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前外侧入路与后外侧入路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96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均为42例48髋,前外侧组(ASA组)行前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组(PSA组)行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关节Harris评分及SF-36生活质量评分。结果ASA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3.16±0.92)cm、(64.07±9.32)min和(13.16±2.51)d,均显著低于PSA组(P〈0.05),两组手术失血量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A组术后1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达到(90.16±12.57)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和PSA组术后Harris评分(P〈0.05),ASA组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及优良率达到64.58%,显著高于PSA组的54.17%(P〈0.05);ASA组总体健康评分达到(73.08±5.26)分,显著高于PSA组的(69.26±5.31)分(P〈0.05)。结论选择前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较后外侧入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术后关节功能更好,患者生活质量更高,综合疗效优于PSA全髋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2.
余德涛  邢祯全  张福聪 《重庆医学》2013,(34):4196-4197
目的探讨改良外侧小切口与后外侧吉布森(Gibson)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为临床选择更佳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方法将该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需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60例纳入研究,分为外侧组与后外侧组各30例,外侧组采用改良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外侧组采用后外侧Gibson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术中情况及术后康复情况,术后1、3、6、12个月髋关节评分(Harris)与术后疼痛评分(VAS)。结果外侧组切口长度短于后外侧组,两组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下地负重时间与出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rris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术后1个月外侧组Harris评分与VAS改善外侧组明显优于后外侧组(P<0.05),术后3、6、12个月两组Harris评分与术后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术后1个月较后外侧Gibson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恢复快,疼痛减轻早,且手术切口短,愈合快,能够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微创前外侧入路下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郸城洪河医院收治的78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根据手术路径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接受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微创前外侧入路下全髋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手术前后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术中出血量较对照组少,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均P<0.05)。术后6个月,两组Harris评分较治疗前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3.51%(5/39),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11%(3/39)。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前外侧入路下全髋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患者,创伤小,髋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改良的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和传统的后外侧入路人工全髋置换术的疗效,并研究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在临床应用上的优缺点。方法:自2007年4月-2009年4月,所有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入两组,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小切口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术20例,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20例。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切口长度、术中术后骨折、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术后Harris评分、术后髋关节脱位、术后其他并发症等,随访时间为3至11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小切口组病例在术中术后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开始功能锻炼时间显著低于传统切口组,在术中术后骨折、术后髋关节脱位、术后Harris评分、术后并发症等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改良后外侧入路小切口进行人工全髋置换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降低术后并发症及假体位置不当的风险。在术后早期阶段具有手术创伤小、失血量少、可以早期进行关节功能锻炼等优点。但在后期的随访中未发现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取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对照组采取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术后1 d引流量、住院时间),术后1、3、7 d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术后1个月髋关节功能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1 d引流量少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arri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25%(2/32),低于对照组的25.00%(8/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后外侧入路相比,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效果显著,能够减小手术创伤,缩短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提高髋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黄泽奇 《中外医疗》2012,31(14):56-56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30例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改良外侧斜行入路,对手术疗效及可行性进行评价。结果手术切口长度为8~10 cm,术中出血量为(170~420)mL,平均为(320.6±54.4)mL,术后引流量为(110~310)mL,平均为(207.4±34.8)mL,患者平均下床时间为3~9d,平均(6.2±4.4)d,Harris评分从(41.3±5.7)分提升到(90.5±8.9)分。结论改良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关节功能好等优点,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uper 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行Super 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1例(23髋),观察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住院时间以及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的Harris评分。结果行Super 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手术切口长度平均为6.73 cm,手术平均时间(102±11)min,术中平均失血量(274±53)m L,术后24 h引流量平均(123±41)m L,平均住院时间为5.7 d;术后Harris评分均低于术前,且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令人满意,无切口感染、假体脱位、骨折及双下肢长度不等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Super PATH入路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具有切口小、损伤小、失血量少、术后活动快、可快速康复等优点,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和并发症的发生,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陈佳  施培华 《浙江医学》2019,41(9):940-942,946
目的评估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选取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40例,根据手术入路方式不同分为改良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改良组采用改良小切口后外侧入路,对照组采用经典后外侧Gibson入路。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隐性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拆线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Harri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拆线时间、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两组隐性失血量、手术切口长度、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改良后外侧小切口入路比经典切口损伤小,更有利于康复,是一种有效的手术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9.
楼列名  吴兴  吴卫平  冉永欣  李少华 《上海医学》2007,30(7):497-499,F0002
目的评价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3年8月至2006年2月进行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36例患者(40髋,小切口组)与同期进行外侧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的40例患者(40髋,传统手术组)作对比研究,评估损伤程度、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小切口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和下地负重时间均显著短于传统手术组(P值分别<0.01、0.05),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1周疼痛发生率均明显小于传统手术组(P值均<0.05)。小切口组术后1、6个月患髋Harris评分均明显高于传统手术组(P值均<0.05)。传统手术组术后发生切口延迟愈合2例,下肢深静脉栓塞1例,假体脱位1例;小切口组无任何并发症发生。结论与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外形美观、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和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但需注意选择合适的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SuperPATH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采用SuperPATH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SuperPATH组)和常规入路髋关节置换术(常规组)治疗的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各8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48h引流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髋臼外展角、前倾角测量值、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手术前后Harris评分。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SuperPATH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48h引流量、手术时间均优于常规组(均P<0.05)。两组患者Harris评分均呈逐渐上升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Harri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未出现关节脱位、骨折、创面及关节感染、双下肢不等长、跛行、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结论SuperPATH微创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治疗股骨头无菌性坏死中具有术中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利于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等优势;符合现代快速康复的理念,值得广大关节外科医师学习。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早期疗效。方法选择2005年1月—2010年1月行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120例(132髋)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接受常规外侧切口手术76例(82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假体位置及Harris评分等。结果术后2组患者假体位置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试验组在术后3,6个月Harris评分较对照组高;术后1年,2组Harr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外侧小切口全髋置换术术后早期在功能及软组织损伤上比常规切口全髋置换有明显优势,随着时间的推移,差异减小。外侧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的中远期疗效需要进一步评估。  相似文献   

12.
