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测定HIFU经过羊肩胛或人体离体颅骨形成的声压场及焦域,研究骨骼对HIFU聚焦的影响。方法:单阵元换能器发射超声波,经羊肩胛骨或者人体颅骨聚焦,通过水听器测量形成声场,通过含蛋清仿组织体模测量不同辐照条件形成的焦域大小。结果:羊肩胛骨及人体颅骨均可对声压造成极大的衰减;经骨骼后在激励功率达80 W时焦点声压与纯水中激励功率2 W相近,羊肩胛骨激励条件250 W、辐照时间3 min下可使仿体组织产生焦域;颅骨则在最大强度300 W、5 min下无焦域产生。结论:HIFU经骨骼聚焦时,增大输入功率或辐照时间,焦域体积增大。在单阵元换能器辐照环境下,经骨骼聚焦困难,焦点声压较低,形成焦域较小或无焦域形成,增大时间骨骼易产生热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辐照离体牛肝组织中的空化泡和沸腾泡对辐照后即刻B超声像图中强回声的贡献.[方法]将牛肝组织简单随机分成2组,每组20块.一组使用200W声功率的HIFU辐照2s,以在HIFU焦域处只产生空化泡,另一组使用50W声功率的HIFU辐照80s,以在焦域处只产生沸腾泡.在辐照过程中,使用置于HIFU声焦点旁1mm的热电偶对焦域处的温度进行测量,并通过计算机的RS232串口进行记录.同时,使用被动空化检测(passive cavitation detection,PCD)系统测取牛肝组织内传播出的声信号,并在LabVIEW开发平台上编程以获得该信号的频谱,计算该频谱在3~7MHz内滤除谐波后的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记录HIFU辐照后即刻的B超声像图,与辐照前同一位置的声像图进行比较.辐照结束后将牛肝切开,观察是否有损伤形成.[结果]200W声功率的HIFU辐照离体牛肝组织后即刻B超声像图中有19次未出现强同声,PCD系统所检测信号的频谱中出现明显的宽带噪声,辐照开始后RMS增大,焦点处的最高温度为(61.10±6.18)℃.50W声功率的HIFU辐照离体牛肝组织后即刻B超声像图中有19次出现强回声,PCD系统所测信号频谱中未见宽带噪声,RMS未见增大,焦域处的最高温度为(93.34±3.37)℃.辐照后,所有牛肝组织中均出现了凝固性坏死.[结论]HIFU辐照后即刻B超声像图中强回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辐照过程中产生的沸腾泡,非空化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 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辐照离体牛肝组织中的空化泡和沸腾泡对辐照后即刻B超声像图中强回声的贡献。方法将牛肝组织简单随机分成2组,每组20块。一组使用200 W声功率的HIFU辐照2 s,以在HIFU焦域处只产生空化泡,另一组使用50 W声功率的HIFU辐照80 s,以在焦域处只产生沸腾泡。在辐照过程中,使用置于HIFU声焦点旁1 mm的热电偶对焦域处的温度进行测量,并通过计算机的RS 232串口进行记录。同时,使用被动空化检测(passive cavitation detection,PCD)系统测取牛肝组织内传播出的声信号,并在LabVIEW开发平台上编程以获得该信号的频谱,计算该频谱在3~7 MHz内滤除谐波后的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记录HIFU辐照后即刻的B超声像图,与辐照前同一位置的声像图进行比较。辐照结束后将牛肝切开,观察是否有损伤形成。结果 200 W声功率的HIFU辐照离体牛肝组织后即刻B超声像图中有19次未出现强回声,PCD系统所检测信号的频谱中出现明显的宽带噪声,辐照开始后RMS增大,焦点处的最高温度为(61.10±6.18)℃。50 W声功率的HIFU辐照离体牛肝组织后即刻B超声像图中有19次出现强回声,PCD系统所测信号频谱中未见宽带噪声,RMS未见增大,焦域处的最高温度为(93.34±3.37)℃。辐照后,所有牛肝组织中均出现了凝固性坏死。结论 HIFU辐照后即刻B超声像图中强回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辐照过程中产生的沸腾泡,非空化泡。