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6 毫秒
1.
龚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3,(32):109-111
目的 探讨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使用不同麻醉药物的应激反应情况.方法 选择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第1组采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诱导麻醉后采用异氟烷维持麻醉;第2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诱导后持续维持;第3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诱导后采用丙泊酚联合七氟烷维持麻醉.比较三组术中情况以及应激反应情况.结果 第2组在切皮前、胆囊切除时、拔管后30 min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血清皮质醇、血糖、IL-6、CRP均显著低于第1组和第3组(P均<0.01).结论 三种麻醉方法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应激反应,但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能较好地控制患者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对实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的患者采用依托咪酯后炎症因子的改变。方法:将2010年3月~2011年7月于我院进行体外循环直视心脏手术的患者共26例,随机平均将其分为两组。静脉麻醉研究组采用依托咪酯,对照组采用丙泊酚。测定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停机时的IL-10、IL-6、TNF-α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浆中的炎症因子IL-10、IL-6、TNF-α均升高。研究组的停机时血浆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丙泊酚和依托咪酯均可减轻体外循环手术导致的机体炎症反应,丙泊酚可更强地抑制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咪达唑仑、七氟烷和丙泊酚不同麻醉药物对心脏手术患者心肌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心脏手术患者60例,根据使用麻醉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咪达唑仑组(A组)、七氟烷组(B组)、丙泊酚(C组),各20例,比较三组患者心肌损伤指标及氧化应激指标.结果:T1三组心肌损伤指标与氧化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与丙泊酚用于全麻诱导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0例手术患者ASA工级,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用依托咪酯、维库溴铵、小剂量芬太尼(A组)麻醉诱导用于临床与丙泊酚、司可林、小剂量芬太尼(B组)麻醉诱导用于临床各15例。观察SBP、DBP、HR变化。结果:A组(依托咪酯组)在入室后(T1)、全麻诱导后1 min(T2)、3 min(T3)、及气管插管后1 min(T4)、3 min(T5)血压没有明显的变化,而B组(丙泊酚组)在T2、T3时血压有明显下降。结论:依托咪酯负性变力最小,对心血管系统抑制作用最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比较丙泊酚与七氟烷麻醉对体外循环脑保护的作用。方法选择该院执行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共60例,按照麻醉方式及麻醉药物的不同平均分为七氟烷组与丙泊酚组各30例,并比较两组患者CPB期间的S100β蛋白浓度值,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MMSE测定评分。结果七氟烷组患者在t2、t3、t4时间点中S100β蛋白浓度均值全部显著低于丙泊酚组的对应S100β蛋白浓度均值(P<0.05),且术后MMSE的均分显著高于丙泊酚组的术后MMSE均分(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应比丙泊酚静注麻醉在CPB条件下执行手术时能够更好地手术患者提供脑保护。  相似文献   

6.
林高翔  厐宏宣  张文斌  石泉  唐娟  吴敏 《重庆医学》2011,40(25):2520-2522
目的对比观察依托咪酯、丙泊酚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6月至2009年10月该院CPB行心脏手术的全麻患者40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n=20)和丙泊酚组(P组,n=20),E组用依托咪酯,P组用丙泊酚静脉麻醉,两组其余用药相同,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诱导后1 min,P组患者动脉收缩压(SBP)、动脉舒张压(DBP)和平均动脉压(MAP)较E组下降明显(P<0.01)。劈胸骨后5 min,两组患者SBP升高(正常血压范围)。体外循环前,P组患者SBP、DBP和MAP下降均较E组多(P<0.01)。切皮后1、5 min时,两组患者的心率较麻醉前下降(P<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血皮质醇均较术前升高(P<0.05)。结论依托咪酯及丙泊酚能安全用于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中,均能满足手术需要的麻醉深度,但依托咪酯对血流动力学的抑制较丙泊酚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全麻诱导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Ⅱ~Ⅲ级择期全麻手术病人6O例,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Ⅰ组,n=30)和丙泊酚组(Ⅱ组,n=30).麻醉诱导Ⅰ组给予瑞芬太尼、依托咪酯乳剂、罗库溴铵;Ⅱ组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罗库溴铵.记录入室、插管前及插管后1分钟、3分钟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 Ⅰ组平均动脉压(MAP)无明显变化,Ⅱ组 MAP 明显降低,组间比较 T1~T3 时间点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两组间心率诱导后均较诱导前基础值相比稍减慢,但组间、组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麻醉诱导插管期间依托咪酯对血流动力学影响显著低于丙泊酚,因而老年患者麻醉诱导插管依托咪酯优于丙泊酚.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依托咪酯在体外循环(CPB)心脏直视手术中,对患者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依托咪酯组(E组,n=20)和丙泊酚组(P组,n=20),除E组用依托咪酯及P组用丙泊酚静脉麻醉外,两组其余用药相同。