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比较革兰阳性球菌与肠杆菌科细菌所致儿童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1年2月革兰阳性球菌(n=35)与肠杆菌科细菌(n=19)所致肺部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革兰阳性球菌组患儿与肠杆菌组相比,在最高体温、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淋巴细胞百分比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细胞百分比是预测感染革兰阳性球菌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革兰阳性球菌与肠杆菌科细菌所致儿童肺部感染的临床特征存在差异,可为病原学不明情况下患儿临床抗感染治疗中的抗菌药物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感染相关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原学特点。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200例呼吸道感染并粒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系统分析。200例患者分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组与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组,每组100例,均行病原学检测并分类总结,深入探究诱发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原体,从而指导临床医师诊断与治疗。结果两组病种构成、病毒总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RSV检出率最高,PIV3、ADV次之;2周~1岁年龄段病毒感染率高于>1岁年龄段(P<0.05)。结论呼吸道感染者粒细胞减少症与性别、疾病种类无显著相关性,<1岁者易患粒细胞减少症,多为RSV及PIV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术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分析。方法分析72例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情况。结果化疗后随访,无瘤生存48例(66.7%),复发24例(33.3%);无中性粒细胞缺乏17例(23.6%),有中性粒细胞缺乏55例(76.3%),其中I度12例(16.7%),Ⅱ度25例(34.7%),Ⅲ度11例(15.3%),IV度7例(9.7%)。与无中性粒细胞组比较,Ⅰ度、Ⅱ度、Ⅲ度、IV度组,感染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5,P<0.01,P<0.001。结论化疗治疗对肿瘤的复发起一定控制作用,化疗过程中易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导致患者院内感染发生增加,临床上要加强对中性粒细胞的监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对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方法对该院2014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住院患者的血培养、PCT、CRP、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血培养结果,将患者分为阳性组与阴性组,再对两组的PCT、CRP、WBC和NEU%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阳性组PCT、CRP水平和检测阳性率显著高于阴性组(P<0.05)。而两组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流感染组中,革兰阴性菌感染者血清PCT水平为(22.4±20.7)ng/mL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患者(17.9±16.1)ng/mL(P<0.05)。PCT对血流感染的灵敏度为93.3%,特异度为64.7%。结论 PCT、CRP可作为血流感染的辅助诊断指标,且较WBC和NEU%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PCT能较好地区分革兰阳性菌与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临床用药提供更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及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水平,以利于对烧伤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及评价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根据病史、症状、体征而诊断明确的烧伤住院患者111例,分为脓毒症组(36例),局部感染组(39例),对照组(36例)。各组患者在入院后24~48h内取外周静脉血2ml,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中性粒细胞CD64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外周血CRP、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的百分比。脓毒症组在恢复期(治疗1周后)复查。结果脓毒症组CD64、CRP表达显著高于局部感染组和对照组(P<0.01),局部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CD64≥43.20%、CRP≥91.85mg/L、白细胞计数≥11.05×109/L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1.50%为阳性标准,4种指标的敏感性分别为88.90%、86.10%、83.30%、88.90%,特异性分别为88.00%、88.00%、70.60%、77.30%。脓毒症组+局部感染组CD64与CRP呈正相关(r=0.458,P<0.01)、与WBC、Neu%无相关性(r=0.175、0.218,P>0.05),脓毒症组在恢复期CD64及CRP表达水平下降,与初期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未降至正常水平,与对照组治疗初期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t=14.19、8.75,P<0.01)。结论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的表达水平及CRP的检测,可作为早期诊断烧伤感染严重程度的敏感指标,观察其治疗前后水平变化,对判断感染程度、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归脾汤加减治疗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符合诊断标准的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利可君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归脾汤加减口服治疗。观察其临床症状改善、中性粒细胞值及T细胞亚群CD_4~+,CD_8~+值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63.33%),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第4天、第7天,治疗组患儿中性粒细胞值均升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后,治疗组CD_4~+,CD_4~+/CD_8~+均升高,CD_8~+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归脾汤加减治疗感染相关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能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明显提高中性粒细胞值及调节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72例恶性肿瘤患者,均给予化疗治疗,探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化疗中性粒细胞减少情况。结果本组72例患者,化疗后均进行随访,无瘤生存48例(66.7%),复发24例(33.3%)。