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比较腹部恶性肿瘤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gh-intensity focused ultrasound,HIFU)治疗前后的动态超声造影(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DCEUS)定量分析曲线及灌注参数,探讨DCEUS技术在HIFU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疗效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8年9月到2021年5月,前瞻性地纳入计划接受HIFU治疗的腹部恶性肿瘤患者,所有的病灶经穿刺或手术病理证实,且临床诊断为晚期恶性肿瘤。在HIFU开始治疗前1天及4周后分别进行超声造影(contrast enhanced ultrasound,CEUS)检查。Vuebox图像分析软件分析CEUS检查过程并生成时间-强度曲线(time intensity curve,TIC),并得到定量参数,包括峰值强度(peak enhancement,PE)、上升时间(rise time,RT)、达峰时间(time to peak,TTP)、平均渡越时间(mean transit time, mTT)及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比较HIFU治疗前后腹部恶性肿瘤病灶大小、CEUS增强-消退表现、TIC曲线、定量参数及肿瘤标志物的差异。结果 本研究最终纳入患者共19例。HIFU治疗前后,患者肿瘤标记物及病灶大小及CEUS表现均无明显变化。DCEUS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HIFU治疗前,HIFU治疗后肿瘤病灶的TIC曲线峰值强度降低、曲线下面积缩小。在所有DCEUS定量参数中,PE [(32 920.63±24 822.71)a.uvs. (17 296.11±16 570.41) a.u,P=0.001]及AUC[(624 665.28±593 711.71) a.u vs. (309 148.00±366 938.07) a.u,P=0.002]均显著低于治疗前。结论 DCEUS可在评估HIFU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疗效时监测病灶微循环血流灌注,定量参数PE及AUC是具有潜在意义的评估参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 建立军用手枪致狗颅脑火器伤的模型。方法 选取杂种狗54只,采用我国五四式军用手枪,7.62mm手枪弹于狗额部眶上突旁,即外眦后1cm,上1.5cm处,距头部30cm处冠状方向射击致狗颅脑火器伤,枪口出弹角度略偏前方眶部约10度角。观测伤后狗的呼吸和脑组织等病理改变。结果 21只狗在伤后出现自主呼吸停止,其中9只经抢救呼吸恢复。54只狗中,存活42只伤后2h生命体征平稳,存活率为77.8%。伤后头颅CT检查示:颅内血肿、积气、脑挫伤并颅内碎骨片存在,颅骨可见进弹孔和出弹孔。组织切片呈现脑挫裂伤、出血等病理改变。结论 本实验建立了7.62mm手枪弹火器性颅脑贯通伤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的动力学变化,建立一种定量测量细胞内Ca2+浓度的方法。方法 分离肠系膜细动脉血管平滑肌(ASMC)细胞,用荧光探针Indo-1和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测定单个平滑肌细胞Ca2+浓度的动力学变化;首先在37 ℃环境下标定Ca2+ 探针indo-1的解离常数Kd值,根据荧光-浓度换算公式将测量的荧光强度值换算成Ca2+ 浓度值。结果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测量的细胞荧光图像分析显示,平滑肌细胞[Ca2+]i 在地塞米松的刺激下显著上升,有时会出现自发钙波的现象,并且细胞内出现钙超载的现象(细胞荧光图像呈现白色)。通过测量得到的Kd值结合荧光强度-浓度换算公式可准确地测量细胞内[Ca2+]i结论 荧光定量法结合共聚焦显微成像技术可以简易、快捷地监测细胞内钙离子的动力学变化,不失为一种定量测量细胞内钙离子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二维液相色谱法分离小鼠肝脏磷酸化蛋白质组。方法 取正常小鼠肝脏,裂解肝脏后利用金属磷酸盐亲和层析树脂提取磷酸化蛋白。将磷酸化蛋白用初始缓冲液置换后,进行一维色谱聚焦分离,再将一维收集的pH值在8.5至4.0之间的组分分别进行二维无孔硅胶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最后利用ProteoVue软件将二维UV图转换成胶图进行分析。结果 成功提取了小鼠肝脏磷酸化蛋白,并在浓缩除盐后通过二维液相色谱分离成功建立小鼠肝脏磷酸化蛋白质组pI/UV图谱。其中,一维色谱聚焦分离pH值在8.5至4.0之间共收集16个组分,每个组分的二维UV图转换成pI/UV胶图。