分别于麻醉前(T1)、主动脉开放后5min(T2)、停机时(T3)、停机后4hour(T4)及术后24hour(T5)的5个时点各采取静脉血2mL。标本的处理:常规离心后留取上清液,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MDA,黄嘌呤氧化法测定 SOD。结果:停机后4小时,两组丙二醛(MDA)升至顶峰,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E组较P组升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在体外循环过程中也逐渐升高,停机时刻与麻醉前比较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E组与P组之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托咪酯和丙泊酚都具清除氧自由和减轻脂质过氧化的作用,但是丙泊酚比依托咪酯更强,心肌保护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依托咪酯与丙泊酚在麻醉诱导时对于老年患者心血管稳定性的影响,旨在指导临床对老年患者全麻诱导的药物选用.方法 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2组:依托咪酯针组(A),丙泊酚针组(B),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2 mg/Kg,A组采用依托咪酯针剂0.3 mg/kg,B组采用丙泊酚针剂1.5 mg/kg,选用万可松0.1 mg/Kg,芬太尼3μg/kg静注.分别检测诱导前,诱导后1 min、2 min和5 min的HR、SBP、DBP及MAP.观察不良反应:恶心、呕吐、静脉注射痛、不自主肌肉活动、过敏反应.结果 麻醉前后比较:2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后HR、SBP、DBP和MAP与诱导前基础值比较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而在1 min和5 min时患者的MAP的下降明显(P<0.05);2组间对比:A组较B组在麻醉诱导后2 min和5 min的SBP、MAP下降明显(P<0.05);2组副反应作用比较:2组患者均无恶心、呕吐及过敏反应,B组有静脉注射痛,A组出现不自主肌肉活动,2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老年患者的心血管稳定性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但依托咪酯较丙泊酚对患者血循环影响较小、血管稳定性较好.依托咪酯更适合作为老年患者静脉麻醉诱导首选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丙泊酚与依托咪酯对全麻诱导期间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围麻醉期不良反应。方法选择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和依托咪酯组(E组),P组静脉给予咪达唑仑-丙泊酚-芬太尼-罗库溴铵诱导,E组用依托咪酯替换P组丙泊酚。观察两组患者诱导前(T0)、插管前(T1)、插管后3minfT2)循环、应激和其他不良反应。结果组间比较,T1SBP和HR、T2SBP、DBP和HR,E组大于P组,注射痛P组多于E组,肌颤E组多于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托咪酯更适用于循环功能不稳定者;两者对血糖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围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CABG)围术期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CABG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20)和乌司他丁组(U组,n=20).U组于体外循环(CPB)前静脉滴注乌司他丁1.5×10~4 U/kg,C组于相同时间静脉滴注生理盐水.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1)、CPB1h(T2)、CPB后1h(T3)、CPB后24 h(T4)检测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0和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的浓度.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与T1相比,2组患者在T2,T3,T4时点TNF-α,IL-6,IL-10及NE的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U组在T2,T3,T4的TNF-α,IL-6及NE浓度均明显低于C组(P<0.05),而IL-10的浓度明显高于C组(P<0.05).U组患者术后肺、肾及脑功能明显优于C组(P<0.05),心、肝功能及ICU停留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乌司他丁能够减轻体外循环冠脉搭桥手术围术期炎症反应,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36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CABG)患者的体外循环(CPB)管理经验。方法36例患者中,男28例,女8例,年龄(58.44±7.29)岁,体重(63.64±8.95)kg,平均CPB时间(135.28±38.74)min,平均阻断时间(79.36±26.04)min,术前均合并中、重度高血压。2例行主动脉瓣置换(AVR)加(CABG)术,5例行二尖瓣置换(MVR)加(CABG)术。采用中度低温CPB,中度血液稀释,冷、温血停搏液顺灌、逆灌、桥灌,取得较好心肌保护效果。结果33例患者开放升主动脉后心脏自动复跳;1例死于呼吸衰竭,其余均康复出院,无神经系统及其他并发症。结论合理的CPB管理是提高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 (冠脉 )旁路移植术 (OPCABG)与常规体外循环下冠脉旁路移植术 (CCABG)相比是否具有优越性。方法 :将 36 2例行单纯冠脉旁路移植术的患者分为 OPCABG组 (n=1 5 2 )和 CCABG组 (n=2 1 0 ) ,分别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 ,或建立常规体外循环 ,心脏停跳下完成冠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应用肺动脉漂浮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 ,对两组患者的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一般情况、手术时间、血管桥数无差别 ,OPCABG组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房颤和肺不张的发生率显著低于 CCABG组 (P<0 .0 5 ) ,呼吸机支持时间、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也显著低于 CCABG组 (P<0 .0 5 ) ,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出血量、输血量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无显著差异。 