72例患者无中性粒细胞缺乏共17例(23.6%),有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共55例(76.3%),其中I度12例(16.7%),Ⅱ度25例(34.7%),Ⅲ度11例(15.3%),IV度7例(9.7%)。与无中性粒细胞组比较,I度、Ⅱ度、Ⅲ度、IV度组,感染发生率均显著增高,P<0.05,P<0.01,P<0.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治疗,可以对肿瘤的复发直到一定的控制作用,化疗过程中易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导致患者院内感染发生增加,因此,在临床上要加强对中性粒细胞的监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非中性粒细胞减少肿瘤发热患者中的意义。方法某三甲医院住院的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肿瘤发热患者153例,于发热24h内及之后72h分别测定血浆降钙素原水平,比较不同原因发热患者血浆降钙素原水平。结果脓毒血症组血浆降钙素原基线水平明显高于局部感染组、无微生物病原学检测结果的感染组及肿瘤相关发热定组。与基线水平相比,脓毒血症组、局部感染组、无微生物病原学检测结果的感染组72h后PCT明显下降,但肿瘤相关发热组72h PCT水平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血浆降钙素原水平可作为非中性粒细胞减少肿瘤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eparin binding protein, HBP)在血液系统疾病早期感染中的恰当解读的正确模式,寻找早期判断感染的新模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8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90例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检测血常规、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肝素结合蛋白,比较两组资料的差异。根据白细胞数目进一步分成白细胞细胞正常组、白细胞细胞减少组、中性粒细胞缺乏组,比较在不同中性粒细胞数目下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在CRP、PCT、HBP中的差异。进一步分析HBP与中性粒细胞数目的关系,比较“肝素结合蛋白/中性粒细胞”在感染组与非感染组的差异。结果 感染组CRP、PCT、HBP水平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白细胞数目正常时,HBP在AUC数值上高于CRP、PCT;HBP受中性粒细胞数目的影响,HBP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数目呈正相关(r=0.706,P<0.05);“肝素结合蛋白/中性粒细胞”比值不受中性粒细胞数目影响,“肝素结合蛋白/中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对大鼠内毒素腹腔感染时循环中性粒细胞核因子-κB(NF-κB)活性及肺损伤的影响.方法:凝胶迁移率实验(EMSA)检测循环中性粒细胞NF-κB的活性;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循环中性粒细胞I-κB水平;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和伊文氏蓝(Evan’Blue)方法测定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及肺毛细血管通透性.结果:大鼠内毒素腹腔感染时循环中性粒细胞中I-κB水平降低,NF-κB活性增加.应用生长激素可进一步降低I-κB水平并增加 NF-κB活性.感染时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增多,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合并应用生长激素则明显增加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和肺毛细血管损伤.结论:感染时应用生长激素可加重肺组织的损伤,其可能机制是感染时应用生长激素提高循环中性粒细胞中NF-κB活性和促进肺组织中性粒细胞浸润.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普通窄带成像在组织病理中性粒细胞浸润预测幽门螺杆菌感染黏膜活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观察324例胃镜检查患者,以尿素酶方法诊断H.pylori感染,胃镜普通窄带成像判别胃体黏膜分型,利用配对卡方检验及Kappa检验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胃体黏膜糜烂组:中性粒细胞浸润预测H.pylori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0%,98.87%,100%,P>0.05,Kappa值=0.942);胃体黏膜非糜烂组:(1)非萎缩肠化黏膜病理中性粒细胞浸润检出率100%;(2)萎缩黏膜及肠化黏膜病理均未见中性粒细胞浸润。结论 NBI糜烂胃体黏膜及非萎缩肠化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预测H.pylori感染具有较高参考价值;NBI肠化或萎缩胃体黏膜中性粒细胞浸润预测H.pylori感染参考价值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研究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在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系统性回顾2015年10月~2018年3月来某院儿科就诊的1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根据感染病原体的种类分为细菌感染组和非细菌感染组,每组50例患儿,同期选取50名体检健康的儿童编入健康对照组。所有入选本次研究的患儿及健康儿童均于清晨空腹采集静脉血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和血常规,测定Hs-CRP、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并对比Hs-CRP、WBC与中性粒细胞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的Hs-CRP水平、WBC与中性粒细胞比值明显高于非细菌组及健康对照组病例的Hs-CRP的水平(P0.05);非细菌感染组的Hs-CRP的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在诊断上呼吸道感染的特异性显著高于WBC和中性粒细胞比率(P0.05);细菌感染组中Hs-CRP灵敏度均显著高于WBC及中性粒细胞比率(P0.05);细菌感染组患者Hs-CRP、WBC及中性粒细胞比值水平均随着治疗显著下降,但Hs-CRP下降更为明显。结论:超敏C-反应蛋白联合、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值在诊断儿童呼吸道感染中具有快速、敏感、高效的特点,且优于单一检测,临床可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BO)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抗菌肽37、中性粒细胞与气道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河南省儿童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BO病儿4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该院同期支气管异物无并发感染病儿38例作为对照组.均采用纤支镜进行肺泡灌洗,对比不同病情程度病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MP-9、抗菌肽37、中性粒细胞含量、气道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13(IL-13)、半胱氨酰白三烯(LTS)]水平,分析MMP-9、抗菌肽37、中性粒细胞与儿童BO及气道炎症因子的影响关系或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MP-9、中性粒细胞含量分别为(2701.93±587.08)μg/L、(3.38±0.43)×109/L,高于对照组的(135.48±44.10)μg/L、(2.76±0.25)×109/L,抗菌肽37含量为(114.28±24.98)μg/L,低于对照组的(186.06±44.11)μg/L(P<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MP-9、抗菌肽37、中性粒细胞与儿童BO有密切的影响或关联影响关系(P<0.05);随病情加重,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MP-9、中性粒细胞、IL-17、IL-13、LTS含量呈升高趋势,抗菌肽37呈降低趋势(P<0.05);MMP-9、中性粒细胞与IL-17、IL-13、LTS呈正相关,抗菌肽37与IL-17、IL-13、LTS呈负相关(P<0.05).