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876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HBVDNA。结果:血清HBVDNA阳性率为54%,其中HBsAg、HBeAg抗-HBc均(+)者为93.3%;HBsAg、抗-HBe、抗-HBc均(+)者为65.5%,HB-sAg、HBeAg均(+)者95%;HBsAg、抗-HBc均(+)者为60%;在抗-HBs、抗-HBe、抗-HBc及单纯抗-HBs,单纯抗-HBc各(+)者组中均未检出HBVDNA。  相似文献   

2.
农村18岁以下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病毒感染率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解农村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乙肝疫苗普种前基础资料,提出相应的预防策略。方法 采用随机的方法,在我省选择了普种前的5县12村18岁以下儿童、青少年3285例进行乙肝疫苗接种率及乙肝病毒感染率(HBV)调查,对血清样本检测HBsAg、抗-HBc、抗-HBs。结果 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4.78%(814/3285),新生儿乙肝疫苗接种率为22.80%(749/3285):接种乙肝疫苗者的HBsAg、抗-HBc阳性率明显低于无接种乙肝疫苗者;1992~1998年出生的儿童HBV感染率为21.6%,明显低于1984~1991年出生的儿童乙肝HBV感染率(43.37%)和1980~1983年出生的儿童HBV感染率(50.14%)。结论 提高农村新生儿的乙肝疫苗接种率,是降低我省乙肝病毒流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联合免疫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为观察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方法:将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均阳性的118名产妇随机分组,一组是单纯疫苗组,按0、1、6个月注射三针乙肝疫苗(5μg);另一组是孕妇临产前3月,每月注射一次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每次100U,婴儿出生后使用乙肝疫苗的同时,加注100U HBIG。全程免疫后7个月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SLI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HBsAg和抗-HBc。结果:单独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组,婴儿抗-HBs阳性率为75.39%,无应签率为6.15%,HBsAg阳性率18.46%,保护率为76.92%;联合免疫组,抗-HBs阳性率为90.57%,无应答蟀为3.77%,HBsAg阳性率5.66%,保护率为92.92%。结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具有良好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明显提高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4.
熊瑛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117-118
目的探讨黄冈龙感湖管理区儿童乙型肝炎疫苗接种效果监测。方法 2010年6至2011年7月在我疾控中心收集了我区467例1~12岁儿童乙型肝炎三系定量检测资料,对这些儿童的乙型肝炎接种率、HBsAg、抗-HBs和抗-HBc等HBV血清标志物进行调查,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所有患者HBsAg阳性率为0.86%,抗-HBs阳性率为78.6%,城区儿童的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各农村儿童,抗-HBs阳性率明显高于农村儿童;且出生当天和第2天接种的儿童的HBsAg明显低于出生第3天及以后的儿童,抗-HBs明显低于出生第3天及以后的儿童,P<0.05;抗-HBc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讨论对新生儿实施乙型肝炎疫苗接种能提高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出生后及时接种取得的免疫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城阳区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的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09年11月至2010年5月采取随机整体抽样的方法抽取城阳区3~12岁儿童2000例为研究对象,该组儿童均经过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其中对1500例儿童加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观察组),500例儿童未进行加强性接种(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两组儿童的测血清如HBsAg、抗-HBs和抗-HBc的水平,比较两组儿童的HBsAg、抗-HBs和抗-HBc的阳性率,并对经过预防接种后仍然HBsAg阳性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的HBsAg阳性率、抗-HBc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抗-HBs的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10例HBsAg阳性的儿童中有60.0%的母亲HBsAg阳性。结论乙型肝炎疫苗预防接种免疫人群效果理想,加强性接种有利于降低大规模接种中不可预知的因素对疫苗效果的影响,提高预防性接种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9年度14865名健康体检人员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流行特点,初步探讨体检医师在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关注和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权益。