结论 磷酸化蛋白纯化技术与二维液相色谱技术的结合是研究磷酸化蛋白质组的有效方法,为下一步鉴定和研究磷酸化蛋白的功能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紫外二阶导数光谱法监测柠檬酸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方法 选择二阶导数光谱在289 nm和308 nm处的吸光度值,分别建立乙酰水杨酸和水杨酸质量浓度与二阶导数值的标准工作曲线。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实时监测合成反应体系中乙酰水杨酸和水杨酸的质量浓度。结果 反应温度为70 ℃、80 ℃、90 ℃和95 ℃,完成反应所需时间分别为80 min、50 min、20 min和15 min。结论 紫外二阶导数光谱法,可以实现对乙酰水杨酸合成过程的监测和判断反应终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糖基化终极产物(AGEs)刺激对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的影响。方法 应用荧光钙离子指示剂Fluo-3/AM将体外培养3~5 d的乳鼠心肌细胞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SCM)观察不同浓度AGEs(50、100、200 μg/ml)对心肌细胞瞬时刺激后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AGEs刺激可以迅速引起心肌细胞胞内游离钙浓度的升高,其恢复时程显著延长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AGEs可能通过改变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对心肌细胞造成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CTA)对于颅内外支架留置术后随访的诊断准确性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2月到2019年11月的颅内和颅外支架留置术患者共2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平均年龄(62.6±10.6)岁,支架37枚;全部使用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进行随访。以DSA为评判标准,将CTA的支架内动脉显影质量进行分级,并将分级结果与包括支架所在动脉的直径、位于颅内或颅外、是否紧贴颅骨走行以及临近弹簧圈存在与否诸因素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支架内的动脉成像质量与动脉直径密切相关,使用Youden指数得出血管直径的最佳界值为2.5 mm。在颅内、颅外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支架内动脉的成像质量在是否紧贴颅骨走行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1);在弹簧圈的有、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颅内外动脉留置支架术后,CTA随访的准确性与支架所在动脉直径相关,大于2.5 mm时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颅骨对成像质量无明显影响;临近的弹簧圈对成像质量有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1.
高强度聚焦超声损伤离体恶性胶质瘤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高强度聚焦超声(h igh intensity focused u ltrasound,H IFU)体外治疗恶性胶质瘤的有效性、安全性及最佳声学剂量。方法根据不同的辐照剂量,将15例离体恶性胶质瘤标本分为10 s组、20 s组和30 s组,用频率9.7MHz,焦距4.5 mm,声强2 500 W/cm2的H IFU以不同剂量进行定点辐照,行病理组织学切片及电镜对比观察。结果10 s组胶质瘤组织辐照区无明显变化;20 s组辐照区凝固性坏死,边缘区无明显变化;30 s组辐照区及边缘区均凝固性坏死。结论在本试验设定参数情况下,20 s为最佳声学剂量,H IFU能够准确有效杀灭胶质瘤,而对未辐照的瘤组织无影响。  相似文献   

12.