结论 BO病儿存在呼吸道MMP-9、抗菌肽37、中性粒细胞表达异常,其表达异常程度升高可能会加重气道炎症程度,可为临床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检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C反应蛋白和中性粒细胞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6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定为观察组,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同期选取62例体检正常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将其设定为对照组,对两组被检测儿童的C反应蛋白水平、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进行观察并比较。结果 C反应蛋白水平超过10mg/L方面,观察组为30/62(48.39%),对照组为3/62(4.84%),两组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占有率明显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白细胞计数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C反应蛋白水平和中性粒细胞分数同时升高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的C反应蛋白水平和中性粒细胞明显升高,这一实验特征,可为临床诊断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医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中性粒细胞缺乏是化疗中最为常见的不良反应,50%~80%的此类患者合并感染,而严重感染已经成为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1])。目前如何治疗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预防相关感染让临床医生深感头痛。临床实践证明对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单纯使用抗菌药不能起到良好的预防和治疗目的~([2])。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rhG-CSF)是人工合成的中性粒细胞生长促进因子,能够有效促进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 CRP)、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水平在细菌性小儿呼吸道感染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将细菌性小儿呼吸道感染患者102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时入院的健康体检者102例为健康组,分别检测2组血清中的CRP、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水平。结果与健康组比较,观察组患者CRP、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水平均有显著性地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细菌性小儿呼吸道感染患儿CRP水平与中性粒细胞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7001,P<0.01),CRP水平与白细胞水平呈明显正相关(r=0.8216,P<0.01),中性粒细胞水平与白细胞水平亦呈明显正相关(r=0.8145,P<0.01)。结论 CRP、中性粒细胞及白细胞三者水平在细菌性小儿呼吸道感染时均显著性的增高,这3项实验室检测指标均可用于细菌性小儿呼吸道是否受感染的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降钙素原(PCT)对病原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了解ICU患者病原菌感染及耐药现状.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2020年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ICU收治的402例病原菌感染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资料,根据不同病原菌类型将其分为革兰阳性菌感染(n=77)、...  相似文献   

18.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能有效地提高各种中性粒细胞减少病人的中性粒细胞计数,包括毛细胞白血病(HCL)引起的中性粒细胞减少。为了克服α干扰素(IFN-α)治疗HCL时易发生感染的缺点,作者采用IFN-α与G-CSF联合治疗6例HCL病人,并分析了G-CSF对HCL病人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治  相似文献   

19.
任晓艳 《抗感染药学》2019,16(10):1746-1747,1787
目的:探究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辅助万古霉素对急性白血病(A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感染的临床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1月收治的A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68例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万古霉素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rhG-CS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后体温和中性粒细胞复常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血清降钙素原(PCT)与白介素-6(IL-6)水平测得值以及生活质量(KPS)评分值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体温和中性粒细胞复常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万古霉素使用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3 d后观察组患者血清PCT、IL-6水平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KPS评分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rhG-CSF辅助万古霉素治疗AL化疗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的疗效优于单用万古霉素,有效改善了炎症因子,促进了体温、中性粒细胞的复常,改善了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Fulphila(Pegfilgrastim-jmdb)是培非格司亭(Pegfilgrastim)的生物类似药,是一种作用于造血细胞的长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Fulphila通过与特定粒系祖细胞或成熟中性粒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促进粒系祖细胞的增殖分化以及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和杀伤能力。临床研究证实,Fulphila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与培非格司亭相似,因此,2018年6月4日Fulphila获得FDA批准上市。Fulphila可用于降低中性粒细胞减少(白细胞减少)所导致的发热或感染风险增加的几率。本文对Fulphila的作用机制、药动学、药效学、临床评价和安全性进行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