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病人男,33岁,左侧上颌第一前磨,牙慢性牙髓炎,临床检查,支根尖X线片均未见异常,于我院行常规根管治疗术,局麻下开髓,见颊舌向2根管口,拔髓,根管口开大器(gates drills,3kgn,MANI,日本)开大根管口,根管预备,发现颊侧有2个根管口,间距约1mm,方向不同,类似上颌第一磨牙的根管口分布。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1例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四根管的发现与诊断过程。通过临床诊断和操作过程中的细致观察和多角度的常规X线牙片,发现并定位了额外根管的存在,并借助锥形束CT和根管显微镜证实三根四根管的存在,最终在手术显微镜下完成了高质量的根管治疗。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5岁,因上颌腭侧肿胀疼痛1周来诊。患者半年前进食后患牙疼痛,咬合时加重,当时未做处理。2个月后患者感到腭侧肿胀,自服“甲硝唑”后好转。1周前再次肿胀疼痛难忍来我院就诊。检查:全口牙列完整,牙合面磨耗不均匀,上颌腭侧以14根尖区为中心肿胀隆起,触痛牙周溢脓,14扭转,无龋坏,无折裂,探诊颊侧牙周正常,腭侧牙周袋深7 mm,冷热诊无反应,叩诊( ),Ⅱ度松动,与44、45咬合早接触;X线片示:14扭转,双根,近中牙槽骨呈角形吸收,颊根尖区有低密度透射区。初步诊断:14根尖周炎。处置:14调牙合,开髓,揭髓顶,可见颊腭侧各1个根管口,分别插入诊…  相似文献   

4.
根管治疗的成败关键之一,是对根管数目和形态的解剖知识的了解。国外对根管形态有些调查研究,国内此文献报道较少,且大多局限于离体牙的研究。体内根管的X线研究,国内尚未见报道。本文主要通过两种X线摄片方法,对成人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进行X线影像观察研究,以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14岁,因正畸需要拔除4个第一前磨牙,其中34、44形态均正常,14、24虽然牙冠形态正常,但均有3个牙根,2个颊根和1个舌根。颊侧自牙根1/2处开始出现恨而沟,至根尖处将颊根分为近中和远中颊根:牙体全长19mm,冠长8mm,舌根长12mm,直立,根宽4mm。  相似文献   

6.
右侧上颌第二前磨牙3根管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人男,35岁。因右侧上颌牙疼痛2d于2005-12-08到我科就诊,患牙曾在当地治疗多次。检查:15远中深龋,髓腔暴露,牙髓坏死,根尖区肿胀。处理:清理髓腔,探查根管,发现除有颊、舌2根管外,在偏近中处还有1根管,扩通3个根管,冲洗,引流,并给予抗菌药物。X线片显示15有3个根,根尖破坏约1cm×0.5cm。经反复治疗多次,窦道不愈合,最终拔除,观察患牙有3个独立的牙根(图1)。上颌第二前磨牙75%为单根管,有3根管及3根的极为罕见。因此医生除了应用牙齿髓腔解剖学的知识外,还必须借助X线片仔图细1检1查5,拔以除免后遗的漏照根片管,影响治疗效果。右侧上颌第…  相似文献   

7.
根管治疗术的成功取决于对根管解剖和形态的正确认识、根管系统的彻底清理、消毒和充填。遗漏根管是根管治疗术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牙根及根管的数目变异可能导致遗漏根管。上颌第一前磨牙临床上以二根和二根管常见,而三根和三根管罕见。近日在临床遇见左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和三根管1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61岁,因左侧上颌第二前磨牙经常疼痛,坚决要求拔除。检查:牙25严重龋损,叩诊不适。处理:局麻下拔除患牙,见此牙根较细长,且有3根,分叉明显。25多为单根,3根较少见。  相似文献   

9.
1例下颌第一前磨牙根管治疗时发现为3根管,术后牙片证实为3根管,提醒临床工作者注意仔细观察下颌前磨牙牙片,以免遗漏根管。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作上颌第一前磨牙离体牙透明标本,研究其根管系统解剖形态。方法:100颗上颌第一前磨牙经透明髓腔处理后,直接在体视显微镜下读取根管系统的形态并作规律性统计处理。结果:①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口分为单、双两种类型,②主根管形态以2-2型、1-1型和2-1型常见,③侧副管发生率高,根管侧枝和根尖区的细小分支均高达14%,而且伴随双根管出现的管间交通也高达9%。结论: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治疗效果不确定性较大。  相似文献   

11.
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的发生率为0.5%~7.5%,目前国内报道的多为三根三根管型,尚未见双根三根管型的病例报告。本病例介绍1例双根三根管型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治疗。  相似文献   