多信道经颅磁刺激线圈阵列设计及场强分布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显示多元线圈阵列在球形头模中产生的电磁场分布,方法:设计了一种新型经颅磁刺激仪的线圈阵列,建立在人体头部产生的电磁场模型。结果:计算出不同线圈电流组态下,合成刺激磁场及感应电场在人体头部的分布,并作图显示几种电流组态下,三维了形和二维等高线圈,结论:多信道经颅磁刺激线圈阵列在人体头部产生的电磁场可控性强,聚焦性能强,而且可同时刺激不同的靶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肝癌及良性肝病患者血清中miRNA-183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肝癌患者血清标本54例,肝硬化患者血清标本45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30例及健康体检者血清标本45例,荧光定量PCR检测miRNA-183在各组中的表达量及分析肝癌组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肝癌患者血清中miR-183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也高于肝炎组及肝硬化组(P <0.05);肝硬化组血清miR-183表达量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5)。肝癌患者的血清miR-183表达量与TNM分期有关,Ⅲ~Ⅳ期的表达水平高于Ⅰ~Ⅱ期(P <0.05);低分化肝癌患者血清miR-183的表达水平高于高-中分化患者(P <0.05);伴有肝硬化的肝癌患者其血清miR-183表达水平高于不伴肝硬化者(P <0.05)。ROC曲线下面积为0.699(95% CI 0.613~0.784),最佳临界值为1.38,相应的敏感性为53.7%,特异性为83.3%,阳性预测值为60.1%,阴性预测值为76.9%。结论:血清miR-183可能作为诊断肝癌的新型肿瘤标志物,并可能预测肝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Tudor-SN蛋白的Serine426 (S426)、Serine781 (S781)、Threonine240 (T240) 和Threonine429 (T429)的点突变质粒,并使该重组质粒能够在HeLa细胞中融合表达。 方法: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对Tudor-SN蛋白进行S426A、S781A、T240A、T429A点突变,通过双酶切的方法获得Tudor- SN.Mutants 片段,最后将其连入到pCMV-N-Flag载体中。在HeLa细胞中转染该质粒,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质粒表达效率。 结果:(1)重组质粒经双酶切鉴定,可以观察到载体与Tudor-SN.Mutants的条带。 (2)转染突变质粒后可看出HeLa细胞中有Flag蛋白表达。结论:质粒构建成功,可以用于下一步科学研究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核糖体失活蛋白Gelonin进行化学修饰,利用穿膜肽和聚乙二醇(PEG)偶联来提高其到达肿瘤部位和进入肿瘤细胞的能力,使Gelonin更高效地发挥抑瘤作用。方法:利用FPLCSuperdex75分子筛预装柱纯化系统对所修饰的Gelonin进行纯化后,并在不同细胞系测试细胞毒性;通过倒置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分析技术等对药物进入纤维肉瘤细胞HT1080的能力进行评价;采用小动物活体成像技术考察了药物体系在荷瘤动物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采用分子筛色谱纯化可以得到纯度相对较高的修饰产物,其毒性较无修饰的Gelonin强,且在HT1080细胞系作用最明显;细胞摄取结果显示,与未修饰的Gelonin相比,该药物体系具有更高的细胞摄取效率;动物成像结果表明,PEG5000修饰可以改变Gelonin在动物体内的分布情况,增加在肿瘤的药物蓄积。结论:穿膜肽和PEG5000修饰后的Gelonin有较高的肿瘤细胞摄取和杀伤能力,药物在肿瘤的蓄积量较高,从而增强了药物的其抑瘤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的囊性肾癌的诊疗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囊性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前影像学检查:56例考虑恶性病变,13例考虑单纯性肾囊肿,6例考虑为多房性肾囊肿。47例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其中开放手术20例,腹腔镜手术27例;保留肾单位手术14例,其中开放手术9例,腹腔镜手术5例;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3例 ,其中2例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提示恶性,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9例术后2~3周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2例密切随访;1例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冰冻病理检查提示恶性病变,同期行根治性肾切除术。结果:75例术后病理报告均为囊性肾癌,其中肾细胞癌囊性变38例,多房囊性肾癌16例,单房囊性肾癌(囊腺癌)8例,肾囊肿恶变13例。随访25~147个月,平均63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囊性肾癌的诊疗及预后需根据不同的亚型分析,保留肾单位手术可作为囊性肾癌的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缩小额外侧手术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缩小额外侧入路治疗45例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5例共61个动脉瘤均成功显微手术夹闭。1例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转入重症监护科继续治疗。其余患者出院时恢复良好40例,轻残4例,无1例死亡。结论:经充分的术前评估,运用熟练的显微手术操作技术,缩小额外侧入路治疗前循环动脉瘤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outcomes and surgical techniques of nerve root decompression approach for lumbar spinal stenosis. Methods: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applied on minimal invasion between vertebral plates in the treatment of 183 cases with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disease, and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complications were observed. The assessment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 Visual Analogue Scale ( VAS ) at 6 months and 1 year after the operation. The parameters were recorded such as the operation tim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hospital stays and etc. Results: The surgical results were good. The preoperative VAS and JOA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 at 6 months and 1year after the surgery. Conclusion: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between vertebral plates can be effective in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disea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