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TNF-α和IL-10基因多态性预测肾移植效果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TNF-α和IL-10基因多态性预测移植肾急性排斥反应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方法,对126例肾移植患者进行TNF-α和IL-10基因型检测。结果:肾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率,TNF-α为高分泌基因型的患者显著高于低分泌基因型者(P<0.01),IL-10为高分泌基因型的患者显著高于低分泌基因型者(P<0.05),TNF-α与IL-10均为高分泌基因型的患者比所有其他基因型组合者高(P<0.01),TNF-α与IL-10均为低分泌基因型患者比所有其他基因型组合者低(P<0.05),结论:常规检测TNF-α和IL-10基因多态性对于预测移植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急性排斥反应 (AR)是肝移植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也是造成移植肝功能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及时、准确地诊断 ,合理、规范地应用免疫抑制剂控制AR ,是保证移植肝顺利存活的关键。我院自 2 0 0 0年11月至今已成功地进行了 3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 ,术后均出现AR ,但经过积极治疗均好转。现就AR的诊断和治疗问题探讨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  3例肝移植患者中 ,男 2例 ,女 1例 ;年龄分别为 5 3岁、4 6岁和 4 0岁。所患疾病分别为药物中毒所致的暴发性肝功能衰竭 ,乙型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化失代偿期 ,多囊肝。受者术前均行肝、…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胆汁TNF-α水平在诊断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78例肝移植受者术后胆汁和血清中的TNF-α基因表达,观察其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结果在急性排斥反应(AR)组,70%的患者在排斥发作时胆汁TNF-α水平明显升高,与非排斥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当AR经激素冲击治疗逆转后,胆汁TNF-α下降至排斥前的水平.在AR组,仅有2例受者在排斥发作时TNF-α水平升高,与非排斥组相比,血清TNF-α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胆汁TNF-α水平可以作为诊断急性排斥反应敏感、较特异及非侵袭性的诊断手段,同时,其水平可作为观察抗排异治疗是否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李宁  郎韧  高居忠 《北京医学》2001,23(5):288-291
目的 评价胆汁 IL - 6水平在诊断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方法 连续 3周监测 18例肝移植受者术后血清及胆汁 IL - 6水平 ,观察其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结果 在急性排斥反应 (AR)组 ,88.9%的患者在排斥发作时胆汁 IL - 6水平明显升高 ,与非排斥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当 AR经激素冲击治疗逆转后 ,胆汁 IL - 6下降至排斥前的水平。在 AR组 ,仅有 2例受者在排斥发作时血清 IL - 6水平升高 ,与非排斥组相比 ,血清IL - 6水平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胆汁 IL - 6水平可以作为诊断急性排斥反应敏感、较特异及非侵袭性的诊断手段 ,同时 ,其水平可作为观察抗排异治疗是否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吕向微  李芳  王立明 《医学综述》2013,19(3):433-436
肝移植患者术后虽然使用免疫抑制剂,但也可能发生急性排斥反应,出现肝功能下降、移植物损伤等不良预后,是早期移植失败的主要原因及影响移植后患者长期生存的危险因素。白细胞介素10(IL-10)是主要由Th2细胞产生的抑制性细胞因子,具有抑制体内Th1型细胞因子的产生、降低单核细胞表面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Ⅱ的表达、阻断巨噬细胞作用等功能,下调一系列免疫反应。由于对免疫耐受的重要作用,在肝移植排斥反应的机制、预测、诊断以及治疗方面,IL-10得到了广泛深入的研究,是最有研究前景和价值的细胞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6.
报告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施行同种原位肝移植术、受体分别在术后第3天,第20天发生两次急性排斥反应。经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冲击及猪抗人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HTG)治疗,急性排斥反应得到控制并逆转。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IL-10的特性及在器官移植中的作用。方法检索并分析近十年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IL-10与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IL-10对移植器官早期发生的亚临床的急性排斥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TNF-α基因多态性与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NKI,万方数据库,检索时限为自建库至2013年1月。运用STATA 10.0进行统计分析。以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作为效应尺度。结果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包括了1132名肝移植受者,其中396名受者发生了急性排斥反应,余下的736名受者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所有文献均涉及了TNF-α-308G/A基因多态性与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其中有3篇文献还涉及了TNF-α-238G/A基因多态性与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的相关性。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TNF-α-308G/A基因多态性与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有明显相关性(A/A vs.G/A+G/G:OR=2.82,95%CI=1.41~5.63)。根据人种进行分层分析后发现白种人TNF-α-308G/A基因多态性与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有明显相关性(A/A vs G/A+G/G:OR=2.95,95%CI=1.19~7.31),而黄种人未发现明显相关性;②TNF-α-238G/A基因多态性与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无相关性(A/A+G/A vs G/G:OR=2.32,95%CI=0.63~8.49)。结论 TNF-α-308G/A基因多态性与肝移植后急性排斥反应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肝移植106例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的新表现及诊治经验. 方法:回顾我中心106例肝移植资料,对其中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病例的临床表现、病理组织学改变、诊治方案加以分析. 结果:106例肝移植中,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17例(16.0%);其中临界型1例,轻度6例,中度7例,重度3例. 这些病例在具备病理组织学改变的同时缺乏典型的临床特征和肝功能生化指标的改变. 结论:由于强效免疫抑制剂的应用,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我们应该重视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临床肝移植术后早期应用rhGH对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 对 30例肝移植患者随机抽取其中 15例作为观察组 ,15例作为对照组 ,观察组于术后第 1天开始连续 7d每天 1次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10u ,其他治疗与对照组相同。术后 1,4 ,8,14d测定免疫学指标及临床观察。结果 观察组血清GH及IGF - 1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 (n=15 ,P <0 0 5 ) ,同时两组血清IgG ,IgM ,IgA ,IL - 2水平CD4 /CD8值及急性排斥发生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n=15 ,P >0 0 5 )。结论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指标及急性排斥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 TNF- α、 IL- 6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 ISA)测定 33例急性感染性腹泻患儿体内 TNF- α和 IL- 6水平 ,并设 15例健康儿童作正常对照。结果 :腹泻组与对照组TNF- α和 IL- 6含量分别为 (110 .85± 2 4 .89) ng/ L、 (14 8.5 5± 31.5 2 ) ng/ L 和 (6 8.4 7± 13.11) ng/ L、 (80 .5 3± 11.6 ) ng/ L,腹泻组两种细胞因子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TNF- α和 IL- 6均参与了急性感染性腹泻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3.
