封堵器,肺动脉瓣狭窄(PS)采用球囊扩张。结果 患儿均存活,无重大并发症,且两组患儿在手术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监护时间、术后时间、用血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单一胸骨下小切口治疗复合心脏畸形能达到治疗目的,且切口小而美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对婴幼儿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0月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此次研究的实验观察对象,其中房间隔缺损( ASD)8例,室间隔缺损22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实验组(右腋下小切口组,n=15,男10例,女5例),对照组(胸骨正中切口组,n=15,男8例,女7例)。结果2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及术后无死亡病例。实验组清醒时间(3.49±1.83)h、拔管时间(10.81±7.33)h、ICU时间(25.84±11.78)h、体外循环时间(CPB时间)(78.07±23.61)min、阻断时间(51.53±16.16)min,对照组清醒时间(4.07±2.33)h、拔管时间(11.66±8.41)h、ICU时间(30.46±15.55)h、CPB时间(73.07±29.78)min、阻断时间(47.07±26.57)min。2组各变量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虽然数据统计未有显著差异,但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儿术后清醒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较对照组短,同时实验组可能由于小切口术野小、操作较复杂等原因, CPB时间、阻断时间较对照组相对较长。但24h胸腔引流实验组(85.13±19.09)ml,较对照组(116.67±31.47)ml显著减少(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能取得与胸骨正中切口相同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创伤小、美观、长期较高的生活品质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成熟、手术安全性的提高以及对减小手术创伤和术后美观问题的重视,先天性心脏病的房、室间隔缺损修补常规手术方法受到了挑战。我院自1999年12月至2006年10月,选择性应用胸骨下段小切口于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下完成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75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微创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介绍微创胸骨正中小切口在先天性心脏病心内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11例病人接受手术,其中房间隔缺损3例,室间隔缺损例,心内膜垫缺损1例,双腔右室并亚急性心内膜炎1例,房间隔并室间隔缺损1例,房间隔缺损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皮肤切口长6-9cm。结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进行手术,阻断时间15-76min,平均31.3min。术中术后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24h内全部脱离辅助呼吸,疼痛反应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