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系统评价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EMBASE中的文献,同时筛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由2名评价员独立评价文献质量、提取资料并交叉核对,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临床研究,包括2156例2型糖尿病患者。文献荟萃(Meta)分析结果显示:(1)在降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方面,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WMD=-0.47,95%CI=-0.68~-0.14,P<0.05);(2)在降低空腹血糖水平方面,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5.52,95%CI=-19.85~-11.19,P<0.05);(3)在低血糖发生率方面,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与二甲双胍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RR=1.15,95%CI=0.75~1.76,P=0.52)。结论: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水平方面均优于二甲双胍组,但在低血糖发生率方面,沙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组与二甲双胍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晓燕 《国外药讯》2009,(11):11-11
为期24周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试验性药物dapagliflozin(Ⅰ)与二甲双胍(Ⅱ)联用优于安慰剂与二甲双胍联用,主要终点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和次要终点空腹血浆葡萄糖水平(FPG)平均值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选30例PCOS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口服二甲双胍1500mg/d,连用12周,观察服用二甲双胍患者的临床特征、性激素及糖代谢指标变化。结果PCOS患者经二甲双胍治疗后,BMI、WHR、TC、TG、HDL及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有明显下降。结论二甲双胍可改善PCOS临床特征,其作用机制为二甲双胍降低胰岛素水平,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或优降糖对单一磺酰脲类药物治疗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胰岛素治疗,一组加服二甲双胍,一组加服优降糖,观察治疗12周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变化。结果两组FPG、2hPG、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优降糖组BMI增高明显,二甲双胍组TG、TC、LDL-C降低有统计学差异。结论2组均能很好控制血糖,但联合二甲双胍在纠正血脂紊乱,避免体重增加等不良反应方面较联合优降糖更佳。  相似文献   

5.
二甲双胍对女性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体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女性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女性肥胖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吡格列酮。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12周后均检测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TC、TG、HDL-C、LDL-C)及体重指数(BMI)。结果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组患者血清FBG、HBAlc、TG、LDL-C、FIN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二甲双胍实验组BMI与治疗前比较亦显著降低(P〈0.01)。二甲双胍组与吡格列酮对照组比较,患者血清FBG、HBAlc、TG、LDL—C水平和BMI均明显降低(P〈0.01),而FINS、TC、HDL-C含量则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二甲双胍能明显改善女性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和体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和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联用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WanFang,VIP,CBM数据库,纳入GLP-1受体激动剂和DPP-4抑制剂联用二甲双胍比较治疗2型糖尿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截止至2016年6月1日。由两位研究者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以及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采用Rev-Man 5.3.5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GLP-1受体激动剂+二甲双胍在降低糖化血红蛋白,降低空腹血糖,减轻体重,降低收缩压方面均优于DPP-4抑制剂+二甲双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降低舒张压方面,2组并无差别;DPP-4抑制剂+二甲双胍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低血糖方面,2组发生率相当,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GLP-1受体激动剂+二甲双胍在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体质量控制以及降低收缩压方面优于DPP-4抑制剂+二甲双胍,但是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文摘     
《药品评价》2011,(19):4-4
二甲双胍治疗伴糖尿病的肠癌患者有生存获益 来自韩国的一项研究表明.对于伴糖尿病的结直肠癌(CRC)患者.二甲双胍可显著降低总死亡率和CRC相关死亡率。该研究纳入595例合并糖尿病的CRC患者.其中258例服用二甲双胍,平均随访41个月。结果发现.在应用二甲双胍的受试者中.  相似文献   