报告1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施行同种原位肝移植术,受体分别在术后第3天、第20天发生两次急性排斥反应。经给予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ethyprediosone,Met)冲击及猪抗人胸腺淋巴细胞球蛋白(AHTG)治疗,急性排斥反应得到控制并逆转。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移植受者术前分泌TNF α、IL 10的能力 ,预测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方法 ,术前检测 35名肾移植受者体外培养的外周血及单个核细胞产生的TNF α、IL 10水平。结果 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 7例 ,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 2 8例。发生排斥反应的受者体外TNF α分泌量为 5 4 6 .84± 12 0 .35pg ml,未发生组平均为 2 6 7.2 3± 31.5 6pg ml,两组间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IL 10水平在发生与未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组分别为 4 5 1.86± 16 9.93pg ml、32 0 .5 7± 4 8.78pg ml,两组间亦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术前检测肾移植受者分泌TNF α、IL 10的能力 ,有助于预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5.
巴利昔单抗在预防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巴利昔单抗免疫诱导治疗在预防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发生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60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7例患者术后应用巴利昔单抗免疫诱导及三联免疫治疗(巴利昔单抗组),113例患者仅接受常规三联免疫治疗(对照组),比较二组间术后急性排斥反应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1年巴利昔单抗组的急性排斥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5% VS 28.4%,P〈0.05);巴利昔单抗组的术后感染发生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1.9% VS 26.5%,P〉0.05),两组间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也无显著差异。结论:肝移植术后在常规三联免疫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巴利昔单抗可明显减少急性排斥反应的发生率,且不增加术后感染和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与耐受性。  相似文献   

16.
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TNF-α、IL-1β和NO水平检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文桂  陈雅棠  刘成伟  余登高 《重庆医学》2002,31(12):1157-1158
目的:检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TNF-α、IL-β和NO水平。方法:分别收集20例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血清,用试剂盒分别检测血清TNF-α、IL-β和NO水平。结果: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血清TNF-α、IL-β和NO水平显著升高。结论:TNF-α、IL-β和NO可能在宿主杀伤日本血吸虫和形成虫卵肉芽肿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的预防和诊治,方法:对1例Wilson病及1例肝门内胆管癌实施肝移植术后,采用“FK506+MMF Pred”新三联方案预防免疫排斥。结果:术后移植肝功能冲击治疗后好转,另一例未见排斥反应。结论:判断排斥反应的存在,严重程度,及时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是肝移植术后的首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急性排斥反应模型.方法 采用改进的Limmer和Kamada的二袖套法建立大鼠肝移植模型.将大鼠分为2组:①实验组:急性排斥反应组(Wistar→SD);②对照组:免疫耐受组(SD→SD).结果 免疫排斥组肝存活时间(7.4±1.7) d低于对照组(18.9±7.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 (P<0.05). 结论 Wistar→SD大鼠之间的原位肝移植模型可产生中、重度的免疫排斥反应,是一种较理想的可作为研究急性排斥反应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血清IL-18、IL-10测定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IL-18、IL-10在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和RIA法分别检测肾移植患者手术前、手术后1周及2周血清IL-18、IL-10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肾移植患者手术前IL-18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5)。手术后1周急性排斥组与稳定组比较IL-18和IL-10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手术后2周急性排斥组IL-18水平明显高于稳定组(P〈0.01).IL-10水平明显低于稳定组(P〈0.05)。结论 肾移植手术前后监测血清IL-18和IL-10水平变化,对于判断急性排斥反应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Banff积分指导下抗急性排斥反应(AR)个体化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2年1月~2004年8月246例原位肝移植(OLT)患者术后3个月内共发生肝穿刺病理证实的AR 44例(52例次),按患者第1次原位肝移植手术的年月次序分两组抗AR治疗,病理按Banff参数评分。对照组中发生AR者29例次,均采用经典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冲击治疗。个体化治疗组中发生AR者23例次,据Banff积分将AR分为交界性、轻度和中重度,分别应用不同剂量的MP冲击。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结果对照组和个体化治疗组的AR发生率分别为18.2%(24/132)和17.5%(20/114)。对照组中需用ATG抗AR 1例,出现骨髓抑制、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并发症和MCV感染各1例;个体化治疗组出现上消化道并发症1例和肺部感染2例;以抗AR治疗次数累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7.2%(5/29)、13.0%(3/2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c=0.6458,P>0.05)。结论Banff积分指导下的个体化抗AR和经典MP冲击抗AR治疗效果一致,但副作用的发生率低,有一定的临床实用价值,其长期效果仍需要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