目的回顾总结我院经后外侧小切口入路行人工全髋置换术的疗效,总结其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方法 随机选择2003年1月~2010年10月间我院采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行人工全髋置换53例。结果小切口组手术时间为(65.0士10.4)min,手术切口长度为(8.14士0.2)cm,引流量(222.1士160.1)mL。术后影像学显示假体位置良好,术后6个月髋关节Merled’Aubigne评分5.5。结论在充分熟练掌握常规手术的基础上,术者与助手紧密配合只有切实领会小切口置换要领,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技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用2006年12月至2008年12月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病例共94例98髋,随机分为两组,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组(A组)和常规后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组(B组)。A组采用后外侧小切口人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9例50髋,男26例,女23例,年龄37.0~95.0(平均68.9)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0.3~29.7(平均25.4)kg/m2。B组采用常规后外侧切口人路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45例48髋,男27例,女18例,年龄45.0~92.0(平均69.7)岁;BMI18.7~34.1(平均26.9)kg/m2。对两组病例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Harris评分等进行比较。结果:A组手术切口长6.0~10.5(平均7.4)cm;平均术中出血量387.6(140.0~1000.0)mL,平均术后引流量143.1(60.0~375.0)mL,平均输血量77.6(0~400.0)mL,手术平均时间84.6(63.0~130.0)min,术后影像学髋臼杯外展角平均41.6°(38.0°-57.0°)。B组手术切口长15.0~23.0(平均20.0)cm,平均术中出血513.1(210.0~1350.0)mL,平均术后引流量152.3(70.0~520.0)mL,平均输血量142.2(0~800.0)mL,手术平均时间84.0(71.0~115.0)min,术后影像学髋臼杯外展角平均42.3°(37.0°-54.0°)。术后及随访两组假体位置良好,Harris评分均显著提高,两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技术在正确选择适应证、手术技巧娴熟等情况下,具有对软组织损伤小、皮肤瘢痕小等优点,在术后影像学评价、Harris评分等方面与常规后外侧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无明显差异,患者对关节功能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满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技术要点和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小切口经后外侧入路行全髋置换术22例(24髋);术前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定按Harris评分.评估内容包括切口长度、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结果 全部患者术后随访8~15个月,髋关节Harris评分均较术前提高.切口平均长度为9.5 cm,平均手术时间105 min,平均术中失血量500 ml.无伤口感染、骨折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随访时骨盆X线片未发现有假体松动、移位、断裂等迹象,大多数患者1个月后无需持拐辅助行走.结论 改良Watson-Jones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不损伤周围肌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几乎无后脱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与常规全髋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76例需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全髋置换术)和观察组(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术后均随访9个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Harris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能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创伤小,术中失血量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干子阳  尚希福  陈敏  吴科荣  张贤祚 《安徽医学》2018,39(11):1359-1362
目的 比较侧卧位直接前侧入路(LDAA)与传统后外侧入路(PLA)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髋关节强直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6月中国科学与技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合并髋关节强直的患者6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LDAA组和PLA组,每组各32例。LDAA组采用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PLA组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引流量、下床时间,术后第1、3、6月髋关节Harris评分(HHS),术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术中股骨骨折,术后髋关节脱位、感染、假体松动以及异位骨化)。结果 LDAA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下床行走时间、术后Harris评分、术后VAS评分均优于PL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术后6个月为止,PLA组出现髋关节脱位2例,Brooker 1型异位骨化8例。;LDAA组出现术中股骨大转子骨折1例,Brooker 1型异位骨化2例。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PLA手术入路比较,LDAA入路治疗AS合并髋关节强直患者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术后康复较快的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探讨传统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实施全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前方入路组30例、后外侧入路组30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及随访12个月时的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等。结果 Pa组手术时间(76.5±2.1)min及随访12个月时的Harris评分(93.5±1.2)分均明显高于daa组,但其出血量(365.8±1.3)mL、住院时间(4.8±0.5)d明显高于DAA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前方入路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传统后外侧入路对患者创伤更大,术后康复时间长,但其远期关节功能恢复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8.
后外侧微创切口全髋置换术与常规全髋置换术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外侧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髋关节后外侧单一小切口对19例19髋进行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期采用26例26髋常规后外侧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结果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8个月;微创组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间、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髋臼假体外展角、髋臼假体前倾角、髋臼一假体黏附率及股骨一假体三点固定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关节位置良好,疗效满意。结论后外侧入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具有对软组织损伤小、术后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拥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医院及医生可进一步开展该手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后外侧入路和改良Harding入路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于我院行髋关节置换术的6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Harding入路,对照组采用后外侧入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48 h引流、术后输血量)、Harri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与对照组比较下降幅度更大(P<0.05)。两组术后3个月Harris、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P<0.05);观察组术后1、3个月Harris、Barthe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点(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6.67%、13.3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与后外侧入路比较,改良Harding入路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更利于术后早期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64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涛  历强  王润辉  董红  郭启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1):1502-1503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外侧小切口对64例老年股骨颈骨折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观察围手术期的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结果:本组64髋,手术切口平均9.5cm,平均手术时间为97min,术中平均出血375ml,术后24h引流量260ml,术后12月Harris评分平均91.3分。结论: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