方法抽取14865名健康体检人员全血标本进行血清学标志物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共抽查14865人,男女性别比1.47:1,20-40岁者占82.41%,HBsAg阳性率为14.43%,男性阳性率16.46%,女性阳性率11.45%,男女差异有显著意义(χ^2=14.59,P=0))。其中抗-HBs阳性率64.58%,五项血清学指标全阴性占19.61%。结论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健康体检人群年龄相对集中,以20—40岁为主,HBsAg阳性率要高于2006年广东省调查水平,且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仍有19.61%的患者需接种乙肝疫苗,体检医师应在加强乙肝防治、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权益的工作中起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我市1~3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采用问卷调查方式,收集儿童血清标本,应用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结果 抗-HBs阳性率为46.7%,HBsAg阳性率为0.97%。结论 新生儿及时注射乙肝疫苗是预防和控制HBV感染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重组(酵母)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在新生儿接种后的免疫效果,探究乙肝疫苗再免的需求.方法 对上海市黄浦区1997年出生并接种合格乙肝疫苗的儿童,在免疫后1、3、5、7年采血随访观察,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c,并开展急性肝炎流行病学监测.  结果 7年问,免疫人群HBsAg阳性率在1.5%上下波动,平均为1.47%(95%可信区间为0.61%~2.33%),与免疫前同一地区乙肝流行病学调查本底资料比较,乙肝疫苗保护效果为84.03%(95%可信区间78.92%~89.60%).1997年接受乙肝疫苗免疫人群中,无急性乙肝发病.  结论 新生儿重组乙肝疫苗免疫后效果良好,目前无需考虑再免.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中小学生乙肝病毒的携带状况和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方法 对商丘市渠园区、虞城县5740名中小学生调查接种史及检测HBsAg及抗-HBs。结果 乙肝疫苗的接种率为78.76%。接种乙肝疫苗学生的抗-HBs阳性率为74.96%,HBsAg阳性率为4.47%;未接种乙肝疫苗的学生抗-HBs阳性率为20.59%,HBsAg阳性率为20.42%。不同接种年限的HBsAg阳性率无差别。全市学生HBsAg阳性率为7.68%。结论 本市学生对乙肝疫苗应答良好,但仍需提高疫苗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天津市不同人群病毒性乙型肝炎的感染/免疫状况,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不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抽取1 ~59岁人群2 594例,用ELISA方法对其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检测.结果 2 594例中,HBV感染/免疫检出率为51.54%,HBs-Ag、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分别为2.62%、46.72%和10.60%.结论 HBV感染/免疫、HBs-Ag及抗-HBc阳性率均显著低于天津市1992年的调查结果,抗-HBs阳性率显著高于1992年结果,这与近年来实施以接种乙肝疫苗为主的综合措施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校初中学生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制定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ELISA方法对我校初中学生血清进行乙肝“三抗”的检测。结果 学生HBsAg携带率为4.41%,男女学生间无明显差别;学生保护性抗体(抗-HBs)为23.04%;乙肝易感学生高达72.44%。结论 学生HBsAg携带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保护性抗体低,易感人群多,学校应组织加强对学生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以保护学生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周口市部分人群乙型肝炎的感染状况和抗体水平,为制定具体的控制措施、调整防控策略和评价乙型肝炎控制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周口市10个县(市、区)1~18岁人群2449人进行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结果周口市1~18岁人群HBsAg阳性率为2.29%,较1999年下降79.95%;抗-HBs阳性率为81.18%,较1999年提高37.40%;其中1~4岁儿童HBsAg阳性率下降到0.96%,抗-HBs阳性率达到90.22%。结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能明显提高抗-HBs阳性率,降低HBsAg携带率,提高人群对HBV的免疫保护能力,是加速控制乙型肝炎的切实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在台湾省决定广泛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前,作者于1984年6~10月,对台北市1200名(647名男孩,553名女孩)15岁以下未接种乙型肝免疫苗的健康儿童采集了血样,用放射免疫试验测定HBsAg、抗-HBs和抗-HBc,并对HBsAg阳性者测定HBeAg和抗-HBe。结果表明,婴儿中HBsAg阳性率为5.1%;1~2岁儿童的阳性率增为10.7%,随后维持在10%左右。婴儿的抗-HBs、抗-HBc和血清阳性率(至少可测到一项乙型肝炎阳性指标)分别为39.0%、30.5%和52.5%,而1~2岁儿童则分别降至10.7%、14.3%和17.9%,以后抗体阳性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13~14岁儿童的抗-HBs和抗-HBc阳性率分别达41.7%和44.7%。上述结果提示,儿童中大多数HBsAg携带者是由3岁前感染所致,3岁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很少引起HBsAg  相似文献   

14.