结论 :OP-CABG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可缩短术后呼吸机支持时间、监护时间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New surgical techniques fo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CABG) have been explored in order to minimize disfiguring scars, avoid cardiopulmonary bypass and decrease hospital residence and costs etc. Improved surgical expense can perform the procedures in some high-risk patients such as poor left ventricular function, redo CABG, advanced age and renal dysfunction etc. Intraoperatively there is an obligatory period of myocardial ischemia, which may lead to significant hemodynamic consequences. It is a quite challenge to anesthetist in managing the intraoperative patient.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方法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PCAB)患者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以指导临床上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方法: 60例冠心病行OPCAB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全身麻醉组);复合组(全身麻醉复合高位硬膜外麻醉组),每组30例.在手术前(T1)、术终(T2)和术后24 h(T3)检测血浆中内皮素-1(ET-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白介素-6(IL-6)、IL-8、IL-10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结果: 两组血浆中ET-1,AngⅡ,IL-6,IL-8,IL-10及TNF-α水平在术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终和术后24 h 复合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高位胸段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能显著降低OPCAB患者的应激反应,值得临床麻醉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重症冠心病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的经验.方法 20例重症冠心病者,全部采用OPCABG,选用乳内动脉、桡动脉、大隐静脉作为移植血管材料.共搭桥64支,平均3.2支.术中使用CTS心脏固定器.加强围手术期处理.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急性心肌梗塞,无死亡病例.术后心绞痛症状全部缓解,住院天数为19~45天,平均25.2天.结论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安全、有效,可用于多支病变或/和危重急症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是治疗冠心病严重并发症和围手术期心衰很有效的辅助装置.合理的围术期处理对手术效果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10例冠心病患者在气管内麻醉下施行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CABG).方法以大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为主,维持MAP 90~102 mmHg,HR 50~60 bpm/min,RPP<12 000.灌注用含钾晶体冷停跳液保护心肌,心脏复跳后输注正性肌力药、扩冠药.结果术后无并发症,6例患者ECG示心肌缺血明显改善.结论大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CABG是一种较好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变化,了解患者心功能、血容量变化规律,以期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20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监测病人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用热稀释法连续测量心排血量。心排血指数等指标。结果全部患者均存活,术后12-24h内存在心排血量,心排血指数减低,体循环阻力升高现象。搭1、2支桥的病人术后心排血指教上升较快,心功能恢复好;搭3、4支桥的病人心排血指数上升较慢,心功能受影响大。结论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能及时反映心功能、血容量变化,对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的防治起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七氟烷预处理对体外循环(CPB)下心脏瓣膜置换术病人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及术后心脏损伤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54例,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18例。S组(七氟烷组)和I组(异氟烷组)在麻醉诱导后至体外循环转流前分别吸入七氟烷和异氟烷进行心脏预处理:监测呼气末吸入麻醉药浓度1.3 MAC,持续30 min,并洗脱15 min。C组(对照组)吸入纯氧。3组患者麻醉维持选用芬太尼(40~45μg/kg)和咪达唑仑,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3组施行相同的CPB和手术方式。观察心脏自主复跳率和复跳时间,术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术后ICU滞留时间,术后正性肌力药使用时间,种类及使用数量。并观察手术前,主动脉开放4 h、24 h、36 h的静脉血中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I(cTnI)的水平。结果 3组患者住院期间均无死亡。主动脉开放后S组和I组在相同时间点的CK-MB和cTnI的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S组的CK-MB和cTnI在相同时间点略低于I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S组和I组的心脏复跳时间,低于C组(P<0.01);S组的辅助循环时间低于I组和C组(P<0.01)。结论七氟烷和异氟烷一样,预处理后可减轻心肌细胞缺血引起的心肌酶释放;有利于再灌注后心功能的恢复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但不能说明七氟烷优于异氟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