8.
李国华 《河北医药》2010,32(15):1995-1997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并评价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18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二甲双胍组和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共治疗24周。观察3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胰岛素(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AI)、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并观察3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FBG、2hBG、FINS、HbA1c、TC及T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FBG、2hBG、BMI较单用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显著下降(P〈0.05),FINS较二甲双胍组显著下降(P〈0.05);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HOMA-IAI升高程度较其他2组更明显(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较二者单用疗效好,可作为理想的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大鼠肝脏中重要转运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利用高脂肪饲料与链脲佐菌素(STZ)诱导产生糖尿病模型大鼠.将造模后大鼠分为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低剂量组(30 mg·kg^-1·d^-1)、二甲双胍高剂量组(100 mg·kg^-1·d^-1),口服给药4周,同时设正常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不同组别大鼠肝脏组织中P糖蛋白(P-gp)与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2蛋白表达量与相应mRNA表达水平.结果:二甲双胍高、低剂量组的P-gp与MRP2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且二甲双胍高剂量组明显低于二甲双胍低剂量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能通过抑制肝脏的P-gP与MRP2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从而发挥降糖作用,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张燕 《广东药学》2013,(12):824-826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分别联合吡格列酮及磷酸西格列汀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服用二甲双胍500mg和吡格列酮15mg(卡优平)12周以上的患者,改为每天服用二甲双胍缓释片1g及磷酸西格列汀100mg持续治疗12周。结果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对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2hBG)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在血糖控制,低血糖发生率,减少体重增加的风险方面优于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11.
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药物干预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舒张性心力衰竭(DHF)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并探讨二甲双胍对DHF患者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观察DHF患者120例及正常对照组60例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AI),分析舒张性心力衰竭与胰岛素抵抗之间的关系;DHF患者120例随机分二甲双胍组和常规治疗组,各60例,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二甲双胍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二甲双胍250mg,3次/d治疗,观察治疗4周后常规治疗组与二甲双胍组空腹血糖及空腹胰岛素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AI),比较DHF患者治疗前后胰岛素敏感性变化。结果DHF组的血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二甲双胍组血胰岛素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较常规治疗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DHF患者普遍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抵抗;(2)二甲双胍有改善DHF患者IR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应用二甲双胍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的安全性。方法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并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1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二甲双胍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的变化。结果本组老年糖尿病患者服用二甲双胍治疗时间6个月~21年,单用二甲双胍治疗22例(18.3%),联合其他口服降糖药者61例(51%),联合胰岛素治疗者37例(30.7%)均能有效降低空腹及餐后血糖和HbALC水平,观察有无乳酸中毒发生。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合理应用二甲双胍治疗即可达到良好的降血糖效果也较为安全,年龄并非二甲双胍治疗的禁忌证。治疗注意掌握适应证和治疗剂量,在一些风险人群应监测血乳酸水平。  相似文献   

13.
汪四虎  黄大祥  吴方来 《安徽医药》2009,13(12):1549-1550
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部分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35例糖尿病前期患者服用二甲双胍1.5 g.d-1,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MD)与非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NMD)、血清TNF-α和可溶性细胞内粘附分子(sICAM-1)等变化。结果治疗后FMD明显改善(P〈0.05),HOMA-IR降低(P〈0.05)。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TNF-α和sICAM-1水平均下降(均P〈0.05)。结论短期二甲双胍治疗能改善糖尿病前期患者内皮细胞功能,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4.
王永红  李汉东 《淮海医药》2008,26(4):310-311
目的了解二甲双胍在糖耐量减低(IGT)患者中的作用,探讨其对血糖和心血管致病因素的影响。方法对86例IGT患者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49例,给予二甲双胍(750mg/d)干预治疗试验,对照组37例,不用药物干预,随访观察1年。结果86例患者有81例完成随访,对照组36例,二甲双胍治疗组45例,治疗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2.二甲双胍治疗组IGT转变为2型糖尿病4例(8.89%),对照组有11例转变为2型糖尿病(30.55%),后者明显增加(P〈0.01)。3.治疗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13.33%,对照组为36.1%。结论二甲双胍不仅可以延缓糖尿病的发生,还可以减少糖耐量减低患者心血管疾病的致病因素,从而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对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U2932细胞的抑制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二甲双胍作用于体外培养的U2932细胞,分为对照组(0 mmol/L)和二甲双胍实验组(分别为5、10、20、40 mmol/L),分别培养24、48、72 h。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改变;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自噬及凋亡等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经二甲双胍处理后的U2932细胞存活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5、10和20 mmol/L二甲双胍组G0/G1期细胞比例均较对照组增加(P<0.05)。20 mmol/L二甲双胍组24 h、48 h、72 h的细胞凋亡比例较对照组增加(P<0.05)。与对照组相比,5、10和20 mmol/L二甲双胍组磷酸化AMP活化蛋白激酶α亚基(p-AMPKα)、P5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关联X蛋白(Bax)、活化的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微管相关...  相似文献   