12.
上颌第一前磨牙有复杂的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给牙周牙髓治疗和牙体修复治疗带来麻烦和失败.作者通过回顾近年来对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解剖形态的大量系统研究,主要阐述了其牙根及根管解剖特征、根管分型和各根管类型的发生率;并分析了该牙根管治疗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13.
上颌第一前磨牙以双根管为主,其次为单根管,三根管率较低.文章报道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三根管1例,提示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治疗时,作好术前评估,建立合理有效的髓腔通路,根管探查时应更加仔细,以免遗漏根管,结合X线片仔细检查,做到彻底完善的根管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上颌第一前磨牙的根管锥度。方法:将离体的101个上颌第一前磨牙髓腔作"颊-舌向"和"近-远中向"X线摄影后输入计算机行图象处理,统计该牙根管全长数值、根管中1/2处颊-舌向直径和近-远中向直径、距根尖端0.5 mm处根管的颊-舌向和近-远中向直径,然后代入公式计算根管的锥度。结果: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平均长11.4 mm,根管中段颊-舌径平均宽1.8 mm、近-远中径平均宽0.8 mm,靠近根尖的根管颊-舌径平均宽0.6 mm、近-远中径平均宽0.4 mm;将上述数值代入公式得到该牙根管下段的锥度,在颊-舌象限为0.175,在近-远中象限为0.035。结论: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下段并非呈圆锥形空间,而是呈颊-舌径>近-远中径的扁形腔隙;该牙根管预备之初,选择Profile的I号锉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3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13岁 ,因牙齿排列不整齐 ,要求作正畸治疗。经头影测量及模型分析后决定拔除 4个第一前磨牙。当拔上颌 14、2 4时难度较大 ,拔除后发现 14、2 4均为 3个根 ,即 :近中颊侧根 ,远中颊侧根、腭侧根。 14近、远中颊侧根为融合根 ,其颊、舌面均有沟状凹陷 ,颊、腭侧根在根中部分叉。 2 4近、远中颊侧根、腭侧根在根中部分叉。离体下 14、2 4各 3个根管 ,均通畅。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3根1例@胡春梅$祥和牙科!四川中江618100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 ,5 5岁 ,以“要求拔除左上后牙”为主诉就诊。检查 :2 5残冠 ,牙龈未见红肿 ,叩 (± ) ;2 4龋坏已充填 ;2 6缺如。 10g/L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 ,用牙挺很快将患牙挺松 ,但无法挺出 ,用牙钳夹取 ,残根分为颊舌两段。取出后发现该牙是 3个牙根 ,其中颊侧 2个 ,腭侧 1个。上颌前磨牙3根1例@严文锋$中山医院!福建厦门361004  相似文献   

17.
曹国萍  胡想国 《口腔医学》2006,26(4):283-283
患者男,18岁。因正畸需要常规局麻下拔除双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在拔牙过程中,感觉虽然已经松动,但不易取出,后经仔细颊舌向扭动方才取出。结果发现:牙冠外形虽是双尖牙,但根则是上颌磨牙的三根形态,近、远中颊根、腭侧根。其根长分别为:近中颊根12.5mm、远中颊根11.0mm、腭侧根12.5mm、冠长7.5mm,长度与普通第一前磨牙无差异。上颌第一前磨牙一般为扁的单根牙,或者是双根,但三根者实为罕见。文献报道:三根者约占2.4%。特此提醒广大口腔临床工作者在治疗上颌第一前磨牙时,考虑到其变异较多,不仅有50%的双根管,而且可能还会出现三根管的情况,不…  相似文献   

18.
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预备后根管壁厚度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牙根解剖形态较复杂 ,多有双分叉根、根面沟和近中凹面[1] 。所以根管预备后 ,根管壁厚度变薄 ,可能出现牙本质壁薄弱 ,甚至根折 ,将影响根管治疗术后修复效果。本实验对上颌第一前磨牙根管预备后 ,根管壁厚度进行测量研究 ,以对根外形有更多的了解。1 材料和方法10 6个上颌第一前磨牙 ,于釉牙骨质界最高点截去牙冠。然后作根管预备 ,根管工作长度距根尖 2mm[2 ] ,用TR -ZX电动旋转根管锉预备根管至 # 40 ,用 3 0mL/L过氧化氢液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 ,吸干 ,氧化锌丁香油糊剂加牙胶尖侧方加压充填根管 ,氧化锌丁香…  相似文献   

19.
病例1,男,16岁,粤籍,学生。因牙列拥挤矫治拔除右上颌第一前磨牙。于1997年9月21日局麻下拔除时,手感阻力感大,经完整拔出发现该牙为3根,颊侧2根,腭侧1根,远颊根略短1mm,两颊根中部至根尖微向远中弯英。3根分叉大,酷似上颌第一磨牙(图1)。  相似文献   

20.
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3根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 ,14岁 ,因正畸需要拔除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常规消毒 ,局麻下完整拔除 ,拔除后见有 3个根 ,腭侧 1根较粗大 ,颊侧两根较细长 ,其中颊侧近中根较远中根稍长且细。冠根比例 1:2 ,牙冠形态正常 ,釉质发育良好。右侧上颌第一前磨牙3根1例@崔玉莲$内蒙古达拉特旗中医院!内蒙古达拉特旗014300 @王彦斌$内蒙古达拉特旗中医院!内蒙古达拉特旗0143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