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与年龄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兴林  王义光 《贵州医药》2009,33(6):550-553
乙型肝炎是世界性分布的传染病,我国为高流行区(HBsAg8%~20%,抗-HBs20%~55%)。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检测仍是当前临床确定疾病病原体感染、分析和判断患者病程及感染性的重要依据。为了解本地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清中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二对半”)指标的变化情况,我们对2006年5月4日至2007年5月4日来院感染科及肝病门诊求治的6707例患者乙肝“二对半”进行分析,观察其与年龄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09年度14 865名健康体检人员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流行特点,初步探讨体检医师在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关注和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权益.方法 抽取14 865名健康体检人员全血标本进行血清学标志物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 共抽查14 865人,男女性别比1.47:1,20~40岁者占82.41%,HBsAg阳性率为14.43%,男性阳性率16.46%.女性阳性率11.45%,男女差异有显著意义(x2=14.59,P=0)).其中抗-HBs阳性率64.58%,五项血清学指标全阴性占19.61%.结论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健康体检人群年龄相对集中,以20~40岁为主,HBsAg阳性率要高于2006年广东省调查水平,且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仍有19.61%的患者需接种乙肝疫苗,体检医师应在加强乙肝防治、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权益的工作中起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健康体检人群乙肝血清标志物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通过对我院2009年度14 865名健康体检人员的乙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健康体检人群乙肝血清标志物的流行特点,初步探讨体检医师在工作中如何更好地关注和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权益.方法 抽取14 865名健康体检人员全血标本进行血清学标志物流行病学调查,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HBsAg、抗-HBs、HBeAg、抗-Hbe和抗-HBc.结果 共抽查14 865人,男女性别比1.47:1,20~40岁者占82.41%,HBsAg阳性率为14.43%,男性阳性率16.46%.女性阳性率11.45%,男女差异有显著意义(x2=14.59,P=0)).其中抗-HBs阳性率64.58%,五项血清学指标全阴性占19.61%.结论 乙肝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检测的健康体检人群年龄相对集中,以20~40岁为主,HBsAg阳性率要高于2006年广东省调查水平,且HBsAg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仍有19.61%的患者需接种乙肝疫苗,体检医师应在加强乙肝防治、保护乙肝病毒携带者权益的工作中起更为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1992年国家将乙肝疫苗列入计划免疫以来乙型肝炎(乙肝)疫苗在阿拉尔塔北医院的预防接种效果。方法上海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的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诊断溶剂盒(酶联免疫法)单一试剂盒(HBsAg)和两对半(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成套试剂盒。结果用酶标仪读数〉2.1判断为阳性,否则为阴性。结论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乙型肝炎流行很好很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乙型肝炎疫苗接种后长期免疫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00年2月至2005年8月期间在我院进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种的206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按照0、1、6个月的规定免疫顺序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采集血液样本,检测血清HBsAg、抗-HBs以及抗-HBc,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组HBsAg阳性率为1.21%,对照组HBsAg阳性率为13.8%,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按照规定程序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具有持久的免疫效果,可以获得较高的HBsAb阳转率,但仍有一部分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免疫无应答,这将成为今后新生儿预防乙型肝炎工作重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对诊治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乙型肝炎患者200例为研究对象,将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作为依据,将其分为A、B、C三组,其中C组患者60例,B组患者70例,A组患者70例,对以上三组患者进行HBV-DNA定量检测,分析其检测结果。结果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抗-HBe、HBsAg阳性组的阳性率为50%;HBsAg、抗-HBe、抗-HBc阳性组的阳性率为77.14%,HBsAg、HBeAg、抗-HBc阳性组的阳性率为100%。结论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定量检测对诊治乙型肝炎的临床价值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江苏启东地区乙型肝炎(乙肝)疫苗接种人群HBV感染与ABO血型的关系。方法 2018—2020年随机抽取江苏启东市乙肝干预研究队列中的12 214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新生儿期接种乙肝疫苗6 595例(疫苗组),未接种乙肝疫苗5 619例(对照组)。检测ABO血型、HBsAg、HBV表面抗体(抗-HBs)和HBV核心抗体(抗-HBc),分析不同血型与HBV感染之间的关系。结果 12 214例中,AB型1 122例,A型3 585例,B型3 466例,O型4 041例。疫苗组HBsAg和抗-HBc阳性率分布为1.79%和4.76%,低于对照组的7.54%和23.88%(P<0.01)。疫苗组中,AB型和A型血HBsAg阳性率分别为2.69%和2.30%,高于O型血的1.34%(P<0.05);与O型血比较,AB型血HBsAg阳性风险增加了1.01倍(P<0.05),A型血HBsAg阳性风险增加了72%(P<0.05)。结论 江苏启东地区乙肝疫苗接种人群发生HBV感染与ABO血型有关,AB型和A型血人群发生HBV感染的风险高于O型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