16.
麻丽军  周俊鸿  丁军 《河北医药》2002,24(4):258-259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对肥胖型糖耐量减低(IGT)患者糖代谢血脂及体重及其转归的影响。方法 对107例IGT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对照性二甲双胍治疗研究。结果 治疗组1年间转变为糖尿病(DM)者2例(4.34%),维持IGT者5例(10.87%),转变为正常者39例(84.78%),而对照组上述病例数分别为5(10.42%)、32(66.67%)和11(22.92%)。与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治疗能改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体重指数(BMI),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提示二甲双胍非常适用于肥胖型IGT患者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甘草对抗D-半乳糖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甘草、二甲双胍和水飞蓟宾对D-半乳糖诱导大鼠糖尿病模型的作用。方法以腹腔注射D-半乳糖(150mg/kg,1次/d,共8周)诱导胰岛素抵抗(IR),选用长期腹腔注射5%D-半乳糖[150mg/(kg·d)]诱导IR形成大鼠糖尿病模型,并测定空腹血糖(FBG)、糖耐量试验(OGTT)后2h血糖(2hBG)含量和体重变化。结果空白对照组、甘草组、二甲双胍组和水飞蓟宾组与模型组比较,FBG均无明显差异(P〉0.05);而OGTT后2hBG,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1);甘草、二甲双胍和水飞蓟宾均使造模后各组的大鼠体重增加,并能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结论甘草、二甲双胍和水飞蓟宾能有效地抑制D-半乳糖所致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试二甲双胍和黄连素配伍复方联合治疗对糖尿病大鼠神经系统的影响。方法口服给予链脲佐菌素(STZ)糖尿病模型大鼠以二甲双胍复方(二甲双胍与盐酸黄连素配比为60:130)3个月,测试糖尿病大鼠痛觉、鼠尾神经传导速度及脑内丙二醛(MDA)含量、Na^+-K^+-ATP酶活性等指标。结果二甲双胍复方高、中、低(400,200,100mg/kg)剂量均可使糖尿病大鼠脑内MDA含量明显降低(P〈0.01),并使脑内Na^+-K^+-ATP酶活性明显升高(P〈0.01),并且各给药组呈良好的量效关系;各给药组大鼠的神经传导速度均较模型组显著增快(P〈0.01),糖尿病大鼠痛觉潜伏期缩短明显(P〈0.01)。结论二甲双胍和盐酸黄连素配伍复方可显著降低脑内MDA含量,升高Na^+-K^+~ATP酶活性,同时显著缩短痛觉潜伏期和提高神经传导速度。  相似文献   

19.
张兴渝  周向东 《中国药业》2008,17(19):54-55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非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48例患者口服二甲双胍片1500mg/d和罗格列酮4mg/d,治疗8周。结果治疗后平均收缩压下降4.1mmHg,平均舒张压下降3.5mmHg(P〉0.05);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8.1±1.8vs6.5±2.1;14.6±5.9vs12.1±4.7,P〈0.05),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治疗后亦降低(3.6±1.5vs4.9±1.9,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但是对非高血压2型糖尿病患者降低血压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0.
1666张门诊降糖药处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降糖药的利用情况,促进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方法:抽取门诊降糖药处方1666张,对药物利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中出现频次前3位的降糖药分别是格列齐特(35.00%)、二甲双胍(0.5g)(17.50%)和二甲双胍(0.25g)(14.46%)。DDDs排序前3位的降糖药分别是格列齐特、二甲双胍(0.25g)和二甲双胍(0.5g)。各降糖药DUI均≤1。降糖药联用处方672张,占40.34%。药物联用存在不合理用药情况。结论:应注意降糖药之间以及降糖药与其他药物之间的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